王家义烈士小传
忠诚的革命战士——王家义烈士小传
刘长太
        王家义烈士,又名王甲一、王振声,曾化名实践、贾宜、项新。河北省丰南县小集镇人,是一九三八年开滦五矿大罢工赵各庄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后任遵化县办事处工作委员会书记,丰玉宁联合县县委和唐滦特区工委书记。于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在丰南县大北柳河战斗中牺牲,时年三十二岁。
                     一、艰 苦 磨 难
        王家义同志于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一日诞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父亲王佩洲身体孱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儿,尽管母亲时常给人家做些针线活计补贴家用,也难求得一家温饱。家义十岁那年,父母尽了最大努力,把他送进小集镇小学。家义深知自己家境清寒,上学不易,所以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也很优秀。
        家义十二岁那年,久病的父亲不幸故去,年迈的祖母因思儿过度,也在三个月内病逝。因操办两次丧事,欠下了许多债务。无奈母亲当卖了家里仅有的两间草房,还清了埋葬丈夫和婆母的债务,带着家义及其弟,妹三人到稻地娘家去了。
        姥姥家也不宽裕,为了减轻姥姥家的经济负担,到姥姥家的第二年,十三岁的家义被送进稻地一家皮匠铺当了学徒。从此,幼小的家义离开学校走上了谋生的道路。
        学徒生活是非常苦的。家义在这里每天要起五更睡半夜,没有一点体息时间。就是这样干,掌柜的对他还是经常打骂,使他实在不能忍受。干了不到半年,倔强的家义因不堪虐待,还是离开了皮匠铺。
        贫困的生活磨难使家义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和自治的能力。在姥姥家里,他除了每天帮姥姥干活儿,照顾弟弟、妹妹外,还自学画画、练字。为了早些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十五岁的家义就下了关东,投弃他一个表兄独立谋生去了。
        家义的表兄在铁路上给家义找了个卖苦力的差事。家义在家里过惯了苦日子,一旦能找到混上口饭吃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干活儿时十分卖力气,生怕干不好被人家辞退,自己丢了饭碗,也给表兄丢脸。不久,铁路上一个警长见他不但手脚勤快,而且生得眉清目秀,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就硬叫他给自己当听差。
         一天夜里,劳碌了一天的家义因为太累了,抱着大枪在门洞子里一坐,便昏昏地睡着了。突然,一伙人撞开门闯进来抢走了家义怀里的大枪,人也被绑了起来。接着,这伙人又闯进警长内宅,把警长家的东西一抢而光。
        警长家破人伤,就诬告家义勾引土匪,充当内应。在法庭上,十五、六岁的家义据理力争,警长和“旁证”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案子以无结果而告终,家义被放了出来。家义虽未输官司,但从此又无职业了。
        家义被解雇后气得大病一场。 在表兄家养了将近一年。他本想出关混一条生路,哪知道那年月根本沒有穷人的活路。
        一九二八年,十六岁的家义返回关里,先到唐山一家镜子铺画镜子,后来又到一家瓷厂画画,都是临时性的,很难维持生活。
                    二、投身革命
        一九二七年,王家义经人介绍,来到赵各庄矿镀灯房工作。
       穷苦出身的王家义待人真挚热情,到这里不久,就跟工人们混熟了。每天晚上,总有很多穷工人找他谈心。后来有人知道他会画画,就找上门来求他画。对于工友们的要求,家义总是有求必应。在这一时期,他曾给工友们画过《鹬蚌相争》、《花木兰扫北》淬彩画。
       一九三四年,王家义结婚了。妻子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双方和睦相处。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了第一个女儿,以后又生了次女。家义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数口之家,显得很紧巴。为添补生活的不足,妻子除了靠给别人做点针线活儿外,有时还要把出嫁时娘家陪嫁的东西当卖一些。虽然如此,从没见家义为家里的事情发过愁。晚上,当他带着一天的劳累回家后,总要逗逗孩子们。他还经常嘱咐妻子说:“等孩子长大了都让他们上学,哪怕吃不上饭,也要供他们。”
       一九三五年,王家义在赵各庄矿三道巷干杂工。这时候,由于物价飞涨,工人们的生活更苦了。当时的包工大柜徐凤奎想尽各种手段克扣工人,工人们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却得不到全部工资。为了反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取消包工制,工人们在地下党的暗中领导下,决定在旧历七月间全矿举行罢工。王家义是这次罢工的组织者之一。他和工人们从早晨八点到十点,一直坚持了两个钟头的罢工斗争。后来,工人们又推举王家义为代表与资本家谈判。在与资本家谈判时,王家义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据理力争。但是,狠毒的资本家不仅不答复工人们提出的条件,还派保安队把王家义、张万山、张克发、赵振河、牛宝山五名代表逮捕起来,押送到赵各庄矿署。后来资本家害怕工人们继续斗争,当天就把王家义等五名代表放出来了。
        王家义组织罢工的行动,受到了当时赵各庄矿地下党组织的重视,并与他建立了联系。一九三六年,王家义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王家义同志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穷人的救星,投身到为广大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来。
                     三、参加罢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在开滦搞地下工作的周文彬同志接受河北省委为了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开展工人运动的指示来到赵各庄矿。王家义和胡志发等共产党员及时与周文彬同志取得了联系,并经常在一起研究工作。为了让周文彬同志在赵各庄矿站住脚,.一九三八年一月,王家义协同另外几名地下党员在赵各庄矿东大街筹办了一个电料行,由周文彬同志任技师。实际上这里就是工人罢工的地下指挥部。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赵矿爆发了工人反对“井下记工制”事件。党组织认为这是组织工人罢工的有利时机。因此,王家义在周文彬的领导下,与胡志发等人一起,积极地组织了这次罢工斗争,成为这次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三月十五日,当王家义所在的三道巷牌子房被砸之后,王家义被选为工人代表,准备与资本家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十八日上午十点钟,王家义和另外七名工人代表到赵矿公事房,跟资本家进行谈判,提出了六项要求,主要是:取消井下记工制,允许工人打连班,及有关工人工伤福利待遇等。然而,反动矿长陈甲三拒绝了工人们的合理要求,并对工人进行武力威胁。
       但是,在地下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并沒有屈服。三月二十二日,全矿宣告总罢工。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各路罢工队伍负责人会议上,王家义和节振国、节廷秀等十几个人又一次被选为工人代表,负责全矿大罢工的组织工作。在此期间,王家义同志是十分忙碌的,他既要组织好工人罢工队伍,又要负责监视那些背叛工人利盆、沦为工贼的人。
        大罢工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天,资本家各种花招都使尽了,都未能使工人们屈服。终于在五月四日这一天,王家义和胡志发、蒋振元等工人代表跟资本家正式签定了协议,答复了工人们提出的基本条件,罢工取得了最后胜利。
                      四、坚贞不屈
       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后,在赵各庄矿,英、日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工人进行疯狂地报复。他们首先逮捕了罢工领导人蒋振元、节廷秀,并杀害了他们。接着又要逮捕节振国同志。节振国仗着一身武艺,只身逃出赵各庄,然后他们又逮捕了以王家义为首的十一名罢工积极分子。
       一九三八年六月下 旬,王家义同志和一起被捕的十一名同志被押送到唐山日本宪兵队。不久,审讯开始了。第一次提审王家义,首先,敌人问王家义是不是共产党员。王家义同志义正词严,一概否认。敌人恼羞成怒,把王家义身上的衣服剥光,用铁索绑在梯子上,然后把预先准备好的报纸一张张点着往王家义身上扔。但是,王家义同志始终未暴露身份。第一次审讯毫无结果。
       敌人不甘心失败。隔了几天,敌人又连续三次提审王家义同志。但是,任凭敌人的毒刑拷打,王家义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然而,由于多次审讯折磨,王家义同志的身体已经虚弱不堪,又患了多种疾病,后来经人疏通,才使家义同志离开敌人的魔窟,取保就医。
       王家义在狱中虽然经受了非人的磨难,但他的革命意志却没有消沉。他出狱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迅速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不久,他到唐山矿找到了党组织。这位在狱中经受了非人刑罚,咬牙忍痛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铮铮铁汉,当他见到周文彬同志后却掉了泪。周文彬同志安慰了他一番,叫他先隐蔽一段时间,够候党组织的安排。于是,在一九三九年底,王家义同志改名王振声,来到唐山矿,经刘浩恩介绍当了井下工人,同时把家属也接到岳父家——唐山郊区付家屯。
                  五、游击战的卓越领导者
        一九四O年,当时的抗日形势发展很快,根据地不断扩大,干部力量不足。丰玉遵联合县县委书记伍仁(王维昕)同志在王家义同志住过的付家屯村教过学,从那时起他俩就认识了。当伍仁同志得知王家义同志住在付家屯的消息后,在这一年的晚秋时节代表党组织给家义同志写了一封信,要他离开唐山矿,到丰玉遵游击区工作。家义同志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他这一走,沉重的家庭负担都要落在妻子肩上。但是,家义同志想到自己干的是解放全中国的伟大的革命事业,虽然家里有些困难,但还是决定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家义同志跟妻子讲了许多她过去没有听到过的革命道理。他盯嘱妻子,不要为他担心,要照顾好老母、孩子们。如果他真的牺牲了,会有更多的人照顾她们娘几个的。……家义安排好家务后,第二天便欣然奔赴了新的战斗岗位。
       王家义同志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丰玉遵联合县所在地——遵化鲁家峪抗日根据地。县委书记伍仁同志热情接待了他,并安排他到丰玉遵二区任区委书记,化名王甲一。
       当时,敌人很疯狂,特别是“四次治强”以后,我抗日根据地的许多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农村干部有的走了,有的叛变自首。在这严峻时刻,王家义同志和区长余尚三(郑旭)同志以及赵光、鲁夫、刘佐彬、武民等同志,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机智勇敢地开展斗争。在敌人“清乡”、“扫荡”最厉害的时候,王家义同志带领区干部、区小队和一些村干部转移到鲁家峪东边的白园、耍儿峪一带的山沟里隐藏。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贫瘠, 所以粮食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家义同志就带领区干部利用夜间冒着风险到山外搞些粮食来,但是也吃不了几天,挨饿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家义同志依然很乐观,仍然坚持做群众工作。他们利用下山搞粮食的机会,还要想方设法找一些村干部了解情况,告诉他们我们的抗日政府沒有被摧垮,不要发生任何动摇。家义同志在这严峻时刻,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他曾说过:“我一闭眼,就能想到共产主义的美好”。他还说:“ 怎么能说我们就不牺牲呢?”
        家义同志待人诚恳热情,对待同志总是采取慎重态度。一九四二年秋,区委组织委员国风(鲁夫)同志被敌人逮捕了,因敌人一时抓不到可靠证据,国风同志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区委干部,自称是十二团的战士,后来敌人把他放出来了,他又回到二区找到家义同志。对于这样一位被捕过的同志,是要经过一番审查的,但是家义同志审查干部跟别人不一样。他采取大哥哥对小弟弟的态度,使被审查的同志感觉不到有压力。家义同志见到国风后,首先安慰他说:“ 你在那儿受苦啦。”接着象拉家常似的,询问了国风同志被捕的经过,没过两三天就把他带走了。实际上家义同志带着他活动也是审查,但是因为家义同志的工作方法得当,国风同志仍然感觉不到有压力,使他能够高高兴兴地做工作,不久就恢复了他的职务。
        家义同志和气,幽默,平易近人,这是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对他的一致印象。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助老乡扫院子,因此,当地老乡对他的印象也很好。一些老乡总要把山里的特产,如红果、沙果留给他吃。有的老太太还把大柿子放到小缸里,用高粱壳埋起来,留到第二年五月送给家义同志吃。由于家义同志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也给区里其他同志的工作带来方便。
        家义同志不是本地人,但是由于他平易近人,善于同群众交朋友,时刻受到群众的保护。后来他的家属从付家屯搬到吕家洼村,家属和当地群众说话口音不同,但是不论环境多么艰苦,一直受到群众的保护。在一九四二年敌人“五次治强”最残酷的时候,在吕家洼、池家屯、地北头等村,许多人家都为他们准备了地洞,以备敌人包围时藏身。
       家义同志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干部,随时随地注意做宣传群众,鼓动群众的工作。他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帮助同志们提高思想认识。行军途中,饭后休息,他总要给同志们讲一些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少数服从多数,为什么要有铁的纪律,为什么共产主义前边还有社会主义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使同志们豁然开朗,增强了坚持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一九四三年夏,王家义同志调遵化县办事处任工作委员会书记。这时候,王家义同志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工作锻炼,已经是一个县的主要领导人了。他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多次对敌斗争中,表现得非常老练,细心。他带领队伍活动时,每次选择的活动路线、宿营地点、部署战斗总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才定下来。家义同志这种埋头苦干,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
                     六、壮烈牺牲
        一九四四年初,王家义同志调任丰玉宁联合县县委书记。一九四五年初,为了加强唐山郊区的工作,上级决定建立唐滦特区,王家义同志又调任唐滦特区工委书记。(这一时期他化名实践)
       这里斗争环境残酷,工作基础较差,但是王家义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顽强地在这里开展工作。这里离他的家乡小集很近,但是他一次也没有回过家。当有人问他家住什么地方时,他笑笑说:“干革命就是我的家。”并教育村干部都要跟共产党走,积极打鬼子,解放全中国。在王家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很快就打开了新的局面。
       这时期,日寇穷凶极恶地加紧对各据点增兵,妄化通过更大规模的“扫荡”,消灭我们的抗日政府。以王家义为首的唐滦工委为了粉碎敌人的这一阴谋,也进一步加强了反“扫荡”工作的布置。
      旧历三月初八,工委在爽坨召开了各区长、区委书记会议,具体研究布置了反“扫荡”问题。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夜间十点多钟了。因为大北柳河一带的群众基础较好,又紧靠沙河,王家义同志和主任张柯同志通过商量决定带领工委、办事处所有人员住进这个村的中北柳河村,恰巧我十七军分区的特务连也住进了这个村的西北柳河村。因为连续的行军、打仗、开会,同志们都感到很疲劳,夜间住下后就休息了,谁知道这时候敌人已经跟踪而来。
       三月初九(旧历)清晨,我部队在村头,沙河沿上的岗哨突然发现,从钱营、唐山、小集过来的日寇、治安军等多股敌人朝这里包围过来。我站岗的战士见敌人已到眼前,首先朝他们开了枪。
       这时候,王家义听到枪声,知道准是有情况,马上与住在西北柳河村的部队取得了联系。此时,我部队与敌人已经开始战斗了。     
情况十分紧急,敌人很快就冲进街里。此时王家义同志和张柯同志研究了几句,带领机关全体人员离开原来的住处冲进道南一所大院子。这个大院里有香油房,四周是两米多高的又宽又结实的砖墙,前后门都钉着蘑菇钉的大门。
       进到这个院子里,王家义同志立即召开了简单的会议,对区大队剩下的十几个人和警卫班的十几个人,计三十多个人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此时,王家义同志镇定地说:“ 我们不幸与众多的敌人遭遇,但我们还要坚持把住各个墙头,不止敌人冲进院子。要是我们的部队接近更好,要是没有增援,我们就与大院共 存亡!”说到这里,王家义同志加重了语气问大伙“听清了没有?
        “坚决执行命令!”战士们齐声回答。                
        接着,由主任张柯具体布置了任务。
      这时候,敌人开始从周围进攻,一时间,枪声大作。敌人嚎叫着往院墙跟前冲。我们的战士也不断地组织一次又一次地反击,手榴弹不断地在敌群中燦炸。
       但是,敌人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往里打炮,这样坚持下去,势必造成更大的伤亡。这时,王家义同志和张柯同志商量后决定冲出这个院子,向村外撤去,王家义同志指挥通讯员烧毁了文件后,把战士们又一次集合在一起,说:“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要冲出去。我们出门后往南冲,要奔着机枪口冲,要造声势,边喊边打,迷惑敌人,以为我们是抢他们的机枪,这样,我们就可以闯出一条活路……”
       王家义同志的话,立刻博得了战士们的赞同。
       于是,张柯同志指挥两名战士打开两扇大门后,王家义同志首先大喊一声:“冲啊!”接着便奋不顾身地带领战士们冲了出去。此时敌人尚不知道院里有多少兵力,一时吓蒙了,敌人的机枪也没敢响。就在这一刹那间,我们的队伍在王家义的带领下冲过敌人的封锁往村外跑去。
        当王家义同志带领战士们冲出村子,快接近檀庄庄头的时候,发现檀庄也有敌人在向我们扫射,于是又折转身向高庄子村头的一片坟地冲去。
       然而,狡猾的敌人早已在这里设了埋伏。我们的队伍还沒有接近坟地,敌人的机枪响了,一直冲在最前面的工委书记王家义同志首先中弹倒下了。接着主任张柯及其他战士们也纷纷中弹身亡,只有少数几个人突出重围。
       就这样,忠诚的革命战士,年仅三十二岁的王家义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地牺性了。然面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碑上,光彩熠熠,昭示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三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