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经
我县东田庄乡付庄子,曾经有过一座药王庙。在该庙的西偏房里有一具风干了的和尙遗体,俗称“干瘍和尙”,名来秀、号涵宏。于淸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1年)二月十八日去世。当时寺里的和尙们为表示对他的虔诚,就在他的遗体前设置了神龛供奉。据民间传说,两年以后,有一天竟然从那和尙遗体的鼻口中冒出烟火,光焰照亮了整个殿宇。众和尙都很吃惊,急忙上前将火扑灭,奇怪的是那遗体却完好无损,金颜如旧。于是就在平时住的方丈设位,越加早晚的侍奉着,就象他仍然活着一样。此传说虽很荒诞,但他的遗体确实是保存下 了,至于用什么方法保存的谁也不知道。涵宏和尙的传说至今已近三百年了,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其原因就是他在当时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他究竟是哪里人士?说法不一,有说是云贵人,有的说是河北人。此人很有才学,是明末进士,至于他的姓氏,也无人知晓。
淸军入关后,因为他怀念已灭亡的大明故国,发誓不再作官。他的同学、朋友大部分都投降了淸室,有的还作了官,他们都推荐涵宏也出来作官,当地的州官、县官多次寻访他,并以官相许,可是都被他拒绝了。一些势力小入都嘲笑他给官不作,眞是太愚蠢了。他为了保持民族气节,远离家乡,逃到了我县付庄了,决心“脱离红尘”,出家当了和尙。
后来,他的妻子听说他已经脫发为僧,就带着他的儿子,走遍了所有的山林古刹去寻找,但都沒有打听到下落。最后终有一天,找到了付庄子。和尙予先知道妻和儿要来找他,便命徒弟们紧闭寺门,不许出入,既便妻和儿在门前苦苦哀求进见,也执意不肯接见,为使亲人不再纠纏,以全“怀宗殉国”之志,遂将从前所穿的衣履和一束头发命人掷出墙外,以表断绝夫妻、父子之情的决心。妻儿睹物思人,潜然泪下,依依不舍,绕寺痛哭三日而去。
淸道光农历丁酉年,有董昆、翟觐光在该寺读书时,曾瞻仰过这和尙的遗容,说他洒然端座,眼粒靑莲,容辉滿月。还査看过他遗留的书箱子,內有他著的《法华经》、 《涅槃经》的解释和诗偈等手稿。人们为敬其名节,赞其意志,为他立了—碑,并有不少文人、学者都写过赞颂他的诗文。
附:干瘍和尙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