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董榕轶事
人物

清官董榕轶事
朱继经
        董榕,字岩恒,丰南县石桥沽人。生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元年(1 7 3 6年)参加会试,取得拨贡资格,这是清代科举制的“五贡”中仅次于恩贡尚优于副贡、岁贡、优贡的正途出身,使他有机会参加了皇帝亲自策问的殿试,名列第一,从此青云直上。历官济源、新野县令,郑州、许州、直隶州知州;浙江金华府、江西南昌府、九江府知府;吉安徽宁兵备道道台。
        董榕居官体恤百姓疾苦。在放外任的十六年中。曾屡散家资,用于救灾抚恤。他在担任新野县令的时候,适逢当地暴雨成灾,民众缺食。董榕卖掉家产所得、捐资施粥数月。使当地受灾群众得以死而复苏。后又亲自到夏邑戡察水患,办理救灾事宜。开展赈济工作,逐戶计算人口,按月分给粮食。董榕恐有不足。又把自己的俸银拿出来购买粮食作为补贴,使老百姓得以继续度荒,此举使很多人免遭冻馁之危。乾隆十五年(1750年)董榕任郑州知州期间,受朝廷翠华中巡委托,连续承办了三十七件对老百姓有益的大差事。为此朝廷恩赐他貂缎、荷包等荣誉品。董榕在调任许州、直隶州知州的时候,在上任路上,人民群众夹道欢送,《丰润县志》记载当时的情景:“父老妇孺攀赣者塞路”。在许州任上,遇到黄河决口,泛滥成灾,他不辞辛苦,出外巡行勘察、详细规划治水,抚恤拯救受灾民众,深得民心。
        董榕在改革旧的习俗上,特别对当时溺女婴等陋习,严令禁止。对重男轻女的习俗给予移易。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榕晋升为浙江金华府知府,见当地重男轻女的风气很浓,为了制止这种“多不举女”的陋习,他下令对生女者给予三石粮食的奖励作为补助。这在当时,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大胆改革措施。不仅如此,他还为彻底改革旧俗制造舆论,在吉安赣宁道任职时,办了一个相当于现在期刊一类的读物。名《广生录》发布禁止“簿俗事八条”,进行宣传,并建立“莠民册”,对溺女婴的人入此册以兹惩戒,促使陋习顿改。
        董榕还注意公盆事业的建设。任赣宁道台期间,见所属上游县几十个村庄常被水患冲没田庐。他领导当地官员。采取开河引水入江的疏导方法,防止了水患,使居民安堵。这一义举,清人袁子才在他所著的<新齐谐集》一书中,有很详细的介绍。
       董榕尤其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在九江府任知府时,自己捐献资财,修建了一座“濂溪书院”,招生入学。他自己也从事著书立说的事业,一生著作很多,计有《周子全书》、《芝龛记》、《庚祥集》 、《庚阳诗集》、《繁露楼诗》等书。其中《芝龛记》是董榕写的传奇,叙述明代女将秦良玉、沈云英抗击外敌,立功受奖的故事,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女革命家秋瑾曾为此书题了这样的诗句:“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