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河的兴衰
耿少军
         煤河是一条人工河道,它是伴随着开滦煤矿的开采而诞生的。这条河以丰南县胥各庄为起点,穿过丰南县西部几十里洼地,到宁河境内的芦台汇入蓟运河,其流向恰与该段的京山铁路相平行。
         在洋务运动中,清朝政府兴建了开平矿务局,为了把煤运到天津,便在胥各庄至芦台开挖了这条长约七十余里的人工河道,与蓟运河连通,因专为运煤,故取名“煤河”。《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一书中载有当时总理招商局侯选道唐廷枢在光绪六年(1 8 8 0)九月初七日奏折:“禀拟开河运煤并呈由:窃职道自筹办开平矿务局,三年以来,工程太巨,经费浩繁,机器脚价一端尤为不貲之款。总连建造开井,已需用四十万两之多,所幸明年正月可以见煤……但陆面百里之遙,若加车运,成本必重,此时不得不予筹运道,以备明春出煤之路,是挑河所以不容缓者。……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再由该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 直抵煤埸”。当时国家挖河占地亦给赔偿。唐廷枢的奏折中记有:“ 应請宪台准职局将开河所用地亩,按照去冬所买之地价值,高粱地每亩发价车銭二十千,菜园地每亩发价车銭四十千;其胥各庄北之高地每亩发价车錢一百六十千,凡属荒地,免发地价……”。这一年唐胥铁路和煤河先后动工,次年均告竣工。挖成后的煤河底宽十九米左右(十二号),并在蓟运河入口处建一双套水闸,涨潮时提闸,落潮时关闸,以防煤河之水洩出,所以煤河风平浪靜,似水长流。
          煤河挖成以后,还每隔十里筑一大木桥,这在清末文人张涛的《津门杂记》中记载颇详:“开平煤河,起建十桥,均由督办唐景星(即唐廷枢)观察酌定。每隔十里,建筑一座,禀由李傅相赐以嘉名,附近居民皆欢喜无量。第一桥名利涉,在芦台至宁河大道;二曰通津,在斐庄子;三曰济众,在大田庄;四曰拱辰,在赵鸡翎庄;五曰咏唐,在唐坊子;六曰履泰,在泰来号;七曰望丰,在侉子庄;八曰汇通,在胥各庄;九曰阜民,在王家河;十曰庆成,在唐山煤矿南”。其实这十座桥的名称当时并不为人们所知,人们只习惯按桥的次序呼名,如把“望丰”称做“七道桥”。因为靠近胥各庄火车站的地方是煤河的起点,当地人们一直称此处为“河头”。
         这条人工小河,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曾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候,河上来往的煤船、貨船、渔船络绎不绝。在1884年6月27日的《捷报》上,登载过北华捷报道讯员的游记——《开不纪行》,记述了当年景象:“水涨时可以看到运河内外有很多船只,汽机拖船把空的煤船拖到北塘,等候返所矿区;滿载的煤船则向天津进发……河上往来船只很多,除了矿物局的船只外,河上还有很多民船载着煤炭、石灰、陶器……运河的北头名胥各庄,是目前中国最有趣的地点之一,因为旅客在此地可以看到火车矿厂与胥各主之间的火车每日定时开行……大量的煤堆在这里等候着装运……远处望得到为保护煤場的驻军营房……”。
         随着煤河水运事业的兴旺发达,使河头由一个萧瑟荒村变成繁华的水陆码头。《丰润县志》曾描述河头当年的繁荣最象:“商艘客舰檣密如林,来往洋轮疾於奔马;而起浚之处名曰河头,方园数十亩,波水澄清,两岸洋楼花坞目不暇赏;稍西桥旁,列肆鳞比,人烟辏集,居然一水陆埠头也”。
         1 8 8 8年,唐胥铁路延伸到天津,虽然运煤船只有所减少,来往的貨船和渔船仍络绎不断。据老年人回忆,等候装船和卸貨的船只常常排到兰高庄附近,把几里长的煤河塞滿。裝完貨的船只无法离港,只好由“水警”在前面手持长鞭,左右挥舞,打开一条通道。至1 9 5 0年芦台航运站尚曾在丰南设置“河头航运小组”专办煤河运事宜。河头码头有装卸工一百余人,每日进出船只可达六十多对,进出的主要貨物有粮食、食盐、猪鬃、水产品及土特产品。由于铁路、公路逐渐发达,交通工具增多,以及煤河多年的淤塞使海水张潮太浅,到1 9 5 3年以后进出船只日渐稀少,1 9 5 4年“河头航运小组”撤销,航运业务船只至此消失。
       煤河不但有舟楫之利,还负责承洩上游九十平方公里和煤河以西的唐坊地区大面积洼地沥水。因河道狭窄,极不适应,洪水稍大便漫岸而流,淹沒农田,造成灾害。查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的《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公署为浚修煤河以利水运并请派员勘验督导由》一文得知,煤河自投入运用以后,开滦矿务局每年都“收取一笔养河费”,专用于煤河修浚,以保证水运畅通。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每年拨下煤河修浚费用,“率皆冁转苞茸被包工及主持者干涉,收效甚微”。到了民国三十一年(1 9 4 2)开滦被日寇军管以后,“ 纵此等敷衍了事之修浚工程亦置而不办,故数年来之淤塞情形更加严重”。当时国民党第四行署”恐具有百年历史之煤河将废弃于无形”,1 9 4 6年二月向河北省政府呈报了修浚计划大纲,并请派员进行施工。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忙于发动内战,未能实施。1 9 4 9年大水,煤河多处决口漫溢。煤河北堤于家泊一处决口就达二十七米,给人们带来严重损失。
          1 9 5 4年春季,唐山专署水利局设计并组织了“飞机埸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标准扩挖了王家河,从京山铁路六十八号桥汇入煤河,使青龙河、王家河、煤河上下连为一体,排水流量达到五十二秒立米。不但解决了上游排水出路,又可在干旱季节引来唐山市工业废水,供给沿岸的农田灌溉。
         1 9 5 9年津唐运河开挖以后,煤河承洩唐坊地区大面积洼地沥水的任务被津唐运河取代,彻底消除了煤河的洪涝灾害。1 9 6 5年春季,煤河下游被汉沽农场占用堵塞,不能排水,县水利科派人勘察以后,从京山铁路二庄车站向西开挖了二点六五公里长的引煤入运河道,从此煤河改为汇入津唐运河,河长也缩短为十点七六公里。1 9 6 6年冬季,由丰南县停工退場的海河大军完成了引煤入运以上的煤河清淤整治任务,实现了对煤河的全面治理,排水标准达到十年一遇,流最五十二秒立米。  1 9 7 0年在煤河修建了侉子庄和八一农場两座排灌站,使煤河下游三十一平方公里洼地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昔日的翟家洼变成了稳产高产田。
         1 9 7 6年发生强烈地震,使煤河兰高庄以下五点五公里堤埝塌陷,1 9 7 7年夏季便发生了洪水漫堤事件。1 9 8 0年完成恢复工程,达到了原设计标准。
         经过一个世纪岁月的侵蚀,煤河逐渐失去了舟楫之利;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鱼虾也早已绝迹。现在除了承洩一百零五平方公里范围的污水和排洩工业废水以外,似乎已沒有其它经济价值,但它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所做的页献和给“河头”小镇带来的繁荣我们却没有理由把它忘记。近几年来,国家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又吸引了附近乡镇的集体和个人到胥各庄镇內煤河两岸投资,已建成了几处“水上餐馆”和商店,煤河南岸变成了喧闹的农贸市場。原来的“汇通”木桥1 9 6 8年就已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公路桥;1 9 8 4年和1 9 8 5年又在这座桥的上下不远地方修建了两座人行双曲拱桥,给煤河增添了古朴和高雅之感。听说县城建局已做出规划,将对胥各庄镇内煤河段进行治理,两岸用砌石护坡,然后放养鱼苗,进行环境美化。随着社会的前进、小城镇的建设,必将给煤河带来新的生机。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