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县名优产品专辑
李功乔  佟风瑞
          一、优质产品
         (一)纺织类
         1、海潮牌冲服呢
         海潮牌冲服呢是用23×21支合股棉纱织成,布面光滑、平整、纹理细致、布边整齐,质量结实耐磨,适合作鞋面布。该产品自50年代以来畅销全国各地,享有盛誉,1981年、1986年曾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奖,并于1986年6月注册为“海潮牌”,1987年获部级优质产品证书。
         海潮牌冲服呢为丰南县针织厂产品,该厂自1954年建厂,中间遭到大地震破坏,1978年转入正式生产。该厂建筑面积7705㎡,设备有各种专业机械205台,辅助机械164台。并引进日本富田和国产1511型织机,设备完善,实力雄厚,年产180万米,产值400万元,利税36万元。
         2、丰针牌弹力尼龙袜
         丰针牌弹力尼龙袜是丰南县针织厂生产的出口创汇产品,该产品具有耐磨擦、弹性强、不变样,花色新不退色等特点。1966年注册为“丰针牌”。1959年在全国公社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1981年定为外贸出口产品1982年在全国袜子评比中获优质产品奖。
         丰南县针织厂在建国前由119个个体户组成,最初用手摇织袜机织袜子,现在已有自动织袜机、更新染纱机36台。设备完备,并增加棉花、绕花工艺,产品有坤袜、男袜、童袜、手套等品种。年产丰针牌袜140万双,产值190万元,利润28万元。
         3、聚丙烯超细纤维过滤布
         丰南县化纤厂,厂址在唐坊镇。该厂1985年购买核工业部“聚丙烯超细纤维过滤布”生产技术专利,于1986年3月生产该产品,从业人数17人。年产量4万㎡、产值30万元。
         聚丙烯超细纤维过滤布,是一种微密度新型过滤布,外观洁白,质地柔软,无毒无味,耐酸耐碱,广泛用于冶金、矿山、医药,建材、核工业等部门,是环保、空调、净化等部门不可或缺的材料。1987年定为省级新产品。填补了省内一项空自。 
         (二)建材类
         1、万能角钢
         万能角钢为丰南县侉子庄乡五金厂所产。该产品具有灵活轻便、易于组装、以钢代木、成本低廉的待点,可用作简易房屋、门窗、家具的用料。该产品按日本国样品生产,年产量14万支,产直70万元,利润5万元,往销昏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2、钢窗
            钢窗系丰南县侉子庄乡钢窗厂于1979年开始生产。1987年6月达到国家标准,并获市优产品称号。该产品广泛用于厂房、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具有采光面大、防火耐久等特点。年生产能力为15m²,利润73万元。1985年、1986年、1987年产品分别为7.9万㎡、8.7万m²、6.9万m²。产值为485万元、501万元、457万元产品销往京,津、唐等地。
         (三)冶金类
         1、低磷生铁
         丰南县钱营炼钢厂生产的低磷生铁,已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被唐山钢铁公司誉为信得过产品,受到南朝鲜等用户的青睐。
         钱营炼铁厂于1985年与水电部喷灌公司联合兴建,投资716万元,建筑面积13340㎡,有固定资产580万元,从业人数760人,有高炉2座、热火炉6座、除尘、化验等设备齐全。年生产生铁4万吨,产值2000万元。利润300万元,所产生铁用于各种机械加工用料。
         2.无吸湿性铁基粉末冶金磅砣
         该产品为丰南县第二中学校办工厂于1986年10月研制成功。经唐山市衡器管理所鉴定,其吸水、吸油率、及外观均优于市场现用磅砣。技术超过我国现行磅砣际准。“1987年1月经国家计量局批准,产品在津、唐两个衡器厂试用,同年12月,国家专利局批准为87204867号专利,发给“专利初审合格通知书”。1987年底该产品行销厦门、福州、成都、济南、萍乡、洛阳等十几个城市的衡器厂,产值为15.4万元、获利3.8万元。
         该产品系用废弃的氧化铁皮作原料,产品质量能与铜、铝制磅砣比美、具有成本低。吸湿率低易于加工等特点。粉末冶金工艺脐身于衡器生产之林、为我国衡器生产技术填补了一项空白。
         (四)机械类
         1、鄂式破碎机齿板
         鄂式破碎机齿板系丰南县合金厂(厂址在黄各庄三村)的产品。该产品于1985年在长沙由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主办的同类产品比赛中获优,鄂式破碎机齿板,是以国家标准炼铸成的锰钢(MnB)为原料,具有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提高磨料产品和质量的特点。该产品是冶金建材等行业坚硬物料破碎机必不可少的配件。
鄂式破碎机齿板,采用以产定销的方式,销于东北三省内蒙、新疆、京、津、唐等地,并通过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远销美国。该产品年产量200吨,年产值120万元,利润25万元。
         2、蝴蝶牌自行车把
         丰南县自行车零件厂生产的蝴蝶牌自行车手把,于1982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该厂于1955年创建,1978年开始生产28型蝴蝶自行车手把,曾远销东南亚诸国,年出口5万把,后因不能解决电镀严重污染和成本高等问题,于1984年转产。
         3.Ø 16一Ø 32无缝钢管
          该产品为丰南县胥各庄镇无缝钢管厂所产。该厂于1984年开始生产Ø 16一Ø 32无缝钢管。从业人数127人,1987年产626吨,年产值260万元。此产品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由省定为定点生产单位。
         4、不锈钢筛板、筛网
         该产品为胥各庄镇矿筛厂所产。该广于1986年1月开始投产不锈钢筛板、筛网。年产2375m²,产值140万元,获利30万元。该产品于1987年11月。获得民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挖泥船活络型刀齿
         丰南县高庄子乡大王庄铸钢厂研制、生产的挖泥船活络型刀齿,于1987年12月被评为市级新产品,并填补了国内空白。该厂于1986年11月建成投产,从业人数50人,年产97吨,产值100万元,获利15万元。
         6、双金属泥浆泵复合钢套
         丰南县冶金厂厂址在兰高庄。于1986年5月与中国科学院联营生产双金属泥浆泵复合钢套,该产品于1988年8月25日通过中科院和省科委鉴定为新产品,比旧式泥浆泵提高使用寿命3倍,填补了国家一项空白,该厂技术力量雄厚,年产5000台,产值125万元。
         7、×T-106Ø700×400水碾机。
    丰南县大佟庄陶瓷机械厂,于1983年投产陶瓷机械。由于原来陶瓷机械为各轻工机械厂家加工,因此该厂于80年代专门制造陶瓷机械。成为全国第一个制造陶瓷机械的厂家,该厂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完善、所生产的Ø I700×409水碾机销往全国二十几个省,并为350个陶瓷厂家提供设备,深受用户欢迎,该厂产值300万元,获利60万元。
            8、优质教学仪器(教具)
         丰南县第一中学校办工厂研制的教具“交流电路特性显示器”,于1984年10月获省教委优质新产品奖(锦旗一面,奖金600元),同年8月研制生产的“演示原付线圈”和“热电器”被省教委评为优秀产品。该广于1987年研制的力学合成分解演示器。填补了省内空白。并推广到全国19个省、市、通过了省教委的鉴定,受到了评委的赞誉,并批准批量生产,本省各仪器站经销。
         丰南一中校办工厂于1971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025平方米,厂房面积为594平方米,有职工23人。近年来,该厂生产的14种教学仪器15000件应用于全国各中等学校,1987年产值18万元。利润4.8万元,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
         (五)食品类
          1、五星啤酒
         丰南县侉子庄乡啤酒厂与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联营,于1986年扩建后,生产五星(双合盛)牌啤酒,该产品于1987年在五星啤酒集团第一届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二名;同年在省同行业评比中获省优秀产品。
          该厂建筑面积为1.93万平方米,从业人数500人,并引进罗马尼亚先进设备,由专家指导,采用北京双合盛传统酿酒工艺,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经化验合格的井水发酶,一次投料、三次蒸馏。其酒色淡黄,酒液清彻透明,泡沫细腻洁白,口味纯正,有麦芽香味。五星啤酒(双合盛)投放市场以来,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信誉。经销15个省市、180家用户订货,年产啤3万吨,年获利500万元。于1987年被市命名为一级企业。
          2、“五香光鱼”“酥炸巴鱼”罐头
         黑沿子乡“渤海食品罐头厂”生产的“五香光鱼”、“酥炸巴鱼”罐头,于1985年10月,被省、乡镇企业局命各为优秀产品,同时,注册为“五叶牌”商标。该厂原为黑沿子村民田佳品牵头的联合体,1984年由该乡接管扩建,投资30万元,从业人数40人;年产鱼罐头10万箱。午产400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后由于市场价格开放,鲜鱼罐头原料市价猛增,成本过高;致使该厂亏损,不得于1980年6月停产。
         (六)工艺类术
         1、铁画
         丰南县胥各庄镇六街工艺美术厂生产的铁画,已打入国际市场。该厂厂长肖俊友自幼喜好丹青、后尤以山水,仕女等古画见长。他于1977年始制作铁画,1920年筹建工艺美术厂。至1987年,从业人数由原来的5人发展到37人有固定资产10万元。该厂制作的铁画立体感强,工艺造型精巧。
         1979年打人“北京美术服务部”,后通过天津外贸局参加广交会展销,吸引了外商订货,先后销往香港、日本。英国、美国、东南亚各国等十几个国家,1987年销14万幅,创产值10万元,获利6万元。丰南县胥各庄镇工艺美术厂铁画已被评为市名优产品,《乡镇企业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对丰南铁画厂均作了报导。
         2、魔影镜头
         丰南县华琳美术厂(厂址在柳树𨟠)于1985年建成投产,投资50万元。所产魔影镜头远销加拿大等国家,年产3万套,产值240万元,获利20万元。1986年5月7日,国家专利局局长黄坤义对该产品签署了85第219号专利,号码200570号,该产品并在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第20届全国旅游内销工艺品交易会上,获优秀纪念品二等奖。
         (七)农副产品
         1、骨粒
         骨颗粒为本县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南孙庄骨颗粒”1980年6月建厂,翌年1月由河北省外贸畜产公司向日本出口骨颗粒。1985年——1987年,三年共出口骨粒2654吨,创汇156.6万元。该厂拥有职工50人(其中技术员3人)。王兰庄镇骨颗粒厂于1987年1月建成投产,同年2月,由河北省外贸局向日本出口骨颗粒,当年出口50吨,总产值110万元外贸收购额为28万元。该厂拥有职工45人(其中技术员2人)。骨粒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的主要原料。 
         二、名牌土特产品
         (一)化工类
          1、原盐
         本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主要产盐区之一。建国后,在沿海500多万平方公里的滩涂上又开辟了新盐场,至1987年,县境共有盐场10个(其中国营盐场3个、县盐场1个乡办盐场1个)平均年产量130万吨,这里所产的盐优级品率达94%,纯净、透亮、粒大、味正、无杂质、少芒硝、含碘量高。所产洗盐广销全国各省、市。加碘盐多销往山东、辽宁等省。
         2、硝卤
          硝、卤为盐的副产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本县老王庄、黑沿子乡为该产品的加工地,年产芒硝1000余吨,卤块800吨左右。产品销往东北、京、津等较大化工厂,由丁硝、卤工业用量大,因此本县所产供不应求。
         (二)食品类
         1、冬菜
         是本县采用当地产大白菜、紫皮蒜为原料,加盐密封发酵而成的传统食品。其成品的耐储性可与罐头媲美,且具有有甜、酸、咸、辣、香凝为一体的特点。既能补餐桌淡季菜缺,又可临时做汤调味,是一种经济方便、老少咸宜的佐餐食品。市场出售有散装、斤装两种,散装为瓦色瓷缸重35公斤,上以血料封口。经夏发酵后,启封倾于木盆上市。斤装为栗色瓷罐,釉面粗矿古朴,似出土文物,腊纸封口,贴有“飞马”商标重1市斤。启封后馥香盈室,凝而不退,状如指甲,色似酱黄,上布细筋纹理,入口略有酒香,余味无穷。此项加工技术系清光绪年间由唐坊老马家画坊自沧州引进,民国年间得以发展。1956年县供销社副食品经理部开始经营。年产1100余吨,曾出口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1976年地震后停止加工。
         2、小磨香油
         是本县采用芝麻为原料,以手工石磨精制而成的调床食品。由乡村小作坊常年经营,每副磨日产30市斤左右。尤以宋家营五村李家产品最上,远近闻名,系祖传技艺,经营逾40余年,至李友林已经历三代。其产品特点是:油质明彻,色如血清,无沉淀,耐储存,气香纯而味淡雅,置入任何食品均可提味,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并常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还可入药。今宣庄、钱营、小集等地均有专业户经营,但远不及宋家营李氏产品倍受欢迎。
         3、稽地糕点
         是解放前本县地方名产。尤以玉兰馆和魁泰隆产品最上。选料讲究,须用隔年麦粉、陈年大油和日本“高二代赤”(砂糖),方可加工生产。故有久储不透油、不变质、无异味等特点。主要品种有:桃酥、口酥、元酥、舌饼、中奎饼、冰花、寥花、槽糕、月饼、八裂饼以及上细杂样、满汉茶食、四季糕点等。赢得社会信誉。建国后得到县人民政府扶持有所发展。1956年改由供销社经营,六十年代以后,因原料匮乏,加之老艺人退休,其风味逐渐逊色。
          4、高粱酒
         是本县稻地特产。历史曾名噪一时,以本地产大高梁和大麦曲为原料精心酿造而成。以酒味醇厚、甘冽、清香而独具特色。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曾远销北京,民国以后,其独特风味随之消失。
         5、醉蟹
         为本县独特的水产加工食品,系用鲜活河蟹驱入盐水储缸发酵而成。以秋产河蟹最佳,成品装入柳编油纸篓内密封,选销杭州、宁波、上海、南京等地。出篓置于冰盘,通体鲜红,形态如生。食用时去壳取肉,柔腻似凝脂,味鲜美绵长多用于盛宴压席或友好相聚佐酒。素有“把酒持蟹”之雅。五十至六十年代,约产200吨,后由于建防潮闸影响回游,加之河水污染,遂使河蟹资源逐渐枯竭。此名产已于七十年代绝迹。
         6、夏记熏鸡
         本县胥各庄镇从事熏鸡的个体户有十余家,尤以“夏记熏鸡”闻名遐迩。胥各庄人夏永芳于1940年向熏鸡名师傅庆永学艺,学成后,于1943年在河头镇开设夫妻熏鸡店而驰名。至1987年、夏永芳的后人继承父业,发展成四家“夏记熏鸡”店。“夏记熏鸡”以色鲜、肉数、骨软、味美、香而不腻赢得美誉。“夏记熏鸡”以不超过六个月的肥嫩肉鸡为原料,宰后洗净以温水浸泡10分钟,下汤锅烹2小时,脱骨为止。并以花椒、大料。白芷、肉柱、茴香、沙心、肉蔻、丹参等。待佐料浸入鸡肉烹熟捞出后,再用糖熏成橙红色,夏记熏鸡不仅味美肉香,且有开胃除风、消食解胀.增加食欲之功能。夏记熏鸡可与德州扒鸡、唐山万里香烧鸡比美,每天可销售百余斤。
         7、宣庄驴肉
         本县宣庄镇加工驴肉始于李氏家族。早在清光绪年间李氏加工“驴肉就很驰名,至今此行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解放后,政府禁止宰杀大牲畜,驴肉加工业受到来料的影响,六十年代完全陷于停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机动车辆猛增,大牲畜的役使逐步被机动车辆所取代,加之人口的骤增,畜类肉食大量进入食品行列,且倍受顾客青睐。驴肉实以马肉,骡肉为大宗。原料来源除本地牲畜外,主要来自内蒙被淘汰的马、骡、驴、牛等。内掌商人用卡车源源不断的送来大批牲畜来宣庄销售,使传统的驴肉加工业再度振兴起来。加工方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煮前,先将鲜肉去骨切成方块,洗净后入老汤锅内。半小时后,清除脏沫,后佐以花椒、茴香、生姜、肉桂、白芷、小艾、山渣等十几种调料炖四小时以后适量加盐,出锅后呈褐色,鲜味扑鼻,嫩而不烂、香而不腻。大牲畜的出肉率为70%。此外,牲畜内脏、皮、骨都很畅销,至1987年,宜庄从事驴肉加工的有20余家,来此地买驴肉的商贩络绎不绝,时常排队等货。驴肉味美适口,自古以来即是佐酒的上等食品,如今以马肉居多(也称驴肉)。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马肉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可壮健、强身、轻身。宜庄加工的熟制品马肉已不亚于驴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8、猫耳馄饨
         是丰南县传统风味的汤煮食品。多用于早餐和夜宵。1940年由胥各庄人夏永芳拜师于傅庆永门下学得。后经不断改进选料配料及制作方法,形成独特风味。建国后在县人民政府扶持下进行技术传授,进一步得到发展。1983年曾出席石家庄食品展销会,被定为河北省名牌食品。具有形如猫耳、小巧玲珑、馅满皮薄,色鲜味美等特点(制作方法从略)。今胥各庄丰乐楼、新园饭店尚时有经营。
         9、羊肉饼
         是本县清真风味。用净羊肉,大葱为原料,佐以适量香油和少许精盐馅,再以精制面粉加工的薄皮上,加入肉馅后作成方形。长方形饼状,置于平底油锅,以适度火候煎烙。成品外焦里嫩,酥柔可口,香而不腻,且有经济实惠、雅俗共赏的优点。每年秋冬春为畅销旺季,经刀切成条状,佐以羊汤食用。1937年由胥各庄人金绍兰在河头桥北开店首创经营,名“恩元德”,解放后得到人民政府扶持,改名“恩久德”。1956年纳入饮食业合营,由回民店经营。1980年政名“望云轩”,该店及闹市道口时有经营。
         10.对虾(人工养殖)
         丰南县滨临渤海,海岸线长达23.5公里。沿海缓平的大陆架上,可开发的滩涂面积4万亩。本县人工养殖对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且饵料资源丰富。在大面积的盐池内,有取之不尽的卤虫、卤子,近海水域有丰富的兰蛤资源这些均是对虾喜吃的饵料。截止到1987年,全县已有对虾养殖场38个,其中,国营4个、乡办3个、村办22个,联合体办9个,对虾养殖户1860户。对虾精养面积1984年为800亩,1987年发展到13600亩,总产量达1800吨,平均亩产133公斤(12厘米以上的对虾占80%)。1987年养虾总收入达2746万元,纯收入1224万元。平均每亩效益898元。除沿海滩涂养殖外,本县正面向浅海围网养殖的方向发展。
         (三)农副产品类
         1、“火炬牌”猪鬓
    丰南县猪鬓加工业历史悠久,清朝末年已打入国际市场,有黑色金子之称。加工后的“火炬牌”猪鬓,其原料来源地主要是东北和内蒙,因那里猪种原始,加之气候寒冷,因之猪鬓尺码长、色泽好。由于猪鬓刚韧富于弹性、耐磨擦、不湾曲,具有抗潮湿、抗腐蚀等特性,适用于机械、军械刷原料。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丰南王禾庄人赵新,在天津英人高林洋行当杂役,该洋行收购马尾制刷。后由赵新改收猪鬓,按一定尺寸加工配套,其成品规格用英寸。英寸毫米对照如下表:
英寸 2 3
毫米 44 51 57 64 70 76 83 95
英寸 4 5
毫米 102 108 114 121 127 133 140 146
        后,赵新在家乡开办猪鬓加工厂,与高林洋行签订合同大获暴利,家资巨富。在其影响下,胥各庄一带猪鬓加工厂发展到百余家。生产的猪鬓统称“火炬牌”,由天津口岸、河北口岸向日、英、法、德等国家出口,每年约1万箱(每箱净重50公斤),可换外汇335万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猪鬓畅销,丰南县猪鬓占全国出口量的70%,收入外汇5000万美元。
         建国初期,丰南县有私营猪鬓加工厂百余家,后为了便于管理、销售,实行并厂联营,并为14个厂,拥有工人1300人,1958年,转为国营企业合并为一个大厂。最多时曾有职工2090余人,年产猪鬓7000箱。至1987年有乡、村办猪鬓加工厂83家,全县年产量2万箱。
         2、京苇帘
        京苇帘是专门向日本国出口产品(即房屋的门窗帘)。本县自1875年由天津外贸局与日本国每年签定800万片的合同。京苇帘规格要求不一,计有0.88×1.12m;0.88×1.57m;0.96×2.7m:0.96×1.12m等若干种,尤以0.88×0.96m为大宗。苇帘两头带一寸宽的竹片,分别用褚石色12股线绳打13至15道径。第杆要求干、白、匀、直、直径粗不超4毫米,细不低于2毫米。不得有虫眼、水锈、编花、结扣一致,工艺细致,精巧异常。该产品出自千家万户,千万人手,其式如出一辙。每片苇帘净重1.2市斤至1.5市斤,每30片装一箱。历年丰南县大新庄、东田庄、西葛庄、小集老王庄各乡采购站均有京苇帘收购任务,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1986年至1987年的两年中,共出口42.43万箱,创汇150万元。
        3、暖箔、参箔
        本县以出产各种帘、苦、箔著称。有粮苦、盐苦、房箔,砖箔、草袋、巴片等。尤以制作暖箔、参箔利润最大。暖箔即冬季蔬菜的保温箔。自五十年代于黄各庄一带开始经营,六十年代在唐坊、尖字沽两地区多有农户加工,该产品由苇草和蒲草各一半织成。每片150市斤,规格:7×20尺,要求严格,每年向北京等地销售2万片,可盈利10万元。参箔产自唐坊地区,销往黑龙江。以产定销,规格为6尺×5.5尺,6尺×10尺不等,年产1.5万片,盈利万元。
        4、小柳编
        小柳编为本县传统手工制品(篮、筐等),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钱营、小集、大新庄等地区的一些农户常年经营此业,除在本地销售以外,每年对外出口10余万件(创汇10余万元)。
         5、红小豆
        红小豆是本县土特产品,以县境东部地区种植为多,除在本地经销以外,全县每年向日本等国家出口1000余吨,1987年出口1368.07吨,创汇88.33万元。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