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经
孙凤鸣(1880 -—1942)号岐山。评戏创始人之一,艺名“东发亮”,绰号”孙瞎子”。原籍丰南县薄家港,与三弟孙凤岗、四弟孙凤翎共同创办南孙班,名扬全国戏坛。被誉为孙氏“三只凤”。
凤鸣自幼喜欢莲花落。十几岁入乐亭县崔八班学艺,专攻丑行,因表演诙谐,肚囊较宽得“东发亮”艺名。曾带领三弟孙凤岗、四弟孙凤翎,活动演出于冀东农衬、唐山和营口等城市,培养了拆出时期最著名演员“开花炮”。
1901年,他21岁,与成兆才等人进京演出拆出戏。1912年32岁时,在天津授徒花舫、李金顺、白玉霜,后均成为评戏名旦。1917年由天津南下至山东济南、青岛等地演出。1921年到东北大连成立“岐山剧社”,开创以社养科班的先后河。前40年培养了三期学员六十余人。其中筱桂花、筱 麻红、筱灵芝,金灵芝等,均为著名评戏旦角。为评戏的发展,兴盛做岀了贡献,“南孙班”有自己的剧目。如《盗金砖》、《二县令》《绿珠坠楼》、《黄氏女游阴》、《劝爱宝》、《悍妇传法》、《白玉楼画画》等。并东渡日本,为带利利、宝唱片公司灌制《黄氐女游阴》、《金钗钿》、《二县令》,《善恶五义》等唱片。
1942年,因创业艰难,营业不振,忧郁成疾,逝世于兴城,终年63岁。
孙凤岗(1883——1969 )艺名“东发红”,绰号“三架子”,他是冀东早期莲花落艺人。经历了秧歌、莲花落、对口、拆岀各时期的演变和唐山落子(评戏)的形成与发展全部过程。他12岁入乐亭崔八班学艺,18岁便以粗犷、深厚、高亢的大口落子著称。是著名“南孙班”的台柱。他创造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丰富和发展了评戏唱腔“大悲调”、“小悲调”、“哭迷子”,表达人物感情真笑细腻,以青衣彩旦著称于世。他塑造的《王二姐思夫》中的王二姐、《秦雪梅吊孝》中的商太太,《夜审周子芹》中的官太太,艺术形象百看不厌。为评戏界教学中的典范,传流后世。他是评戏界中威望较高的老前辈,一生为培养女演员做出重大贡献。评戏四大名旦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筱桂花都受到他的亲传而名震戏坛。青中年时期,奔走在东北三省,山东、上海、西安、天津、北京,晚年回到唐山。1954年河北省举办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他的代表作《王二姐思夫》,虽年近七旬高龄,但气力充沛,身段灵俏,唱腔韵味浓郁,表达了少女盼夫的细膩感情,被评为荣誉奖。1958年调唐山戏校任教,并连续被选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古稀之年教学仍尽职尽责,为培养评戏接班人倾注心血,受到后辈的爱戴和尊敬。
1969年,因"文革”中积病失治,逝世于家乡薄家港, 终年86岁.
孙凤翎(1886— )艺名“开花炮”,是评戏拆出时期第一位著名演员。他自幼聪颖好学,仅两年冬学,就能通读《三国》、《水浒》、《今古奇观》等名著,为以后学戏奠定了基础。他嗓音好,作戏有情.演出卖力,是先于张贵学、张乐宾、月明珠、金开花等名角之前最著名的旦角,冀东一代、天津卫,一提“开花炮”无人不知。1919年.随二哥凤鸣三哥凤岗到大连演出,在报纸上连载一个月,红极一时,有“开花炮炮打营口”的说法。最拿手的戏是《杜十娘》、《珍珠衫》、《马寡妇开店》。后到沈阳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可惜早逝,成为评戏界的遗憾。
凤鸣自幼喜欢莲花落。十几岁入乐亭县崔八班学艺,专攻丑行,因表演诙谐,肚囊较宽得“东发亮”艺名。曾带领三弟孙凤岗、四弟孙凤翎,活动演出于冀东农衬、唐山和营口等城市,培养了拆出时期最著名演员“开花炮”。
1901年,他21岁,与成兆才等人进京演出拆出戏。1912年32岁时,在天津授徒花舫、李金顺、白玉霜,后均成为评戏名旦。1917年由天津南下至山东济南、青岛等地演出。1921年到东北大连成立“岐山剧社”,开创以社养科班的先后河。前40年培养了三期学员六十余人。其中筱桂花、筱 麻红、筱灵芝,金灵芝等,均为著名评戏旦角。为评戏的发展,兴盛做岀了贡献,“南孙班”有自己的剧目。如《盗金砖》、《二县令》《绿珠坠楼》、《黄氏女游阴》、《劝爱宝》、《悍妇传法》、《白玉楼画画》等。并东渡日本,为带利利、宝唱片公司灌制《黄氐女游阴》、《金钗钿》、《二县令》,《善恶五义》等唱片。
1942年,因创业艰难,营业不振,忧郁成疾,逝世于兴城,终年63岁。
孙凤岗(1883——1969 )艺名“东发红”,绰号“三架子”,他是冀东早期莲花落艺人。经历了秧歌、莲花落、对口、拆岀各时期的演变和唐山落子(评戏)的形成与发展全部过程。他12岁入乐亭崔八班学艺,18岁便以粗犷、深厚、高亢的大口落子著称。是著名“南孙班”的台柱。他创造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丰富和发展了评戏唱腔“大悲调”、“小悲调”、“哭迷子”,表达人物感情真笑细腻,以青衣彩旦著称于世。他塑造的《王二姐思夫》中的王二姐、《秦雪梅吊孝》中的商太太,《夜审周子芹》中的官太太,艺术形象百看不厌。为评戏界教学中的典范,传流后世。他是评戏界中威望较高的老前辈,一生为培养女演员做出重大贡献。评戏四大名旦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筱桂花都受到他的亲传而名震戏坛。青中年时期,奔走在东北三省,山东、上海、西安、天津、北京,晚年回到唐山。1954年河北省举办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他的代表作《王二姐思夫》,虽年近七旬高龄,但气力充沛,身段灵俏,唱腔韵味浓郁,表达了少女盼夫的细膩感情,被评为荣誉奖。1958年调唐山戏校任教,并连续被选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古稀之年教学仍尽职尽责,为培养评戏接班人倾注心血,受到后辈的爱戴和尊敬。
1969年,因"文革”中积病失治,逝世于家乡薄家港, 终年86岁.
孙凤翎(1886— )艺名“开花炮”,是评戏拆出时期第一位著名演员。他自幼聪颖好学,仅两年冬学,就能通读《三国》、《水浒》、《今古奇观》等名著,为以后学戏奠定了基础。他嗓音好,作戏有情.演出卖力,是先于张贵学、张乐宾、月明珠、金开花等名角之前最著名的旦角,冀东一代、天津卫,一提“开花炮”无人不知。1919年.随二哥凤鸣三哥凤岗到大连演出,在报纸上连载一个月,红极一时,有“开花炮炮打营口”的说法。最拿手的戏是《杜十娘》、《珍珠衫》、《马寡妇开店》。后到沈阳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可惜早逝,成为评戏界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