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唐山市丰南区委员会主席  戴征
        丰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孕育一代代英雄儿女,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战天斗地的铮铮风骨,前赴后继,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
        丰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片活土涌现出众多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子、商界名流、学术泰斗、科技精英、体坛宿将、文苑英才……丰南人名领风骚,史不绝书。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史志资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书写历史、重现历史、记载历史,反映时代旋律和风貌之精华史料。它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给人以鞭策和启迪;不仅给读者视觉上的愉悦,更给人们精神上的震撼。从这个层面上讲,征编史志资料工作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重任。
        征编史志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于20世纪50年代赋予政协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现已纳入了文化事业体系,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任务。我作为丰南区政协主席,努力做好史志资料征编工作责无旁贷,我们把史志资料征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尽职尽责。
        当前,挖掘丰南文化精髓和宣传丰南辉煌的历史,建设文化强区,已成为丰南人的共识。宣传丰南历史,展示丰南卓越成就,可说恰逢其时。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屋建瓴,驾驭全局,不失细节的领导艺术,对区政协史志资料征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他们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以及天时、地利、人和,更加坚定了区政协做好史志征编工作的信心。
        区政协于2006年3月份,由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着手史志资料征编工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组织广大文史工作者,尤其是一部分退职的县处级老领导,在前期策划、资料征集、作品遴选、校对印刷等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近60万字的史志资料作品。这是我区史志资料征编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区取得的又一新的成果。其选编作品,都是“亲闻、亲见、亲历”之力作。既有作者对脚下历史弥新的厚土所发出的由衷和痴情的表述,又有坚忍不拔的痛苦追求后人生道路的细细品味;既有讴歌丰南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中风姿绰约地矗立起“全国之最”、“全省之最”的良好形象,又有丰南人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以及孜孜追求远大理想,誓争一流的高品位的感人事迹;既有潜心营造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和蕴涵其中的各种知识及感情,又有岁月回声的钩沉和印痕,使人倍感历史与生活之美酒的浓烈香醇……《选编》所表现出的真性情,真境界,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充分发挥了史志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对加快构建和谐丰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丰南史志资料选编》四、五、六册的出版,必将成为丰南人,尤其是其少年一代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了解丰南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取得骄人成就的一本教科书,它将焕发起丰南人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丰南的满腔热情;将对丰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为尽快建设成文化强区,为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沿海强区,打造滨海新城”的宏伟目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昭世名言。我确信,有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史志作品,开拓出区政协史志资料工作新天地,开创丰南文化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2007年10月8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