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王孺人墓志铭
商衍鎏 撰  李继隆 注译
        李母王孺人(1)墓志铭(2)的墓主为丰南小集镇李家 的王老夫人( 1849-1927年),葬于小集镇李家老坟。
        王老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谨守儒家提倡的妇德,勤俭 持家,相夫教子,中年丧夫后历尽艰辛,育子成才,皆考中秀 才。三个孙子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其次 孙李扶实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历任总工程师、大学教 授,尤其是在公路工程学方面颇有名气。
        该墓志铭的作者及书写者均为商衍鎏。商衍鎏,1875年 生,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 学者、书法家。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 多年,后又人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 辰科进士 及第(3),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4),入进士 馆。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 职。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 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聘 约期满回 国。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 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 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 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人川,初居成都,后 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抗战胜利后, 于1946年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 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商衍鎏是清末民初比较有名的书法家,与他的同榜状 元刘春霖齐名。他又是- -位著名学者,有《清代科举考试述 录》、《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等专著留世。他的文章写得 也很好,这篇墓志铭就是很好的一篇散文。该文包括志和铭 两大部分,志是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籍贯、生平等方面内 容;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 词。
        这篇墓志铭的书法和文章均有较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但文中也有“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色彩。
        碑文点校:
        余客眉山(5),一日,李扶实过余(6),示其府君(7)大椿先生所撰先妣家传(8)来请日: “先王母(9)葬 有年矣。然姚姬传曰(10),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 之圹中(11),礼虽后时,敢请为铭”。扶实与余张土胥略有 葭莩亲(12),义不可辞。
        按:孺人姓王氏,世居丰润县小集镇,直隶滦州教谕(13)振名公次女,年二十一归同里国学生(14)兰芳公,随 居滦州。家窭艰(15),常恃女红乡绘资其用,渐事积蓄。兰 芳公懋迁(16),劬劳佐之(17),遂至充裕。孺人早作而夜 不休,兢兢勤俭,不自怠逸。
        四十七岁兰芳公病逝,持丧尽礼。扶大椿、寿椿二子, 茹痛含辛,时黯然(18)泪下,督课綦(19)严,二子皆得成 立。大樁食饩于庠(20),寿椿补学弟子员(21),敦品绩学 为当世通才。
        孺人性复好善,喜佛理,乐以经卷赠人。先是,滦州公(22)于同治九年八月病笃,孺人迫切呼号,默祷于神,愿减 己寿以延亲算(23),滦州公竟以获痊。夫幽明(24)之理,鹜(25)新者多谓无据,不知孝行激发天人感应,如铜山西 崩,洛钟东应(26),固末可尽。以窈冥视之(27),体其慕 亲之心以励孝思,不亦有关于世道人心风俗之大邪?而孺人则 固难能者矣。
        孺人生于前清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日,卒年七十有 九,中华民国16年7月24日也。孙三人,扶本、扶实、扶元, 而扶实精工程学,在蜀治富顺沿堰闸尤有声。因为铭曰:
        质淑婚,性庄虔(28),居室日孝行传。嫔于李,婉其 贤,履坦途,如屯艰(30) ;哀中道,失所天(31)。育子 闵(32),灯影寒;子也成,母心欢。善庆涯(33)弥枝绵(34)。景熬德(35),白云边。视此铭,万斯年。
        注释:
        (1)孺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日后,诸侯 日夫人,大夫日孺人,士日妇人,庶人日妻。”宋代用为通直 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 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2) 墓志铭: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 的石刻。上面记有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墓志铭也是一 种文体名。(3) 及第:科举考中之称,列榜有甲乙次第,故 称。(4) 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官署名。唐代初置,本为各 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宋代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书 艺、图画、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也有翰林之称。辽代在南 面宫中设翰林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代开始将修史、著 作、图书等事务归翰林院。清代沿用明代制度;编修,是翰林 院的职称名,一般由一甲二、三名进士即榜眼、探花充任。(5)余客眉山:余,我;客,旅居他乡作客;眉山,县名, 在四川省中部。(6) 李扶实( 1906-1988年) :字华甫,丰 南小集人。王孺人之孙。1935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 历任总工程师、大学教授,公路桥梁专家。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下放到安徽农场劳动。1979年, 平反昭雪后回京,到80高龄还在交通部编撰《中国公路史》。(7) 府君:对人的 敬称,这是指作者对李扶实之父李大樁的敬称。(8) 先妣: 旧时自称去世的母亲。(9) 先王母:旧时自称去世的祖母。(10)姚姬传(1732-1815年) :名鼐,字姬传,安徽省桐城 人,乾隆进士,官刑部侍郎,记名御史。清代著名的文学流 派“桐城派”的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 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之“义理”。(11)圹:墓穴,也 指坟墓。(12) 葭莩亲:比喻较远的亲戚。茛莩(jiaf6家 扶),芦苇里面的薄膜。(13)教谕:学官名。元、明、清 三代县学都设教谕,主掌文庙祭祀,教育和管束所属生员。( 14)国学生:国学,又称国子学,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 构和最高学府,国学生又称太学生。晋武帝咸宁二年(276 ) . 始设,与太学并立。北齐改名为国子寺。隋炀帝改国子寺为 国子监,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遂废国子监。(15)窭(jo巨)艰:贫 寒。(16)懋迁:贩运买卖。懋(mao冒)同贸。(17) 劬 劳:劬(q0曲)劳苦、劳累。《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人据《蓼莪》诗,遂以“劬 劳”为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18) 黯( δn暗)然:心 情沮丧的样子。(19)綦 (q1其) :极,甚。(20) 食饩于 庠:饩(xi系),米粟;庠(xiang翔)古代学校名。科举 制度中考中府、州、县的生员统称秀才,每年从中选拔一些优 秀者人府、州、县学学习,被选拔入学的秀才称“廩(1Yn) 生”叉叫“廪膳生”,- -般视州、县的大小定名额。明代每人 每月给廪膳米六斗,补助生活。清每月给廪饩银四两。(21) 学官弟子员:学官,指官学的教师,科举时代,每县设一官 学,又称县学,儒学,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才可人县学。 学官弟子,指的就是秀才。(22) 滦州公:指的就是在滦州经商的李兰芳,旧时称人名往往以其籍贯或居住地称其名,如李 鸿章就是合肥人,称其为李合肥。(23) 以延亲算:算,数, 这里指寿数。(24) 幽明:泛指可见和不可见的,无形和有形 的事物。(25) 鶩(wo勿) :追求,如好高鹜远。(26) 铜山 西崩,洛钟东应:典故。来自《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问远 公:《易》以何为体?答日:“以感为体” 。殷曰:“铜山西 崩,灵钟东应,便是易也”。这个典故比喻同类感应。铜山, 四川产铜之山,在西。洛钟,洛阳之钟,在东,钟以铜铸, 铜由山生,故钟与山犹母子之相应。(27) 窈(yδo咬)冥: 深远难见。(28) 质嬷淑,性庄虔:婚(y1意),柔顺;虔(qi6n钱),诚敬,如虔诚,虔敬。 (29)嫔于李,婉其贤: 嫔,(pin贫)嫁。婉,顺从。(30)屯艰:艰难。(31)失所 天:天,指所依存或依靠,旧时为君、父及夫的代称。(32) 闵:勉力。(33)渥:厚、重。(34)荪:香草。这里引申为后 代繁衍。(35)景懿德:景,高、大;懿德,美德。
        参考译文:
        我在四川眉山客居。有一天,李扶实来到我这里,拿出. 了他父亲李大椿先生为其母写的传略,请求我说:“我祖母已 经埋葬好些年了”。姚用先生说,墓志,就是让人们记住,有 的在墓上刻石,有的埋于墓穴之中。按礼说,墓志随人葬而 立,现在虽然晚了,还是请求您给写篇墓志铭吧。
        李扶实与我姓张的女婿,有点远亲,从情义上说不可推 辞。
        按:老夫人姓王,世代居住在丰润县的小集镇,是直隶 省滦州(丰南旧属滦州丰润县)教谕王振名的次女,21岁时嫁 给同村太学生李兰芳,随夫居住在滦州。家境非常贫困,常靠 自己刺绣、描花等女工活计资助家庭过日子,渐渐地家境有了 些积蓄。兰芳公作买卖,夫人不辞劳累大力协助,于是家境富裕了。夫人白天劳作,夜间也少休息,兢兢业业,克勤克 俭,一点也不敢懒惰、安逸。
        当夫人47岁那年,丈夫病逝,按所有该尽的礼节主持了 丧事。丈夫死后,抚养大椿、寿椿两个儿子,历尽了艰辛和痛 苦。经常自己暗暗落泪。督促两个儿子学习非常严格,两个儿 子皆学有所成,长子大樁被选拔为廪生,二子寿樁也考中秀 才,不论是品行还是学识都是当时的通才。
        老夫人性情好善,喜欢佛理,乐意拿佛经送人。以前, 王振名公于同治九年八月病重,夫人急得又哭又叫,对着神默 默祷告,愿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父亲的寿数,王振名公的病 居然好了。这些神秘的事情和道理,追求新事物的人多数都说 没根据,不知道孝行能感动老天与人同感。其实这类事情就像 西部四川的铜山崩塌,东边洛阳的铜钟就有反映一样,本来就 不是普通人能说得透的。从那些深奥让人难见的道理看来,用 尊敬爱慕父母的这个心情勉励人们要有孝心,不也是有关改变 社会风气和端正人们行为的大事吗?而大人难能可贵的是做到 了。
        夫人生于前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十二月初二日,卒 于中华民国16年( 1927) 7月24四日,享年79岁。有三个孙 子,分别叫李扶本、李扶实、李扶元。李扶实精通工程学,在 四川主持修筑了富顺沿堰闸,非常有声望。因此为其作铭:
夫人资质温婉,性情恭顺诚虔。
居家尚未出阁,孝行就已流传。
嫁到滦州李家,时刻不忘艰难。
即使太平度日,丈夫逝于英年。
从此勉力教子,不分黑夜白天。
夫人品德高尚,高山仰止云边。
阅示这个铬文,业迹不朽万年。.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