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中国独特的贡品稻米——王兰庄胭脂稻
        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情节: 旧历年底,黑山村庄头乌进孝来宁国府送礼,礼单上就有御田胭脂米二担“该书的第七十五回又提到红稻米粥,这里提到的胭脂米或红稻米,就是指的御田胭脂稻,这种稻米被视为珍品,充以贡品供皇家宫院食用。据有关人员介绍:胭脂米外形呈椭圆形粉红色,顺纹带有紫红色的米线,用这种稻米做成的米饭,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如此,这种稻米还具有回锅三次米质不散、色香犹存的特点,而且每回锅- -次米粒伸长一段,当地人又叫它“三伸腰”
        这种稻米就产于丰南的王兰庄营田。据旧《丰润县志》记载:雍正五年在王兰庄开辟营田,王兰庄有营田两处,南围菱角泊水田共地八顷五十一亩-分,播种水稻,北围三角淀早田共地三十顷四十九亩,播种杂粮,此项营田由工部侍郎王钧捐置。
        关于胭脂稻的得名,当地群众传说颇多:一说是当地有个叫王兰的地主,以种植这种稻米而闻名百里,一位朝官推荐 他去拿此米向朝廷进贡,皇帝宠妃发现后,欣喜倍出,赐名“胭脂稻”。又一说此项营田系皇宫娘娘后妃用胭脂体已钱所 营,专供内宫食用的贡米,因米色微红,颇似胭脂色,故名“胭脂稻”。虽然这些传说禁不住考证和推敲,王兰庄生产 这种稻米确是事实。原种胭脂稻的这片土地黑得发亮,就是白色稻谷在此播种也变红色,相反,如果胭脂米离开此地,其特点也会消失。
        1954年毛泽东主席查阅古籍时,得知王兰庄产胭脂稻, 写信给中共河北省委:“唐山 专区最西部一个 县可能叫丰南县,该县有一个王兰庄营田,种一种特种水稻,可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后来,丰南粮食局收购胭脂米10万斤运往北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丰南王兰庄御田胭脂稻曾在全国农展馆展出,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胭脂稻已经绝迹。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