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县是有名的产棉区,不仅在冀东地区首屈一指,在河北省也颇有名气,丰南的棉花加工业历史悠久,素以“黑白毛”加工著称。黑毛,指猪鬓,白毛,指棉花。但历史上黑白毛加工都是比较原始的手工业。
由于丰南的棉花不仅产量高,而且棉花质量优。民国初年被上海棉纺厂的资本家看中,想在黄各庄建一个大型轧花厂。民国18(1929)就买下了黄各庄15亩地以作建厂之用。1935年破土动工,一年后建成,这个厂子不但在唐山地区绝无仅有,就是在华北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型轧花厂之一。
当时该厂的厂房建筑良好,安装立式锅炉一座,蒸汽机一台,附有发电蓄电设备,全厂有电灯照明,这是丰南用电之始。轧花设备有32寸皮辊轧花机50台,链式榨包机一架。在当时可以说是设备最先进的。
可惜建成后适值“七·七”事变,黄名庄轧花厂被日伪接管,日商东棉洋行用作收购皮棉的场所,后来于1941年开工生产,改名为东棉轧花厂,厂长及主要管理人员都是日本人。全厂有容量30万斤棉花的库房8所,只雇佣150名工人。他们从事着沉重的劳动,每天每人只发7角钱的工资。工伤事故,以至死亡,厂方概不负责,工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45年日本投降时,仓库毁于兵火。1946年轧花厂又成为伙会(还乡团)据点。1948年国民党政府华北棉产改进处唐山分处,为推广良种,收购良棉(斯字棉),此厂为唐山分厂。1948年12月12日解放,黄各庄轧花厂回到了人民手中,唐山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黄各庄轧花厂。
1949年1月,黄各庄轧花厂作为唐山市轧花厂的分厂,经过整理很快生产。同年,华北人民政府棉产改进处成立,唐山市于7月把唐山、黄各庄两个轧花厂移交华北棉产改进处,作为唐山地区的良种轧花厂,以选良种为主要任务。1950年,华北棉改处撤销,移交给河北省农林厅棉产改进处。1958年,由于丰南大部棉田黄萎病严重,失掉良种区价值,省农林厅才将黄各庄轧花厂移交给县供销社。
如今,黄各庄轧花厂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它对丰南、唐山地区乃至河北省推广优良棉种,做出的突出贡献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