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丰南境内无西医,人们看病全靠传统的中医,“中华民国”三年(1914)稻地镇的基督教徒张福龄跟随意大利传教士学了些西医术,就在稻地福音堂(教堂)内开办了诊所,以西药为稻地群众治病,当时,群众对西医持怀疑态度。
1924年,张华清和他的夫人玛丽佳在河头镇河新庄(今四街)开办了个诊所,叫华西诊所,这是丰南最早的西医诊所。张华清是山东邹县人。十月革命前(1917),到俄国当华工,因张华清懂点医术,在战地医院做卫生工作达五年,此间,他与该院护士玛丽佳结为伉俪。十月革命后,由于玛丽佳出身不好,政治上受歧视,1923年张华清借夫人回到祖国,定居于河头镇河新庄,开办了诊所。玛丽佳任护士兼助产士,华西诊所比较简陋,虽然仅有听诊器、注射器、体温表之类的简单仪器,却使胥、河两镇人大开眼界,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病和小儿疾病,可以说是手到病除,因此对这个诊所更增加了神秘感。尤其是张华清、玛丽佳夫妇待人热情,不贪财,平易近人,深受人们欢迎,每天就医者络绎不绝,营业日渐兴旺。新中国成应后,人民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方便,1956年公私合营。
张华清夫妇感情甚笃,生有子女三人,长女张玉文在山西大同任卫校老师。次女张开伯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共产党员,主任医师,曾任天津眼科医院院长。次子张开深毕业于北京农技学校,因病早逝。长子张开文系张华清前妻所生,因受家庭熏陶,立志学医,在父母的教育下,掌握了一定医术,1935年在王兰庄开了“华西药房”,为广大群众治疗疾病,名噪一时。
华西诊所对西医在丰南的普及推广,以及对中西医的结合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