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叫马荇菜,这是平原上最常见的野菜。茎叶多汁,叶呈卵形,花开黄色,碎小。草丛中与众草争辉,庄稼地里则丛丛铺展,浓密处匍匐地面。马荇菜生命力非常顽强,沙、碱、黏质土都能生长。锄地时被连根铲起,弃于田埂、空地、道旁,即使烈日曝晒,几天不会干死。一遇雨水,茎叶又支棱起来,根须又扎入土地,没几日又葱葱一片了。
马荇菜曾为贫瘠的农村立过大功。生产队时候家家都养一两头猪(那时养猪只是零钱凑成整钱,唯猪粪交队计工分,不养猪就吃亏),猪们也苦,没有时下这样那样的饲料,人们便将马荇菜一筐筐、一袋袋挖回家中,切碎掺以少量糠麸,放进大锅里边搅边煮(这叫馇猪食),烧两个开即可。猪们就靠它撑起肚扇。那时没有添加剂什么的,猪长得慢,可喂马荇菜的猪肉比现在的香。谁家煮肉,半趟街都飘着浓浓的肉香。马荇
菜一时挑多了,就放进大缸里,发酵后照样喂猪。
马荇菜洗净用开水焯后,攥干以酱油蒜汁凉拌或直接火炒或焯后晒干包馅,家家都吃过的。粮食紧张时,几个玉米饼子,半盆马荇菜就是一顿农家饭了。
马荇菜是艰苦年代农村食物链上最基础的一环,只要这一环不断,无论天塌地陷,吃苦耐劳的乡亲们都能依靠它挺过来。唯三年困难时期,包括马荇菜在内的凡是地里能吃的野菜几乎全部被挖光了,人们也就陷于苦难之中。
听说毛主席的日常四菜之中,就有马齿苋。马齿苋也是为革命立过大功的。可直到现在仍不知这种野菜缘何以马齿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