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些东西,当它充盈于野唾手可得之时,人们往 往视若不见或弃如敝屣,一旦稀少起来,才恍然发现它们的价 值,倍加珍惜以至趋之若鹫。比如河蟹,在丰南一带现今无论 来往应酬还是婚庆宴席,都已视为席上珍品,不吝其价。而几 十年前,在丰南许多地方,河蟹曾贱如白菜,少有人问津。
河蟹之贱盖因其多。那些年,每当春水融融,数不清的 幼蟹就从渤海湾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渠溯流而上,在沿海那片荒 无人烟、芦苇丛生的草泊里,孑里般的“大头幼体”密密麻 麻,沟沟汉汉都被它们“染”红了。用筛子一抄,就捞上一 层,人们叫它“蟹糠”,捞回家喂猪。幼体经几次蜕皮,就长 成豆粒一般的“豆蟹”,即使在离海百里开外的陡河和煤河 里,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有一年,县内几十里长的陡河竟一 时成了这种小蟹的天下,打鱼的一网下去,捞上来的全是指 甲盖大小的幼蟹。倒在水桶里,挤挤嚓嚓,上下抓爬,响作 一片。没人买,又倒进河里。鱼呀虾的都让它们搅得无影无踪 了,打鱼的只落下几声苦笑。
阴历七月,是河蟹肉满黄肥的时候。那些日子每当夜幕 降临,就像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让这些家伙从茫茫草泊 中,从坑塘池沼河汉里,义无反顾地往上爬。那些大腹便便的 河蟹们,穿过荒草隐没的道路,越过黑漆漆的庄稼地,有的一 直爬进村子,闯入院落,“嚓嚓”地挠门。甚至肆无忌惮地爬 到炕上、蚊帐上。夜里开门,有时一抬脚就踢翻一只。在草泊一带的夜行马车,只听一路“嚓嚓”作响,暗夜中不知有多少 河蟹被碾于轮下。
河蟹之贱盖因其多。那些年,每当春水融融,数不清的 幼蟹就从渤海湾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渠溯流而上,在沿海那片荒 无人烟、芦苇丛生的草泊里,孑里般的“大头幼体”密密麻 麻,沟沟汉汉都被它们“染”红了。用筛子一抄,就捞上一 层,人们叫它“蟹糠”,捞回家喂猪。幼体经几次蜕皮,就长 成豆粒一般的“豆蟹”,即使在离海百里开外的陡河和煤河 里,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有一年,县内几十里长的陡河竟一 时成了这种小蟹的天下,打鱼的一网下去,捞上来的全是指 甲盖大小的幼蟹。倒在水桶里,挤挤嚓嚓,上下抓爬,响作 一片。没人买,又倒进河里。鱼呀虾的都让它们搅得无影无踪 了,打鱼的只落下几声苦笑。
阴历七月,是河蟹肉满黄肥的时候。那些日子每当夜幕 降临,就像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让这些家伙从茫茫草泊 中,从坑塘池沼河汉里,义无反顾地往上爬。那些大腹便便的 河蟹们,穿过荒草隐没的道路,越过黑漆漆的庄稼地,有的一 直爬进村子,闯入院落,“嚓嚓”地挠门。甚至肆无忌惮地爬 到炕上、蚊帐上。夜里开门,有时一抬脚就踢翻一只。在草泊一带的夜行马车,只听一路“嚓嚓”作响,暗夜中不知有多少 河蟹被碾于轮下。
这时节是捕蟹的绝好时机。天一擦黑,在河边堤域,凡是 挨水的地方放一盏灯,或点一支火把,无风时哪怕燃一支蜡 烛,河蟹就瞄着亮光,呆头呆脑地爬过来,瞅准了用手一按便 捉得一只。有一年,有两个驻老铺公社的特派员,在邻近泊区 西排干(一条排灌渠)的码道上,点盏手灯,半夜曾捉得两半 麻袋。小一点的随手甩掉了,装进麻袋里的每只都在三四两以 ±o有人在水边挖个坑,坐进一只水桶,桶后亮着一盏灯。不 用人守候,河蟹就奔着灯光爬过来,一只接一只掉进水桶里。
河蟹之多,有时竟泛滥成灾。合作社时期,草泊里开垦 了一些稻田。每到水稻灌浆时节,大大小小的河蟹就从稻田沟 里闯入稻地,一股脑爬上稻秧,用硕大蟹钳将穗秆夹折,吞食 套拉下来的穗粒。那时稻田尚不多,稻米远比河蟹金贵。于 是生产队紧急动员,男女社员、大人孩子倾巢岀动,提着水 桶,拎着麻袋,到稻田里围追堵截,清剿河蟹。只听大人吆喝 着,小孩子叫嚷着,东捕西抓,个个弄得满身泥浆。有的手被 蟹钳夹出血来,那蟹还死死不放;有的脚丫子被夹住,在稻田 里乱跳,水浆四溅……那真是罕见的人蟹大战,一时间块块稻 田里热闹非凡。半天下来,桶捉满了,麻袋装满了,有人脱下 长裤,扎上两只裤腿,也装得鼓鼓囊囊,人们一个个泥猴似地 回家了。.生产队规定,战利品归己,且论斤记工分。
人迹罕至的草泊,是河蟹的领地,难怪它们横冲直撞 了。有一年初秋,县报道组两位同志骑摩托车外出釆访途经草 泊,在草丛中行驶。忽见前边一米多宽的小路上,爬满了黑压 压一片河蟹,根本看不到尽头。两人赶快下车,推着摩托向前 走。车到之处,这些家伙就呼噜呼噜往两边的草坑里滚。猛 地,一只硕大河蟹突然立了起来,张开两只大毛爪,耀武扬威 地横在路中间,刹那间又立起来七八只,个个张牙舞爪,凶神 恶煞一般。待他俩一按喇叭,这些家伙又趴下身子,哧溜哧溜 往前爬,刚爬几步又立了起来。两人站在那里呆望了半天,只 听风吹苇叶簌簌作响,在茫茫芦苇荡里,只有他们两人孤独的 人影和满地胆大妄为的蟹们。望着望着,骤然心中一凛,又原 路返回。
环境恶化使蟹的王国无可挽回地沦落了。先是陡河上游 修了水库,流经草泊的水量锐减以至断流,而后防潮闸的修建 又阻断了河蟹回游路径,野生河蟹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年虽然 人工养殖的河蟹渐渐多了起来,但与昔日金鳞紫蟹随意而得的 情景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河蟹之多,有时竟泛滥成灾。合作社时期,草泊里开垦 了一些稻田。每到水稻灌浆时节,大大小小的河蟹就从稻田沟 里闯入稻地,一股脑爬上稻秧,用硕大蟹钳将穗秆夹折,吞食 套拉下来的穗粒。那时稻田尚不多,稻米远比河蟹金贵。于 是生产队紧急动员,男女社员、大人孩子倾巢岀动,提着水 桶,拎着麻袋,到稻田里围追堵截,清剿河蟹。只听大人吆喝 着,小孩子叫嚷着,东捕西抓,个个弄得满身泥浆。有的手被 蟹钳夹出血来,那蟹还死死不放;有的脚丫子被夹住,在稻田 里乱跳,水浆四溅……那真是罕见的人蟹大战,一时间块块稻 田里热闹非凡。半天下来,桶捉满了,麻袋装满了,有人脱下 长裤,扎上两只裤腿,也装得鼓鼓囊囊,人们一个个泥猴似地 回家了。.生产队规定,战利品归己,且论斤记工分。
人迹罕至的草泊,是河蟹的领地,难怪它们横冲直撞 了。有一年初秋,县报道组两位同志骑摩托车外出釆访途经草 泊,在草丛中行驶。忽见前边一米多宽的小路上,爬满了黑压 压一片河蟹,根本看不到尽头。两人赶快下车,推着摩托向前 走。车到之处,这些家伙就呼噜呼噜往两边的草坑里滚。猛 地,一只硕大河蟹突然立了起来,张开两只大毛爪,耀武扬威 地横在路中间,刹那间又立起来七八只,个个张牙舞爪,凶神 恶煞一般。待他俩一按喇叭,这些家伙又趴下身子,哧溜哧溜 往前爬,刚爬几步又立了起来。两人站在那里呆望了半天,只 听风吹苇叶簌簌作响,在茫茫芦苇荡里,只有他们两人孤独的 人影和满地胆大妄为的蟹们。望着望着,骤然心中一凛,又原 路返回。
环境恶化使蟹的王国无可挽回地沦落了。先是陡河上游 修了水库,流经草泊的水量锐减以至断流,而后防潮闸的修建 又阻断了河蟹回游路径,野生河蟹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年虽然 人工养殖的河蟹渐渐多了起来,但与昔日金鳞紫蟹随意而得的 情景已不可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