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猴
        小时候爱看耍猴的。
          记得三年级时候,一天下午正上习字课,忽听街上响起 “瞠瞠”的锣声,一阵紧一阵慢的,知道是耍猴的进了庄, 屁股就像长了刺,再也坐不住了。就向老师请假说“墨海”(砚台)落家里了。老师还未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又站起= 个同学,说墨也丢家里了。好在学校离家不远,老师都准了 假。我俩脚前脚后走出教室,出了校门便撒腿狂奔,寻那锣声 而去。
        我们气喘吁吁跑到村子中央那棵老柳树下,见一堆人围 簇着,一个耍猴的在搬弄箱子,一只穿着红裤子的猴子正绕 着圈敲着小锣。人渐渐多了起来,围成一个圆场,耍猴的一 抱拳说了几句开场白,牵着猴子转了两圈后,将拴着猴子的 细绳轻轻一拽,猴子便翻跟头,拿大顶,头脚倒立。接着是 推小车,推几下就跑起来,那小车也就歪歪扭扭,几次险些 倾倒。最好看的是关箱变脸。听得小锣一敲,猴子中电一般 掀开那只木箱的盖子,取出一只假脸戴上,箱盖“啪” 一声 合上。一转头,猴子又掀箱子,换一张假脸,箱盖又“啪” 一声合上,猴子就这样紧叨扯,箱子合上又揭开,“砰啪” 乱响,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末了,猴子从箱子里取出一件小 花袄穿上,又拽出一顶颤颤悠悠的官帽子套在头上,最后抻 出一面小旗,跳到箱子上,左摇右晃,旗上好像是齐天大圣 几个字,但记不清了。在人们的笑声中,耍猴的双手捧起铜锣,绕场一周,“各位乡亲,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 场……”
        这时,我才猛然想起上课请假的事,顾不得回家去取 “墨海(其实,不取也一样的,每次习字课和同桌都是互相使 用),慌忙往学校跑——其时,学校已经放学了,校园已是空 空荡荡。
        第二天一到校,老师就把昨日去看耍猴的同学叫到他的 宿舍,一顿狠批,末了让每人写一份检查。记得我还问耍猴的 “耍”字怎么写,老师捅了我一指头,瞪起眼说:“回去查字 典”。
        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猴戏。为此,也留下了人生第一 份检查,还有那个“耍”字 想起这个字,眼前仿佛就蹦 跳着那只猴子。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乡间很少来耍猴卖艺的了。去年, 在胥各庄集上,看到一堆人围着什么,我挤进去一看,嘀,原 来是久违的猴戏,我以为这个行当要绝迹了呢。但往场子里一 扫,不禁大失所望。一个中年人坐在马扎上,手里牵着三只猴 子,绳子都放得很长。一只老猴四脚着地,趴在西边,目光混 浊,死去一般。一只壮猴头顶方砖跪于东侧,在晒人的阳光下 眨着眼,亦不敢稍动。中间一只小猴则随耍猴人的口令,斜腰 拉胯地做着立正、稍息、左右转的动作;又时时被过往车辆和喧哗人声吸引,左瞧右看,动作也就乱了。于是耍猴人就狠劲把它拽到跟前,揪住耳朵,在小猴耳边“嘟嘟”吹一阵哨 子,震得猴子酬牙咧嘴。另一个耍猴人则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敛 钱。还有一次,也是在集上,也是什么道具也没有。一个耍猴― 子的坐在地上,手牵两只猴子,猴子各顶着半块砖。那人嘴里 不住闲地数落这俩猴,时而扬起鞭子在空中打几下响鞭,猴子便拖着绳子远远地转悠,尽量远离耍猴人。一猴趁耍猴的卷烟 " 之机,悄悄放下头顶的砖头,耍猴人乜斜着眼似未察觉,信手 捡起一块石子,突然向那猴掷去。那只猴子也捡块碎石掷将过 去,耍猴人正自躲避间,另一猴也加入战团……耍猴人东闪西 躲,怒骂不止,或还击两下。两只猴子东跳西蹿捡着地上的碎 石破砖愈加猖狂,不住地掷向耍猴人,一时砖石横抛,围观者 频频闪避。
        如今猴戏已沦落至此,不是人虐猴,就是猴砸人,儿时 对耍猴的那点遗趣再难寻觅了。只感到那些猴子的可有一日,闻得一则旧事,让我对那些在耍猴人面前卑躬 屈膝或搞些小闹剧的猴子刮目相看了。那是许多年以前,一个 耍猴人带着一只小狗、一只山羊和一只猴子走乡卖艺。一日走 进一片林子里,和往常一样,猴子跳到耍猴老汉肩头,小狗 跟在后面,山羊边走边啃路边的青草。忽然林子里窜出一条 狼,山羊、小狗惊恐万状,蹲在老头肩头的猴子紧抓着老汉的 衣服,“吱吱”低叫。老汉敲响了锣,狼蹲了下来,锣声一 停,狼又往前凑,如是再三,离得越来越近了。极度紧张的老 汉手一松,锣槌掉在地上,就在这一刹那,狼猛扑向山羊;几 乎同时,猴子从老汉肩头跃起,骑在狼身上。狼一惊,顾不得 山羊,驮着猴子就往前跑,边跑边晃动身子,想甩下猴子,那 猴子紧抓狼的脊毛,就是甩不掉。就这样跑进一片坟地,狼围 着坟堆转,但无论怎样跳甩,猴子都紧贴在狼背上,就像粘住 一样。有一个新坟上插着一根白幡,猴子顺势拔下,抱在怀 里。一狼一猴最后跑进一富户院子。狼被护院射杀,猴子拿着 纸幡跑到房上……讲故事的人说,这件事辗转听得,大概是民 国年间的事情。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这只超乎寻 常、勇敢的猴子,将此前那些卑琐可怜又顽劣的猴子,还有那 穿着红裤子变幻着嘴脸的猴子的形象,在我心中升华到一种新 的境界,进而想起几百年前那场关于人是否由猴子变来的世纪 大辩论。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