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以勤
我1938年参加革命后,开始在水上游击队当战士和通信 员,不久调我到冀中四分区“战地工作团”(四分区地委机关的 番号)做交通工作。这时地委书记是罗玉川同志,秘书是王金山、 同志,交通科科長是宗坪同志(后期是魏干同志)。交通科在秘书
直接领导下工作。到1945年,晋察冀边区在交通工作的基础上, 改为邮政工作。这些年,交通工作所经历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 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0年。冀中在 1940年底以前,大部县城被日寇占领。到了 1940年底,一些重 镇又被日寇占领。在这段时间里,四分区机关、部队的活动,基 本上是公开的,当时四地委与冀中区党委、军分区'司令部、各县 委,主要是骑马进行联系。
第二个时期,从1941年到1942年5月1日以前。日寇和伪 军的兵力增加了,大部集镇成了日伪军据点,敌人不断对我广大农村进行扫荡,形势逐渐恶化。这时的机关、部队游击活动频 繁,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驻,扎,最多两三天,甚至住一天就得转移。这就给交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保持地委与冀中区党委和各县委的联系,根据地委指示,在全区内建立了若干个交 通站,地、县委通过交通站保持联系。
上述第一、第二两个时期,地委机关与军分区司令部活动在 一起。另外,有一个营的兵力作为地委机关的警卫部队,开始是 水上游击队负责警卫,后改为特务第二大队担负警卫。
第三个时期,从1942年5月1日至1945年日寇投降。1942 年5月1日,日寇集中大部兵力,对我冀中地区进行疯狂的大扫 荡,实行极端残酷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当时环 境十分残酷,我抗日主力部队暂时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的山区。 留下的武装力量,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坚持游击战争。地委机 关转移到白洋淀,以芦苇做掩护,坚持指挥整个地区的对敌斗 争。尤其九分区(1940年由四分区改为九分区)是日寇“确保 治安”的重点地区。“五一”扫荡后,日寇便大建岗楼、碉堡, 大修公路,整个地区碉堡林立,公路成网。日寇为了统治人民, 搞了一套反动的保甲制,村村设有维持会的情报联络员。逃亡地 主又回到村里为非做歹。这时九分区的日伪军兵力很强,气焰也 很嚣张。敌人在公路旁挖了深一丈、宽一丈多的壕沟,还严密控 制铁路、公路、河流渡口和船只。为适应当时的环境,交通工作 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五•一”扫荡后,敌人忙于筑碉堡、建岗楼、 修公路和建斗各种伪组织,伪机构。地委指示利用集市建立秘 密关系,以公开合法的职业做掩护,在集市上交换文件。这段时间,我们的同志分散在几个地方,搞生意做买卖,以此为掩护 完成任务。其中一部分同志在蠡县的大王村和朱家佐村,通过党组织找了一个炸油条的师傅(政治可靠),地委拿出五十元(边 币)做本钱,炸起油条来。另一部分同志在高阳县大团丁村,经党组织在村里找了一个老党员陈墨池同志(会做粉条),地委拿了 几十元开办粉房,粉条到集市上去出售掩护交通员接买。另一部分同志在高阳县的贾家务村,通过党组织找了一个理发师傅牛洪 涛同志(中共党员),挑起剃头挑子到集市,以理发为名进行联 系。还有一些站都是这样搞的,如蠡县的大杨各庄站,把剥的小 麻皮捆成把,以到集市出售为名;安新县的郝关村站,以卖鱼为 名等等,以职业化做掩护完成交通联系。
第二个阶段。过了两三个月,日寇的伪组织、伪机构基本上 建立起来了,岗楼、碉堡和公路的修筑基本上完成了,便转到对 人民群众的控制上来,强迫所有老百姓到据点、岗楼去照相,领 取"良民证七妄图使我军和抗日工作人员无站脚之地。交通工作 再用职应化做掩护的办法行不通了,根据地委指示,我们由合法 > 转入地下,重新建立了绝对秘密的交通站和交通线进行联系。地委成立了与组、宣、敌工各部相平行的机构,即交通部,交通部长是杨拘同志。当时地委交通部设有一个总站,总站下设有若干个分站。交通总站活动在高阳、蠡县两个县的结合部(潴龙河两 岸)。总站的活动范围,以贾家务为主,同时在河东的南归还、大 团丁、东绪口,利家口等村(高阳县境内)和河西的高佐、耿家 ' 庄、南绪口等村(蠡县境内),围绕总站设了三条交通线,负责全区各县的联系,即北线和西线。西线又分成两条线。
北线:由总站贾家务到北柳庄、北坎韦、出岸,梁店、良村、郝关等村。其中郝关村为一分站,这个站负责安新、容城、 徐水、雄县等四个县的通信联系。
西线甲:由总站贾家务到高佐、耿家庄、大百尺、大杨各 . 庄、桑园、罗家营、大李各庄等村。其中桑园和大李各庄为两个分站,桑园站负责清苑、之光(当时清苑县分为清苑、之光两 . 县)两个县的通信联系。大李各庄站负责通往铁路西的通信联系 。
西线乙:由总站贾家务到南归还、大团丁、刘佃庄,连子 口、南五夫等村。其中南五夫为一个分站。这个站负责蠡县、博 野、安国三个县的通信联系。
总站贾家务负责高阳、任邱、肃宁三个县的通信联系。
在总站和分站工作的同志,为武装交通队,对外以手枪队的名义出现。在此阶段,如何坚持对敌斗争,保持交通工作不遭中 断,开始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使我们的同志遭到了不应有的牺 牲,教训十分沉痛。当时我们只是通过党的组织,把交通站建立 了起来,在群众的掩护下坚持斗争。有青纱帐时,敌人“扫荡”
直接领导下工作。到1945年,晋察冀边区在交通工作的基础上, 改为邮政工作。这些年,交通工作所经历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 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0年。冀中在 1940年底以前,大部县城被日寇占领。到了 1940年底,一些重 镇又被日寇占领。在这段时间里,四分区机关、部队的活动,基 本上是公开的,当时四地委与冀中区党委、军分区'司令部、各县 委,主要是骑马进行联系。
第二个时期,从1941年到1942年5月1日以前。日寇和伪 军的兵力增加了,大部集镇成了日伪军据点,敌人不断对我广大农村进行扫荡,形势逐渐恶化。这时的机关、部队游击活动频 繁,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驻,扎,最多两三天,甚至住一天就得转移。这就给交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保持地委与冀中区党委和各县委的联系,根据地委指示,在全区内建立了若干个交 通站,地、县委通过交通站保持联系。
上述第一、第二两个时期,地委机关与军分区司令部活动在 一起。另外,有一个营的兵力作为地委机关的警卫部队,开始是 水上游击队负责警卫,后改为特务第二大队担负警卫。
第三个时期,从1942年5月1日至1945年日寇投降。1942 年5月1日,日寇集中大部兵力,对我冀中地区进行疯狂的大扫 荡,实行极端残酷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当时环 境十分残酷,我抗日主力部队暂时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的山区。 留下的武装力量,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坚持游击战争。地委机 关转移到白洋淀,以芦苇做掩护,坚持指挥整个地区的对敌斗 争。尤其九分区(1940年由四分区改为九分区)是日寇“确保 治安”的重点地区。“五一”扫荡后,日寇便大建岗楼、碉堡, 大修公路,整个地区碉堡林立,公路成网。日寇为了统治人民, 搞了一套反动的保甲制,村村设有维持会的情报联络员。逃亡地 主又回到村里为非做歹。这时九分区的日伪军兵力很强,气焰也 很嚣张。敌人在公路旁挖了深一丈、宽一丈多的壕沟,还严密控 制铁路、公路、河流渡口和船只。为适应当时的环境,交通工作 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五•一”扫荡后,敌人忙于筑碉堡、建岗楼、 修公路和建斗各种伪组织,伪机构。地委指示利用集市建立秘 密关系,以公开合法的职业做掩护,在集市上交换文件。这段时间,我们的同志分散在几个地方,搞生意做买卖,以此为掩护 完成任务。其中一部分同志在蠡县的大王村和朱家佐村,通过党组织找了一个炸油条的师傅(政治可靠),地委拿出五十元(边 币)做本钱,炸起油条来。另一部分同志在高阳县大团丁村,经党组织在村里找了一个老党员陈墨池同志(会做粉条),地委拿了 几十元开办粉房,粉条到集市上去出售掩护交通员接买。另一部分同志在高阳县的贾家务村,通过党组织找了一个理发师傅牛洪 涛同志(中共党员),挑起剃头挑子到集市,以理发为名进行联 系。还有一些站都是这样搞的,如蠡县的大杨各庄站,把剥的小 麻皮捆成把,以到集市出售为名;安新县的郝关村站,以卖鱼为 名等等,以职业化做掩护完成交通联系。
第二个阶段。过了两三个月,日寇的伪组织、伪机构基本上 建立起来了,岗楼、碉堡和公路的修筑基本上完成了,便转到对 人民群众的控制上来,强迫所有老百姓到据点、岗楼去照相,领 取"良民证七妄图使我军和抗日工作人员无站脚之地。交通工作 再用职应化做掩护的办法行不通了,根据地委指示,我们由合法 > 转入地下,重新建立了绝对秘密的交通站和交通线进行联系。地委成立了与组、宣、敌工各部相平行的机构,即交通部,交通部长是杨拘同志。当时地委交通部设有一个总站,总站下设有若干个分站。交通总站活动在高阳、蠡县两个县的结合部(潴龙河两 岸)。总站的活动范围,以贾家务为主,同时在河东的南归还、大 团丁、东绪口,利家口等村(高阳县境内)和河西的高佐、耿家 ' 庄、南绪口等村(蠡县境内),围绕总站设了三条交通线,负责全区各县的联系,即北线和西线。西线又分成两条线。
北线:由总站贾家务到北柳庄、北坎韦、出岸,梁店、良村、郝关等村。其中郝关村为一分站,这个站负责安新、容城、 徐水、雄县等四个县的通信联系。
西线甲:由总站贾家务到高佐、耿家庄、大百尺、大杨各 . 庄、桑园、罗家营、大李各庄等村。其中桑园和大李各庄为两个分站,桑园站负责清苑、之光(当时清苑县分为清苑、之光两 . 县)两个县的通信联系。大李各庄站负责通往铁路西的通信联系 。
西线乙:由总站贾家务到南归还、大团丁、刘佃庄,连子 口、南五夫等村。其中南五夫为一个分站。这个站负责蠡县、博 野、安国三个县的通信联系。
总站贾家务负责高阳、任邱、肃宁三个县的通信联系。
在总站和分站工作的同志,为武装交通队,对外以手枪队的名义出现。在此阶段,如何坚持对敌斗争,保持交通工作不遭中 断,开始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使我们的同志遭到了不应有的牺 牲,教训十分沉痛。当时我们只是通过党的组织,把交通站建立 了起来,在群众的掩护下坚持斗争。有青纱帐时,敌人“扫荡”
我们就掩护在群众里面,隐蔽到青纱帐里与敌周旋。但长期下去是不行的,实践证明是存在不住的。当时我们考虑,交通工作能 ;不能保持联系,其关键是能不能保存我们自己,我们存在不住, —交通联系自然就中断了。这时我们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的 认识,,好比人体内的血管和血液一样,交通工作是血管,党的文件是血液,血管发生故障,血液自然会停止循环,血液循环停止 了,人就形成瘫痪或死亡。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交通工作者 的存在,在任何时候、任何残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交通联系不 遭中断?我们在当地县、区、村党组织的帮助下,共同研究了如何坚持长期斗争的办法,以保持交通联系。想出的办法是,不能 「* 单纯依靠青纱帐,要搞夹皮墙、搞假炕,敌人来了就钻进去隐蔽 起来,不能乱跑。后来我们又根据山芋窖的启示'把窖挖深些, 窖内洞加大、伸长,敌人来了也可钻到山芋窖去。这些办法在当 时都起了一定作用,避开了敢人的扫荡和抓捕。继之,在上述的 基础上又发展到锅台做洞口,下面挖洞(洞的名字叫蛤蟆墩),这 比夹皮墙、假炕和山芋窖又强多了。但是,当时只知道敌人来 了可以钻到洞里去,没考虑,就一个洞口,万一被敌人发现怎么 办?后来我们吃了苦头,又吸取了教训,不得不进一步研究改变 洞口和蛤蟆墩的形式。根据别地的经验,经过祁究,洞口必须伪 装的更巧妙才行。洞口是关键,洞口伪装不好,容易被敌人发 现。敌人发现了洞口,洞自然要遭破坏,人就有银捕和残遭杀害 的危险「最后,洞口由锅台转移到了墙壁上。地下洞的形式,把 蛤蟆墩改成几户联在一起的形式,每户一洞口便于突围(联户 洞所在户都是政治可靠的)。为防止敌人发现洞口,从洞口向洞内放水、放毒和烟熏,我们在洞内搞了几个翻口,改变之后比较好 To后来各村的老百姓,在大街上都挖了大地道,挖到通向离村 一里以外的突出口,突出口有的设在坟地里,有的设在交通沟内(突出口都要进行伪装)。沿大地道的各户都挖了通向大地道的地 下洞。这个时期,我八路军,游击队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和便 于地面上下的活动,组织了村与村把地道全部沟通,所有村庄的地 道都串联起来。同时,地上面村与村的道路都挖成交通沟,沟侧 面设掩体(防空体)这样就形成了地上地下长城。活动起来十分 方便。虽大地道已成公开化,但对我八路军、游击队却能有利地 打击和消灭敌人,而敌人毫无办法a这对我们坚掃交通工作,保 存我们自己也是十分有利的。当时我们交通站挖的洞,为便于能 守能走,洞内靠大地道的一端达到似通不通的程度,一旦被敌人 发现洞口,洞遭敌人破坏时我们就可以与村的大地道打通,安全 转移。当时为了保存我们自己,保证交通联系不遭中断,只注意 了交通站的工作,各交通站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下洞,没有注 意交通沿线各村(关系户)的建洞问题,也吃了大的苦头。后来 我们就在沿交通线的村庄也都建立了秘密堡垒,保证了党的交通 联系不遭中断。
这个时期的交通工作,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传递文件「二 是护送干部。敌人为切断我们的交通联系,对铁路、公路和河流 严加封锁,但这种封锁是时紧时松的,我们根据敌人封锁的松 紧,采取不同的联系方法。敌人封锁紧的时候,夜间敌人把守十 分严實,巡逻次数增加,通过封锁线很困难,我们就采取伪装办 法,白天突过。如推小车化装成赶集卖菜的,在车上挖个小槽, 将文件放进去,用木板扣严、钉好,闯过封锁线。或者化装成卖 鱼的,通过封锁线,用油纸把文件包好,然后将纸包塞进似烂不 烂的鱼肚内,文件不能塞到好鱼肚里,以防止遇敌把好鱼扣留 下。同时,我们予先准备好,一旦遇到敌人,就主动送敌准备好 的一部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以武力还击敌人,因枪声一 响,会惊动四处岗楼之敌出动包围,影响交通任务的完成。敌人 封锁紧时,对护送干部的任务暂停,已到站的干部暂留住站,有 时干部在站停留半个月,甚至二十多天,待缓和后再走;但文件 的传送风雨无阻。
敌人控制了河流的渡口船只,我们便在敌人封锁线沿河两岸 交通线的村庄,都备有簸夢,以便渡河。再就是公路两旁,敌人 挖了深一丈、宽一丈多的壕沟,我们在壕沟两侧的村庄都备有高 梯,、以便过沟。总之,这段时间从1942年"五,一”扫荡开始, 到1945年日寇投降,三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是在那种恶劣. 残酷的环境中坚持交通工作的。
从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冀中地区除较大城镇由 国民党军队所占据外,其余村庄和城镇全部被我解放了,这时的交 通联系,随着形势的好转又公开化了。时间不长便在交通工作机 构的基础上,改成为邮政工作的机构。从此抗日战争时期的交通 工作,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敌人控制了河流的渡口船只,我们便在敌人封锁线沿河两岸 交通线的村庄,都备有簸夢,以便渡河。再就是公路两旁,敌人 挖了深一丈、宽一丈多的壕沟,我们在壕沟两侧的村庄都备有高 梯,、以便过沟。总之,这段时间从1942年"五,一”扫荡开始, 到1945年日寇投降,三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是在那种恶劣. 残酷的环境中坚持交通工作的。
从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冀中地区除较大城镇由 国民党军队所占据外,其余村庄和城镇全部被我解放了,这时的交 通联系,随着形势的好转又公开化了。时间不长便在交通工作机 构的基础上,改成为邮政工作的机构。从此抗日战争时期的交通 工作,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