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段祺瑞
赵兰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生于一八六五年三月六日 •(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他是北洋军阀皖系的首领〈按皖系 又称安福系。安福系的来源,始于北京安福胡同安福俱乐部。另一说法是 因参加这个俱乐部的官僚、政客、军人们,以安微、福建两省的人居多 数,因而得名。两说并行不悖〉。    
        段祺瑞的祖父段佩,以办团练屠杀捻军起家,官至淮军统 领。段父早死,段祺瑞自幼随其祖父读书。一八八五年,段祺瑞 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一八八九年毕业,由李鸿章派赴德国 学军事,在克虏伯炮厂实习。一八九。年回国,先后任北洋军械 局委员、威海随军营武备学堂教习。,
        一八九六年初,被袁世凯调到夭津小站新建陆军,担任炮队 统带,兼随营学校监督。
        一八九九年,随袁世凯赴山东屠杀反帝爱国的义和团。
        一九O一年,由袁保奏以知府仍留原省补用,并加三品衔兼 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
        一九。一年底,袁由山东巡抚升任直隶总督,又随袁世凯到 保定,次年六月担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负责编练廿匕洋常备 军,不久升为补用道员。段带兵到广宗县镇压景廷宾起义。因屠 杀起义农民有“功”,被赏戴花翎,加"勇”号。
        一九。三年十二月,清廷成立练兵处,袁为会办大臣。由于 袁的保荐,,段当了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并加副都统衔,成为袁扩 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后来人们把段与冯国璋、王士珍称为“北 洋三杰。又被人称为袁的“龙虎狗”的“虎,
        一九。四年,段兼署常备军第三镇翼长。次年二月调任第四 镇统制,又担任河间秋操北军总统。
        一九。六年初,调署第三镇统制,兼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 三月,补授福建汀州镇总兵,仍留北洋,充保定军官学堂总办。 此后段又任陆军各学堂督理、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考大臣等官 差。因此,北洋军官多半成了段的门生、故吏。1908年袁世凯 被罢官后,段于一九。九年十二月被调充第六镇统制。次年十 二月初调任江北提督,加侍郎衔,驻江苏清江。
        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起用袁世凯,同时召 段入京,任以第二军军统,令往湖北镇压革命。
        段先到彰德见袁,请示机宜,然后入京清训,转赴湖北前线。
        袁于十一月到北京组阁后,派段署湖广总督,并任第一军军 统,兼领湖北前线各军,驻孝感。十二月,南北议和会议在上海 召开。段以军事实力支持袁窃夺民国总统,对革命党人不断施加 压力。和会上南方代表坚持以清帝退位作为让袁做总统的交换条 件,这正是袁世凯所梦寐以求的;但当时清室皇族对"让位”问 题,迟疑不决,少壮亲贵尤坚决反对。于是段受袁指使,于一九 一二年初,率北洋军将领四十六人两次致电清廷“请立定共和政 体,否则即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迫使清帝于二月 十二日宣布退位。三月十日袁窃据总统位,任命段为陆军总长。
        一九一三年,段一度代理国务总理,调兵遣将,镇压孙中山 发动的“二次革命”。此后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调集 河南、湖北,安徽等军队数万人,血腥镇压白朗军.竭力为袁的 独裁统一效劳。但是由于段总揽军权,为袁所忌:兰九一四年五 月,袁创设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把陆军部的权力收归己 有,直接掌握。因此段大为不满,遂把部务交给段的心腹徐树铮(陆军部次长),不再到部办事。而袁在当时也有心把段打入“冷 宫气次年五月,段又称病辞职。实际是在袁的帝制活动中,段有自 '己的想法,从而采取消极态度。一九一六年三月廿二日,袁在全 国人民反对复辟和护国军兴起的形势下,被迫取消了 “洪宪”帝 制,才又不得不把段请出来,帮助袁收拾度局。段于廿三日出任 参谋总长3四月又代徐世昌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他一面与护 国军打交道,一面迫使袁世凯交出实权,恢复国务院,组织责任 内阁。
        袁世凯于六月六日毙命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 总理掌握北京政府的大权。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当时日本寺 内政府成立,提出所谓经济援华政策,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 民地。他看准了段政府正是一个可以"援助*的对象,而段也就 决心依靠日本的“援助”植党营私。十二月廿四日,段亲自与寺 内派来的代表西园龟三密谈,商讨所谓“中日亲善”问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逐渐分化为直、皖两系,段是皖系的 头子。这时段大权在握,又俨然以北洋派正统首领自居,对非北洋 派出身的总统黎元洪根本不放在眼内。所以黎、段上台不久,他们 之间就各以不同的国际势力为背景,争权夺利,演成“(,总统)府 (国务)院之争”,后经徐世昌调解,他们的矛盾一度和缓。但到 一九一七年春,“参战”问题又成了双方的主要争执。段希望通过 “参战。取得日本更多的实力支持,坚决主张对德宣战。而依靠 国会支持的黎元洪以美国为奥援,表示反对。四月,段召集附己 之督军来北京组成“督军团。向黎和国会施加压力。当国会讨论 “参战”案时,段唆使军警和雇用流氓,打着“公民团”旗号包 围国会,殴辱议员,企图强迫国会通过*参战”案。结果遭到国 会和大部分阁员的抵制,造成僵局。段祺瑞不甘罢休,暗中指使徐 树铮策动“督军团”到徐州去鼓动复辟,由张勋用武力脈逐黎元 洪,并驱散国会。五月廿三日,黎下令免去段的总理职务。段愤然离京至天津,发表函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煽动“督军团”倒 黎,安徽省长倪嗣冲首先“独立”。奉,鲁、闽、豫、浙、.直隶各 省军阀相继响应,以武力威胁黎元洪。张勋遂以调解黎、段冲突为 名,带兵进京,乘机演了 L出清帝复辟丑剧。段祺瑞见自己倒黎 的目的已达,即借助全国人民反对复辟的声威,在日本的支捧下 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七月三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誓师, 宣布讨伐张勋。打垮了张勋后,段于十四日入京,重掌政权。黎 元洪被迫去职.段迎直系首领冯国璋(原为副大总统)沏代犬、总• 统,自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并于八月十四日对德宣战。
        段祺瑞力主“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借钱。从一九一 六年底起,段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官僚,放手出 卖中国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其中仅西园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 就有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这项卖国借款表面上是用作“经济开 发”或"参加欧战。实则几乎都浦于打内战,组第“安福俱乐 部”和训练所谓“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
        段祺瑞打败张勋以后,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蛮横地 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而采纳研究系梁启超”改造•画 会”的建议,召集临时参议院,企图另组新国会,以排斥旧国会 中反对段的国民党议员。孙中山即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 于一九一七年七月间率海军军舰两艘南下,联合滇、桂两省实力 派,于九月十日在广州成立供护法军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对抗。、
        段祺瑞袭袁世凯的老谱,立即决定对南方用兵。一九一七年 八月初,派其党羽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代替了与护法政府有关的 谭延闿。谭指使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于九月十八日护法“独立。以 那反抗。段即任命王汝贤、范国璋为湖南军正副司令,率军南下 作防 十月六日开始,相继攻占衡山、宝庆。此时段兴高采烈* 指望由湖南进攻两广,由四川进攻云、贵,想在三,五个月内平 窟西虎,大做其停蠶力统的美梦皖系军阀的行动,引起直系的不满。在英、美帝国主义分子 的怂恿下,冯国璋对向西南用兵的决策,采取了表面敷衍,实际 掣肘的办法。王、范受円指使,突然于十月十四日从前方来电请 求停战议和,并自动退守岳阳。傅良佐于惊惶中弃长沙而逃,同 时入川的皖系北洋军吴光新部也溃败。段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十 分气恼,但又无可如何,被迫于十二月十六日辞国务总理和陆军总 长职务。这时日本政府见段内阁倒台,即派人见冯,表示对中国 内阁变更的“关怀”,同时仍认段为政局中心,遇事尽力援助。段 于辞职后,鼓视“督军团"主战,向冯施加压力。冯在内外遍迫 下,只得于十二月十八日又任命段为参战督办。一九一八年二 月,徐树铮又到奉天,引张作霖带兵入关助段。在“督军团”的 要挟下,冯除被迫下令对南方继续作战外,又于三月廿三日,请 段复任国务总理。四月段亲往武汉等地催促北洋军对南方发动攻 势,并暗中拉拢直系军阀曹馄、吴佩孚,进行分化。但不料善于 辨别风向的前方主帅吴佩孚于占领衡阳后,和参与“护法”的南 方军阀秘密妥协,从八月初起接连发生“罢战主和”的通电,反 而痛斥段政府亲日卖国政策,使段的“武力统一”计划全成泡影。
        吴佩孚以一个师长的地位,敢于出头反对段祺瑞,是由于这 时国内外出现了不利于段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正是段祺瑞一系 列倒行逆施所促成的。与对南方用兵的同时,段与日本加紧了勾 结,段依靠日本的顾问和装备,编练自己的嫡系队伍“参战军” 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作为镇压人民、消灭异已的基本武力。段 又派靳云鹏和徐树铮于同年五月间同日本秘密签订《中日军事协 定》。根据这项协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境内驻兵,并可指挥中国军 队。另外,段又嗾使徐树铮、王揖唐等利用卖国借款收买政客, 组织“安福俱不部”,操纵选举,制造皖系把持的新国会(安福国 会”)八月廿日,“安福国会”正式开张,九月四日推老官僚徐世 昌为总统,供其利用。段的亲日卖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上引起英、美的嫉视,在国内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与反对。《中日军 事协定》的消息一经传出,留日学生与国内学生纷纷成立救亡团 体,采取行动。各界人士以及西南各省当权人物,也都纷纷通电 责问,全国上下反段的气氛,把本已存在的直皖矛盾,进一步推 向尖锐化。这时冯国璋虽已任满下台,但直系势力仍在。曹馄、 吴佩孚继冯而成为直系领袖。段为缓和直皖矛盾,于十月辞去国 务总理,专任参战督办。但是段只是退居幕后,实际上仍然操纵 着北京政府。
        一九一九年,我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引起“五四” 爱国运动爆发。段控制的亲日卖国政府,成了众矢之的。卖国贼 曹、章、陆受到北京学生的惩罚。段公然祖护曹、章、陆,并主 张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充分暴露出他的反动本质。这时欧战已 经结束,段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把“参战军”改为边防军,任 徐树铮为边防军总司令,把"参战督办”改为“边防督办。”在国 防的幌子下,继续使用卖国借款,扩充皖系实力,仍然准备内 战。 
        欧战结束后,英、美帝国主义有了更多的力量干涉中国的政 局。在英、美的支持下,曹馄、吴佩孚利用全国人民反对卖国政 府的情绪,积极部署反段。一九二。年五月,吴佩孚由湖南前线 带兵北撤,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提出解散“安福俱乐部”,罢 免徐树铮等条件,向皖系挑战。徐世昌于七月二日,被曹吴所 迫,下令免徐树铮边防总司令职。段对此大发雷霆,立刻以边防 军为主组成“定国军”,自为总司令,派徐树铮为总参谋长,段芝 贵为第一路总司令,曲同丰为第二路总司令,胁迫徐世昌于七月 九日下令免曹、吴职。于是,直皖战争于十四日打响,两军激战 于涿州、高碑店和杨村,奉军从东线助直攻皖。不过四天,战局 即急转直下,皖系一败涂地。曲同丰被俘,徐树铮,段芝贵都丧 师逃走。段只得通电辞边防督办疽安福俱乐部”也被解散。除浙 江音军卢永祥外,皖系军阀全部垮台。从此直奉两系军阀控制了 北京政府。
段失败后,于第二年移居天津日租界,窥测动向,等待时 机。随着直奉矛盾的发生,段暗中勾结张作霖,并联络坚持反对 直系军阀的孙中山,图谋再起。
        一九二四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的国民军回师北京, 推翻了直系的统治。冯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讨组织政府,段和张作 霖也虚伪地附和。这时,孙中山已改组了国民党,结成了与中国 共产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孙北上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开 国民会议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段祺瑞反对孙中山的 主张。段一面和张、冯在天津会晤,密谋成立政府3 一面与盘踞在 江苏、湖北等省直系残存势力拉关系,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 段还企图依靠日本的支持,重新集结皖系势力。末后,在冯、张 妥协和直系残存的势力拥护下,段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北京就职,组成了临时政府,以“临时执政” 的名义,总揽军民政务,统率海陆军,实际上是奉系军阀和国民军两大势力暂时妥协的产物。因此,段只能周旋于两大势力之间, 以维持自己的地位。
        段祺瑞一上台就宣布“外崇国信。表示尊重帝国主义在华的 既得利益,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孙中山提出的废除不平等 条约截然相反。段又独断地公布了《善后会议条例》和孙中山主 张的絡国民会议”性质完全不同。次年二月,段不顾全国人民的 反对,悍然召开了以军阀、官僚为主要成分的“善后会议”。遭到 全国人民的抨击与抵制。孙中山怀着对段此举的极大愤慨病逝于 北京。
        段祺瑞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极为仇视,诬为“赤化 之祸”,鼓吹用孔孟的“道德仁义七来对抗共产主义思想。
        一九二五年冬,国民党已靠拢到革命方面来,并趁郭松龄举 兵反对张作霖的时机,’占领了天津。奉系和直鲁联军张宗昌、李 景林以及于武汉再起的吴佩孚,在日美帝国主义的撮合下联成一 气。于一九二六年初,向国民军展开进攻。日本等八国为阻止国 民军在天津布防,帮助奉鲁军阀,.炮表大沽口,又发出横蛮通牒。
         北京各界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于三月十八日在天安门集 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执政府请愿,段祺瑞竟唆使卫队开枪射击, 死伤至百多人,造成“三•一八”惨案,成为“民国以来最黑暗 的一天,事后段反诬爱国群众是“暴徒”,通缉群众领袖,激起了 人民的极大义愤。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国民军放弃天津,退守北京。段及其党羽 又图谋作奉军内应。.但他的阴谋被国民军鹿钟麟所觉察,鹿遂派 兵包围执政府,段仓皇逃入东交民巷。到国民军退出北京后,段 又回执政府通电复职;并向逼近北京的张作霖吴佩孚乞怜吿哀。 但吴佩孚夙怨未消,随即命令驻军监视段,并逮捕其党羽。段又 企图联奉拒吴,奉张也没有理他。于是段知已到穷途末路,难以 再有施展。延至二十日,狼狈下台,逃往天津。从此做租界寓 公,自称“正道居士”。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势力深入华北。一 九三三年二月,蒋介石国民政府“迎段南下”。段即移居上海,一 九三六年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未就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 病死。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