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达
北戴河海滨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1954年伟大领袖毛主 席曾莅临此地,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朽诗篇《浪淘沙•北戴河爲 对海滨的景色倍加赞赏,对北戴河的史迹深表缅怀,并热情洋溢 地歌颂了革命胜利后的人间巨变。兹将区内名胜古迹20处(北戴 河的风景点,有的说是20处,有的说是24处。24处说是根据秦皇岛 市文化局出版的《北戴河风景介绍》。其中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 经长期风雨侵蚀,亦不成其为一景了。现暂按20处。)略述如 下:
1.骆驼石
石在本区丁庄北山上,高约一丈五尺,长约一丈八尺,宽约 八尺。横卧于山阳,状如骆驼昂首而卧。游人乘汽车由北南来 时,车行古城村东望,即见此石高卧云际(因为是自下向上看), 颇为壮观。
2 .仙人洞
西莲山北麓有一山洞。洞中阴暗,须匍匐而行始能入洞。入 洞后再蛇行数步,则闻海风怒吼。传说昔有仙人曾住于此,昼间 入山采药,夜晚宿于此洞内。当地人又称此洞为“海眼”。
3.对语石
西联峰南有两石峭立,一高一低,其间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 状如二人对语,故名对语石°又因两石似一对插剑对峙,亦名“剑峡'
4.回音石
西联峰山南麓有大石一块,人如对此石高声呼喊,即可听到 同样的声音回应。故名“回音石”。
5.莲实(也叫怪石)
在有对语石的山上,另有一怪石峭立。因其形似莲子,故名 莲实。此石有一特异之处,一人推之,则似摇摇欲倒,多人推 之,反而稳固不动。因又名“怪石,
6.韦陀石
西莲峰山前有一巨石,高约两丈。石顶方平,可容十人坐。背 面刻有韦陀浮雕,怀抱降魔杵,头盔带长翎,线条简练有力。相 传为唐代古迹。其东有一石桌,俗传为如来佛休憩之所,实为附会。
7.,桃园洞
东联峰山的西峰,环山马路西端,距离马路约30米处的 山坡南面,有一天然石洞,洞口约两米宽,高约一米。据《临榆 县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曾有一道士,在此洞修行数十年。 又传此处曾有人种植桃树成林,故名桃园洞。
8.福饮泉
此泉在环山马路之东段,与桃园洞隔路相望。泉周砌石,水 深约三尺。水甘冽,常年澄清,冬日不冰,常有热气升腾。在半 山之中,有此甘泉,诚为奇迹。泉上石壁刻有“福饮”二字,故 名"福饮泉”。
9.老虎洞(也曾叫仙人洞)
东联峰山环山马路东端的南坡上有一石洞,宽、高各约八 尺,深约一丈。传说是英人甘林建楼时,因取此处之石,开凿为 洞,俗称为老虎洞,后更名为神仙洞。现已在洞口刻有神仙洞三 字。
10.王子坟(飽子坟)
东联峰山顶端有两座土坟,两坟相距数十丈。据《临榆县 志》记载和土人传说,昔有两巨人,姓氏未详。两人在此处占山 争地,互斗而死。当时土人葬之山巅,并以其甲胄干戈殉葬与此 处。名之曰冬王子坟”或“魅子坟气
11.莲花石公园
东联峰山前南坡,园中多立石。其中有数石环矗,形似一朵 莲花,故名莲花石。后将此地辟为公园,名为莲花石公园。园中 有巨碑一座,立于石刻的殒區之上。碑上除徐世昌的诗(见本辑 《北戴河海滨今昔》)还有朱启铃撰文和许世英书写的碑记。可谓 莲石秀丽,巨碑壮观,诗文并茂。碑文如下:
莲花石公园记
临榆县西六十里曰戴家河,明季海运帆檣波属。今为京奉支 轨尾输地,而北戴之名特著。背依联峰,拔出水平线四百尺。渤 海襟其前,晴日当空,水山一碧。长城东峙,奔牛矗北。萦袅天 际,嵌奇蔽亏。游屐乍径,曷止忘暑,几可忘世。联峰多奇石, 翠微眺瞩柑尊偃伏。轮困者若房,怒目者若的,擎立者若盖。倚 筑四望,直万顷芙蕖,几忘其为石也,是名为莲花石。半山以 上,万松交摩,鳞最隐防:谷,苍翠作殊态,入耳疑风涛声。林壑 幽美,兼一峰之胜,则今之公园在焉。光绪中叶,海疆多故,旅、 大、威胶既约质,海军遂无良港。英教士甘林适于联峰绝顶筑碧 室,守者惊以吿大府,恐复为有力者所攫,失我奥区也。特檄张 公燕谋,周视海滨。寻以滩浅不能容巨舶乃罢。联军起,德人屯偏 师于莲花石。梵宇民墟,夷为灶幕。侨商乘势度地经营,衡宇栉比, 与石岭金沙之烟树楼台,交相掩映。盖斯时地久等于瓯脱,主客杂 居,无复过问。鼎革以还,风会一开,外邦人士之来游者日众。丙 辰秋,许君静仁长交通,拓海滨支轨以惠行人。余时以逋客结庐 于西山之麓。野服徜徉,咨考故实,惧山川风物,不可以久存 也。乃谋倡自治,立公益会,修路筑室井湮木刊,前邪后许,西 人敛手,无异词。张公哲嗣文孚君,复允慨捐别业公诸世,而兹 园以成。临榆县令周嘉琛又为之禁樵苏杜侵繼,名山胜迹,庶几 获全。今年秋余约静仁来游,欢聚累日.每当皓月临虚,葛巾芒 屡与中外士女偕游。松影潮声,行歌互答.觉人天相感,物我俱 忘,是则孔子所谓“与世大同”、庄子所谓”相忘江湖幼者也。余恐后 之来者,忘其所自,且不足以彰张氏之高义,故纪其始末以为异日 之微。今大总统徐公赐诗,”有海山无恙”之句。谨沐手拜嘉,勒之 贞琅,以寿此石。中华民国八年,岁次已未,八月十五日.
紫江朱启铃记 秋浦许世英书
12,观音寺
寺在莲花石公园东北的群山环抱中,面向大海,背依联峰。 山门里有正殿三间,内有观音佛像两尊,一铜一瓷。甬路两旁, 东西有厢房各三间,内藏古书多卷。山门处正殿一大间内,有弥 勒佛像一尊。寺院西墙外,有轩舍三间,与寺仅一墙之隔,有走 廊通行°在十年浩劫中佛像全毁。甬路两旁,昔有罗汉松和龙爪 槐。山门外有老槐两株,粗可连抱。寺后有高柞一株,也全被伐 倒。寺前有桥通联峰。桥南建钟亭一座,内悬铜钟一口,为明代 嘉靖丙辰年铸造,系由北京迁来。寺前通路两旁,植松树多种, 如罗汉松、落叶松、白皮松.马尾松、虎皮松等。寺院墙后有大 叶柞一株,高约三丈,粗可成抱,耸然屹立。树旁有两株葛藤, 盘旋而上,势如二龙盘玉柱。此地极为幽雅寂静。1979年,重新 塑造了正殿内的观音像和左右童男女像,现在的寺貌,已焕然 —新。
13.如来寺
寺在西联峰山上,日伪时期建陆军医院时,迁至东联峰山南 面山腰处。由莲花石公园西去,即可望见寺门。寺内有正殿三大 间,正座是如来佛像,座旁有四大金刚。(现在只有大殿三间,佛像已于十年浩劫中全毁。)
14.红桥
桥在莲花石公园南口,1919年建造。桥孔成弓形,桥栏漆 为红色,故名红桥。又名雄公桥。桥下涧深两丈余,也叫飞虹 桥.桥下灌木丛生,雨后涧水淙淙作响,令人心旷神怡。
15.朱家坟
为民国初年老官僚交通总长朱启铃之坟,建于1924年。前 有琉璃墙,内有花岗岩石阶。坟地内有松柏多株,其中有落叶 松、罗汉松、刺柏、爬地松等.坟形仿西洋式样,墓碑墓栏用汉 白玉石制成,雕刻入微,配制得宜。墓前瓷砖铺地,砖上有象形 花纹。坟前设有铜炉两尊,又有秦砖两块,每块长约三尺,宽约 一尺七八寸,厚约半尺多。据说为秦代古物,现已被毁坏,只遗 残片一堆.
16.老虎石
石在中海滩路的南海中,即今全国煤矿疗养院东南方。巨石 多块,经常露出海面,状若群虎盘踞,故称老虎石。海水涨湖 时,则与沙滩相连°海水落潮时,游人可立于石上,眼望海水波 涛汹涌,耳听海水拍岸作响。海面风帆片片,海空群鸥飞翔,或 登石垂钓,趣味无穷。
17.金山嘴的南天门、高丽井和三座庙
金山嘴下边有南天门,在石崖处上有一石悬空,被两石所 夹,状如石门.潮落时游人可以由此出入,故名南天门。潮涨时 则只见门楣一石,不见门形。附近有一小井名高丽井。井虽濒 海,但水甘冽而无咸味,是一奇也。嘴上有古庙三座I (一)三皇 庙,内有泥像三尊,即天皇、地皇、人皇。(二)海神庙,内有四 尊泥像,即四海龙王。(三)娘娘庙,有三霄娘娘像三尊。此外还 有一小阁,也叫灯楼。(现已毁坏)
18.鹰角亭、鸽子窝
本区东北临界入海处,在赤土山村东面,岸边有巨石形似鹰 立,故名鹰角石。石上修一亭,名鹰角亭。昔日曾有鸽子群棲在 石缝处,名鸽子窝。后因游人渐多,鸽子群则转移他处。鹰角亭 雕梁画柱,气势雄伟。登亭东望则秦市海港历历在目3西望联 峰,遍山楼阁。游人至此,称赞不绝,不忍离去。凌晨来此,可 观日出奇景。登亭东望,滔滔海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 四射,使人眼醉神迷。
19.怪楼
楼在鹰角亭附近。据说此楼为美国人金博琛所建,楼之设计绘 图,都是他一人所为,构思巧妙。该楼面积不大,共分三层。下 有一井,上有野餐顶,顶为僧帽形。楼内有室多间。房里门窗特 多,据说有九十九个门窗,生人入内,往往迷路,难以走出。楼 梯利用一老树干制成,顺其自然,弯弯曲曲。楼之怪,怪在楼 小,室多、门窗多。儿童多出入其间,互作捉迷藏游戏,兴味无 穷。可惜楼已毁于十年浩劫,今已荡然无存。
20.蜘蛛石
在本区赤土山村东,去鸽子窝、鹰角亭的道路南边,有一巨 石,形似蜘蛛,故名蜘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