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舟、恩厚
一、酱业的沿革
一、酱业的沿革
保定自古为北方重镇,是京畿的屏障。明清两代称保定府, 曾设直隶总督衙门于斯地,当时是全省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中心。机关林立(昔日保定设有大小七十二道衙门),学校较多, 常驻重兵,人口密集,消费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保定处 于华北大平原中心地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附近盛产小麦和 蔬菜,为发展加工农产品的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以上客观需要和自然条件的促使下,保定酱业相应地发展 很早。相传槐茂号开业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已有三百 多年的历史,以专营酱业而负盛名。旧社会曾流行“保定三桩 宝,铁球、面酱、春不老”的美称。(春不老泛指酱小菜而言)其 中二宝都系酱业的产品。这种声誉的由来,绝非偶然,由于多年 的经验,创制了一套传统的生产工艺。保定酱菜,制做精良,品 种多样,既有咸的、甜的,也有辣的、酸的,味美适口,深得群 众赞誉。它的特点是:香、甜、嫩、脆,别具风味,颇受消费者的 欢迎。
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慈槍 太后回銮北京,路经保定,驻哗行宫(现在保定二中校址),曾购 尝槐茂酱菜,并赐名:“太平菜”。取二圣平安回銮之意。当时酱菜声誉为之大噪。在槐茂号影响下,保定酱业由小到大,由少到 多,逐渐发展起来。据了解,到1870年已有酱园20户,大亂(主 要生产工具)一万口,从业人员约计160人,年可生产面酱160 多万斤,酱小菜200多万斤。除供应本市、郊区和来往行客外, 尚可供给附近各县以及大清河沿岸各地。
迨至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于京汉铁路建成,保 定陆路南北贯通,运输方便,使酱业产品得以远销;兼以1902 年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举办保定军官学校,加强武备,驻军增多; 1916-1924年军阀曹馄又设督军署于保定,市面愈趋繁荣,工 商业兴旺,酱业蒸蒸日上。因此,到1924年,酱业发展到40多 户,大缸二万多口,从业人员约计300人,年可生产面酱320多 万斤,酱菜400万斤,比1870年上升一倍。全部产品达80多 种,销售全国各地。有些产品,如酱磨茄、酱包瓜、酱刺黄瓜等 等,还远销至日本,驰名中外。这是保定酱业发展的鼎盛时代。 1924年以后,我国工商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政策摧残下,虽 然蒙受冲击,但酱业因系手工业经营,波及较小,仍能有所发 展。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保定沦陷,在日冠铁蹄 蹂蹒下,百业凋蔽,每况愈下。日冠投降后,方冀酱业复苏,过 好日子。孰意事与愿违,在国民党反动派二次统治期间,虽为时 不久,但更变本加厉,横征暴欲,无所不用其极,工商业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更严重的是通货膨胀,物价飞腾,一日数变,货一 售出,即买不回原料,得不偿失。而酱业资金周转期慢,积压成 本,所以受害更大,以致十缸九空。有的不能继续经营;有的兼 营外行或改业;有的由大化小,勉强维持;有的化整为零,一户 分为数户;多数是苟延残喘,行将倒闭。尤其是从保定沦陷以 来,’产品质量大大下降,品种花样,渐渐减少,若与过去相比何 啻霄壤,只不过应付市面而已。截止解放前夕,全市虽尚有酱园40多户,大缸七千余口,从业人员不足200人,且大都是徒有 其名,商品廖廖,生意萧条,奄奄一息,走投无路。
1948年冬,保定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扶 植下,在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 英明政策指引下,通过银行贷款,联购联销,加工订货等扶植民 族工商业措施,保定酱业又逐步地获得恢复和发展。据1952年 统计:酱业发展到43户,从业人员369人,全年生产面酱260 万斤,酱菜300多万斤.
同时,解放后,酱业发挥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在付 食供应上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例如,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响应党 的号召,积极投入运动,研制酱干、疙疸头干、咸罗卜干等物 品,支援前线,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
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已恢复发展为46户,从业人员 375人(其中包括私方人员94名),大缸12, 700 口,资金36万 元。
合营以后酱业工商业者得到适当安排,有职有权,政治地位 起了很大变化,技术才能得以发挥,并得到人民信任。在公方代 表的直接领导下,由于广大职工的努力,又有了新的发展。到 1959年统计:酱业主要生产工具大缸一项就发展到23, 963 口, 超过清末民初酱业黄金时代总亂数二万口的百分之二十。从业人 员452人,年产面酱、酱油共6,458,000斤,各类菜共6,760,000 斤。同时,工艺技术由手工操作逐步走上了半机械化生产,使酱业 的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 采取恒温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
此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歉收,加之苏联逼 债,致使酱业生产逐年有所下降。1964年以后开始回升。根据 1966年统计:年产面酱、酱油共2, 857,300斤,各类菜2, 190,000 斤。
卷+年动乱中,酱业生产颇不正常,时断时续,供不应東, 亦无统计数字。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 产逐步好转。据1979年统计:年产面酱、酱油共9,326,000 斤,各类菜1,576,00。斤j 1980年年产面酱、酱油共9,572,000 斤,各类菜2,120,000斤。1981年1月份生产面酱260,000斤, 酱油830,000斤,酱菜125,000斤。这儿年酱类生产大大超过 1966年,菜类生产相当于1966年数量,已十倍于解放初期的生 产数量。
随着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日渐扩大,若不是改变 生产方式,势必供不应求。从目前情况看,全市约有40多万人 口,酱业产量除保障本地供应外,尚可支援外地。保定刚解放 时,全市人口仅七、八万人,而酱业在产品供应上尚感紧张,不 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今昔对比,使人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制度 的无比优越性。
当前,保定酱业生产品种已恢复到将近四十来种,在质量上 逐步有所提高,若与过去相比尚有距离,品种花样与昔日(八十 种)相比尚低百分之五十多。有待于继续努力。
回想我国民族工商业者,在旧社会外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 略,内受反动统治的摧残压榨,而酱业在这种双重压迫情势 下,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为民族工商业提供了广阔 发展前途。
众所周知,酱业在旧社会私人经营时期,是半封建半资本主 义性质的。所谓“将本图利。实质上是“唯利是图”,为“发财” 而经营。其经营重点各有主次,方式方法有同有异。一类是专营 本行,第二类是以本行为主兼营别行3第三类是经营杂货为主兼 营酱业。产品推销也分为三种:一种是专营门市零售,不做批发 业务;另一种是以批发为主,门市零售为次;第三种是既批发文 零售.
在企业资金来源和经营形式上有下列几种:(一)自东自掌, 雇用从业人员;(二)独资经营,但财东不参加企业,委托资方代 理人,即所谓领东买卖;(三)合资经营,股东不参与企业,委托 资方代理人主持经营,其中也有的股东参加企业,在股东中推选 一人充任经理,主持柜事。例如酱业首户槐茂号是属于第一种自 东自掌形式的。该号虽然经过七世经营,企业大权从无旁落,始 终掌握在赵氏本家手中。为了弄清槐茂号经营发展始末,在这 里有必要把它的起家兴衰简单述之。
槐茂号第一代,是赵氏夫妻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起初 以卖京糕为业,后来用几口大缸的设备,在保定西大街街中路北 大槐树底下设立门市,改营酱菜园,因树紧靠门脸,故起字号为 “槐茂”,象徵兴隆茂盛之意。由于艰苦创业,经营得法,生意逐 步上升,从一代至四代已奠定相当基础。但赵氏人口繁衍不盛, 家族记载资料已在十年内乱中湮没,其列祖名字无从查考,后裔 亦不知其详,甚以为憾。经过反复访问,仅了解到第五代有兄弟三 人,行三赵诠(行一、行二名已失传)主持槐茂号生产经营,企业进 入兴旺时期(慈禧太后回銮北京在保定尝食酱菜,正是赵诠任槐 茂经理时期)。第六代共有堂兄弟六人,由行二赵仲芸主持柜事。 行三名赵集生,行四名赵利山,(行一、五、六名字失传)。赵仲芸 在民初任保定总商会会长多年,因其企业发展,财力雄厚,而又 素孚众望,成为当时保定经济界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之一,执保定 酱业的牛耳。槐茂第五,六两代正逢酱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因 此,他的企业曾发展到大缸2, 400 口,厂房三所,从业人员50 多人。此时企业门面、厂房、设备.流动资金等总值达银元十万 多元,是酱业的首户。
迨至第六代赵仲芸晚年、第七代初期赵星如主持柜事,企业逐 渐衰落下来。其主要原因:赵氏家庭一些成员中脱离正业,堕入 歧途,兼以家务矛盾,日益加剧,整整闹了十年,耗去资金三分 之一,丧失竞争能力,企业一蹶不振。结果:先是第七代兄弟分 炊,继于1941年把企业分为三大股,各自经营。为什么按三股平 分呢?因为赵氏六世同居,第五代只有兄弟三人,六代有堂兄弟 六人,七代从堂兄弟八人,所以分劈企业与家产,依照五代按三 股均分。计赵泽南代表一大股继承槐茂号,继续经营多赵少农代 表一大股,赵星如代表一大股另行分别开设永茂、槐昌永经营酱 业。但分开为三户以后,规模不算大,均仍自东自掌。1956年 公私合营时,槐茂号只有从业人员17人。
槐茂赵氏第七代从堂兄弟八人,现在只有行七赵讀卿(学界) 在世。原永茂号经理赵少农(七代行三)在保定市工商界有代表 性,解放后曾先后任保定市工商联主任、河北省工商联副主任。 赵氏第八代现有同族兄弟二十多人,其中只有赵守诚是原工商业 者,现在保定罐头厂工作。
槐茂号在经营上,历来是采取只做门市零售,不做批发业 务。销售对象除本市群众外,主要为外地客人。因其产品精细, 可做赠送亲友所喜爱的高级礼品。
仅次于槐茂的大户魁盛号,座落在东大街,系独资经营,财东 陈康畲,不参加企业,委托经理主持一切。经营范围以酱业为主, 杂货为付,仅占30%。经营规模较大,有大缸2,000多口,从业 人员40多人。在业务上以批发为主,零售次之。销路除本市居 民、饮食业外,还供应东关外保定军官学校、驻军,并销售到保 定东南白洋淀一带各县。该号在生意最兴盛年代,它用手工制成 的酱小菜钗头(其制法是用白铁筒装入酱小菜,再上笼屉蒸,抽去 空气),曾一度远销国外。而魁盛号的连号魁盛鸿的产品,,则销至 保定地区西南各县。 ’’’
又如、大户文兴湧、文兴栈都是独资经营,保定孙家是其财 素,不参予企业,委托经理主持。经营范围以酱业为主,以酒为 付。两号各有大缸1,400 口,酱业占70 %上下,经营情况两 户大致相同,从业人员两号共计50—60人。其所经销白酒来自 徐水、容城两地,加工装成瓶酒出售,高标“三星牌”,分原白 酒、二锅头二种,还有自制露酒六种,即状元红、莲花白、玫瑰 露,五加皮.陈年煮酒、茵陈药酒等。过去销路相当广阔,经营 也很活跃。它的产品(酱、菜、酒)除供本市外,销售保定地区 各县以及沿京汉铁路,最南到河南省彰德府各县。
在大户中以经营杂货、海味为主,兼营酱业的有全顺合,湧 源萼。全顺合系于民国初年靠的双合义酱园铺底400 口大缸起 家,以后发展到2, 000 口,财东贾家,独资,委托经理主持经 营,财东不参加企业,资金比较雄厚殷实,据说开业时贾家出资本 现银元十万元,从业人员达40多人。经营很为灵活,销路南至郑 州、汉口,西至太原,西北到大同等地。湧源规模较小,亦系独 资,委托经理主持柜事,但财东参加企业,从事业务工作。
又如大户庆兴裕是合资经营,股东不参加企业,另聘经理掌握 企业经营。据说开业时股东集资银元8, 000元,从业人员约20多 人,以经营纸张、杂货为主,兼营酱业,规模不大,有大缸600 来口,占总业务的小部分。经营方式灵活,在旧社会虽屡遭摧 残,但没有倒闭,其它中小户如:全兴、信隆合、同和、魁盛隆.全和、同兴 和,和兴隆、德成、恒源、聚泰昌,元兴裕、聚和成、兴盛湧、宝 丰、恒昌合、裕庆隆、永利生、万源湧、振隆和、义昌,华祥、 裕丰永,德兴隆,义合等一般是专营酱业或以酱业为主,大都是 只做门市业务。其中有些是自东自掌,有些是合资经营,也有些 是领东生意,规模大小不一,大紅从50 口到800 口不等,也有些 小户自己不生产,做贩卖零售业务。
此外,酱业在门市布局上,亦称适应。根据自然街道,群众 需要而形成。上至繁华闹市、冲要街衢,下至偏僻胡同,背街陋 巷,都设有门市。既方便了居民顾客,又都有生意可做。例如: 市内东、西.南三条大街,西关,南关两条大街,在过去常年来 往顾客,熙熙攘攘,一些大中户则分别开设各大街道。槐茂号于西 大街,魁盛号于东大街,全顺合、文兴湧于南大街,聚泰昌.和 兴隆则分别设于西关、南关两条大街,文兴栈设于偏僻街道穿行 楼南,信隆合于西河沿,义合于皂君庙,同和于督府对过,魁隆 号于红关帝庙等等,门市相当普遍,不一一例举。
二、保定普业制造工艺技术
保定酱业之所以历史悠久,驰名遐迩,是与它的讲究保持传 •统的工艺技术,一贯强调精工细制,坚守信誉分不开的。早在三 百年前,槐茂号为了改进酱业的工艺技术,从山东省临清“玉堂 酱园”清来一位桂师傅传授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因为尽得其法, 代代相传,并有提高和发展。同时在生产产品和技术上,历来不因 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历代有所革新,有所创新。因此促进了 保定酱业的不断发展。例如,在请来桂师傅传授技术时期,在菜 类生产品种上只有八宝菜、什锦酱菜等。经过几代经营逐步发展 到生产四十多种。同时,也不断吸取各地先进经验,如象牙萝 卜、萝丝萝卜的制做方法是从北京引进的,虾油菜的制法是从锦 州引进的。又如保定西红柿豆豉的制法,是由槐茂号第七代经理 赵泽南和大师傅张玉兰二人发明创造的。根据保定的自然条件,具体情况,逐步地形成了保定酱业传 统的工艺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
1.选料认真,一丝不苟,购进原料,务求精良,不惜重价。 如槐茂号收购小红萝卜,孽养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符合质 量、规格,保持嫩脆。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 籽、铃哨。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无柴,食之无渣法。® 购价要高于普通韭花的一倍。
为了保持菜料优良品种,区别地区产菜特点进行订购。如:东: 郊区蔡庄一带产的春不老、紫萝卜、孽养萝卜:西郊区崔闸、郝庄: 产的大萝卜(不要出头青色品种)3罗候村产的甘露、银条;清苑 县毕庄、路庄、聂庄产的柿扁秦椒,因其含水分少,宜于做虾油 秦椒;南大园产的萬笋、茎兰,小萝卜等等;满城县殿庄产的紫 皮六瓣大蒜,宜于制做糖蒜。制酱刺小黄瓜的原料,系来自东北 锦州,质量较好。
酱业在购菜料上,采取"工农挂钩。的办法,对产地菜农素 有口头协定:“定货生产,籽种固定。不许变更。但也有矛盾,菜 农生产多了,酱业则压价收购,借机剥削菜农。
2.掌握季节,不失时机,精工细做。在制做酱、腌菜的过程 中,必须紧紧抓住生产季节和生产环节,适时制造,不违工时。 因为过去制酱依靠天然日光来晒,不用火烤。而制菜又要根据不 同季节,腌制不同的蔬菜。这样生产的成品,才能符合标准。
腌制菜坯。分春秋两季制做,当年春季下缸腌的菜坯,必须 于明年春二月才能制造酱菜;当年秋季下缸腌的菜坯,须于明年 六月间开始使用。特别是小红萝卜腌期更长,需要将近一年时 间,小红萝卜皮上红色才能退净。总之,菜坯腌期长些比较适 宜,能腌好腌透。
腌菜坯用盐数量,一般是菜100市斤,加盐25市斤。腌前 注意菜要洗净,下缸后要勤于倒缸。这样,可保持菜料的嫩脆, 不致变软。腌好灌汤封存,必须注意菜缸防雨工作,若浸入兩 水,菜就会霉烂损坏。
制做酱小菜的方法、工序。一要把菜坯脱盐干净。•般菜坯 用冷水浸泡三遍,使盐分降低,然后放置于筐内进行压榨,去其 水分。这样在用酱腌制时容易吸收酱汁§二要分类把菜坯切成不 同形式而又美观的花样(如把小菜切成梅花形),然后按品种分别 装入白布袋内,务必把袋口绑固,再下缸用酱腌制。用料比例: 菜坯100市斤,加酱50市斤。下缸后要勤于翻倒。每天翻倒一 至二次,经过一至一个半月时间(夏季1个月其它季节1个半 月),即腌制成熟,酱内所含精华都吸收于菜内。经过化验,一般 酱小菜成分含量:总酸0.83%,氨基酸0.24%,还原糖5.40%, 食盐11.45%,水分67.69%。所以味美甜香,富有营养价值。
酱菜是批量生产,也就是分批生产。槐茂号经常全年保持储 存八批成品,随售随制,保证供销。旺季不脱销,淡季不积压, 使成品保持新鲜。
酱小菜品种:什锦酱菜、酱包瓜、酱小萝卜,酱豌豆、酱扁 豆、酱黄瓜、酱地露、酱银条、酱藕片、酱象牙萝卜,酱學芥萝 卜、酱芸豆、酱茎兰丝、酱花生仁、酱杏仁、酱核桃仁、酱萬 笋、酱蒜苔、酱茄包、酱香椿、酱黑菜(黑菜瓜)、酱刺黄瓜,酱 磨茄、酱姜芽、酱鹿角菜(亦称酱龙须)、酱海带丝、八宝菜等 等。
还有其它品种:五香烟香椿,五香萝卜干、五香梅干菜、五 香疙疸头(芥菜头)、虾油什锦小菜、虾油黄瓜、虾油刺黄瓜、虾 油秦椒、虾油柿子辣椒、糖蒜、糖蒜苔,冬菜、腌春不老,腌大 萝卜、腌洋姜、腌芥菜头、腌韭菜花、糖醋章养萝卜、酸白菜等等。
糖蒜、糖蒜苔是槐茂号名牌产品之一。它的糖蒜传统制法, 原料比例:紫皮六辫大蒜10。市斤,加冰糖或白糖75市斤,醋 80市斤。制法是先把糖、醋混合溶化一起,上火熬成糖醋汁, 熬时掌握一定火候,熬好放凉,再连同大蒜一起下範泡制,泡制 中要勤翻缸,使糖醋汁均浸入蒜内。制成封闭,随销售,随启 封,随封闭,以免走味,降低质量。
但一般户制的糖蒜,所用大蒜是郊区产的白皮蘇,因其蒜皮 薄,易于泡制,但质量与紫皮蒜较差,
虾油小菜:虾油的原料是虾酱, 加工榨成纯虾油,以之制虾油小菜、品种。味浓嫩脆。
虾油小菜:虾油的原料是虾酱, 加工榨成纯虾油,以之制虾油小菜、品种。味浓嫩脆。
面酱制法:首先是要掌握季节,一般从农历三月十五日以后开始制造。温度、水份,用盐必须适宜。制成后尤须经过伏天日 晒,不能用火烤。所谓“伏酱”由此而来。因酱含糖质较多,气 味香甜,故又名“甜酱二面酱成份也是多种的,经化验内含:总酸1.35%,氨基酸 0.30%,还原糖26.40%,食盐9.58%,水份48.00%。面酱在 生活调料上是不可缺少的付食品之一,面酱不仅可做调料,而且 可生吃、熟吃,一般都爱食用,营养价值很高。
保定面酱的特点之一,是在蒸酱坯方法上不同于外地。外地 蒸法是面粉发酵后上笼屉蒸之(1956年合营不久,到临清、邢台、 衡水三地参观发现各地是以发酵面粉蒸酱坯)。而保定则是先用 面粉蒸成死面坯子,然后切成片上架发酵,七天以后视坯片表面 上起了黄色霉,就是发酵好了,再把坯片放风吹干、砸碎下缸、 灌盐水(比例:酱坯100斤加含食盐10斤的盐水)。之后把缸封 闭4 —5天,再打开封盖在阳光下晒,晒期需4 — 5个月,在日 晒期间必须每日用酱爬子打缸2 — 3遍。打法即上下搅拌,使缸 内面酱全部充份吸收阳光,到呈现出棕红色而又色泽光亮时,即 已成熟,再把酱磨细出售。这样制成的面酱,经久不变,宜于存放。
酱油:过去一般是在秋季制造,故也称“秋油”。原料主要是 大黄豆、面粉两种。比例:大黄豆100斤加掺面粉60斤,适当 加灌盐水,先制成豆酱。豆酱的制法与面酱相同。豆酱经过压榨、 过滤出来的原油,再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日晒,自然蒸发,消耗 水分三分之"其余三分之二达到汁浓味厚,符合规格质量,即 成为酱油。
丘香疙疸头(芥菜头)制法:选料以光滑不带毛、中等个, 有三道沟形状的芥菜头为适宜。腌前先把芥菜头削净、洗净,M 后下缸。每100斤加盐25斤,在腌的过程中要勤倒缸、勤晒、 勤晾。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才能腌透、腌好,然后取出隙晒多半 干,再加五香粉、酱油仍下缸封闭,使之发酵四个多月才可成 熟。随售随启封、随封闭,防止干燥。
陈醋:系用小米制造,以米制醋,酸性温和,气味芬芳。
此外,还制做西瓜豆豉、西红柿豆豉等等。这种品种是在 1937年以后,在制做黄豆豆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种。在这以 前只生产黄豆豆豉。
一般大户还生产酱豆付、臭豆付、煮酒等。为了改进煮酒的 质量,德茂号酱园曾吸取定县酿造松醪酒的制法和配料用黄米制 造煮酒,质量大大提高。其酒液体似浓汁,味浓香甜、劲大,深 受社会欢迎。
总而言之,在产品制做方面,一般比较严格,必须依照传统 的制做方法,包括:工艺、技术、工序,以及规格质量,进行生 产。而槐茂号对于这方面比其它各户要求更严,一切产品莫不精 工细做。即便有时遇到某些产品脱销,宁缺勿滥,以保持质量, 固守信誉。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于酱业名牌产品及其传统的工艺技术 十分关心,并注意加以继承发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中林彪、 江青反党集团的干扰破 坏,致使酱业的名牌产品的特色也失掉 了,这是很为遗憾的。因此,呼吁社会支持保定名牌产品的恢 复,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经营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与其管理的方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 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且管理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企业管理的 完善得法,经营就会发展,生产上弁,销路广阔,否则适導其 反。因此,经营管理的好坏,关系企业的存亡,所以在过去无论 经营酱业或其它行业,是非常注意这方面工作的。
1.首先是在组织机构上,一般比较简单,层次少,便于进 行生产经营。一个企业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即所谓前后两柜:前 柜门市营业;后柜即”作坊-(相当于生产车间)。整个企业由经理主 持全面工作。大户设副经理一,二人,协助经理工作,也有分工, 或掌握门市营业,或主持后柜生产。副经理以下设“帐房”于前 柜,帐房设会计一人、帮帐一、二人不等,视业务多寡而定。帐 房总揽企业一切经济财务活动,无论生产用款、销货收入,购销 来往,从业人员工资、生活费用,福利开支,大至资金周转,年 终结算分红,小到柴米油盐等等,都由帐房经管。所以会计是掌 握企业经济命脉的重要人员。
前柜——营业门市设柜头一人(相当于门市部主任),在经理、 副经理的领导之下,一切门市营业业务由他负责,指导售货职工 搞好门市营业。门市售货职工根据业务忙闲而定人数,人员力求 精简,无人浮于事的现象。
后柜——做坊,设"掌作”一人,规模大的设两三人。'掌作”也 称*把式气“师傅。指挥和领导工人从事生产。"掌作”的必须精通 技术,操作娴熟,不然是不能胜任的。无论选料、配料,操作规 程……都由他决定,产晶从生产到出售也由“掌作”把关鉴定。 因为生产的好坏,质量的优劣,关系企业经营前途,所以酱业所 雇用的“掌作”,不但技术精湛,而且忠实可靠,是企业中关键人 物之一。
2.在人事安排上,是采取“量才使用募的办法。这样可以 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为了便于使职工“为我所 用七使之尽心竭力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为我效力”,还 有一个传统的“铺规”,也就是规章制度,虽然没形成文字,只是 口头传述.但相当严信,对约束职工是很有效的。其主要内容是: 首先必须服从经理、副经理指使分配;要为企业忠实效劳;同仁 要和睦团结;对顾客要有礼貌;要操守有信,手头干净,不得透 支假借或偷窃财物。职工探亲回家,临行前所带衣包,要经别人 査看一下,避免嫌疑等等。违犯铺规(特别是涉及经济问题),可 随时开除。
在违犯铺规方面,槐茂号比较放宽了-•些,除涉及经济问题 外,对其它错误,一般不轻易开除,而采取教育改正的方法。这 样使职工感到东家宽厚,更忠心于这个企业。
更重要的一条是:凡领东的企业,一般在雇用职工问题上, 不用“三爷”(即财东和经理的少爷、姑爷、舅爷)。因为对这些人 不易约束,使用困难。过去经验:只要有■三爷"参加企业,出 问题往往在这些人身上。由此可见,旧社会在人事上也非常注意 防止“裙带风”的问题。
由于铺规严格,企业职工就要循规蹈矩,兢兢业业,为企业 效劳,实质是为资本家效劳。不然随时有打饭碗之虞。众所周 知,在那时只要是因犯经济上的错误被开除的职工,就臭名一辈 子,其他企业也不雇用,只有失业回家这一门路。
3.在推销产品服务态度上,有一套传统的礼貌经商传统作 法,现在看来,仍有可取之处。酱业生产上既有传统的制造方 法,保持地方特殊风味,巩固信誉,而在产品推销业务上,也积 累了一套经商的经验,二者不能偏废。因此,在产品生产、推销 上,历来是采取面向群众、薄利多销、为顾客服务。否则卖不出去 仍然不能获得利润。①根据群众需要而生产。本着畅销品种多生 产,滞销品种少生产的办法,做到旺季不脱销,淡季不滞销,产 销平衡,并使产品品种适应群众的要求,不断增加和变换。②从 薄利多销入手,从多销中牟取更多的利润。过去酱业生产只按原 料计算成本,不计人工、费用开支。例如:从门市售酱看,毛利 35.00%,酱小菜40.00%,乍一看来,利润很大,祖如果艳人 工、费用等开支计算在成本以内,则利润还不到15.00% — 20.00%。而且酱业生产占资金较多,周转期慢,需要一年,经 营此行还须具备三套资金。为了弥补这一弱点,所以采取薄利多 销办法,以销货多而积累利润,发展经营。③为顾客服务,最根 本的一条是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凡服务周到的企业,莫不顾客 盈门,应接不暇,销货既多,获利又大。反之,则生意冷落。
在服务的具体做法上,本着处处为顾客着想,事事为顾客方 便的精神,把顾客视若贵宾,看成是“财神爷。只要顾客上门, 千方百计地使他买走东西,不空手走。营业人员对顾客总是和颜 悦色、温文尔雅,说话使顾客爱听,发生好感,即便遇到顾客挑 剔不买,说话粗暴,也是耐心解释,毫无怨色,做到是卖不成仁 义在。门市上谁若慢待顾客或与顾客发生口角,经理和同伴就认 为是犯了大错,犯了 “铺规”。轻者受训斥,重者被开除。
在营业时间上,每天一般是十五.六个小时。天未亮就张灯 做好准备工作,天明开门,到晚上十时多关门。夜间如遇顾客叫 门买东西,随时开门售货,不嫌麻烦。
对大宗交易,如对机关、学校、团体,部队、饭馆……以及 婚、丧、嫁、娶举办筵席,都事先联系,采取送货上门的办法。
一般大户如魁盛号、金顺合、文兴栈、文兴湧等企业,都十 分重视外地批发业务,代客办理包装运输,一切非常可靠。对 外地老主顾还办理函购业务,只要顾主来信要货,就按照所要品 种数量付货,交运输部门发去。并特别注意货品的质量、数量, 不能出任何差错.批发业务大都是赊销、赊销货款按三节结算收 回(三节:端阳,中秋、春节)。由此可见,酱业在过去不只是资 金周转缓慢七赊销垫款也相当可观。
酱业在6市售货包装上,也很注意美观大方,携带方便。凡 送礼或带往外地的酱制品,过去用荆编小篓盛装,分一斤篓、二 斤篓两种。把产品装入篓后,用荷叶封口,再覆盖以印好的红纸 商标,小巧玲珑,具有风味特色。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增加了 玻璃瓶(一斤装)、塑料袋包装。
此外,在核算制度、工资、福利各方面,酱业和其它行业大 致相同,稍有差异。经济核算不大科学,一般是旧式薄记、口袋 帐。解放以后,在政府有 关经济业务部门指导下,才逐步有了改 进。所以酱业在过去生产经营上成本核算只是概括,并不精确。 企业年终决算一次,盘存加欠内减去资金、欠外,其余物资和现 金等于利润。分红制度一般是,财东和劳力(即钱股和人股)各 占40%。公积金20%。也有的户同上述幅度略有岀入。但槐茂号 因系自东自掌,所以从来没有分红制度,其经理、职工也无劳力 股,一律是工资制,不过年终馈送略高于其他户。
职工伙食费用(经理、副经理在内)一律由企业负担,农历每 月初一、十五吃“犒劳。”蒸酱、腌菜大忙季节改善伙食,鼓励职 工的积极性。
工资按年或按月订,除经理、副经理吃劳力股者外,比较负责 的职工在流通银元时,每月工资8-10元现洋;一般职工4一5元, 徒工三年内无工资,年终只给点馈送,出徒后第一年每月工资一 元职工除工资外,有年终馈送。所谓馈送也就是资本家用以剥 削职工为其忠实效劳的一种“钓饵”。年终馈送也叫“酬劳”。办法 是在年终结算后,视获利多寡而定。一般按职工的工资额数“一 薪一酬”,个别的如庆兴裕是“一薪二酬”。酱业在私营时期毕竟是 以营利为目的的,对企业职工的待遇是很刻薄的,尽力进行压榨 剥削。例如职工福利甚为微薄,仅仅是理发、茶水、以及工人生 产时所带的围裙由企业供给。另外,在收购蔬菜季节菜农送的 “回扣费”归生产师傳和工人。制酱小菜用过的废酱,经处理所 得货款,虽归企业耿工,但寥寥无几。
职工有病,医药费用由本人负担,企业不管,更无职工保 健。如久病不愈就有被企业辞退之虞。
酱业一般大户的经理、副经理,在旧社会一方面由于醉心 于牟取更大利润,不惜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搞生产经营& 但另方面,贪图个人享受,并 把这种享受建筑在职工、特别 是徒工身上。在企业里利用他的至高无上的权位,一呼百应,支 配别人。徒工干的活最苦最累,劳动时间最长,每天除作好企业工 作以外,早晚还负担搞清洁卫生,给经理、副经理点烟、沏茶, 打铺叠被,提便壶,打洗脸水、端饭、送嗽口水……把徒工视若奴 隶,而自己则养尊处优,纵情享受。这种人剥削人的情况,从解 放以后就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