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民间剪纸,俗称窗花,逢年过节或结婚喜庆的时候,劳 动人民把它作为装饰品,贴在窗户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装饰美,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 艺术形式,它来自民间,出于劳动人民之手,深受国内外欣赏者 的喜記
蔚县剪纸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蔚县剪纸相传巳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体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
1.草创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蔚县地处古长城外,1875年以后,成为文化交流的繁荣场 所,蔚县剪纸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研究、实践, 逐步成为独树一帜的一种艺术产品。
在剪纸形成以前,蔚县盛行一种供装饰用的*云母”暮片, 上面的构图、着色和河北武强县输入的木板水印窗花相似,上面 印有戏剧和花卉的简单图案,造型粗糙,色彩单调,人们叫它 “草雷花七还有一种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这些 花样开始是农家妇女用剪子剪成的,剪子剪得花样粗糙,一次剪 得数量也少。后有一银匠艺人刘虎和他的两个徒弟王世忠、王世 孝广在剪花样的工具上动了脑筋,研制了一套适应剪纸镂刻的刀
具,把当时的花样由剪子剪改为用镂刀刻。工具的改革,促进了 剪纸艺术的发展,这在剪纸史上是一个飞跃。后来经过历代艺人 在吸取武强木板水印窗花精华的基础上,在花样上点了色彩,这 就是蔚县最初的翦纸。这个时期(1875年至1930年)的作品 镂刻较粗,人物造型不太准确,图案简陋,色彩比较单调,带有 草窗花的痕迹。
2.成熟阶段。(20世纪初到解放前夕)
经过许多无名的民间艺人长期的辛勤劳动和艺术实践,创作 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完全脱离了草创阶段的粗糙 形态,诞生了闻名全国的剪纸艺术家蔚县南张庄剪纸艺人王老赏 (1890至1951)。他把自己的一生精力用在剪纸艺术的改革和创 新上,他生前广泛收集民间剪纸底样数百种,逐一研究推敲,在 继承中又有革新,先后刻制100多出戏,600多个不同的戏曲人 物。他的作品构图补实,优美逼真,形象生动,带有神韵,刀工 纤巧,染色鲜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蔚县剪纸史 上,是位承前启后、集百家之大成的剪纸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经 著名作家阿英、著名京剧艺术家周信芳、戏剧研究家周贻白等鉴 定后,出版了《王老赏的窗花艺术》专集。
3.发展阶段。(建国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植,使其 艺术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
1953年县政府组织12名剪纸艺人成立了剪纸组织,1956年 发展成有工人23名的剪纸合作社,年生产量达三万套,100多 个品种,畅销国内外。1958年人员增加到36名。转为地方国营 剪纸厂后,进一步扩大了技术人员队伍和剪纸的题材。品种由以 前的鸟兽鱼虫、花卉蔬菜的简单图案发展到了工艺繁杂的脸谱传 奇故事,以及现实题材的作品400多种,年产量增加到10万多 套。这时期的剪纸艺术得到了报刊杂志的釆用和宣传,受到国内 界人民的赞扬。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剪纸艺术处于窒 息状况,停产6年之久。1972年重新恢复生产,重绽花蕾,使 10多名艺人归队,人员逐渐增加,生产蒸蒸日上,质量不断提 高。1978年至1980年,蔚县剪纸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这时的 作品,题材更加丰富,技艺更趋成熟,产品大部畅销国际市场, 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其艺术价值远胜于经济价值,在国际上享 有很高声誉。
蔚县勇纸的特点及内容
蔚县剪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构图饱满,形象优美,结构严 谨,富有装饰性。在人物造型上,能抓住对象的特征,大胆地借 助于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构思和创作,注重人物形象的塑 造,表现手法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阴刻与阳刻有 机地吻合在一起,组成色块与线条的对比,形成了蔚县剪纸的艺 术风格。点彩染色是蔚县剪纸的另一艺术特点,别处剪纸是用红 或其他单色纸剪成,唯有蔚县剪纸是用白纸镂刻后,再点以酒溶 品色。这种色彩既透明又鲜丽,有浓郁的民间风味,所以民间艺 人有“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说法。蔚县剪纸是匠心构图,精工镂 刻,着意点色的综合艺术品。每件作品都具有色彩鲜丽,维肖维 妙,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蔚县剪纸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戏曲人物, 翎毛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粉碎“四人帮” 以后,1978年以来,专业美术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相结合,继承 传统,大胆创新,扩大题材范围。新创的作品有配合外贸旅游的古 典小说人物,神话传奇,人物戏曲场面,娃娃戏曲,古装仕女, 名胜古迹,飞禽走兽,花卉博古,民间舞蹈等,还创作了不少反 映杜会主义现实的作品。
蔚县剪纸的现状
现在蔚县剪纸总厂的职工人数已发展到110多人,还有4个 农村加工网点,有80多人,年产最高达30万套。现有专门创作设 计人员4名,仰继为全国工艺美术会会员,河北省二轻局授予 ”工艺美术艺人”称号。他的作品刀工细,点染上有自己独特风 格,许多脸谱和花卉都出自他的手。周永明、任玉德为中国美术 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陈越新为河北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们设 计制作的作品既有民间传统的风味,又有新的突破。近年来,通 过农民业余艺人和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工艺水平渐趋精 湛,创作的品种也逐年增多,1977年剪纸产品有478种,1980 年达825种,不但国内广大观众争相购买,还远销40多个国家 和地区。由于剪纸工人精心制作,严把质量关,所以多年来一直 保持着出口免验的声誉。1978年在全国第一次“质量月”活动中 被省二轻局命名为省级名牌产品,同年10月在省会石家庄进行 展览,展出各种剪纸400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1979年1月 又在北京美术馆进行展出,轰动了中外观众,被中国国际书店称 誉为优质产品。蔚县剪纸还参加了联合国举办的民间艺术展览, 并在几十个国家展出,受到各国人民的好评。
1981年县里成立了蔚县剪纸研究会,蔚县剪纸现已突破以 前的实用、装饰的范围,广泛地应用在封面、插图、橱窗、展览 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蔚县剪纸事业正在蓬蓬勃勃地向前发 展。
(莉县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