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庆荣
一、请缨抗战,率都开赴第一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久窥我神州大地的日本帝国主义,随 着芦沟桥畔的枪声,遂大举兴兵,进犯华北。沿长城一线,分兵 几路,抢险夺关,直扑察、晋、冀三省。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的侵华战争便全面开始了。
为了抗击日军的侵略,当时任绥远省主席兼第七集团军总司 令的傅作义将军,主动请战,率领三十五军离开绥远,开赴抗战 第一线。
首先,去平绥线上的柴沟堡(怀安附近)与日本板垣师团所 属之精锐部队数千人,展开激战。予敌大量杀伤,挫伤了其锐 气,阻止了敌继续南犯的攻势。
柴沟堡激战之后,察省首府的张垣保卫战亦全面展开。据守 张垣的山西李服膺军,因遭强敌的连续猛攻,正面部队伤亡日 重。战至后一阶段,巳力渐不支,战事日趋吃紧。在这危急情况 下,为了及时增援,挽救危局,傅作义将军遂不顾本部初战劳 损,毅然派所属二一一旅孙岚峰部,乘阴雨之夜,悄悄绕经张垣 西北山路,向狼窝沟方向猛插。拟出敌不意,予敌前后夹击。该 旅在翌日拂晓绕至狼窝沟以南,张垣至张北的大路西侧时,与敌 增援部队约千人相遇,展开激烈战斗,战至傍晚,予敌大量杀 伤,残敌已无力再南下增援。这时,接上级电令,因正面友军巳 纷纷后撤,命该旅乘夜绕道返回。
日军在取得张垣之后,为了全面进攻华北,遂调集重兵对长 城要塞的南口发起猛攻,与我守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战况惨 烈,情势紧张的时候,傅作义将军又率部驰援,与友军协同奋战 数日,重创敌军。但因彼此配合不够紧密,终未守住南口,遂奉 命转至平型关以南待命。
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疯狂的日军在侵占了张垣、北平、天 津、保定等战略要地之后,气势汹汹地一面沿津浦、平汉两条铁 路节节南下,一面兵分两路从北面进攻山西。
其一路由天镇、大同南下至雁门关。
另一路经广灵、灵丘直扑平型关,与我防守在平型关正面的 晋绥军展开浴血酷战。装备精良的敌军利用飞机、重炮对我守军 阵地狂轰滥炸之后,发起猛烈攻击。但我守关的全体将士以拼死 抗战的决心,连日与敌展开血肉拼博,终于打退了敌人发动的多 次进攻,守住了正面阵地。在此期间,联合作战的八路军一五师 迅速绕至平型关东北面之敌后,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从侧面隐蔽伏 击了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的后续部队二十一旅团,取得了震惊中 外的平型关大捷。
狡猾的日军见正面屡攻不下,背后又遭伏击,遂由各方面抽 调兵力,加紧猛攻雁门关与平型关间的如越口。妊连续不断的凶 猛进攻,终于攻占了友军防守的如越口要隘,并以一个旅团迅速 南下,乘虚又攻占了我繁峙县城。这样不但迫使第二战区总部后 撤,也从侧后威胁我扼守雁门关和平型关的部队。在这形势急转 不利的情况下,我扼守平型关的守军接到了向忻口方面转移的命 令。
但是,这时扼守平型关的晋绥军正与敌苦战成胶着状态。政 人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不断猛攻。在此严峻情况下,部队如撤 退不好,就有被敌人追歼或打垮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傅将军 为顾全大局毅然决定,着令二一一旅四一九团袁庆荣部占领第二 线阵地,坚守童子崖山口,掩护友军撤退。该团在惨酷的阻击战 中,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终于完成了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 然后乘夜转移到后方。
日军攻下雁门关、平型关一线主要防御阵地以后,稍事整 顿,便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两路大军会合南下。企图一举攻占太 原。
然而,晋军各部和当时国民党中央的郝梦麟军却早已在忻县 以北,利用忻口东、西的有利山地严阵以待。当敌人疯狂冒然进犯 时,立即予敌迎头痛击。这一出乎意外的沉重打击,不但大大杀 伤了敌之兵员,挫伤了其锐气,而且在精神、意志上都给了敌人 以很大震憾。
敌人受挫后,经过一段调整准备,又对忻口正面郝梦麟军的 一个师,在大量飞机、大炮的协助下,连日进行猛攻。当该师伤 亡过重情势危急时,傅将军立即命令刚刚从第一线撤回休整的所 属二一八旅董其武部,乘夜猛插敌后,直接攻击敌人的炮兵阵地 和河北村附近的师指挥所。这一大胆深入的突袭不但给敌人大量 杀伤,而且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使友军得以从新调整部署, 稳住了阵地。
稍后,忻口两边晋军方克犹、于镇河两旅,因连日与敌激 战,伤亡惨重,阵地难守,连连告急。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 头,傅将军又决然派其所属二一一旅孙岚峰部两个团,乘夜接替 两旅阵地。在以后的苦战中,部队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是顶 住了敌人发动的多次猛攻,坚守阵地达一个多月之久。
以后,由于娘子关失守,东路门户大开,日军大举侵入山 西,太原告急,才不得不弃守忻口奉命撤至太原。
太原城处于东、西两山之间,其形宛如盆地,易攻难守。当 时阎锡山虽在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上决定出“依城野战”的作战 方案,但中央军及许多山西将领却早已畏敌如虎,又恐自己实力 一垮,地位不保,那有入敢岀来守城。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将 军却为抗战大局毅然挺身而岀,临危受命;勇担守城重责。遂于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初,即督所部之军及临时配属的六十一军二零 三旅杨维垣部,积极部署城防,以备坚守。
但是,战幕拉开之后,负责“依城野战”的部队纷纷不战而 退,致使东、西两山迅速被日军占领/依城野战”遂变为“孤军 守城”局面。而日军的铃木兵团、板垣师团、河边旅团等数万大 军,则在飞机的掩护下,昼夜不停,联合攻城。占领东、西两山之 日寇利用对孤城的鸟瞰之势,将炮口向下,直接轰击孤城。在这 种敌强我弱,地势不利,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傅将军亲自督师血 战,仍拼死坚守四日之久。但终因众寡悬殊,伤亡日甚,孤立无 援,不得不弃守太原,冒寒破冰,夜渡汾河,且战且退,在极其 惨酷的血战中,转入西山,绕道中阳,进驻石楼。这时部队巳伤 亡近半矣!
自“七七”事变以来,傅作义将军率部转战于察、晋两省, 半年之中人不歇脚、马不停蹄.虽不断予敌重大打击,但自己也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太原之战损失更为惨重,亟须休整补 充,方可再战。这样,傅将军遂以败而不馁的坚强意志,在石 楼,柳林、军渡一带,积极大事整军,力争使部队得以尽快投入 新的战斗。
部队经过三个来月的休整,在初见成效后,为了在战斗中继 续锻炼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傅将军遂又率部攻打太原附近的文 水、交城。继而又转进河曲.偏关,进占绥南的清水河,并攻占 了以北的和林县。在向凉城、归绥进攻时,与日军调集的精锐快 速阻击部队,在一间房村附近遭遇。经激战终日,予敌重大杀伤,并俘获日军及战马各三百多,然后乘夜脱离战斗,转回清水 河。部队在经过一系列战斗之后,于一九三八年初秋,又返回偏 关、河曲从事休整。
部队转入河曲、偏关之后,为了更好地统一抗战,遂与驻在 晋西北胃岚、五寨一带的八路军一二零师贺龙部进行联防。其 间,不断信使往来,交换情报,从而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发。以 后,又在河曲总部邀请了八路军负责同志程子华、南汉宸、罗 贵波、续范亭等前来联欢,共同交流抗战的体会、认识和经验教 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傅将军的思想境界。同时也使傅将军对今 后的整军抗战,有了新的更深远的认识和思考。在进J步的交往 中,邀请八路军酌派出一批政治干部来加强所部的政治工作,并 接受了毛泽东同志赠送的政治书籍和论述抗战的著作。这样,便 进一步扩大了傅将军的抗战视野,并为尔后指导本部的抗战,起 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秣马厉兵,绥西百川堡重新整军抗战
一九三八年末,部队进入河套地区后,傅作义将军经过深思 熟虑,并经多次与部下宿将研究,认真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 训,深刻认识到S由于全国抗战不能协调统J,全军抗战也不能 协同一致。消极抗战,拥兵自卫者居多,积极抗战,寻机歼敌者 较少。再则我军过去军事训练又都学的是日、德的那一套。这样 敌人对我军战法了如指掌,而在战略、战术的运用、掌握上远比 我军成熟。因此,我军如再运用那一套旧战术与敌作战,势必处 于不利地位。而且敌军武器精良、军队素质及训练都比我军强, 又有武士道精神的鼓舞。虽然这是一种蒙昧的愚兵政策,但在 战场上却能起到顽强、决死的作用。这在以往的作战中,敌军处 于绝境至死不降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因此,在两年的血战中,我 军虽不断予敌重创,而自己亦付岀重大的代价。因此,为了寻求 克敌致胜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部队的作战本领,遂决定于一九 三八年五月在绥西百川堡(现狼山县)组织“抗日建国会”(简称 抗建会),对军政干部分期分批进行组训。
抗建会成立以后,在傅将军的亲自领导下设几个组,分别负 责各方面的研究和组训工作。
(1) 政治工作组:
当时的负责人是总部政治处长周钧。
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傅将军巳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的胜 负,武器装备固然是重要的,但部队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紧 密团结、协同一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因此,如何使 军队的政治工作适应这种作战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发 扬我军高昂的斗志,顽强战斗的风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 组的主要任务,便是将这些内容经过认真研究,真正充实到部队 中去。
(2) 地方行政组:
由当时“动委会”书记长于纯斋负责。
几年浴血抗战的经验、教训,使傅将军深切体会到,要想取 得抗战的胜利,光凭军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军政、军民密切合 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因此,组织了 “绥远战地 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并大胆起用从延安来的共产党人及有 进步倾向的潘纪文、崔载之等人,拟定动委会的各级机构、具体工 作项目和工作内容,并研究如何组织宣传群众、动员参军参战, 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统统用在抗战上。并且组织群众建立通 讯网、盘査哨、救护站、担架队、运输队等,配合军事供应,发 挥地方行政效能。帮助群众生产救灾,解除群众的疾苦困难,从 而把原来军队的单一抗战,变为全民的统一抗战。
(3) 军事训练组;
由当时总部参谋处长袁庆荣负责。
主要根据两年来抗战的经验、教训,废除旧框框,改变旧打 法。按敌我的具体条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找出 一套新的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制敌而不再 被制于敌。
如进攻中,如何加强各兵种(主要是步、炮、工、通)和步 兵各种兵器(包括现有各种兵器)的密切联合作战,特别是步炮 的联合作战,以扭转以往作战中,由于炮火配合不利,以至久攻 不下造成部队伤亡过大的情况。还有怎样奇袭敌人,怎样进行攻点 (主要)截援(次要)和攻点(次要)打援(主要),怎样进行掏 心战术,等等。
防御中,为了尽力避免过去那种被动挨打,结果人地俱失的 惨痛教训,改为积极防御的灵活战法,从而保存自己,并能最大 限度地歼灭敌人。如“退出来、打进去”等战法。
组训中,各组既有分工,各有侧重,又要密切结合,从而完 成统一抗战的目的。但集训的重点仍在军事方面,因而要求军、 政现职干部和予备干部,都要分期分批轮训,不留死角,每期一 个多月。
傅将军对这次组训非常重视,对军事重点讲课,每课必听, 并参加讨论。在战术的实施演练中,重点项目不仅亲临现场指 导,而且自己也认真参加学习讨论,一丝不苟。在实兵实弹的演 练中和学员一起冒着炮火硝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及时阐明、 纠正。演练结束还要做出详细、明确的总结。
通过干部整训不仅掀起了空前的练兵高潮,使军队学会了I 套克敌制胜的灵活战法,而且进一步激起了全体将士烈火般的抗 战报国热忱,为尔后袭击包头、绥西阻击、攻克五原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三、奇袭包头
(一)当时包头的形势
包头系平绥铁路的终点站,也是敌人控制绥西的一个重要枢 纽重镇,构有坚固的防御设施,常驻日军万人左右。并在外围主 要据点如固阳.安北(大余太)昆都仑等处分别驻守日、伪军数 百以至干余人,以资拱卫,借以确保包绥铁路沿线,并随时准备 向外扩张。因此它的存在不仅是对绥西,宁夏的一大威胁,也是 继续依点向面扩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二)奇袭包头的决心和部署
傅作义将军根据当时国内外的作战形势和所处的地位现况, 经过周密的分析研究,认为应积极抗战,力图扭转战局,恢复国 土,推动全军的抗战,解放水深火热之民众,及时袭击包头是非 常重要和可行的。在部队经过整顿,精神面貌,物质条件都已较 充实的情况下,遂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中旬,对包头发起进攻。
为了克敌制胜,减少损失,决定采用长途奔袭,掏心与攻点 截援、打援相结合的战法,着骑兵第七师门炳岳部(此部系蒋介 石的直属部队,临时归傅指挥)按时在包头以东、萨县东西沿线 尽量破坏铁路、桥梁,确实截断敌人由铁路所来的增援,保证进 攻部队的顺利进行。着三十一师孙岚峰部,乘夜避开中途敌军外围 据点,直插敌人西面奇袭包头。并组织J个强有力的突击团,利 用掏心战术直捣敌人指挥中枢,乘乱分别围歼敌人。着一。一师 董其武部,直插包头西北面,阻止前口子等外围据点敌军之增 援,并协同三十一师从北面进袭包头。着新建的三十二师袁庆荣 部,截止从安北、固阳方面前来增援包头之敌,并及时支援攻城 部队。各部都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夜猛袭敌人,使其措手 不及,以期大量歼灭敌人,攻占包头。
(三)歳斗的实施和结果
三十五军各部队在傳作义将军的亲自指挥下,都依计划准时 到达进攻准备位置,完成了进攻前的各项准备。攻击命令一下, 部队迅速发起攻击。我攻城部队各个奋勇当先,乘敌深夜不备, 赚开城门,结合他处爬城迅速突入城内,与敌短兵相接进行巷 战。掏心部队则猛插直冲敌指挥中枢,直捣敌司令部,险些捉住 敌首。其它部队亦迅速冲入,分割敌人,片片进行围歼。勇猛激烈 的夜战打得敌人懵头转向,尸满街巷。在夜幕的混战中,城中的 老百姓也对敌人乱打枪,并呐喊助威,使敌人方寸大乱,心惊胆 丧,大大有助于我军的作战气势。经至凡小时的浴血苦战,到天 明,除给敌以大量杀伤,并占领了大部城市,残敌只得逐步龟缩 在互不相联的几个据点中进行顽抗了,上午八时左右,发现安北,固阳方面之敌约千人,经昆都仑 西北鸟拉山沟的捷径赶来增援。我三十二师立即派出一个团将敌 阻止在山沟里,并居高临下顺沿山势迅速将敌包围在山谷中,给 予大量杀伤。残敌退踞一山沟村庄负隅顽抗,只待我逐步围歼, 已无力再冲出山口威胁我攻城部队的侧背了。
攻城部队奋战到午后,当我主力部队逐步围歼城内顽抗之敌 的紧要关头,忽然听到东面火车气笛嘶鸣,发现敌人大部增援部 队已从东乘火车源源赶来。这时傅将军痛感萨县东西间断路截援 的骑兵部队未能按时完成预定任务,战局逆转,巳难克全城,遂 下令全部撤退,另图再战。
四、绥西战役和五原大捷
(一)敌人进犯嬢西,侵占五原的概要情况
奇袭包头不仅给敌人大量杀伤,亦使敌人大为震惊,因而深 感傅部的存在是J巨大威胁和隐患。日军为了予以报复,很快从平 绥、同浦沿线纠集起小岛集团、黑田重德师团、小林角太郎联队 等联同伪军约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坦克数十辆,各种大炮约 百门,并在飞机的支援下,于一九四。年一月初,主力从鸟不浪 口,一部从西山咀分两路大举向绥西进犯,企图彻底消灭傅部所 有军队,并荡平我緩西新建的根据地。
为了阻击敌人侵犯,傅作义将军先着一0—师防守鸟不浪 口,步骑兵一部防守西山咀,先进行积极防御,其余两师控制在 五原附近。
战斗打响之后,我防守鸟不浪口的部队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 一昼夜后,旋即感到这样硬顶硬拼的消耗战,正中敌人诡计,遂 即改变战略部署。着三十二师乘夜转向五加河以北狼山南侧的空 旷地区进行机动。着三十一师、一O一师分别放弃五原和鸟不浪 口,乘夜转到五原至陕坝、临河的公路两侧分散潜伏,与敌周 旋。这样先使敌人的大举扫荡落空,疲于奔命,找不到目标,得 不到收获,然后联合群众,加强侦察袭扰。待其疲惫不堪而后窥 寻机会,看准弱点,主动打击敌人。
经过这样一段活动,敌入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锐气渐衰。临 时抽调的东线部队也深感旷日持久,唯恐背后空虚再出纸漏。于 是将东线调来的部队陆续撤回,只留日军一个旅团、伪蒙军六个师 及宪兵队等数千人,和从雁北调来的五个警备队,由皇族水川伊 夫中将指挥,据守五原及其以东地区。
(二)潸扫五原外围,逐步逼近敌人,为大举进攻创造条件
当察知敌人临时调来的机动部队已陆续撤回包头以东和现留 五原敌人的概况后,傅作义将军深切感到这个强大据点的存在, 不仅仅是插入我绥西的楔子,威胁着我部的生存和发展,亦为敌 人进犯大西北敞开了大门。为此遂着各部加强侦察,在部队集结 过程中先积极打击五原以西外围之敌,并集结部队打击敢于外出 窜扰之敌。对五原外围的小据点逐步分别清除,扩大我军的占领 地区。到三月十日左右巳逐步将敌人压缩在五原新旧两城的基础 据点及以东地区,其它大部地区又为我军所控制。这就为大举进 攻五原创造了条件。傅作义将军适机在亚马来召开了高级干部会 议,研究了当前的情况和反攻的可能与计划,遂着各部队分区集 结休整,依计划分别进行临战前的各种准备。
(三)进攻节季的选择和地形时机的利用
绥西每年十一月河水开始封冻,十二月渐渐冻实(日军就是 利用此季大举进犯绥西的)。翌年三月中旬解冻河开,此时河水 迅急,渠道溢满,土地翻浆,道路淤陷,绕经乌梁素海与黄河相 连的五加河,届时便在五原东面自然形成一道天然地障,限制了 敌人汽车和机械化部队的增援,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有利局势,便 于以速战速决的战斗方式痛打据守五原及其以东之敌。
在确定进攻的时间时,考虑到如在拂晓进攻,很快天明,敌 人便可依据既有的防御设施、据点顽抗,飞机亦可及时支援,这 样进展较慢,伤亡亦大。遂确定在拂晓前三小时乘夜猛然插入,在 夜幕混战中利用我对五原城中的一切熟悉的优越性,直插敌人心 脏,同时勇猛分割,分点围歼,待拂晓天明再依进展情况对据点 顽抗之残敌在步炮联合和各种兵器(包括爆破)的密切配合下 (如抗建会所预演的那样)迅速、坚决地破点歼敌,不使敌有喘 息,增援的时间。这样即使敌人飞机天明再来支援也无济于事 To
(四)进攻的实施和战斗的成果
傅将军根据上述情况的分析和考虑,决定于一九四O年三月 中旬进攻五原,坚决、彻底打掉守城之敌。
着骑兵部队于早三时前到达五原以东、乌梁素海南北一线, 防止东来增援之敌,并准备截击五原溃逃之敌。
着三十一师孙岚峰部进攻五原旧城。
着三十二师袁庆荣部进攻五原新城。
着一O一师董其武部直插五原东北,在五加河畔阻击从包 头、安北、固阳前来增援之敌。
各部要在拂晓前三小时到达进攻准备位置,完成临战准备, 依信号统一发起进攻。
战斗发起后,攻城部队便勇往直前,以决一死战的精神猛扑 敌人。三十亠师首先利用外围被歼敌人的服装,化装一部混入城 内。担任主攻的突击队直捣敌人指挥中心的同时,其它部队也与 内应部队里应外合乘胜扩大战果。激烈混战到天明,予敌大量杀 伤后,遂将顽抗之敌分别进行割裂包围。
战斗打响后,敌增援部队约一个旅团,从五原东北鸟不浪 口、五加桥方面迅速赶来增援,遂与我一O-师在五加河畔展开 激烈屢战。在反复拉锯式的残酷血战中,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 但是我部在团长郭景云、宋海潮先后负伤的情况下,仍顽强阻 击,终于打跨了敌人,保证了我另外两师顺利攻城。
三十二师除以一部强攻诱敌外,主力编成三个突击队,由西 面、北面、西南面三个方向(西南面为主攻方向)向敌中心勇猛冲 击,后续部队随后紧跟,猛卷两翼,顿时把敌置于万火齐发的火 海之中。这时城中的人民亦纷纷呐喊助威,部队士气大振。乘夜 混战到拂晓,突击部队先后在市中心点会合,敌人被打得不知所 措,有的开始溃逃,有的仍据点顽抗。天明了解情况后,重新调 整布置,集中兵力火力再次向据点顽敌猛攻。战斗异常惨酷,营 长杨延壁、师长袁庆荣先后负伤,但仍坚持指挥直至全胜。
天明后,敌机临空助战,但在双方激烈混战的情况下已无济 于事,只能在外围狂轰乱炸,略以助威。激战到中午前后,敌因 伤亡惨重,知已无力挽救残局,最后据守新旧两城之顽敌遂亦突 围逃窜。我步兵各师迅速组织追击部队乘胜追击直达五加河畔。 继又组织起步骑兵联合的强大追歼部队,一鼓作气连续向东横扫 残敌直达包头近郊,从而使我军又胜利地控制了五原至包头间五 百里的锦绣山川,使敌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此役先后歼敌三千五百多人,俘敌三百余人,缴获大炮十六 门,汽车近五十辆和其它大批武器弹药。在打扫战场时还发现遗 尸中有敌水川中将、桑桑原特务机关长、许腾大佐等高级将领的 尸体。敌损失的惨重,逃跑的狼狈于此可想见矣!
这一胜利成果,不仅改变了绥西敌我之态势,同时亦给国民 以振奋,并为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吉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