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饶阳金丝杂面
饶阳县委 宣传部
        次负盛名的金丝杂面,是饶阳县的传统特产。这项产品始创于 '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距今巳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原来饶阳县城东关有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卖杂面为业。为了提高杂面质 量,他苦心钻研,反复配料,经过十来年八百余次的试验,终于 制成了金丝杂面,在清朝末年即负盛名。到了 1929年又曾在天 津国货展览会上获得了二等奖,仇家荣获了当时政府颁发的奖 状,从此名声更大。
        金丝杂面之所以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和它的配料适当、制作 精细分不开的。它的成分主要由绿豆面、小麦面、鸡蛋白、白糖、 芝麻,香油六种材料组成。制作时,先将百分之八十的绿豆面与百分之二十的小麦面在盆内拌匀,这是主要原料。然后加入按每 斤不少于三个鸡蛋的蛋白,再把百分之二点五的芝麻研碎,将皮 用箋筛出,把芝麻面溶于适量水中,加入百分之五的白糖,最后用 芝麻、白糖水和面。一般每块面以四斤为宜。面和成后,在长八 , 尺、宽二尺半、平如镜的案板上,用长五尺、笔直的擀面杖,以大米面为补面,均匀用力,将面擀成二丈多长、六尺来宽薄如纸 , 的面片,在阴凉处晾干后,再用刀切成二尺长的细条,条细如丝,盘成把,待晾干后包装。这种杂面条细,色金黄,犹如金 丝,故名为金丝杂面。由于它配料科学,制作精细,不但味道鲜 美,清香适口,独具风味,而且营养丰富,远近驰名。
        解放前,金丝杂面主要是供给少数有钱的人食用。建国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金丝杂面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特产的生产,因而有了较快的发展。 过去,饶阳仇家独家经营金丝杂面,从原料到销售,都是自制自 销,而且整个制作过程全靠手工操作,产量甚少。1956年公私 合营后,为了扩大金丝杂面的生产,国家直接提供所需原料,县 食品厂特意请老艺人仇福海传授技术,培养青年工人,使这一特 产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配料和风味。同时,为了提高产量,减 轻职工劳动强度,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由过去的人工切面改由 切面机代替,并增添了烘干设备,解决了过去成品靠自然晾晒, 干得慢,时间长的问题,使金丝杂面的产量得以大大提高,目 前,年产达到三万五千八百多斤。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