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记红二十四军军长赫光烈士
李文乾  余贵孝  谢东
         1931年夏,在“平定兵变”的巨响中,诞生了华北第一支 人民武装、第一个人民政权——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阜平 县苏维埃。兵变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是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赫 光同志。
(一)
         赫光,原名万锡級,字季玺。1902年2月9日(光绪28年 农历正月初二日),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杨郎乡万家堡子一 个封建地主家庭。赫光弟兄三人中他最小。父亲万成章是清朝秀 才,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对子女,重视文化教育,管教极为严 格。
         赫光八岁时,入私塾读书。十一岁,入固原县高等小学。十 六岁,考入平凉陇东公立中学堂(今平凉中)。他勤奋好学。他的 -篇作文评为优秀作品,在平凉中学的成绩展览室里,一直被保 存到解放前夕。少年时代的赫光,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家中给的学 费,他舍不得花,却慷慨资助穷苦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中赢得了 赞誉。
         1922年,霸占陇东的军阀——镇守使张兆钾,为扩充私人 势力,在青年学生中招考军官。赫光应考,被派到北洋军阀吴佩 孚办的洛阳讲武堂学习军事。当时,马列主义巳在全国传播,讲 武堂巳有党的活动。赫光在进步同学的介绍下,接触到了马列主 义书籍。他贪婪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以及《新青年》等革命刊物,使他顿开 茅塞,激动地写下了不少歌颂“五四”运动,向往共产主义、誓 为真理献身的诗文。封建军阀为阻止革命真理的传播,不时搜查 进步书籍。赫光沉着寡言,每次搜査时,总是冷静对付,所以他 手里的书籍,从未被査出过。
         1924年,赫光从讲武堂毕业。由于学习成绩出众,被吴佩 孚任为直属机枪连连长。不久,又擢升为迫击炮营营长。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部在秦皇岛被奉军包围,几乎全军覆 没,赫光从战场脱险。年底,由天津返回家乡。此时,固原农 村,在1920年大地震之后,经济凋蔽,匪盗横行,民不聊生。 许多赶着毛驴贩运煤炭以求温饱的农民,常被抢去毛驴,扒光衣 服。赫光目睹这种状况,十分愤慨。曾拿上父亲私藏的手枪,为 农民保镖。在家期间,他从现实进一步认清了社会的黑暗,政权 的腐败,民族的危机,人民的苦难,激情难奈,同时,接到了不 少同学的来信,敦促他返回部队。本来,父亲因为大儿子在外作 事,二儿子地震砸伤致死,想留他在身边主持家务,赫光婉言说服 父亲,于1925年农历五月初七,辞别年老的父亲,留下身怀有 孕的妻子,毅然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
         赫光离家之后不久,就投入了党的怀抱,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豫陕特委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上过军事学校,参 加过战争,有军事知识,党组织确定他搞兵运工作,从豫陕特委 又归中央军委领导。
         1926年冬,赫光同志和苗广义、刘明德、蒲子华等十多名 党员,受中央军委派遣到安徽阜阳,进入国民党四十七军高桂滋 部。这支部队,我党的力量比较大,象留守司令部特务连和高建 白教导团的九个连,都有党的支部或小组,大部分连,排、班长 都是党员。赫光同志被任命为军部少校参谋。这个职务,非常便 于和其他党员联系。因此,中央军委和豫陕特委的文件,都由赫 光转送。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惨遭杀 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低潮。当反革命魔爪伸向高部的时 候,党组织决定让一些容易暴露的党员撤离,留下隐蔽较好的同 志继续坚持斗争。赫光同志继续留在高部并被指定为党的负责人 之一。这时,赫光看准了放羊娃出身,在军部当通讯员的齐渭 川,给他灌输革命真理。齐渭川在提高阶级觉悟之后,成了党的 秘密通讯员,传递文件、书信和报刊。赫光在白色恐怖的环境 中,既沉着,又机警,对懂英语的党员,书信是用英语写的。在 此期间,赫光同志与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取得了联系,经常 和魏野畴研究工作。在皖北特委的积极协助下,发展了一批党员。 党在四十七军的力量逐步得到了恢复。
         1928年,蒋介石进行"北伐”。高桂滋部奉命由阜阳向山东 开拔。赫光同志在征得皖北特委同意,准备在金乡县羊山集举行 兵变。但因组织不当,未能成功,有的党员被敌人杀害。党组织 在总结这次失败教训时认为:要想兵变成功,必须要由共产党员 取得部队的实际指挥权。于是,赫光千方百计离开军部,当了一 名营长。
         1929年,蒋、冯、阎战争中,高桂滋奉冯玉祥之命,驻防山东临 沂、莒县、诸城。次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后,髙部 由利津、蒲台渡黄河,经惠民、衡水、正定、十八盘,到达山西 平定县驻防。高部缩编为十一师,各级军官随着降级,赫光同志 降为连长。
         经过四年多的积蓄力量,到1931年,高桂滋部又有五、六十名 共产党员。骨干力量大部分在赫光同志所在的一团。许多党员担 任下级军官,握了实权,大部分士兵也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加 之,当时山西驻扎了大量军队,给养困难,士兵吃劣米葬面 穿 破旧军装,三、四个月不发饷,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中共山西 特委于5月专门召开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举行兵变,将高部 三个团拉出来,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五台山一带建 立革命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气并确定了干部人选,上报中 央。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决定。山西特委向赫光传达之后,一场 组织兵变的斗争便在十一师积极开展起来。
(三)
         山西五台山地区,党的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又山高谷深, 地势险要,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赫光和其他同志一起根据中央决 定,从兵变动员到行军路线,作了周密的安排,还计划了应变方 案:万一受到阻击,就先到阜平,壮大力量后再到五台。
         一天早晨,一个士兵(党员)突然领着一个青年农民来到连 部,低声对赫光说:“这个农民是从阜平县出来谋生的,赫光一听 是阜平人,高兴地问:“你叫什么名子,念没念过书”? “我姓顾, 没念过书,没起过大号,小名叫小三子”。赫光想了一下,说,就叫 顾昌华吧,意思是昌盛中华,又问鄭家里有什么人”?“父母早亡, 一个哥哥,给地主放羊,没田没地,只一间土房”。赫光哈哈大笑 说:“是个无产阶级,就留在连部吧/从此,顾昌华就当了赫光同 志的警卫员。他向顾昌华询问了阜平的各种情况,给顾昌华讲革 命道理,讲毛委员领导的井岗山斗争。后来的事实证明,“平定兵 变”后,顾昌华很勇敢,不久就被提升为纵队长。
         为了取得党的具体指导,赫光同志曾借故亲自到太原,向由 西特委书记刘天章汇报了兵变准备工作情况,交换了意见。顺便 照了一张像,写了他出走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家信。
         6月下旬,高桂滋突然逮捕了一团二营八连共产党员、排长 刘玉珊。赫光同志立即派共产党员,副营长刘明德同志到太原, 向山西省委(特委改置)汇报。刘天章等同志认为时机巳经成 熟,应立即举行兵变。山西省委当下展开了紧张的工作,省委委 员、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娄凝先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十一个大字,叫他的爱人连夜刺绣到红旗上;为红二十四军刻制 了印章,印刷了布告、传单。随后派人扮成国民党军官,送到平 定。省委请示中央同意,派山西军委书记谷雄一协助赫光领导兵 变。赫光同志得知谷雄一前来,喜出望外,派武装士兵数十名, 骑马从阳泉火车站迎到平定。
         7月3日,谷雄一同志一到,立即召开党员骨干会议,传达 省委决定,商定具体行动方案。第二天适逢星期六,晚上军官回 家,士兵自由行动。高桂滋及所属三个团长王子宜,高建白和刘 杰三,去北平给高桂滋的父亲祝寿。于是,决定4日晚十二时举 行兵变。
         4日傍晚,召开骨干会议,赫光宣布了行动办法:晚十二时 打响,口号是“立。暗号是拍三下枪把子。具体部署是:一团攻 占内城司令部,开狱释囚,控制反动军官家庭,破坏交通联络, 收集军需物资,监视驻在平定周围的晋军孙楚、李生达部的动 向3二、三团党员较少,驻地离城尚远,担任破坏阳泉火车站和 营房的任务。
         一切就绪,只等枪响,不料师部手枪连一个班长(党员)醉 酒泄密,敌人在内城加强了警戒,调兵控制重要通道。赫光得知 这一意外情况,当机立断。严肃地命令:“提前半小时行动,攻占 司令部,救出刘玉珊! ”接着,枪声清脆,弹划长空.著名的“平 定兵变”开始了!时在1931年7月4日午夜十一时三十分。
(四)
         住在城隍庙的一团二营一拥而上,占领团部之后,向司令部、 伪县政府所在的内城进攻。因敌人巳有准备,城门紧闭,火力密 布,几次冲锋,没有攻下。恐怕拖延过久,被孙楚、李生达部察 觉,顾不得接应二、三团,只在大街、小巷张贴了盖有红色大方 印、印有军长赫光名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布告和传单, 趁夜出东门,撤离平定城。
         7月5日晨,起义的七个连、一千一百余人,集结在盂县清 城村外的叉路口。谷雄一同志宣布: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十四军正式成立。然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任命赫光为 军长,窦宗融为副军长,谷雄一为政治委员,刘明德为参谋长, 刘子祥为政治部主任。军下编两个纵队,设纵队长、政治指导员 和参谋长。赫光站在一个土丘上讲之话。他说L从今天起,我们 是工农红军了!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二十四军,再不是国民党的高 桂滋部队了!红军有红军的纪律,有红军的政策。要坚决执行, 不能有一丝一毫虚假。要爱护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要公卖 公买,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后如有违犯者,按军法从事了会后,吃过早饭,稍事休整,就打起鲜艳的绣有[中国工农 红军第二十四军”大字的军旗,向五台山地区挺进。
         7月8日,在盂县的上社镇解决了一个伪保安团队,缴获了一 批枪弹。11日到达五台县的柏兰镇,一支保安队被全部活捉。 红军大宴俘虏兵。饭罢,赫光军长以宏亮的声音,给保安队讲 话、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是专门为穷 人谋利益的。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欺压人民。你们大部分都是穷 苦出身,咋能做那些丧尽天良的事呢?我们红军宽待俘虏,你 们愿意参加红军的,就跟上我们走3愿回家的就回家,说完,释 放了俘虏兵。
         沿途虽未受到阻击,但当时五台地区敌军云集,不利于红军 活动。赫光与谷雄一等同志研究,一致认为:红二十四军刚刚建 立,不能硬拼,应避敌之锐,向晋、冀两省交界,、敌人力量比较 薄弱、地处太行山中段的河北阜平县发展,先在那里建立根据地, 尔后再向五台山进军。于是,从柏兰镇拐往东南方向,回盂县,翻 十八盘,7月13日进入河北平山的蛟潭庄,柳木园一带,和地 方保安团队打了一仗。17日穿过灵寿县,19日到达阜平县。行 至菩萨岭时,伪县长派二郎成(绰号)带二、三十名保安队,企 图阻击。红二十四军兵分三路,中路打着红旗正面前进,两侧迂 回包围。二郎成一看阵势吓得狼狼逃窜,伪县长也弃城而逃。20 日,红军进至城郊沙河岸,停止前进,先派顾昌华和小李进城宣 传。群众听了小三子一说,齐奔岀城,欢迎红军。市民韩洛扁喊 着口号,给赫光三鞠躬,说L请军长进城”。有几位老人在城东一 家院子里办起支应局,给红军找房子,筹粮秣。
         第二天(21日),打开监狱,释放了所有"犯人气赫光军 长当众讲话。他说L旧衙门是咱穷人的阎王殿,监狱就是鬼门关。 天下穷人是一家,我们就是为穷人才暴动的。愿意闹革命的参加红 军,不愿的,请回家去吧! ”话音刚落,几个小“犯人”,报名当了 红军。一位年过半百的“犯人”,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地说L你们 可真是救命恩人,我是欠了地主的账,被关逬监狱的。我老了, 就让我儿子参加你们红军吧!”赫光和谷雄一同志连忙扶起老人, 好言相慰。不多几天,老人就叫儿子参加了红军。
         第三天,开仓放粮。这天,入山人海,赫光同志站在一条桌 子上讲话。他说广国民党反动派、封建军阀压迫我们,地主老财 剥削我们,穷人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今天,我们就打开仓 库,把剥削穷人的粮食还给穷入城郊的群众排着队,边登记、边按各家人口多少放了粮。据 天津《益世报》报道鄭计本日得粮食者约二千余人,一般贫民向 受生活压迫,个个争先恐后。四乡百姓,听到分粮消息,皆扶老 携幼,纷纷来找。如此三日。城内仓库所有三百余石谷米,一发 而尽。”王林口村一个青年农民,担了一担西瓜进城来卖,他把瓜 卖完,红军给了他一担米。次日,他担着西瓜,找到赫军长,要 送给红军。赫光收下瓜,按价付了款,又给了一担米。不多几 天,这个农民也当了红军。
         通过释“囚”、放粮及宣传教育,在群众对红军有了认识的基 础上,赫光和其他同志一起,与当地党员,群众反复商量,酝酿 建立阜平县革命政权。7月26日,在县政府大堂前的院里,举 行了有一千多人参加的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成立大会。赫光军 长和谷雄一政委在一片掌声中,健步登上大堂。大会一致通过了 红二十四军提出的苏维埃政府负责人任命名单。他们是:主席牛 明清(红军二纵队政委兼),副主席刘应融,委员张仁远、李英兰、 王修德、石德义、孔令明。其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和市民。被 选者当场宣誓就职。会上,还当众烧了地主老财家契约、帐簿。 阜平城里阳光明媚,人群熙攘,一派翻身解放的动人景象。
         继革命政权建立,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不几天, 农民协会、小商人协会、锄奸团都相继成立,各项工作迅速开展 起来。红二十四军和县苏维埃配合,组织小分队下乡宣传,调查 研究,准备平分土地。还组织编写课本,开办学校。特别是召开 公审大会,枪毙了罪大恶极的保安团骨干分子,恶霸二郎成;扣 押了大财主赵大吹(绰号),责令他交出剥削的钱财,向人民赎罪。 阜平县城内外,到处热气腾腾,群情激奋。
这一段时间里,充分显露了赫光同志非凡的政治组织才能, 也充分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释"囚”、放粮 他亲自参加,布告、文稿他亲自起草,恶霸、老财他亲自审问。 吃饭时也端着饭碗,从这个班到那个班,问情况,征求意见。处 理问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常常彻夜不眠,昵了在木板支起 的床铺上和衣躺一会儿,又起来工作。在他的桌子上,经常放着 许多蜡烛,以备夜间工作之用。他从不特殊,在阜平曾发过一次 饷,他和政委站在战士的行列里,和战士~样每人两块银洋。因 而,嬴得了军民广泛爱戴。
         红二十四军和阜平苏维埃的建立,震动了华北,动摇了国民 党反动派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益世报》不得不哀叹:“太行山 脉,蜿蜒千里,北可经蔚县入宣化,大同,横截北平、绥远一线, 斩断平绥要衢;南可出井隆,掠石邑3下临则易县、定县可取; 远征则北平、蓟县可窥。沿山城邑,均系殷实之区,土匪皆可利 用。假使有共军千人,则不久即满万,俟其羽翼养成,则包围无 所施,窜扰不及防,较之江西,有过之无不及也气
(五)
         阜平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刻,平汉线上爆发了张、石战争。石 友三从豫北、冀南向北平进攻张学良。蒋介石集兵河南,抄石的 后路,张学良由北平出兵迎战。石友三腹背受敌,落荒而逃,投 奔了山东韩复桀。石部沈克的一个师,被挤到平汉路以西,龟缩 曲阳一带,秘密向张学良投靠。张学良答应改编为“新编第一师”, 但以拿下阜平,消灭红二十四军为条件。这帮狼毒虎狠、刁恶奸 诈的匪徒,便向年轻的红二十四军施出毒计。沈匪先派两个旅到 阜平东边的王快镇,脖子围着绿布,自称绿军。诡称她走投无 路,向往红军”。并派出代表向红军接洽,要求收编。
         这时,正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第三次“左”倾路线在 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对革命形势认识错误,过分夸大国民党统 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因而红二十四军的领导同志在讨论 沈克诈降这一事件时,虽也有人提出疑问,但大多数认为沈克是 一支杂牌军队,石友三巳败,处境困难,投奔红军是真心。因而, 丧失了对敌人的警惕,便决定叫沈克把部队开到阜平城东、城西 进行收编。缺乏斗争经验的谷雄一、窦宗融和县苏维埃委员刘应 融、李英兰等同志,于8月9日早晨,用十多条骡子吠着大量的 银洋、物资,赶往离县城五十多里的王快镇去迎接。他们一进村, 即被秘密扣押(后送北平杀害)。沈匪见阴谋得逞,于8月10日 派赵海清旅,从王快开往阜平县城,假称“奉谷政委命令,前来接受 改编”。赫光同志信以为真,叫他们住在城西五里的法华村。下午, 赵匪还派副官宋祯来到军部,陈述说“给养困难,军心涣散。要求 “赫军长尽快接见,稳定人心”。赫光同志也完全信以为真了。
         8月11日晨,赫光军长、刘子祥主任和六个战士,带着银 洋、肉,白面等慰问品,兴致勃勃地赶到法华村。人面兽心的赵 匪海清在村后一棵槐树下举行了 “欢迎”会。八点多,赵匪陪着 赫光军长等到达会场。一到场,只见匪军荷枪实弹,岗哨林立, 赫光虽察觉有异,但他毫无惧色,沉着而雄健地一步跨上村民王 枫周家门口的台阶,大声讲话:“你们起义,咱们是一家人了,今 后共同对付敌人,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弟 兄们给养困难,今天就发饷。……以穷人谁也有一本血泪帐。我 们要起来革命,打倒地主、老财,打倒军阀,建设没有剥削、没 有压迫的新中国……”
         赫光军长义正辞严、滔滔不绝的演说,打动了士兵的心,个 个直呆呆地盯着赫军长。原来,赵匪和他的匪徒约定以捋胡子为 号,此时连捋几下,不见行动,他脸色大变。赫军长看穿了敌入 的奸计,严厉地提岀警告。赵匪性急,象条恶狗扑上前去,拦腰 抱住赫军长。赫军长拔出手枪,打中赵匪的大腿,和匪徒展开了 肉搏,身駆魁伟、健壮的赫光同志,连越几道短墙突贸,遭到阻 击后,转身跑到一个碾子边,英勇地倒在了血泊中,同去的其他 七位同志,除一名战士冲出重围回城报信外,都英勇牺牲了。+ 恶不赦的匪徒,将赫光、刘子祥同志的头颅用钠刀割下,装入酒 桶,送到北平,向新主子请了 “功'还拍成照片,令士兵传看。 赫光同志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匪徒走后的当天下午,法华村人民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将 赫光等七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村东北的山脚下。
         赫光烈士投奔革命之后五个月,即1925年11月,夫人李季 芬生下了唯一的儿子万延祯。赫光烈士牺牲后,李季芬含辛抚 孤,教子成长,1961年六十三岁时去世。万延祯1948年高中毕业 后,长期从事地方教育事业,现为固原县政协委员、杨郎中学教 师。1983年4月,祭扫他父亲的陵墓时,阜平县党组织非常热 情地接待了他。
         红二十四军主要领导人的牺牲,敌人暂时得势了,阜平又陷 入了黑暗。但“平定兵变”、红二十四军和阜平苏维埃所播下的革 命火种,是任何反动势力也扑灭不了的。后来,红二十四军部分 同志,历尽险阻,几经周折,进入陕北,参加了刘志丹所领导的 红二十六军。阜平的革命群众坚持斗争,党的组织逐步壮大,到 1937年一一五师挺进华北时,党员发展到三百六十多人,成为 晋察冀边区的腹心。
         全国解放以后,阜平人民在I960年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赫 光、谷雄一等烈士的骨灰盒,安放在纪念堂的正中央。阜平县党 组织提出了 '发扬赫光精神”的口号,用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