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其昌
郭德洁女士在旧社会妇女界,称得起是位不平凡的人物。一 提到她,一般人都知道她是国民党时期副总统李宗仁先生的夫 人。在抗日战争的年月里,郭德洁女士曾是我所任职学校的校长, 现仅就我记忆所及,将她的事迹记述如下。
在叙述郭德洁女士之前,首先谈谈她与李宗仁先生是怎样结 合的。
李宗仁是桂林两江人,早年在两广讲武堂毕业。毕业后当时还没有适当的工作,经人推荐,暂在本村小学任体育教师。有 一次上体育课,他让学生排队齐步走时,喊错了口令。这样一来,有些调皮学生便对他不够尊重,有时还嘲笑他。他本人觉着很有 些尴尬,对当教师也就不感兴趣了。于是一横心,辞退了教师职 务,投笔从戎。
在入伍时,经过介绍人极力推荐,再加上他是讲武堂毕业 的,所以一入伍就当上了排长,以后又逐级晋升,当上了营长。 在任营长这一时期,他奉命率部驻防桂平,营部驻扎在一家旅店 里。旅店内不仅房屋多,院落也比较宽敞,便于驻军。这家旅店 的主东姓郭,郭德洁就是主东的亲生女儿。郭德洁自桂平女师毕 业后在家赋闲,尚未许配人家。在这期间,李先生本已结婚,憾 于原配是农家妇女,没有文化。于是,经人撮合,两个人便结了 婚。以上是我所知道的他们结合的情况,与李先生回忆录中说郭 德洁是手艺人家,木工家庭出身不大一样。究竟如何,尚待进一 步核实.
自民国以来,祖国南北,烽火连年。在这长期战争的岁月 里,郭德洁经历过北伐、蒋桂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前 前后后曾做过不少工作。
在抗日战争的第二年,她为了抗战需要,在大后方开创了儿 童教养院,专为收留由于战祸造成的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少年 儿童,负责他们的教养问题。次年她又创办了一所完全中学,取 名为私立德智中学。教养院设在两江,而德智中学则设立在桂林 附近的甲山村。她一人身任院长兼校长。学校很大,建筑气派, 教学设备完善,在华南实不多见。
我和郭德洁女士认识,是在1943年暑假。那年,我被桂林武 穆中学解雇(闹风潮),正在桂林市住闲,遇到德智中学教导主 任陈世训(江西南昌人)。她见到了我,问:你下学期的工作确 定了没有?”我说:“有几处在谈着。"你到德中行不行?…… 愿意的话,先写~张履历表交给我,到时你就准备去就是了。” 第二天上午她就通知我,并送来了聘书,连带着应聘书一份,并且 还说:/郭校长一见你的毛笔字,很欢迎,希望你早日到校任教尸 当即,我就办了应聘手续。
没几天,我就搬进校内,陈主任领着我先去见郭校长。当时 自己认为这是去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夫人,内心有些紧张。可 是一见面,郭校长并不是自己先前想象那样。陈主任一介绍,郭 校长很客气地说? 咱们学校生活苦,待遇低,比不上其他学 校。希望你在这里屈就一个时期吧。我说:“我是个无家可归 的人,在哪里应聘,哪里就是我的家。”从此以后,我就在德智 中学开始了教书生涯。
暑假期满后,学校秋季始业和原有班级开学了。就在学生们 办完报到手续,即将上课时,日本侵略军挑起的罪恶的战火由北 向南迅速蔓延。先是日军攻占长沙,紧接着是衡阳保卫战,时间 不长,衡阳就失守了。当湖南两大城市沦陷以后,日军南侵气焰 愈加嚣张。熊熊战火眼看着就燃烧到广西。桂林是广西省府,在 邂这紧急关头,省府下令紧急疏散,政府机关都迁往事先觅好的地 点。学校则无法坚持正常教学,有的被迫解散了。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肘刻,郭校长召集了全体教职员工紧急 会议,她简短地说:“咱们的学校不解散。学生的课是上不成 了,学费退了,各回各的家。老师们都随着学校迁移。学校疏散计 划分三批走。第一批是老的、弱的、携带家眷的先走;第二批是 无家无眷的3身强体壮的听到炮声后再走。我有小车子,走在你 们最后头。”
第二天,第一批教师先撤走了。他们走后不到三天,桂林市 呈现一派紧张状态。街道上全是守城军队,有的筑碉堡,有的挖 战壕,有的堆土堆,有的拉电线,构筑各种各样的工事。天已晚, 前方隆隆炮声也阵阵响起来。第三天上午,郭校长到校说:“第 二批人员出动吧!每人发给手枪一支,留作自卫。在路上不要因 有枪发生意外事端。”后来听说,老师们全部撤走后,.郭校长又 乘坐小车到学校里,绕校一周,作最后巡视,才离开自己呕心沥 血、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学校。
在迁移过程中,第一批出动时还好,陆乘车,水乘船。我是 第二批离开的,人数较少,徒步行军,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沿 着学校计划路线——柳州、融县、榕江、都匀、贵阳,一步一步 地撤退,最后一直退到黔北遵义县桃溪寺,才算定下身来。
桃溪寺,是以三种景物命名的。此地有寺庙,有溪水,桃树 成林。一到春季,.桃花盛开,骚客游侣,络绎不绝。寺白五步一 楼,十步一阁,背山面水,常住僧不多,房屋显得很宽符。学校 迁到这里招生上课,大约一年多的时间。抗战胜利后,孕校又准 备迁冋去。
桃溪寺,是以三种景物命名的。此地有寺庙,有溪水,桃树 成林。一到春季,.桃花盛开,骚客游侣,络绎不绝。寺白五步一 楼,十步一阁,背山面水,常住僧不多,房屋显得很宽符。学校 迁到这里招生上课,大约一年多的时间。抗战胜利后,孕校又准 备迁冋去。
在学校准备回迁时,郭校长首先回到桂林,查看学校遭受破 坏的情况。郭校长走后,大家惴惴不安,都希望校舍能完整地保 存下来。然而事与愿违,经过这次战祸,这所学校竟被夷为平地, 只剩下一堆瓦砾了。消息传到桃溪寺,老师们气愤地说:这是日本侵华罪行的见证!" 一些女老师个个低着头,有的在抽泣, 有的在掉泪。更有些老年教师听到这一消息,痛不欲生似的。当 天,师生员工都没吃好饭,没睡好觉。
我当时心情很烦乱,想到日本投降是件好事,多年有家难归 的人可以回家了。再想到学校遭到破坏,心中同大家一样,总觉 得/此恨绵绵无绝期〃似的。想到自己离家多年,父母怎么样? 思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把心一横,决定辞职回家。
学校回迁的前一天,郭校长到桂林还没回来。我想趁这时 机,对她不辞而别。可是,学校总务主任郭镇扬不同意,让我与 校长见过面再走。但我决心已定,没有再回桂林,而径自回家去 了。多年来.这事确实成为自己内心的一点积愧。
自此以后,我与郭校长没有通过信,更没有机会晤面。一直 到郭校长1965年7月从美国回来,我以积多年惭愧的心情,给她 写了两封信,一则表示欢迎她回国,二则聊表当年不辞而别的歉 意。她也很及时地冋了两封信。信中云:其昌先生:大札收 悉。我和外子这次返国,谬蒙各界欢迎,我何人斯,不言自惭。 日来多处参观走访,亲身体会,解放后的祖国,在毛主席的英明 领导下,在有计划的建设中,成绩辉煌,到处呈现一片新气象…… 至于来信言及过去兴办教育一事,误人良多,实觉有愧。先生先 志还乡,全家欢聚在新社会、新制度的抚育下,坐享康乐之福……” 等等。她没有忘掉老同事,信中言词谦逊至诚,令人深为感动。
郭校长在校时,对于教职员工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没有半 点居尊自傲、盛气凌人的表现。我和她除谈工作之外,有时也无 拘无束地聊天, 家庭问题、国家问题,说到哪里算哪里。当时也 谈过蒋介石与李先生的关系,她说:过去李先生和蒋介石打过 多年仗,现在抗日算是合作了。抗日一胜利,很快将李先生调到 北平,当行营主任去了。这还不是他的调虎离山计吗?生怕李先 生回到广西再造他的反,所以才这样安排的。"还有一次,她说 李先生讲过:“咱在蒋介石手下吃不开,吃开的人是陈诚。陈诚 有事一天见蒋几次,有所请示,答应好,不答应也没什么。咱们 有事,就得三思而后行。答应了还好,不答应双方为难。所以 咱就少请示为最好© ”
郭德洁女士还有这样个脾气:你在她领导下干事,就好象用 钉把你钉在那儿一样,如果谁想借她的政治地位图谋别的事情, 那是不容易的。记得学校英语教师朱楚方,离校后到重庆财政部 当上了组长。后来郭校长得到了消息,就给财政部孔祥熙去了封 信,询问朱是什么人介绍去的。孔回信:“这不是你介绍来的 吗?"郭马上又去了一封信,否认此事,结果这个朱楚方被撤了 职。后来才知道,这位教师在校时,用学校信笺写了封介绍信, 又偷盖了郭校长的私章。到了重庆,人家认为是郭德洁介绍来 的,就给安排了工作。当李先生在北平时,我想调到北平去,曾 对郭校长要求说:“李先生在北平,能不能把我介绍到李先生那 里。一来使我离家近,二来使我也变变口味。"她说:“一个学 校要办好,就得有长期事业心的人。南开学校办得好,光一个总 务主任一直干了40年,没有换过人。再说北平很不安静,你还是 踏下心来,在这里工作下去吧。”
我们之间也常谈个人的事。我曾询问过她的家庭情况。她 说,在她母亲生她那一年,桂平县遭到大灾荒,家家户户没饭 吃。她出生以后,没有东西可吃,母亲就饿着肚子到池塘去挖生 藕吃。我半开玩笑地说:“在那样的灾荒年,同样能生你这样有 福的闺女"。
由于我和郭校长工作联系多,谈话多,她对我的印象较深, 尤其是在迁校过程中,走一处与地方接洽联系,凡需要动笔墨的 事,就找我。文牍书信都是我先起稿,稿子拟就,送给她看一 遍。她往往是一手执笔,有所改动时就用商量的口气,征求我的意 见后再改。稿子确定了,再由我工整地誉写一遍,在文字上、词 句上、内容上全无问题了,这才拿出她的图章盖上,或亲笔签 名。从中可以看出郭女士办事心细,工作认真负责。
郭德洁在教养院任院长、德智中学任校长时,对男女关系问 题管得很严。记得在迁校途中,中学一位语文教师与院方一位女 会计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这事被她发觉了,一天晚上把他们二人叫 到她面前,当着大家训斥起来,什么为人师表不该如此,影响极 坏,有玷校誉等等,训了一个晚上。这二人觉得无地自容,当天 夜里便不辞而别。当时有些老师认为,这两个人才走了很可惜, 可是郭校长并不顾及这个。
郭德洁在用人上可称得起是“知材善用” O她用人着重看工 作,对谁也是一样。她的亲弟弟郭镇扬在校内当总务主任,按说 应该随便些,可是一见她,也是毕恭毕敬的。每天郭校长一到 校,总务主任就钻到屋里,没事轻意不见校长面。一直等着汽车 喇叭一响,他才出来,有时还问:“校长走了没有? “
郭校长擅长语言,对两广人说两广话,对北方人讲北方话, 南北两方的语言说得都很流利。在对人态度上,对军政官员态度 严厉,对学校工作人员从不拿半点架子,议事、聊天,全不拘 束。
学校每星期一第一节课为周会。每逢周会,郭検长都亲自主 持。由于她口齿清楚,词汇丰富,讲得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师 生们都爱听她讲话。
现在,郭德洁女士和李宗仁先生都已作古,仅以此文权作纪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