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英、赵文澜 顾恒敬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专以一节的篇幅写了自己的 乳母一王焦氏°她的原籍门远庄村,当时属河间府任丘县管辖,解 放后划归大城县。她本姓焦,丈夫姓王,故按旧习称王焦氏;后 来干脆改随夫姓,起名王连寿。王连寿出生于1886年(光绪十二 年〉春夏之交,乳名《狗盼” 。这个名字怎么取的呢?据老人们 说:“盼〃,是盼望家境好转,寄生活以新的希望。因为她出生 的这年,按天干地支纪年是狗年(丙戌),加上父母不喜欢她, 所以在盼字前边加了个"狗〃字。她幼时家境贫苦,父亲焦升, 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母亲是个农村妇女。一家6口人只有土 房3间,薄碱涝洼地4亩,常年主要靠租佃地主的土地和扛长活 打短工维持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一遇灾年,便要离乡背井去谋生。
狗盼共有兄弟姐妹5人,她行四。哥哥焦文会,早年在北京 学过理发,后来回家当农民;弟弟焦文山,一生务农,大姐焦文 敏,二姐焦地.狗盼出生以后,因家境贫困,父亲以为添人不如 减口,又见她是个女孩儿,打心眼里不高兴,因此在她出生后不 久,将她扔在村西的荒地里。可是做母亲心疼自己的孩子,不忍 心把她扔掉,于是又找到村西的荒地里,见孩子正哇哇大哭,便 又把她抱回家来。狗盼算是捡了一条命。
1889年(光绪十四年)夏,直隶北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水 灾,颗粒不收,焦家的生活濒于绝境。是年入冬举家逃奔北京。 一路上焦升担筐挑篓,前头坐的是3岁的女儿狗盼,后头盛的是 破烂衣裳。一家人边走边要饭吃,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焦升曾 不只一次想把狗盼扔掉或卖给人家,让她逃个活命。然而一路上 饿殍遍地,无人掩埋,逃荒者比比皆是,个个面黄饥瘦,有谁还 肯拾个孩子喂养呢?经过几天跋涉,总算到了北京。可是在北京 他们举目无亲,连个落脚之地也没有,焦家只好投奔本家当太监 的焦仲Q当时焦仲只是个一般的太监,手头既不宽裕,也无力帮 忙安排他们,结果不出宫和焦升一家见面。焦家6 口便流落街 头,沦为乞丐。为了一家人活命,焦升又一次产生了把狗盼卖掉 的念头。恰好这时,京城内因经常发生抢劫案件,慈禧太后怕灾民 因饥饿而造反,便指令顺天府尹开办粥场,赈济灾民,以缓和局 势。焦家6口便靠着粥场的救济过着勉强充饥的日子。不久焦升 又托人给大儿子焦文会找到一家剃头铺去学徒,总算减轻了一个 人的负担。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到春天,粥场撤消,清政府又下令 驱赶流落街头的灾民,焦家无法,只好一路乞讨回到家乡,耕种 那几亩薄田。
狗盼从六七岁起,就开始帮助父母干活儿,春天提着小篮到 洼里去挖野菜,秋后拾柴禾,农忙季节抱孩子。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焦升全家老幼拚死拚活地干,还是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穷苦 生活。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并很快波及 到保定、河间两府。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老百姓的压榨更加历 害,征丁、苛税日渐加重,焦家的生活又一次陷入绝境。13岁的 狗盼,再次只身逃到北京,投奔当剃头匠的哥哥焦文会。他哥哥 收入微薄,养不起她,到了 1903年春天,终因生活困难,便半嫁 半卖地把她给了一个姓王的差役做媳妇。丈夫比她大20多岁,生 活放荡,并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婚后第三年(1906年)初,王 焦氏生了一个女孩,不久丈夫便死去。
正当她们母女二人和公婆生活无着落的时候,恰好这年农历 正月十四日,醇王府里载津的儿子溥仪出生。王府先找了一个乳 母,奶水不足,又派人四处打听,挑选乳母。这时王焦氏的族兄 焦仲已升为内廷大太监,得知消息后便为王焦氏援引。于是王焦 氏得以有机会到醇王府里去参加乳母的挑选。同时参加挑选的有 20人。乳母的条件是十分严格苛刻的,必须奶水足,质量好。在 挑选的那天,首先在20个参加者的奶头上挤出同等分量的乳汁,’ 然后放在戲子上称,谁的乳汁重就说明谁的乳汁稠厚,质量好; 再将乳汁放一夜,到第二天早上看颜色,闻气味。结果其他人的 乳汁都变了颜色,王焦氏的奶汁仍和刚挤出的一样,颜色新鲜, 没有异味。这样王焦氏便以《体貌端正,奶汁稠厚〃而被选入醇 王府,当了溥仪的第二个乳母。后来,宫里的人都称她二嬷。
据她的亲属和亲人回忆,王焦氏曾告诉他们,进醇王府的前一 天,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心如刀绞,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别人 劝她,她也不听。亲骨肉就要分离,夜里她哭得一夜没睡。但为了 养活自己的公婆和孩子,又别无他法,不得不走这条路。她曾想 过自己的童年,现在自己将和那时父亲对待自己一样,要把亲生 女儿扔掉,而到王府里去当奴才,用自己的乳汁去喂养一个王爷 的儿子。说是当乳母,实际等于自己卖掉自己去当奴隶。王府的条 件异常严格,进府后要穿满人的服饰——旗袍,一切都要服从满 人的规矩。王焦氏在进王府前先典当了一些东西,买了一身新衣 服。她原想给丈夫戴孝三年,但这是王府里根本不允许的。溥仪 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她(王焦氏)为了用自己的工钱, 养活公婆和儿女,接受了最屈辱的条件,不许回家,不许看望自 己孩子,每天吃一碗不放盐的肘子,每月二两月银,把一个人变 成了一头奶牛"0溥仪在回忆中还写道:'她给我当乳母的 第三年,女儿因营养不足死了,为了免于引起她的伤感,以致影 碗奶汁质量,醇王府封锁了这个消息……”这个穷苦善良钠女 人,在醇王府度过了9年之后,才发现她的亲生女儿早已不在人 世了,
王焦氏入醇王府当乳母的第三年,也就是1908年11月(光绪 三十四年十月),年仅3岁的溥仪继承了清朝的皇位. 1908年11 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溥仪入宫.当慈褚派人到醇 王府里接溥仪入宫时,醇王太福晋紧紧抱着溥仪大哭,不肯释 手,并说,“既杀我子,复杀我孙,虽拥皇帝虛名,实等于圏禁 耳。"(引自《清鉴》)溥仪见了生人,也哇哇大哭。经诸大臣 再三劝解,醇王太福晋不敢抗旨才放开溥仪。载洼见溥仪大哭不 止,便和王公大臣们商量,先让乳母王焦氏抱进宫去,然后再由 别人抱着去觐见太后,大臣们见他大哭大闹,无计可施,就答应 了。待将溥仪抱到慈禧面前时他却又哭着找自己的乳母。慈禧卧 于病榻上说:“这孩子真别扭。力无奈又宣旨王焦氏入宫,从此 王焦氏进了皇宫大院。
溥仪见了自己的乳母,非常欢喜,抓着奶头就吃。但这时的 溥仪,已宣昭继承皇位,成为”万民之主”,而王焦氏毕竟是一个 奴才,再坐着喂奶,便等于失去君臣大礼,她只好跪在皇帝面前 喂奶,时间长了,非常劳累,王焦氏额头上的汗直往下淌。有一个 大臣见了便面奏慈禧,说皇上的乳母在醇王府伺候皇上多年,有时 非抱在怀里走来走去,皇上才吃着高兴。如今跪着喂奶,反倒让 皇上站着,吃起来不习惯,还是免跪了好。这时慈禧缠绵病榻, 神志恍惚,已顾不了许多,就答应了.王焦氏这才免于跪下喂 乳。过了两天慈禧便死了•
1908年11月14日、15日两天内,慈禧和光绪皇帝先后崩逝。
12月2日溥仪登极继位,并于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元年。当六部 九卿十三科、满朝文武大臣在太和殿向皇上举行三拜九叩的大 礼,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时,惊天动地的呼声,把3岁的溥仪 吓得大哭大叫。礼毕后赶紧退朝,把溥仪抱进后宫,还没来得及 去拜見后妃们,溥仪便一头扎进乳母怀里,咯咯地笑了。从此, 呈权便落在隆裕太后(光绪皇后)手中,溥仪的父亲载洋为摄政 王监国,辅佐朝政。而小皇帝宣统,根本不知道他已是大清朝的 最高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皇上.他整日深居宫中,靠乳母的 乳汁来养活.
宣统三年(1911年),6岁的溥仪开始读书,先是在中南海瀛 台补相书屋,后来又移到毓庆宫去。从此溥仪白天与乳母王焦氏 接触的时间日渐减少,但王焦氏对他的影响,反而比以前要大 了。溥仪对自己的乳母很有感情,很亲近和尊重王焦氏。特殊的 宫中生活和地位,养成了溥仪怪癖的性格。当他脾气发作时,是谁 也不敢劝阻和制止的,只有这位一向沉默寡言的乳母能够对他进 行教育和劝阻,而溥仪也很听王焦氏的话。溥仪在《我的前半 生》一书中,回忆这些往事时写道:"在宫中唯一能阻止我恶作 剧行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她就是我在西太后面前哭喊着要 找的那位嬷嬷。她一字不识,不会讲什么仁恕之道和历史上英主 圣君的故事,但她劝我的时候,我却觉得她的话是不好违拗 的。”溥仪还写到:'有一次,有个会玩木偶戏的太监,给我表 演了一场木偶戏,我看得很开心,决心赏他一块蛋糕吃Q这时我恶 作剧兴趣又上来了,决定捉弄他一下。我把练功夫的铁沙袋撕开, 掏出一些铁沙子藏在蛋糕里,我的乳母见了就问我:'老爷子,那 里边放沙子可叫人怎么吃呀?''我要看看他咬蛋糕时是什么模 样。''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东西,人不吃东西可不行 呀'• !我想,这话也对,可是我不能取乐了,我说,'我要看他 崩牙的模样,就看这一回吧。'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 豆也挺逗乐的。,因此,那位玩木偶戏的太监才免于一场灾 难"o另据溥仪自己回忆,有一回他玩汽枪,把太监的窗户打了 一个小孔,觉得好玩儿,就接着打,还是他的乳母告诉他屋里有 人,这要伤人的,他才停止了。溥仪在回忆这些往事时说:“只 有乳母告诉我,别人和我同样是人,不但我有牙,别人也有牙, 不但我的牙不能咬铁沙子,别人的也不能咬;不但我要吃饭,别 人同样不吃饭要饿肚子:别人也有感受,别人的皮肉被枪弹打了 会一样的痛。这些用不着讲的常识,我并非不懂,但在那样的环 境里,我是不容易想到这些的,因为我根本就想不起别人,更不 会把自己与别人相提并论,别人在我的心里,只不过是'奴才'庶民力。我在宫里从小长到大,只有乳母朴素的语言,使我想 到过别人同我一样是人的道理。"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宣统逊位 后,按照优待清室的条件,皇帝后妃等人仍深居宫中,溥仪除每 日照常读书外,主要是由乳母王焦氏喂养和陪他玩耍。王焦氏对 自己卖身为奴的生活,始终是充满着痛苦和郁闷。她常常寡言少 语,静坐沉思。直到她出宫以后,这种习惯也没有改变。王焦氏 忧郁寡欢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溥仪的心里,也给她的后人留下难 忘的记忆。她的侄女焦书芹在回忆时说:我姑母被赶出宫以后, 生活是很苦的,孩子死了对她打击很历害。后来溥仪派人找到我 姑母,安排住在天桥一带。我那时很小,常常住在姑母那里,她 整天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总是对别人微笑着,很少说话,她对别 人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有别人问她什么的时候,才微笑着回答几 句。”溥仪也曾回忆说:《小的时候,我常常感到这种微笑很奇怪, 她的眼睛好象凝视着很远的地方,我常常怀疑,她是不是在窗外 的天空或者墙上的字画里,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1914年(民国3年)溥仪已经9岁,宫内因为有一个太监和 差妇吵架,惹怒了几个太妃,特别是端康太妃(瑾妃)。瑾妃规 矩是最严历的,便把他们赶出宫去。在这次事件中王焦氏受到株 连,也被打发回家。回家后,她才发现她的亲生女儿早已不在人 世了。悲痛、愤慨、绝望,使她变得越来越孤僻了。
王焦氏被赶出宫以后,靠自己的双手挣扎度日,直到1923年 (民国11年)溥仪派人找到了她。自此,她时常被溥仪接到宫中 去住。溥仪为了报答王焦氏的养育之恩,除供给她一切生活费用 外,还专门派去一个叫刘子云的太监和两个老妈子伺候她,并安 排她住在天桥附近,直到第二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前为止。
溥仪给了王焦氏很优厚的生活费用,从此王焦氏手头有了一 笔积蓄。后来她感到一人孤苦寂寞,便从哥哥和弟弟家里过继了 两个儿子接到北京同住。大儿子叫焦宝立,二儿子叫焦宝忠,他 们都称呼她“姑爸” 0有一次她弟弟焦文山去北京找她时,她深 知家中生活困难,就拿出400两银子,让弟弟回家盖几间房,买 点土地,安分守己的过日于。可是焦文山拿到这些银子,到了天 津,竟胡作非为挥霍一空。后来她哥哥焦文会也去北京找她,并 把弟弟焦文山在天津把银子挥霍一空的事告诉了她。她听了很生 气,又给了她哥哥一些银子,让其回家买地盖房。可是焦文会拿 到银子以后跑到天津,花天酒地,花了个净光。时隔不久,王焦氏回 到家乡一看,生活依然如故。看到哥哥和弟弟都不务正业,她十 分恼火,心想我这是卖身当奴才挣来的钱,你们都胡乱精踏,不 作正用,一气之下,返回了北京。后来她身体不好,感到绝望, 抽上了鸦片烟。
据她的同乡们回忆说,王焦氏为人善良,乡亲因生活困难到 北京求到她门下时,凡是认识的便接到家中热情招待,临走时还 给10个龙洋(银币)I不认识的也给5个龙洋。但是她再也不给 她哥哥和弟弟钱了。她对这兄弟俩的行径非常痛恨。据她侄女焦 书芹回忆说:当父亲(焦文山)第二次到北京找姑妈时,姑妈连 理都不理,甚至夜间都不给安排住处。十冬腊月,天气严寒,待 姑母睡下之后,一个老妈子才把厨房的门打开,让焦文山守着炉 子过了一夜。
1931年(民国20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挟持下,做了 伪满洲国皇帝后,因怀念他的乳母,便派人到北京将王焦氏接到长 春,并把伪宫内府旁边的一个小院给了她居住,把她供养起来。 她的两个养子也一起跟到长春,后来便在那里当了工人。同时她 有一个外甥紀云也从家里来到长春,投奔她谋生,经她援引,得 到博仪的同意,便在宫内府当了卫兵。
她在伪满皇宫生活了 14年,一切都是溥仪供给。她和皇后 婉容以及后来的李貴人(玉芹)都处得很好,由于她为人忠厚老 实,人们都尊重她.
1945年(民国34年)8月110, 0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溥仪 被日本人胁迫乘火车逃出长春,王焦氏也随同溥仪于8月13日到 达临江县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一天溥仪也签署了 "退位诏书筋。溥仪被苏联红军逮捕后,被 押往苏联。从此王焦氏与溥仪离别,后来再也没见过而。
1946年1、2月间,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将婉容、李玉芹、嵯 娥浩、严桐江和两个太监,从临江县解到通化,紧接着又将王焦 氏和她的养子也解到通化。开始,婉容、李玉芹、嵯娥浩、王焦 氏和她的养子等7个人住在一间大房子里,后来她们又分别住在 伪满时公安局的一个办公楼里。时间不长,有一部分伪宫内府的 日本官吏也从大栗子沟转移到通化,押在这所楼里,准备遣送他们 回国。就在这年除夕的后半夜,住在通化市的200多个日本人阴谋 暴动°在清晨5点多钟冲进了抗日联军设在这所楼上的办公处, 双方展开了枪战,日本人伤亡很大。这天夜里,王焦氏正在婉容 的房间里照顾生病的婉容,被枪战中的一颗流弹打中臂膀(也有 说打中手)o当时天气寒冷,王焦氏既无御寒棉衣,又无药医 治,终因出血过多而死去,结束了她不幸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