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华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代武林豪杰层出不穷。勤劳勇敢的中 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驱强惩暴,练兵习武9创造了许许多多 的武术门派,这里不想详述。笔者曾闻民国年间国民军十分重视 武术训练一事,但不明底细,于是怀着十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走访了当年曾在西北军第三路军手枪旅当过武术教官的史培基老 人.
史培基的祖籍是闻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 200多年前迁居河北省大城县权村乡筱庄村。此一带崇侠习武, 蔚然成风。史培基是武术世家,从幼年就特别酷爱武术,每天 舞枪弄棒,练习拳脚。12岁那年拜本村李春田为师,学习少林太 祖行拳。他习武十分刻苦,通臂单打动作,每天要练上千下,踢 腿一练就是三四十趟。农忙时他头顶满天星斗,心神贯注地练 功、打拳直练到雄鸡高唱.旭日东升。数九寒天,他顶风冒雪, 刻苦习练,三伏盛夏,他头顶骄阳,不畏艰难。到了十八九岁 时,他已经掌握了少林长拳、太祖行拳、少林六合拳、埋伏拳以 及六合枪、小式枪和各式刀、剑等十几种兵械。
1934年春,筱庄村在山东省济南府轉复案部当兵的刘昆原回 家探亲,见到27岁的史培基血气方刚,有一身惊人的武功,便想带 他到部队去教武术。史培基知道济南之军是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 部下,便怀着求职谋生的思想,来到了山东济南府,投奔了山东 省主席、西北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集部下赫赫有名的济南府警 备司令吴化文兼旅长的手枪旅,在二团(团长是张茹顺〉二营(营长是赵广兴)当了武术教官。那时手枪旅旅部驻在济南城西 玮八路附近。二营和交通营驻在旅部附近的侯家大院。
西北军对部队的武术训练,历来非常重视,尤其是手枪旅。 手枪旅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韩复蕖等高级将官,因此全旅官兵在每 夭出操时,都要训练武术两个多小时。训练内容全是四势刀,即 每一势刀为一套,每套分四套刀法,每套刀法都有30多个动 作。在每套刀法练完后,全体官兵齐声呐喊,杀气腾腾,以增长 士气,振奋军威。同时在总部、军、师、旅、团、营都编设一个 武术队,专门训练武术。第三路军总部武术队的武术总教官是王 子章,和薜复集是同乡,为河北省霸州李的门徒。他主要负责总 部军官的武术训练和军佐人员(如军需、副官、书记、参谋、军 医等)的太极拳训练,同时还负责各军、师、旅、团、营的武术 队。他经常巡冋到下边去会操,检查、指导训练。
各营的武术队约有25人,在营长的直接领导下,设一个带队 长和一个教官。史培基所在的二营武术队,带队长是刘昆原。武 术队训练场除下雨下雪在侯家大院内,其余时间都是在营房附近 的一片松树林中,特意开辟了一块空白地当作练武场。部队的各 级长官对武术队非常重视,旅长、团长经常来武术队观看检査, 营长每天至少要来三四次,每周还亲自给武术队进行讲评。对练 功刻苦、武功进步快的,提出表扬和奖励:对练功不认真、武功 没有什么进展的,进行批评和惩罚。在训练中采取单兵教练和整 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是技击(三打套子)、 拳脚、长兵和短兵。拳脚主要训练:少林拳、大乍拳、小乍拳、 埋伏拳、少林六合拳和太祖行拳等。长兵主要训练:六合枪、小 式枪和八卦枪等。短兵主要训练:梅花刀、八卦双刀、四门刀、 六合刀、太极刀和水泉刀等。以上训练项目,全体队员每半天各 习练一次,然后再进行单兵教练。每天要训练长达十几个小时, 虽然累的精疲力竭,但由于喊杀声震天,思想情绪却很高涨。部 队对武术队的生活待遇比较优惠,武术队士兵除每月和其他士兵 一样,发大洋13块以外,每年上级还拨给武术队训练用的兵械 费用,彩绸等折款300块大洋。因年年都下发,兵械不用年年换 新,因此,每年每个队员可得到十几块大洋。在生活上主食是大 米、白面,副食平常是素菜,毎周改善两顿肉食。在服装上每人 每年黑白单衣各一身,夏天发白色的,冬天爰黑色的,布鞋两 双。
武术队在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每次训练前,全体整队点 名,从站立行走都很正规。在整体训练中,如发现谁作错了动 作,在单兵教练时要罚练十次。在军容风纪方面,总部设有纠査 队,经常到.各武术队进行检查,就连上衣的挂勾没有挂好都不 行。武术教官也必须穿整身制服,和队员们一样剃光头,只要长 官一到,全队立正行礼,带队长上前请示报告,等长官发令后, 方可继续习练。另外,部队对武术教官颇为优待,除给予教官可 以随便管理、治惩队员的权力外,还规定同级长官不得随便处罚 和解雇武术教官。同时供给武术教官很高的生活待遇。营级武术 教官,每月发给两个士兵的赏钱,另加5块补贴,共31块大洋. 各级长官还经常亲自过问武术教官的生活。有一次,正值寒冬腊 月,旅长吴化文来二营会操,见到史培基满头大汗,动作敏捷, 且对队员管理很严格,便与其攀谈起来。当他问起史培基的赏钱 时说:“给你的钱太少了,再给你加个侦察费吧(每月20块大 洋)。”忠实憨厚的史培基觉得自己的赏钱已经够高的了,便回 答说:‘谢谢长官,我够花的,不要了。"
酉北军第三路军如此狠抓整个部队和武术队的武术训练,目 的何在?首先是通过训练武术,可以使全军将士强体健身,增强 故斗力。其次是从武术队中挑选出尖子,输送到总部、军部、师 部、旅部、团部当长官的护兵。再次是层层选优,参加全省或全 军的擂台赛和比武赛。山东济南府每年春天举行一次由山东省国 术馆组织的“武术国考”,即擂台赛的选拔赛。事先一个月,省 敢府下令,通知各县先自己进行武术选拔,然后按规定的“国 考”时间到济南府集合比赛。每次擂台赛进行7天。参加比赛的 约有两三千人。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次进行。初赛不及格者, 不准进行复赛。擂台赛的场面很可观,10米见方、1米多高的擂 台,周围彩旗飘舞,“山东省武术国考大会"的巨大横幅分外醒 目。擂台上两侧站有卫兵守护,台下设有医院,以便打擂者受伤 后立即抢救。观看比赛的人山人海,整个观摩场地的周围也都有 卫队。全军将士都按各团、营、连的编制坐好。全省数千名武林 好手汇聚一堂,各显绝技。比赛前先按参加比赛的人数,做成竹 签编写好号码,比赛时采取抽签对号的方法进行对打,每对各对 打三次定输赢。比赛时由国术馆3人为监考评判员,1人负责记 时记分,其余2人各举红、黄色彩旗一面,以判断比赛犯规和胜 负得分。比赛者在腰部各扎红绸带和黄绸带,当评判员举起红旗 时,就表示扎统绸带的人得分为胜;评判员举起黄旗时,就表示 扎黄绸带的人得分为胜。比赛所用的兵械,都是事先分别用8尺 或3尺的杆子,在顶端上用白布裹些棉花,做成的长枪、大刀或 短剑。同时在擂台上的一边放置一盒红粉子,比赛开始时,先把 这些兵械的端头在盆里沾些红粉子。比赛人都穿一身白衣武服, 当一方被对方击中时,衣服上便弄上了红色,这就算他输了。比 赛的内容是拳脚、长兵和短兵三项。每场比赛约三四分钟。通 过比赛分别评选出甲,乙,丙、丁四等奖。获得甲等奖的,除发 甲等奖章外,每月发20块大洋。获得乙等奖的,除发乙等奖章 外,还发做工精细的宝刀或宝剑。丙丁两等奖获得者,只分别发 丙、丁两等奖奖章。史培基在1935年春季的山东省武术国考大会 上,抽签遇上一位身高体壮、膀阔腰园的对手,他见史培基个头 不高,貌不惊人,便有些狂妄自大、盛气凌人。第一轮,史培基 施展招术,很快把对方击败,一下子把对方的威风打掉。对方一 见输了,火冒三丈,凶猛地向史培基扑来。史培基心想:我让你 赢一轮,造成~个错觉,省着点劲下轮用。当对方第二轮赢了 后,放声大笑,以为史培基不行了.哪知第三轮一开始,史培基 象猛虎下山、蛟龙入海一样势不可挡。他眼疾手快,过招神速, 越打越猛,并未用很大气力就打赢了。在这次大会上他荣获了乙 等奖,发给了一枚乙等奖章和一把宝剑。这些奖品至今他仍还保 存着。
部队的武术队除参加全省每年一次的国考比赛外,第三路军 内部还要进行三四次比武赛。比武赛先分别在各团、各旅,各 师进行,挑选出尖子,再到军部参加比赛。每一次参加比赛人数 约有1000人。比赛形式和方法与全省国考比赛基本相同,只是奖 励办法不同。甲、乙两等奖获得者,除发甲、乙两等奖奖章外, 还发毛衣、毛裤等奖品。丙、丁两等奖获得者,只发给丙、丁两 等奖奖章。史培基多次参加军队内部的比武赛,曾得过甲等奖章 和毛衣毛裤等奖品。
1936年冬,济南军队中有的武术教官闻知江西军武术教官每 月可得赏钱70块,使串联一些武术教官,以“武术学习”为名, 想经南京奔江西。史培基也一起跟了去。但到了芜湖,因水土不 服,大部分人浑身浮肿无力,无法继续行走,便又返回南京。原 想回济南归队,又怕因离队私走受罚,便就各奔前程了。史培基 开始闯荡江湖,以搭武术班谋生,三年后便返回家乡。
全国解放后,史培基看到祖国的武术事业朝气蓬勃,日益繁 荣,想起自己当年为了谋生到国民军教武术,今天更应该把自己 在几十年武术生涯中掌握的武功传给后人,振兴中华武术事业。 他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本村办起武术训练班。农忙时,不管白天 劳动多累,晚上都坚持训练到十一二点。农闲时,武术训练班 改为整日训练,史培基三更睡五更起,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他 不以为苦,反而感到甘之如饴。近年来,由他先后培养的武术新 人达200多名,有的多次参加省、地、县组织的武术比赛,并取 得优异成绩。他执教的筱庄村武术队,在全县每次武术比赛中均 获第一名。1985年在河北省廊坊地区武术比赛时,荣获地区武术 比赛团体第三名。
史培基老人曾多次被地、县授予模范武术教练的称号,1984 年被河北省大城县政协邀请为县第一届政协委员。现在他已年近 八旬,但腰板笔直如碑,双目炯炯似电,说话响亮如钟,精神矍 镣,老当益壮。据说他还能骑自行车往返天津,且速度惊人。我 问起他的身体为什么这样健壮,他笑笑说;“坚持武术习练是我 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