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镇
        一、区划
        1986年以前,丰南有乡镇30个,其中,有4个镇,26个乡。4个镇是:胥各庄、 宣庄、稻地、柳树瞿阝。全县各个乡镇面积、人口、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沿海的老王 庄乡总面积94.16平方公里,而北部高庄子乡总面积仅12.3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宣 庄镇是最少的刘唐保乡的3.7倍;经济最发达的胥各庄镇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982.4万 元,而刘唐保乡年工农业总产值仅588.6万元;沿海的黑沿子乡农村人均纯收入达 1323.5元,东部爽坨乡、李毫子庄乡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51.5元和352.8元。
自1986年开始,为适应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发挥富裕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开始实施撤乡并镇。
        1986年5月19日,大新庄、小集、王兰庄、唐坊4个乡,改建为镇,政府驻地和 原管辖区域不变。1988年8月11日,兰高庄、高庄子、刘唐保、宋家营、西河5个乡 建置被撤销,其中,兰高庄、高庄子两个乡并入胥各庄镇,刘唐保乡并入稻地镇,宋家 营乡并入小集镇,西河乡并入柳树鄱镇。1988年12月23日,县政府又发出通知,侉子 庄、黑沿子两个乡撤乡建镇。1991年3月6日,撤销辉坨乡,并入小集镇。4月,西葛 各庄乡撤乡建镇。11月2日,撤销宣庄镇、董各庄乡,与黄各庄乡合并,设置黄各庄 镇。1992年11月10日,原大佟庄、爽坨两个乡并入大新庄镇,原五里屯、李毫子庄两 个乡并入钱营镇,同时,毕武庄乡并入王兰庄镇。
        到1993年,全县拥有17个乡镇。其中,镇12个,即胥各庄镇、侉子庄镇、稻地 镇、黄各庄镇、小集镇、西葛镇、柳树瞿阝镇、黑沿子镇、大新庄镇、钱营镇、唐坊镇、 王兰庄镇。乡5个,即尖字沽乡、大齐各庄乡、南孙庄乡、东田庄乡、老王庄乡。以工 业为主的胥各庄镇、侉子庄镇、黄各庄镇、小集镇等实现了快速发展;南部沿海的黑沿 子镇、柳树鄱镇、老王庄乡等由于丰富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全县领先水平;东部爽坨、李毫子庄,西部南孙庄、东田庄等地也有相当发展。
        胥各庄镇1990年、1991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强乡镇。1992年,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统计局评选出“河北乡镇百颗星”,胥各庄镇、黑沿子镇、侉子庄镇、老王庄乡、 柳树瞿阝镇等5个乡镇榜上有名。1993年度跨入河北省百强乡镇的有胥各庄镇、侉子庄 镇、小集镇、黄各庄镇、黑沿子镇、大新庄镇、老王庄乡等7个乡镇。
        二、概况
        (一)胥各庄镇
        镇政府驻城区建设路中段。1988年撤乡并镇,兰高庄、高庄子两乡并入胥各庄镇。 该镇东与稻地镇接壤,南与侉子庄镇相连,西邻南孙庄 乡,北靠唐山市路南区。1993 年,全镇行政面积39.86平 方公里,辖21个自然村,分 为30个行政村(街),总户 数11 172户,总人口35 137人, 其中男性人口 17 759人,女性 人口 17 378人。京山铁路、七 (道桥)滦(县)铁路、205 国道贯穿镇境,交通便利, 具备两环(环渤海、环京 津)、三沿(沿海、沿路、沿 城)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胥各庄镇政府
 
        1986年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镇经济支柱,促进了 全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198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982.4万元,1993年达到 75 746万元,比1986年增长8.5倍。198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611.1元;1993年,农村 人均纯收入1201.8元,比1986年增加590.7元,居全县第五位。
        1986年全镇拥有四级企业(镇、村、联合体、个体)716个,实现总产值7600.6万 元,利润1173万元。到1993年,重点建成了一批新的规模企业,形成了以钢铁、建 材、机电、造纸、轻化(鬃毛加工为主)为主体的产业结构。1993年,四级企业发展 到1786个,完成总产值78 673万元,实现利润6299万元,其中完成工业企业产值72 396 万元,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7个,共完成产值达50 942万元,占总产值的67.8%; 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48个,完成产值13 239万元,占总产值的17.6%。
        该镇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机械化水平较高。1986年,全镇 实现农业总产值1068.7万元,粮食总产量14 049.5吨,单产480.4公斤。到1993年,基 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全镇拥有农用机械2645台(件),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 到80%、60%和50%。全镇有农场36个,面积达5400亩,其中镇办农场2个,村办农 场4个,户办农场30个。推广了一批科技兴农项目,1993年仅水稻旱育稀植就达1000 亩,建立优种繁育基地2000亩。1988年撤乡并镇后,在粮田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 总产量却不断增加。到1993年,全镇有耕地35 506.8亩,其中,粮田面积27 630亩,比 1988年撤乡并镇前减少3828亩;占总耕地的77.8%。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16 504吨, 亩产597.3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2454.5吨和116.9公斤。1993年,全镇实现农业 总产值3350万元,比1986年增长8.5倍。
        该镇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993年开始出现起色。1993年,集资30多万元,建 成了建设北路家具专业市场、综合商业街和北外环路餐饮一条街。同年,镇合作基金会 融资1.2亿元,居全国乡镇合作基金组织之首,有力地支持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全国百强,河北第一  胥各庄镇自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不但迅速治愈了地震创伤,而且从一个无名小镇,大步走到了河北省乃至全国前列。 199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已超过3亿元,首次跻身全国发展乡镇企业百强乡镇行列, 居第98位,1992年又前移至第76位;1991年,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司发布的全国各省五 强乡(镇)评比(据1990年价格计算)结果,胥各庄镇位居河北省第二位;1991年河 北省亿元乡镇排序,名列第一位;1992年,被河北省评为“河北乡镇百颗星”,居第二 位。1993年,又被列入“河北百强乡镇”,居第二名。
        农业突出全程服务,发展规模经营  胥各庄镇为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完善统分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规模经营。从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镇级服务为主导,村 级服务为基础,专业户服务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到1990年,全镇基本上形成了三 种服务模式:第一种是胥各庄六街全程服务模式。胥各庄六街将生产队土地收回,创办 集体农场,实行规模经营,对全村劳力统一安排,建立了由45人组成的农业专业队。 农场在经济上独立核算,实行集体承包,场长负责制。同时,将农场职工分成农田、机 务、后勤、粪肥、畜牧、林果和蔬菜7个专业组,按工种作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 系列化服务。六街98%的劳力都转移到二、三产业,全街所有劳力都实现了收入工资 化,口粮商品化,劳动就业保险化,退休以后还能逐月拿到退休金。第二种是四王庄、 蛮子坨等8村“八统一”服务模式。该模式实行机耕、机播、供种肥、浇水、植保、收 割、脱粒、交征8个统一服务项目,集体统一经营,形成了规模生产力。第三种是其余 21个村实行的统一机耕、供种肥、浇水、脱粒、植保“五统一”服务模式。
        胥各庄镇六街的全程服务模式,尽管还占极少数,但对全县却起到了示范作用,代 表了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施工业兴镇  胥各庄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 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在镇党委、政府“工业兴镇”和“三为主”即发展乡镇企业 以集体企业为主,以工业企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兴建工业小 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措施,乡镇企业逐渐步入辉煌。1988年,投资1500万元在 工业小区内建成了全国乡镇企业第一家(650)中型轧钢厂。1990年,针对年产值超百 万元的企业只有16家,技术装备多为四五十年代的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只有10%左右 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又提出了 “大规模、新技术、外向型、高效益”的发展新思路。 1991年初,镇中型钢厂与清华大学、中国五金矿产品进出口公司联营兴建了唐山贝钢总厂,总投资2580万元,1992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3279万元,跻身河北省 工业企业百强行列,在全省大中型企业排队中利税名列第25位;1993年完成销售产值 4.5亿元,实现利税6775万元,在唐山市大中型企业排队中利税名列第6位,成为全省 乡镇企业系统第一利税大户。1993年,对外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与香港中旅集团合资 1.55亿元兴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可炼钢17万吨,轧材15万吨,1993年1 月9日正式签约,3月6日开工兴建,1994年1月建成试产。1993年5月,双方又签约 投资3900万元,建设联强轧辑厂,双方各投资50%, 1993年底建成,1994年1月试 产。为改善投资环境,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小区水、电、 路、讯等基础设施,到1993年工业小区面积已达2800亩,有企业12家,其中,合资企 业6家,共利用外资1.4亿元。拥有固定资产3亿多元,占全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值 的3/4,已形成年炼钢35万吨、轧钢50万吨、水泥10万吨、冶金轧辐7000吨的生产 能力,成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的乡镇工业小区。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培养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队伍。张继国获省级和 国家级乡镇企业家称号,是本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崔振兴、翟长明、王文书、李义 善、卢凤来等5人获唐山市乡镇企业家称号;单玉仁等9人获丰南县乡镇企业家称号。 全镇涌现出系统省级企业2个,唐山市乡镇一级企业11个,二级企业7个,三级企业2 个。1993年,胥各庄镇中型钢厂、胥各庄镇特钢厂、胥各庄镇唐丰钢厂、胥各庄镇启 新水泥厂丰南联办厂、胥各庄镇唐丰炼钢厂、胥各庄镇轧钢厂等6家企业被列入“河北 省百强乡镇企业”行列。
        重视教育,重视人 才  该镇成人教育起步 较早,1982年就确立了 “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办 好成人教育”的宗旨, 坚持“实际、实用、实 效”的办学方针,1986 年成立了丰南县第一所 农民大学——胥各庄镇 成人学校,学制3年, 设置了机械、企管、财 会、农经等14个专业, 先后培养出2000多名 合格人才。1992年,胥 各庄镇成人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农村教育先进学校”。
胥各庄镇成人学校
        在加强教育力量,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注意多方搜集人才信息,制定优惠政策, 修建人才楼,“筑巢引凤”,“借鸡生蛋”。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高级工程师郝金荣、闻治 思夫妇应聘领办胥各庄镇福利矿筛厂,先后开发的“约翰逊”筛网、不锈钢自动焊接筛 网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星火科技奖。这个厂虽仅有45人,60%是残疾人,但在镇办企业中经济效益最好。1993年人均创销售产值9.9万元,人均创利税4.4 万元。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该镇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涌现出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 群众文艺演出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胥各庄镇农民铜管乐队和胥各庄小学“小北斗” 合唱团。
        1989年8月9日,胥各庄镇成立唐山市第一家农民业余铜管乐队。投资2万元,购 买了现代化乐器30多件,乐队拥有固定队员30多人,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和演出。 到1993年,铜管乐队已发展到两支。
        1990年6月26日,由胥各庄镇小学百名学生组成的“小北斗”少年合唱团,在京 荣膺首届全国群众歌咏大赛最高奖——大奖。同时,领队县文化局文化股长宋元平和胥 各庄镇小学教导主任张班获大赛先进组织奖。1991年6月,“小北斗”合唱团又荣获全 国第二届群众歌咏大赛一级大奖,并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汇报演出,受到各界 人士称赞。
        (二)侉子庄镇
        侉子庄镇位于县城西南3.2公里处,北与胥各庄镇接壤,东邻黄各庄镇,南连唐坊 镇,西靠南孙庄乡。1988年,撤乡建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辖13 个自然村,18个行政村,共4502户,14 939人,其中男性人口 7445人,女性人口 7494 人。该镇交通便利,京山铁路、205国道、河(头)涧(河)公路从境内穿过。
侉庄子镇居民区
        该镇为全县第二经济强镇, 198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42.2万 元。到199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 产值41 379万元,比1986年增长9.2 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比 1986年增加454元,居全县第三位。 1992年,被河北省委评为“河北乡 镇百颗星”之一,位居27位。1993 年,又被列入河北百强乡镇行列, 居第17位。
        该镇经济以乡镇工业企业为主侉子庄镇居民区 体。其中又以钢铁、啤酒、建材、机械加工四大行业为支柱。1986年,全镇实现四级企业总产值4235.6万元,其中工业 企业产值3178万元。自1988年,由于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加剧,导致1989 年全镇工业跌入低谷,15家企业严重亏损,亏损额达277.6万元。1990年,该镇发扬 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施“保啤酒、复活钢铁、带动其他”的振兴方案, 投入启动资金1100万元,该镇工业再次崛起。1991年,该镇四级企业达287个,从业 人员4112人,总产值16 663.2万元,利润373.7万元。1992年5月,该镇转炉钢厂与香 港中银集团合资嫁接,双方总投资6000万元,1993年5月和7月炼钢分厂和轧钢分厂 分别投产。到年底,产钢39 115吨,产材13 098吨,完成产值14 668万元,实现利税2046.7万元。到1993年,全镇有四级企业388个,从业人员7252 人,完成总产值 32 628万元,比1986年增长6.7倍,利润2432万元。同年,有侉子庄镇转炉钢厂、五 星啤酒厂唐山联营厂、侉子庄镇传三村焊管厂、侉子庄镇轧钢厂、侉子庄镇转炉轧钢厂 等5家企业被列入河北省百强乡镇企业行列,分别居第16位、第36位、第40位、第 47位和第62位。
        1986年,该镇有耕地24 975亩。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63.4万元。随着城镇建设和 工业发展,耕地日益减少,面对压力,该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 该镇露地菜发展到3000亩,大棚菜600亩,形成了翟三村、丰益庄、侉子庄一村等12 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年产西红柿3600吨。1993年,全镇耕地23 117.2亩,粮食总产量 9062吨。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677万元。
        1992年,该镇确立了 “注重工业,发展农业,力促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产路子。 到1993年,全镇三产网点达446个,从业人员885人,三产增加值达1250万元。
        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唐山联 营厂 1986年11月,侉子庄镇与北 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联营的唐山联 营厂一期工程动工兴建,年生产能 力1万吨,1987年5月16日竣工投 产,用时159天,破我国万吨啤酒 厂建厂纪录。1987年底和1989年9 月,又相继进行了第二、三期扩建 工程,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 1990年10月又投资120万元,兴建 与啤酒厂配套的麦芽厂。1991年, 啤酒厂完成产值4286万元,创利税1097万元。1993年,该厂被列入“河北省百强乡镇企业”行列。
啤酒生产线
        国际知名的侉子庄幸福院侉子庄幸 福院 建于1976年10月,占地7.5亩,建 筑面积700平方米,其中老人宿舍508平 方米,游艺厅、医务室、餐厅、会客室等 配套设施齐全。幸福院自建院以来共接收 老人60名,1993年,全院有孤老、残疾 人31人,服务人员4人,供养标准每人 1074元,每月生活费45元,零用钱10 元,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由院统一购买。
侉庄子镇幸福院
        1986年5月8日,联邦德国电视二台3名驻华记者到幸福院进行电视采访,对震后 党和政府积极兴办福利事业很赞赏,表示要把采访到的情况和感受传达给德国人民。5 月15日,美、英、日、澳、瑞典、联邦德国等6国驻华专家一行23人参观了幸福院, 外国专家对当地政府为孤寡老人提供优美舒适环境安度晚年表示钦佩,其中美国专家海伦和华裔夫人谢福昌, 还向幸福院捐了款。 1993年4月,日本久喜 市友好访问团一行23 人在副市长渡边良夫 率领下参观了幸福院。
自1983年以来,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 国外宾客700余人次来 幸福院参观。
友好城市瑞典马尔默市外宾参观幸福院
        (三)稻地镇
        稻地镇位于县城东 南8公里处,北接唐山市郊,南邻小集、西葛 友好城市瑞典马尔默市外宾参观幸福院镇,东连大齐乡,西靠胥各庄镇和黄各庄镇。1988年,刘唐保乡并入该镇。1993年, 全镇总面积50.25平方公里,辖26个自然村,37个行政村,总户数8814户,总人口 28 171A,其中,男性人口 14 416A,女性人口 13 755人。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20.7万元,到199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6904万元,比1986年增长7.4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015.5元,比1986年增加543.6 元,居全县第十位。
        1986年,该镇农业总产值为1065万元。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种植模式的改变,该 镇蔬菜种植尤其是大棚菜及以鸡、猪、牛为主的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发展新的 增长点。1993年,全镇有耕地49 780.1亩。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8 778吨,单产586.8公 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2687吨和179.1公斤。到199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4853万 元,比1986年增长3.6倍。
        1986年,全镇有四级企业491个,从业人员3498人,完成产值1821万元,实现利 润216万元,上交税金93万元,其中,四级工业企业63个,从业人员1857人,完成产 值955.7万元,实现利润108万元,上交税金48万元。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无论是 数量还是规模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到1993年,全镇形成了机械电气制造、冶金、建材、 造纸、木器包装、食品6大行业;乡镇四级企业发展到1316个,从业人员5442人,实 现产值15 415万元,利润1003万元;其中,工业企业412个,从业人员3311人,实现 产值12 050万元。全镇已拥有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个,建筑业企业1个。
        河北省“飞龙"企业——唐山开关厂 1986年,该厂由个体企业转为镇办集体企 业,有职工18人,固定资产10万元,年产值20万元,利税不超过5万元。该厂狠抓 科技进步,更新设备,得到快速发展。生产的GG-1A (F)高压柜和PGL型低压柜分 别于1989、1990年获得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投资12万元,购置了美国的环 氧树脂粉末喷涂设备和工艺,自行设计制做了喷室、烘烤箱和壳体酸洗磷化处理等设 备,节省资金4.5万元,用先进的静电喷涂替代了落后的人工喷漆工艺,提高工作效率5倍。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增加产值100多万 元,被用户视为“信得 过产品”,髙压柜釆用 粉末静电喷涂在河北省 同行业中是第一家。 1991年,该厂又相继开 发了 KYN - 10型金属 铠装移开式手车柜和档 案柜两项新产品,其 中,KYN- 10型手车柜于6月在“中国高压检测中心”检测,一次成功,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省内空 白。同年,该厂研制的PGL低压柜又获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该厂完成产值804 万元,人均创产值3.8万元;创利税135万元,人均创利税0.64万元,在全国263家同 行业单位中排第23位,居全省之首。到1993年,该厂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 元,职工315人,产值3200万元,利润600万元的镇办骨干企业。1993年,被河北省 命名为“飞龙企业”。

        蔬菜生产、批发基地 1986年,全镇菜田面积3000余亩,多为陆地菜,代表品种 是秋菠菜,大棚菜只有零散的几十亩。此后,镇政府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压缩粮田面 积,扩大菜田面积,使该镇蔬菜生产上了一个大台阶。1990年,该镇蔬菜占地面积翻 了一番达6648.4亩。1991年,边庄子村15户农民搞起了棚菜生产,当年大棚黄瓜亩效 益超过万元,到1993年,全村已有40多户建起大棚,面积100多亩,全村棚菜年效益 达60万元,并带动尚德村、井庄子、刘唐保东街等村的棚菜发展。1993年,全镇棚菜 发展到350亩。同时,小拱棚速生菜以其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特点,也在全镇得 到迅速发展。1993年,傅家坨村有小拱棚351.5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4.6%,品种有 香菜、茴香、芹菜、油菜等。仅春季一茬,亩纯收入达1937元,全村人均1102元。到 1993年,全镇蔬菜面积达7398.2亩,占耕地面积的14.9%,成为唐山乃至津京及东北 地区的蔬菜供应基地。
        1987年,东大夫坨村的方俊臣,北岭村的谷秀岩分别在本村设收购点,向东北的 鞍山、抚顺、哈尔滨等地批发销售蔬菜,每个收购点日销量都在1.5万公斤左右。1988 年,稻地镇蔬菜收购站成立,租用龙凤庄唐柏路旁的一块地,由谷秀岩负责,从业人员 9人,向东北地区批发蔬菜、菜籽,年收购菠菜650万公斤,白菜250万公斤,菠菜籽 9万公斤左右。到1993年,傅坨、西大夫坨、北岭、边庄子等村的蔬菜收购站也相继成立。
        (四)黄各庄镇
        黄各庄镇位于县城南7.9公里处,北靠胥各庄镇,西与侉子庄镇、唐坊镇接壤,东 与稻地镇、西葛镇相连,南邻尖字沽乡。1991年,撤乡并镇,将黄各庄乡、宣庄镇、董 各庄乡合并为黄各庄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60.8平方公里,辖44个自然村,55个行政村,全镇总户数12 928户, 总人口46 592人,其中男性人 口23 368人,女性人口 23 224 人。
陶瓷城黄各庄镇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 业总产值3780.7万元。到 199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 产值40 716万元,比1986年 增长9.8倍。农村人均纯收入 达1050.5元,比1986年增加 516.7元,居全县第九位。 1993年,被列入河北省乡镇 百强行列,位居29位。
        198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908.3万元。此后,该镇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 (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以大棚菜为重点的蔬菜生产 和家庭畜牧养殖业。到1993年,全镇有耕地62 992.8亩,粮食总产量达27 575吨,单产 553.7公斤;比1986年增加5581吨和78.7公斤。畜牧小区发展到5个,专业户150个, 全镇肉类总产量2270.4吨,鲜蛋产量1789.7吨,鲜奶产量26.7吨。1993年,全镇完成 农业总产值10 229万元,比1986年增长4.4倍。
        1986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493.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1921.4万 元。1991年,撤乡并镇后,镇党委、政府提出了 “以强带弱,重点发展,优化扶植” 的发展战略。依托黄各庄陶瓷厂、黄二村铸钢厂等骨干企业,带动起全镇乡镇企业,形 成了卫生陶瓷、铸钢、电线电缆为主的工业门类。1993年,镇党委、政府又提出“上 规模、上水平、外向型、高效益”的企业发展新思路。到1993年底,全镇四级企业个 数达1625个,从业人员11 108人,企业总产值达37 550万元,比1986年增长14.1倍, 实现利润1802万元,其中,工业企业597个,从业人员7973人,完成产值30 487万元, 比1986年增长14.9倍。同时,外向型经济实现突破,建成中外合资企业2个。
        1993年,全镇三产网点达到1200个,从业人员1500人,三产年增加值2815.2万 元。镇内有大型集贸市场1个。80年代黄二村桥头自然形成的小型常日市场,1993年, 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个人投资10万元,扩大场地,建成拥有45个固定摊位的半封闭市 场。宣庄沿河涧路两旁主街道形成了商业一条街、董各庄桥头也自然形成了小型农贸市 场。
        丰南大棚菜生产的发祥地 在丰南,最早栽植大棚菜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 其发祥地在黄各庄镇韩家博乐村。1982年,韩家博乐村农民韩国强第一个在自家庭院 效仿市郊作法试行西红柿冷棚栽培,一次获得成功。从此,大棚菜便在韩家博乐村扎下 了根,由庭院转向承包地,由零星发展到成方连片,棚室结构由单一的冷棚发展到小拱 棚、暖棚应有尽有。到1991年,全村61户就有58户经营大棚菜,面积达80亩,亩效益8000元~ 10 000元。韩家博乐村的示范作用辐 射到周边村庄,1987年,韩家博乐周围的董家 博乐、李家博乐、张家博乐、双坨、范家岗等 10多个村棚菜总面积达1000多亩,品种有西红 柿、黄瓜等10多种,种植茬口也由原来的一茬 变为两茬、三茬。1991年,全镇有大棚菜2000 亩,亩效益最高可达1.5万元,撤乡并镇后,镇 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北部大棚生产园区,辐射 中部、南部,发展蔬菜产业链的战略。到1993 年,镇北部大棚菜生产园区经营面积达3000多 亩,中部、南部也开始出现棚菜,面积达500 亩。同时,以小陡河沿岸为重点的千元露地菜面 积达到1万亩。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新的生产 技术——日光节能温室正在悄然兴起。大棚菜的出现,也逐渐转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从不出门 的农民开始走向市场,上百人的营销队伍应运而 生,触角由京、津、唐等周围地区伸向东北、西 北等地。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1992年,该镇在市县建 委的帮助下,聘请重庆建工学院的专家教授,按照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三区分立, 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园林绿化配套建设的原则,对全镇的镇域、镇区进行了总体建设 规划,其远景规划为1993 - 2010年,近期规划为1993 ~ 2000年。从1992年开始,拉开 了小城镇建设的序幕。在镇中心区规划出的工业小区,本着“依托现有企业,发展合资 企业,适度规模,适当集中,合理布局,基础先行”的指导思想,开始建设以陶瓷、铸 钢为龙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小区。1992年,投资400多万元改造拓宽了工业 小区内公路1.5公里,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1993年 底,工业小区已具雏型,内有8个厂企,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上交利税达2000多万 元。同时,住宅建设也已起步,1992年和1993年两年间,黄各庄二村建起农民住宅楼 60栋,镇陶瓷厂投资180万元,给职工建起3500平方米的四层综合住宅楼。
        (五)西葛镇
        西葛镇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处,东与小集镇相连,西与黄各庄镇接壤,北与稻地 镇毗邻,南隔草泊与老王庄乡相望。1991年4月,西葛撤乡建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 49.08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15个行政村,总人H 22 084A,其中男性人口 10975 人,女性人口 11 109人。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22.5万元,到199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2173万元,比1986年增长9.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2.8元,比1986年增加594.3 元,居全县第八位。1986年,该镇完成农业总产值952.4万元。1991年开始,该镇依靠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努力推广新技术,实现了农业发展的大幅跨越。1993年,全镇有耕地32 572.7亩,粮食总 产量达25 269吨,单产968.9 公斤,比1986年增加14 363 吨和517.1公斤。1993年,全 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825万元, 比1986年增长3倍。
西葛镇政府
        1986年,全镇仅有乡镇 四级企业28个,从业人数 413人,企业总产值222.5万 元,利润38万元,90年代后 该镇乡镇企业有了迅猛发展, 形成了以钢铁、建材、造纸为主的工业格局。到1993年,全镇已拥有四级企业188个,从业人数达2853人,实现 总产值8115万元,利润283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5.7倍、5.9倍、35.5倍和6.4 倍。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1个,产值达1692万元,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达 20个。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发展,1993年,该镇又投资2208万元,开始建设以 冶金、建材为龙头的工业小区,已完成了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并已初具规 模,入区企业达15家。
        在第一、二产业带动下,1993年,全镇三 产网点达1005个,从业人员1297人,三产增加 值达3578万元。并于当年多方筹资30万元,建 成了占地40亩的西葛集贸市场和东尖坨傍晚交 易市场。
        草泊变稻田 该镇利用南部的草泊自然资 源,从1991年开始吹响了向草泊进军,变草泊 为稻田的号角。全镇先后投资150万元,到1993 年,开发稻田4万亩,占境内草泊总面积的80%,涉及到越支、东葛、西葛、东尖坨等12 草泊变稻田个行政村,占全镇15个行政村的80% o 1993年,亩产稻谷500公斤,总产量达2000万 公斤,全镇人均可达900多公斤,开发稻田使全镇农业多收入1185万元,占农业总收 入的31%,人均增纯收入82元。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发了人们的干劲,涌现岀了许多 稻田承包大户,其中西尖坨村农民安彩云承包稻田210亩,每年纯收入达6万元。
草泊变稻田
        “三业"发展专业村——蛮子坨村 蛮子坨村有276户,969人,耕地2148.9亩。 该村自然资源贫乏,改革开放前只靠耕种为生,历史上也有经商做买卖的传统习惯。改 革开放后,该村从事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等“三业”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多,规模越 来越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该村就有120辆驴马车跑运输倒卖三草(稻草、苇草、 饲草),70年代后期驴马车换成了拖拉机,1993年全村拥有32辆汽车(客车9辆、货 车23辆),从业人员55人,年收入39万元。加工业兴起于70年代后期,几乎家家都纺 加工苇帘、稻草帘的麻绳。1986年,该村武定国首创用锯加工玻璃窗木条,开始只有 二三户,1993年已发展到40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年耗木材4000多立方米。另外, 1993年两草(草帘、苇帘)加工户达14家,从业人员80余人,产品畅销辽、津、京、 豫、鲁、晋等省、市。1993年该村还有养猪专业户7家,年出栏猪300头。1993年,该 村农业总收入142.8万元,“三业”收入62.5万元,占总收入的43.8%。人均纯收入达 1010元,比1986年增加685.5元。1993年,该村被丰南县命名为“三业发展专业村”。
        (六)小集镇 .
        小集镇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处,南邻唐海县,北接大齐乡、钱营镇,东连大新庄 镇,西靠稻地镇、西葛镇。1986年,撤乡建镇,1988年和1991年宋家营乡和辉坨乡分 别并入该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辖43个自然村,48个行政村,共有 10 425户,总人口34 697A,其中男性人口 17 763人,女性人口 16 934人。
小集镇十里长街
        1986年,全镇完成工农 业总产值3079万元,此后, 该镇开始实施“工业企业为 龙头带动各业发展”的战略, 到199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 总产值41 471万元,比1986 年增长12.5倍。农村人均纯 收入达1120元,比1986年增 加607元,居全县第七位。 1993年,该镇被列入河北省 百强乡镇,居第18位。
        该镇自1986年开始,本 着“北治沙、南治洼”的方针,掀起了农业开发的热潮。 1986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491.5万元。1989年,该镇投资100万元,对草泊进行 开发,建成面积万亩的镇第一农场,年产稻谷2500吨。1990年后,该镇大力发展“两 高一优”农业,靠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先后建成大棚菜、林果、吨粮田、地膜覆盖生产 等基地5个,并大力推广“一推四改”养猪新技术,实现了畜牧养殖由传统的庭院散养 向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转变。1993年,全镇有工厂化养鸡场5个,养猪场5个,年出 栏肉鸡110万只;生猪年末存栏30560头,年内出栏35 700头。1993年,全镇拥有耕地 7.2万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7000亩。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8 385吨,单产达506.9公斤, 分别比1986年增加4983吨和84.3公斤,油料产量达1120吨。1993年,该镇实现农业 总产值8214万元,比1986年增长4.5倍。
        1986年,全镇四级企业总产值2058.2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1587.5万元。到 1990年,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大上规模,搞新技术内引外联高效发展”的新思路, 重点建设了一批规模企业。1993年,乡镇企业形成了钢铁、陶瓷、建材、机械制造、 服装加工等五大行业体系,企业发展到1221个,从业人员达8620人,实现总产值 39 163万元,比1986年增长18倍,利润达2753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个数达440个,从 业人员6512人,完成产值33 257万元,比1986年增长19.9倍,产值达百万元以上的企 业有6个,并建成了3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该镇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到1993年,全镇三产网点达1234个,从业人员 2500人,三产增加值达2340万元。
        镇办龙头企业——宏利轧钢厂  宏利轧钢原为村办小厂,该镇为解决村办和个人 联办轧钢厂规模小,后劲不足,产品滞销的矛盾,1993年初将其接收为镇办企业。5 月,该厂和河北省生产资料公司按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联营,主要生产建筑用钢材。该 厂占地7000平方米,有职工197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拥有固定资产202万元,流动 资金180万元。当年轧钢材1.7万吨,创产值2071万元,实现利润170万元,上交税金 90万元,一跃成为镇办企业中的佼佼者。
        小高庄养猪 小集镇小高庄有耕地500亩,300多口人,人均耕地1.5亩。1986年, 该村根据本村实际,确定了 “开发农业富户,发展工业富集体,努力实现全村富”的指 导思想。农业上广泛应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科学养猪,增加收入。该村过去养 猪方法陈旧,效益不高,为使村民真正靠养猪增收,该村釆取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 习,干部示范和统一加入唐山市生猪产销集团等措施,使“一推四改”科学养猪法于 1989年在全村普及,将猪只喂养周期缩短1/3。该村还实行了三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 低价饲料,统一无偿负责饲料加工,统一防病、治病。该村养猪业一举成为全县的排头 兵。1990年6月12 H,国务委员陈俊生、农业部副部长刘江等视察了小高庄养猪情况 并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对此也做了报道。1993年,全村猪只出栏达到1800头, 人均6头,户均19头,全村养猪获纯收入1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元。
        (七)大齐各庄乡
        大齐各庄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西接稻地镇,南连小集镇,东靠钱 营镇,北邻唐山市开平区越河乡。1993年,全乡总面积39.9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 村,各为一个行政村,总户数3733户,总人口 13 177人,其中男性人口 6713 A,女性 人口 6464人。
        1986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42万元。到1993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7439万元,比1986年增长6.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925.1元,比1986年增加466.4 元,居全县第16位。198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569万元。进入90年代,乡党委、政府制定了 “以 稳定粮食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向城郊型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思路,注重发 展“两高一优”农业。在全乡范围内实施了 “112588”工程,即:养鸡100万只,养鸭 100万只,开发稻田2000亩,推广地膜种植5000亩,种蔬菜8000亩,开发双千田8000 亩。到1993年,全乡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其中,小拱棚蔬菜3273亩,总产量 达10 324吨,实现产值1032.4万元。同时,农业区域化生产也形成雏形。以菠菜、西 瓜、大棚菜为主的中西部,涉及安各庄、大长春、小长春、小史马、大齐、占屯;以养 牛为主的东部沿沙河四村,涉及小王庄、高各庄、林屯、赵各庄;以井屯为中心的蒜黄 生产基地;以大田港、大长春、小长春为主的养猪、养鸡基地。1993年,全乡有耕地37 174.8亩。199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11 490吨,单产379.7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 1778.5吨和60.7公斤。1993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3390万元,比1986年增长4.95 倍。
        1986年,该乡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98万元。1987年,该乡投资500万元建成唐山 市华夏陶瓷厂。1989年,又投资2000万元建成冀东水泥厂大齐联营厂。1993年,该乡 又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成唐山市丰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80万元建成依托水泥 厂的丰南县电杆厂。至此,该乡形成了以陶瓷、水泥建材、塑料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1993年,全乡乡镇四级企业发展到166个,完成总产值4534万元,比1986年增长8.1 倍。
        养牛专业村一小王庄1991年,该村充分发挥河 套荒滩多,饲草充裕的优势, 大力发展养牛业。为打破过 去那种无人组织,单家独户 小规模养殖的旧传统,该村 首先办起了存栏65头的集体 牛场,并扶植了 3户存栏12 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全村 奶牛存栏一举达到132头,并 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牛场为龙 头,以专业户、重点户为示 范,集体集中养、户户分散养、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局面。该村和乡兽医站结合建立 综合服务站,设专职兽医1人,专门负责奶牛的疫病防治。该村牛场用冷冻精进行了配 种实验,为养牛户提供良种牛80头。并且,釆取了 “四统一”的服务措施,即:统一 使用牧场放牧;统一提供饲料,由集体派专人到滦南、开平等地购买;统一组织鲜奶销 售;统一组织牛的流通。1991年,全村仅养牛一项人均收入300多元。随着养牛业的发 展,鲜奶产量不断增加,1991年该村先后到浙江天津考察炼乳生产和销售情况,随后, 村里投资15万元,建起了炼乳厂,日加工鲜奶6吨。1993年,全村牛存栏305头,户 均1.5头。该村走上了 “养牛多、产奶多、加工多、肥料多、粮食产量高”的“四多一 高”的良性循环道路。
        乡工业小区初具规模 始建于1992年的大齐乡工业小区到1993年已初具规模。占 地1000亩的大齐乡工业小区由东向西依次分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行政生活区三部 分。区内东西、南北各有两条主路,都与唐山市外环路相接。其中,大齐友谊路直通唐 山郊区与唐乐路相连,和新开通的全国直拨电话共同打开了对外交流的通道。1993年, 区内已有冀东水泥厂大齐联营厂、与中科院合办的金属耐磨材料厂、水泥预制件厂、撕 裂膜厂、包装厂、建筑公司、塑化有限公司、电线杆厂等8家企业。
        (八)钱营镇
        钱营镇位于县城东北20.6公里处,西部和北部与唐山市开平区分界,东邻滦南县,南接大齐乡、小集镇和大新庄镇。1986年,撤乡建镇,1992年11月,五里屯乡、李毫 子庄乡并入钱营镇。全镇总面积135.1平方公里,辖48个自然村,分为61个行政村。 1993年,全镇总户数12 474户,总人口 44 003人,其中男性人口 22038人,女性人口 21 965人。该镇地下富含优质煤炭,全国最大的竖井煤矿——开滦钱家营矿便坐落于该 镇。
        198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2496.6万元。到199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25 588万元,比1986年增长9.2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990元,比1986年增加588.6 元,居全县第14位。
        1988年,镇党委、乡政府提出:“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 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科学技术”的 工作思路,选择果品、西瓜、棚菜作为突破口,实施85 332工程(即沙地改造8000亩, 扩大水浇地5000亩,新发展蔬菜3000亩,开发钱营矿塌陷坑精养水面3000亩,再发展 果树2000亩)。同时,推广了地膜化、优种化、水利化等多种生产新技术。1993年,全 镇耕地面积110 602亩,居全县第一位。1993年,粮食单产429.5公斤,总产达31 366 吨,分别比1986年增加91.5公斤和6114吨;全镇养牛7886头,占全县的37%,居第 一位。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8576万元,比1986年增长3.3倍。
        1986年,全镇乡镇四级企业总产值达 1630.3万元,工业企业产值达488.6万元。经 过不断积累,持续发展,到1993年全镇形成了 以钢铁、建材、陶瓷、发电、机械为主的产业 结构,四级企业达787个,从业人员5000人, 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0 580万元,比1986年增 长11.6倍,利润1804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 值达17 012万元,比1986年增长33.8倍。
水蜜桃丰收
        花生种植基地  由于土质等原因,钱营长 期以来就是全县有名的花生生产基地。1986 年,该镇种植面积达34 979亩,单产118.6公 斤,总产量4149吨,均居全县第一位。进入90 年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虽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采用了地膜覆盖等种植新技术, 水蜜桃丰收单产、总产仍呈增长趋势。到1993年,全镇花生种植面积28 167亩,占耕地的25.5%, 单产达158.7公斤,总产量4469吨,占全县总产量的53%。
        林果之乡  改革开放初期,该镇就把沙地改造与建设林果基地为重点的林业生产相 结合,不断扩大果树专业村的规模和范围。1979年,该镇刘庄子村带头栽植梨树、苹 果树60亩,建全镇第一个果园。1982年,河北省果树研究所将刘庄子村列为冀东沙地 改造工程示范村,给予技术帮助,重点扶持。到1993年,全村已有果园面积550亩, 平均一人一亩果树,主要是雪梨、鸭梨、桃等品种,年产果品25万公斤,每亩收入最 高达1000元,年收入达35万元,占全村农业收入的22%。在刘庄子的带动下,五里屯 于1991年,又建起了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梨树样板园2000亩。1993年,全镇已有刘庄 子、郑各庄、史庄子等果树专业村9个,全镇果园面积达12 537亩,零星果树18.1万 株,鲜果年产量2753吨,总收入200万元。林果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县第一位。
        全省百强乡镇企业—— 唐山市钱营钢铁总厂 唐山市钱营钢铁总厂始建于1985 年,由水电部与钱营镇共同 兴建,原名为水电部喷灌公 司钱营联营铁厂,1986年正 式投产。主要产品为铸造生 铁、炼钢生铁,年生产能力 3.5万吨,有职工670人。为 使企业上规模增效益,实现 企业大跨度发展,自1991年 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工 程。1991年,投资1200万元 建起了年发电1200万度的发电厂。1993年,投资1500万元,建成轧钢分厂。同年8 月,又投资4604.2万元,开始建设炼钢分厂。是年正式更名为唐山市钱营钢铁总厂, 辖炼铁、发电、轧钢三个分厂和在建炼钢厂,主要产品有面包铁、螺纹钢、角钢、圆钢 4大系列,全厂有职工1100人。1993年底,创产值6428.2万元,完成利税2096.9万 元。被列为河北省百强乡镇企业,位居32位。
        钱营镇万亩农业开发区 钱营镇沙地改造农业开发区总面积10 880亩,涉及到5个 村,开发区建设自1991年秋施工,到1992年春竣工。投资93.21万元,按照水、田、 林、渠、路综合治理的高标准,营造防护林带42条,清挖沟渠29条,新修道路30条, 平整土地3000亩,修建桥涵37座,新打机井102眼,架高低压线路5.2万米,变压器 增容250千伏安,埋设地下节水管道7万米。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吨粮田2000 亩,地膜花生1500亩,栽植大带距梨树3000亩,使有史以来的薄沙旱地变成了涝能 排、旱能浇的稳产高产田。1993年,整个开发区产粮食70万公斤,花生24万公斤,收 入达75万元。
        (九)大新庄镇
        大新庄镇位于县城东南23公里处,西邻小集镇,东与滦南县、唐海县接壤,北连 钱营镇,南靠唐海县。1986年,大新庄撤乡建镇,1992年11月,大佟庄乡、爽坨乡并 入该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是全县政区面积最大的镇,辖52个自 然村,62个行政村,总户数15 436户,总人口 54 778人,其中男性人口 27 886A,女性 人口26 892人。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71.8万元,到199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31 917万元,比1986年增长9.4倍。199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001元,比1986年增 加556.4元,居全县第13位。1993年,该镇被列入河北省百强乡镇,居51位。
        1986年,全镇实现农业 总产值2136.2万元。1988年 后,制定了 “南治碱,北治 沙,东部林果早安家”的开 发方针,到1993年建立起水 稻、玉米、畜禽、林果、蔬 菜五大生产基地。同时,引 进了水稻旱育稀植、地膜花 生、简易大棚等多项农业新 技术。1993年,全镇有耕地 106 383.5亩。全镇完成农业 总产值10017万元,比1986 年增长3.7倍。全镇粮食总产量达33 636吨,居全县第一位,比1986年增加2612.5吨, 单产395.5公斤。全镇生猪年末存栏38 676头,年内出栏50 576头,居全县第一位。
三商食品有限公司
        1986年,该镇重点建立并发展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逐渐形成了以陶瓷、 机械制造、造纸、建材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门类。1995年以后与日本联营建立了三商 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蔬菜,1998年销售收入13 875万元,利税3809.6万元。到1993 年,全镇乡镇四级企业个数达到1320个,从业人员6590人,实现总产值24 759万元, 比1986年增长16.9倍,利润256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达21 900万元,占总 产值的88.5%,比1986年增长22.4倍。
        省级科技星火示范企业——大佟庄陶瓷机械厂 大佟庄陶瓷机械厂始建于1970年, 是镇办集体企业。1993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325万元,职工110名,技术人员25 名,年产值400万元,利税40万元。主要产品有TC22立式浇注机系列产品、球磨机、 压力机、粉土碾、卫生快速干燥窑等60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TC22系列浇注 机1991年获全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又被评为国家新产品。1991年10月 10 H,该厂作为河北省“八五”科技计划80个达标的星火计划乡镇企业示范点之一, 第一个通过了省级验收,被正式命名为“河北省科技星火示范企业”。
        (十)唐坊镇
        唐坊镇位于县城西南12.5公里处,西邻东田庄乡,东连黄各庄镇、停子庄镇,北 接南孙庄乡,南靠王兰庄镇。1986年,撤乡建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48.38平方公 里,辖18个行政(自然)村。全镇总户数4464户,总人口 17 532人,其中,男性人口 8956人,女性人口 8576人。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42.6万元,到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11 931万 元,比1986年增长7.9倍。农村人均纯收入950.3元,比1986年增加312元,居全县 第15位。
        该镇是全县粮、棉主产区之一。198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70.7万元。1988 年,该镇提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的农业发展新路子。1989年,该镇在双港村搞了 200亩棚菜试点,当年获利60万元。 到1993年,全镇棚菜面积达2100亩,总产量12 600吨,全镇轮作套种蔬菜面积则达 11 029亩,占耕地的39%o 1993年,全镇有棉田9100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11.5%。 粮食总产量10641吨,单产760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3242吨和147.5公斤。总产皮 棉504吨。1993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4609万元,比1986年增长3.75倍。
        1986年,该镇有乡镇企业235个,从业人员1547人,实现总产值661.9万元,利润 6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371.9万元。进入90年代后,全镇逐渐形成了以化纤、 橡塑、陶瓷、冶金、钢铁、食品等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到1993年,已拥有四级乡 镇企业354个,从业人员2746人,实现总产值8324万元,完成利润554万元,其中工 业企业产值7322万元。该镇有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2个,其中丰南第九轧钢厂1993年 创产值3500万元;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2个,其中陶瓷厂1993年创产值836万元,完 成利税100万元。
        该镇第三产业发展快。1993年,全镇已拥有大型集贸市场2个,旅、饭店50多家, 仅唐坊桥村就有饭店8家,美容美发、照像、机械修理等服务行业30多家。全镇第三 产业网点达160个,从业人员34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当年,该镇又投资 100万元,占地70亩,沿205国道两侧建成三产开发区1个。
        利用资源优势,建起调 味品厂 唐坊镇挡水壊村利 用本地盛产辣椒、黄瓜等蔬 菜的优势,于1988年9月建 起了调味品厂,生产酱菜, 成为全县辣椒加工业的龙头, 到1993年,全厂有职工60 人,主要生产蒜容辣酱、甜 辣黄瓜、辣黄萝卜,年生产 能力850吨,产品畅销10多 个省市,3种主要产品先后于1990年、1991年获河北省新产品开发奖,并被定为唐山 市优秀产品。1993年,实现产值266.8万元,利税40万元。同年,一个规模更大的津 唐蔬菜食品酿造厂——富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十一)王兰庄镇
        王兰庄镇位于县城西南14公里处,西邻东田庄乡和汉沽农场,南接柳树瞿阝镇,北 连唐坊镇,东靠尖字沽乡。1986年王兰庄撤乡建镇,1992年毕武庄乡并入王兰庄镇。 1993年,全镇总面积86.14平方公里,辖25个自然村,30个行政村,总户数10 000户, 总人口37 567A,其中男性人口 19 221人,女性人口 18 346人。
        1986年,该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89万元。到199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17 112万元,比1986年增长5.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005.2元,比1986年增加471 元,居全县第11位。
        1986年以前种植业主要以粮棉为主。198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806.5万元。 1988年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棉花生产在80年代初期达到鼎盛后,面积 逐渐压缩,但应用科技种棉 越来越广泛,如么家庄村么 振选采用化促化控技术,实 现了全年不整枝,单产皮棉 达100公斤。蔬菜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1993年,全镇大棚 菜面积达千亩以上。以猪、 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日益兴 旺。1993年,全镇生猪存栏 13 900头,出栏16 000头。刘 迁庄村陈亚静养猪年出栏100 头,存栏100头,出售仔猪 500头,是有名的养猪大户。杨庄户村是肉鸡养殖专业村。1993年,全镇有耕地40 529.6亩,其中,棉田15 200亩,
棉田面积居全县第一位,占全县总面积的19.3%。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1 550吨,单产634.6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2134.5吨和111.6公斤。全镇皮棉总产840吨。1993
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010万元,比1986年增长2.9倍。
王兰庄镇商业一条街
        1986年,全镇四级企业 实现总产值1225.9万元,工 业企业产值782.5万元。1988 年后,该镇相继建成了一批 立镇规模企业,形成了钢铁、 建材、轻工、化工、工艺和 食品加工等六大行业。到 1993年,全镇四级企业发展 到807个,从业人员4290人, 实现总产值10970万元,比 1986年增长7.9倍;完成利 润883万元。其中,工业企业 产值达10 102万元,比1986 年增长11.9倍。全镇已拥有 产值超千万元企业1个,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2个。该镇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到1993 年,该镇已拥有王兰庄、毕武庄两个大型集贸市场,年贸易成交额达1560万元。此外, 全镇还拥有三产网点1400个,从业人员3200人,年三产增加值达2000多万元。
王兰庄镇高家围村住宅楼
        全县第一家乡镇办“三资”企业——唐山思维活性钙有限公司  1991年4月,王 兰庄镇工业公司与香港思维电脑系统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兴办唐山思维活性钙 有限公司的合同。该项目总投资20万美元,当年11月建成投产,这是全县第一家乡镇 办“三资”企业。
        高家围发展路边经济致富  王兰庄镇高家围村利用靠近津唐公路的便利条件,发展 运输业和服务业,最多年份,全村有54部大挂车,26家饭店、旅店,每年纯收入100 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十二)南孙庄乡
        南孙庄乡位于县城西北11公里处,东邻胥各庄镇、侉子庄镇,西接天津市宁河县, 南连东田庄乡、唐坊镇,北隔油葫芦泊水库与丰润县相望,地处三县交界处。1993年, 全乡面积92平方公里,辖28个自然村,各为一个行政村,全乡总户数5774户,总人 ,女性人口 10 564人。
        198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99.9万 元。到1993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219万 元,比1986年增长4.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 825.4元,比1986年增加245.4元,居全县第17 位。
        198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403.5万元。 后因种棉成本上涨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棉花 种植面积及产量大幅下跌。该乡适时进行了农业 结构调整,蔬菜生产,特别是辣椒种植发展很快。 1993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2 260亩,蔬菜总产量达椒 山 31 876吨。同时,该乡畜牧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也大量出现。1993年,全乡有耕地52 273亩,其中棉田15 000亩。全乡粮食总产量达 16 415吨,单产656.6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5695吨和236.4公斤。全乡总产皮棉 1057吨,居全县第一位。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4689万元,比1986年增长2.3倍。
椒山
        1986年,该乡有四级工业企业34个,从业人员414 A,总产值250.4万元。随着 该乡工业兴乡战略实施,乡镇企业有了迅猛发展。全乡工业企业以冶金、化工、造纸、 建材、食品饲料加工等五种行业为主。其中精华轧钢厂,1992年投资285万元进行技 改,年创产值1246万元,利润115万元,税金65万元,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企业。到 1993年,全乡有四级企业270个,实现产值3957万元,比1986年增长14.8倍,创利润 439万元。
        河北棉花第一乡 该乡素有种棉传统,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体制 改革,政府对种棉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如返还油、提供平价化肥和奖励棉花差价款等, 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棉积极性。同时,由于当时国家收购棉花价格适当,农业生产资料价 格较低,所需成本较少等原因,种棉效益可观。80年代初,亩产籽棉达250公斤~ 300 公斤,亩效益在1500元左右。因此,棉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86年,赵新庄 首先采用“地膜覆盖”种棉,后推广到全乡,当年全乡棉田面积达20 493亩,总产皮棉 1283吨。1988年,竟达到2.9万亩,总产皮棉1366吨。种棉专业村、专业户不断涌现, 如南孙庄孙守清一家7 口人,种棉20.5亩,纯收入2.1万元。由于该乡多年棉花种植 超过万亩,因此多次被列入全省种棉万亩乡的行列,并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棉花种植先进单位”,被誉为“河北省棉花第一乡”。进 入20世纪90年代,该乡种棉开始由高峰走向低 谷。首先是交棉难问题开始困扰农户;随后棉价 下跌,而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却大 幅上涨,种棉效益大滑坡;再加上病虫害加剧, 特别是1992年棉铃虫肆虐成灾,造成棉花严重减 产,甚至绝收,使该乡棉花面积大幅下降。到 1993年,全乡棉花面积1.5万亩,退居全县第二 位,总产皮棉1057吨。
棉海
        传统副业 苇草加工业  该乡境内有大片草泊,芦苇资源丰富,素有苇草加工的传统。苇 草加工业起源于张六庄、东街、杨英庄等北部沿 油葫芦泊水库一带村庄,后扩大到全乡,以织席为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根据 市场需求,改打苇帘、苇箔、暖箔等建筑和大棚必需品,每片箔帘可盈利4元~ 5元。 现在,这项副业已成为人们致富门路。其中,小李庄京苇帘加工业,已形成规模,并成 为专业村,产品出口日本。1993年,全乡总产量为61.7万片,产值394.5万元。
        开发洼地资源,实现经济腾飞  南孙庄乡深井村有3092亩耕地,289户,1071 口 人。该村地势低洼盐碱,易旱易涝,生产条件十分恶劣。1993年,该村制定了 “开发 洼地资源,实现经济腾飞战略”,决定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实施深渠河网化改造, 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该村本着“谁开发、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制定了 优惠政策,挖台田的资金采取预交土地承包费的方法,亩收承包费420元,承包期9 年,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开发积极性,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高标准台田500亩。 该村又和种子公司签订合同,500亩台田全部做为棉花良种繁育田,种上了唐棉3号, 亩产籽棉达175公斤,折皮棉70公斤,亩纯效益达1346元。500亩台田纯增效益67.3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收入增加635元。
        (十三)东田庄乡
        东田庄乡位于县城西南25公 里,西邻天津市宁河县,东连王兰 庄镇、唐坊镇,北靠南孙庄乡,南 接汉沽农场。1993年,全乡总面积 70.25平方公里,辖26个自然村, 分为27个行政村。全乡总户数4045 户,总人口 15 600人,其中男性人 口 7950人,女性人口 7650人。
        1986年,该乡实现工农业总产 值1141.5万元。到1993年,全乡完 成工农业总产值7621万元,比1986 年增长5.7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002.7元,比1986年增加432.3元,居全县第12位。
东田庄万亩棉田
        该乡是全县棉花主产区之一,农业以粮、棉种植为主。198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 产值950.1万元。粮食总产量6200吨,单产451.2公斤,皮棉总产1176吨。1988年, 以稻田开发为主的农业开发在全乡兴起,稻田面积、稻谷产量成倍增长。同时,农业结 构得到调整,淡水养殖、蔬菜生产等效益高的“两高一优”农业日益受到农民重视。谷 庄子、岳庄子、王打刁等3个村,养鱼水面就有1100多亩。蔬菜种植遍布新集、西刘 良、南元庄等村,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品种。到1993年,全乡蔬菜种植面 积达2352亩,总产量达4960吨。1993年,全乡有耕地32 667亩,其中,棉田12 424亩。 粮食总产量达10 760吨,单产586.1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4560吨和134.9公斤。总 产皮棉896吨比1986年下降180吨。1993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3112万元,比1986 年增长2.3倍。
        1986年,该乡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67.4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191.4万元。到 1993年,该乡逐渐形成了以铝材、碳素、造纸为主的工业结构。全乡乡镇四级企业达 198个,实现总产值5669万元,比1986年增长14.4倍;创利润769万元。其中工业企 业产值达4509万元,比1986年增长22.6倍。
        (十四)尖字沽乡
        尖字沽乡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西邻王兰庄镇,东连黄各庄镇和草泊水库,南靠 柳树瞿阝镇,北接黄各庄镇。 1993年,全乡总面积44.7平 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9个 行政村,总户数4100户,总 人口 15 582人,其中男性人口 7698人,女性人口 7884人。
尖字沽乡政府
        1986年,全乡实现工农 业总产值1269.1万元。到 1993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 产值8305万元,比1986年增 长5.5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该乡开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两高一优”农业作文章,确定棚菜生产、淡水养殖为全乡重点农业产业,充分发 挥资源优势,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大发展。到1993年,全乡有耕地23 814.2 亩,粮食总产量达11 341吨,单产675.9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加3488.5吨和82.5公 斤。1993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2524万元,比1986年增长2.1倍。
        1986年,该乡有四级乡镇企业167个,完成总产值64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 456万元。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以造纸、染化、机械加工、冶金为主的工业 结构。到1993年,全乡四级企业发展到651个,完成总产值6481万元,创利润690万 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5781万元。
        1986年,全乡有三产网点28个,从业人员325人,完成三产增加值154万元。该 乡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乡党委、乡政府1990年确定了 “以培植专业村为基础,以 市场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工作思路。 到1993年,全乡三产网点达89个,从业人员675人,实现三产增加值582.1万元,比 1986年增长2.8倍。
        重点产业——棚菜生产   1988年,该乡确定棚菜生产作为全乡农业的重点产业。 在发展棚菜过程中,政府明确规定了具体优惠政策:棚菜户当年用于发展棚菜的耕地不 交纳承包费,用电按每度0.3元收费,乡村两级帮助筹措建棚资金每亩2000元。同时, 集体帮助调整地块、架线办电、打井、铺路,乡村领导产前帮助购进建棚物料,产中帮 助技术指导,产后帮助找产品销路。棚菜生产在该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1993年, 棚菜面积达2000亩,全乡年收入增加1000万元,人均年增加收入641元。生产的西红 柿进入北京、天津、东北市场。该乡雁翎庄村1992年仅棚菜种植就达500亩,年收入 4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924元。该村的吴友明种棚菜8亩,收入10万多元。1993年, 该村有535户,其中,种棚菜的有498户,占总户数的93%。
        望大村靠“三草”加工致富 尖字沽乡望马泊大街有人口 2253人,耕地2515.8 亩,该村“三草”加工已有33年的历史,群众素有打暖箔的传统。当地“三草”资源 比较丰富,该村和周围村庄年产苇草400万斤以上,加上从外地购进蒲草,可打暖箔近 5万片。1986年以来,部分商品意识较强的群众依靠为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加工暖 箔、砖箔等“三草”制品走上了致富路,促进了全村“三草”加工业的发展。该村成立 “三草”加工领导小组,组织、引导群众发展“三草”加工。群众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 岀现了 “家家户户搞加工,冬春三月无闲人”的喜人局面。1993年,该村与唐海、宁 河、乐亭、北京清河农场等地建立了蒲草经营协作关系。联系的销售业户已由北京一个 地区发展到天津、唐山、保定及山西、东北等地区。全村的业务人员也由8人发展到 40多人;业务量由开始时的1~2万片,发展到1993年的6万片;全村从事暖箔加工的 户数和劳力都占到了 95%以上,已有30多户暖箔经营收入在万元以上,有80%的户收 入在千元以上。另外,1988年以来,该村群众集资10多万元,开发稻田1200亩,到 1993年,利用稻草加工稻草帘4万多片,获纯利12万多元。1993年,全村“三草”加 工业实现产值259.2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63.3%o获纯收入77.8万元,人均 345.4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32%。
        (十五)柳树瞿阝
        柳树瞿阝镇位于县城南24.5公里处,北邻尖字沽乡,西与汉沽农场接壤,南连黑沿 子镇,东与大新庄镇隔草泊相望。1988年,西河乡并入柳树瞿阝镇。1993年,全镇总面 积105平方公里,共辖10个自然村,18个行政村,总户数6443户,总人口 24 447人, 其中男性人口 12 418人,女性人口 12 029人。
        198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62.4万元。1988年开始该镇针对自身特点,制 定了 “广开资源大上企业,六业并举,开发兴镇”的发展方针。到1993年,全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14 504万元,比1986年增长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42.8元,比1986 年增加653.9元,居全县第四位。1992年,被评为“河北省乡镇百颗星”,居94位。
        1986年,该镇党委、镇政府就作出“开荒植稻,挖池养鱼,向荒地要效益”的农 业开发决策。198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20.1万元。1988年后,在全县规模的农 业开发中,该镇以植稻、养鱼为主的农业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到1993年,全镇累计 开发稻田5万亩,占全县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镇有耕地27 853.1亩(不包括开荒 地),粮食总产量达27 626吨(包括开荒地产量),单产1244.4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 加14 319.5吨和701.5公斤。水产品总产量达2902吨,比1986年增加2315吨。1993年, 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904万元,比1986年增长3.8倍。
        1986年,全镇只有四级企业107个,从业人员420人,实现企业总产值1211万元, 其中,工业企业11个,从业人员279人,总产值842.3万元。1991年,镇党委、镇政 府确定了 “稳步提高农业,大力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到1993年,初步形成了以钢 铁、建材、轻化、造纸、机电为主的工业格局。乡镇四级企业发展到616个,从业人员 3900 A,实现总产值达7429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4.8倍、8.3倍和5.1倍,创利润 824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个数达260个,从业人员3158人,完成工业产值8600万元; 分别比1986年增长22.6倍、10.3倍和9.2倍,创利润1006万元。产值达百万元以上的 规模企业发展到5个,实现总产值2138万元。同时,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建起 两家中外合资企业。
        稻田开发占全县四分之一 该镇地处陡河下梢,东靠草泊,坑塘棋布,遍地荒场, 资源条件得天独厚。1986年,镇党委、镇政府就做出了 “开荒植稻,挖池养鱼,向荒 场要效益”的决策,并制定了 “谁开发,谁受益”,“长经营,低收费”,“前三年免收免 征,优先解决水电通讯”等优惠政策。当年,全镇就开发稻田1500亩,亩产稻谷400 多公斤,创历史佳绩。自1987年开始,该镇开发由零散走向规模化,开发方法由自开 公助逐步改为集体规划,个人施工,公私合力施工与集体施工后招标承包,按户分包多 路并举;投资渠道由单纯的自投公助扩大到个人、集体、外联合股、集体预投发包回收 等多种渠道。到1993年,全镇累计开发稻田达5万亩(其中2.3万亩为低洼地改造), 稻田总面积约占丰南县的1/4,并涌现出水稻专业村——三沟村等一批开发典型。
        一年建起两家中外合资企业  1992年,该镇一年建起两家中外合资企业,实现了 在外向型经济领域的突破。一是投资6700万元人民币与意大利希索有限公司合资兴建 年产15万台燃气灶具的唐山希丰灶具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建成填补了北方燃气灶具生 产的空白。产品刚一上市便出口到沙特、也门等国。二是投资6000万元与香港联成企 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建起年产6亿个瓶盖的唐山王冠瓶盖制品有限公司。这一成就不但在 本县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3月7日《人民日报•经济版》还以《柳树鄒镇服务城市 办工业》为题报道了此事。
        全省首家乡镇民间艺术节 1989年12月29日,柳树瞿阝镇举办了 “庆丰收歌颂党第 一届民间艺术节”,历时4天。此次艺术节是在该镇农业开发连年获得丰收,人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应广大群众要求举办的。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 的支持。文化部部长助理高运甲、省文化厅及唐山市文化局领导、丰南五套班子成员全 部到场,该镇经济友联单位交通部、纺织工业部、国家文物总局等10多个部门和县各 乡镇都派员参加,来宾近300人。上午8时整,艺术节开幕式在西河村露天剧场隆重开 幕,文化部长助理高运甲等领导分别讲了话。随后,演出了 40人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舞《家乡 赞》、小评剧《故乡恋》、喚 呐独奏《庆丰收》、皮影对唱 《探亲》等一大批该镇自编节 目,盛会长达4个多小时。 此后3天里,镇业余歌舞团 赴全镇各村进行了巡回演出, 镇电影队也进行了专场放映。
全省首家农民艺术节
        国际国内友人参观养鱼 场  1986年,镇党委、镇政 府作出“开荒植稻,挖池养 鱼”的决策后,当年,全镇就开挖精养鱼池600亩,人工养殖鲤、草、鲫、継等鱼类, 亩产超过350公斤,被唐山市 确定为淡水养殖基地。此后, 养殖面积连年扩大,1987年, 日本鸟曲县水产考察团慕名 参观了柳树鄱镇第一养鱼场, 国家“三北”(东北、西北、 华北)地区淡水养鱼工作会 议在丰南召开时,也视察该 镇养鱼工作、均给予高度评养鱼场 价,以后又多次接待了国际国内友人的参观考察。1987年后,罗非鱼、胡子醜、武昌、白昌鱼、甲鱼、河蟹等名 优品种的养殖大量增加,产量也不断提高。1991年,全镇实现亩产吨鱼,1993年,老 铺村陈凤基渔场创造了亩产罗非鱼1.75吨的最高记录。到1993年,全镇鱼场发展到20 个,养殖面积12 196亩。
养鱼场
        (十六)黑沿子镇
        黑沿子镇位于丰南县城东南36.5公里处,西邻汉沽农场、汉沽盐场,东靠唐山经 济技术开发区和亚洲第一大盐场——南堡盐场,并与老王庄乡接壤,北连柳树瞿阝镇,南 临渤海。1988年撤乡建镇。1993年,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户数 5991户,总人口22 023人,其中男性人口 11 137人,女性人口 10 886人。
        黑沿子镇是丰南唯一沿海渔业镇,海岸线长23.5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有3万亩 沿海滩涂,5万亩草泊,4.68万亩潮间带和40万亩10米等深浅海海域,还有石油、地 热、地下卤水等资源蕴藏丰富,境内有大小盐场11个,年产海盐170万吨,占全国海 盐总产量的11.2%。盛产鱼、虾、蟹、贝等60多种水产品。198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 总产值2010.8万元,1988年,该镇坚持实施“工业强镇”、“依海兴镇”战略,把昔日 全县有名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了一个沿海强镇。到199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9 439万 元,比1986年增长13.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966.3元,居全县第一位,比1986年 增加642.8元。1992年,被河北省委、河北省统计局评为“河北省乡镇百颗星”,居第 五位。1993年,又被列入河北百强乡镇行列,居30位。
       1986年,该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532.9万元。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12 414吨,其中养 殖产量986吨。为扩大开发规模,加快富镇富民步伐,1991年,镇党委、镇政府重新谋 划了统分结合,加快捕养和种植业发展的思路,确定了 “以远补近,以淡补海,以贝补 虾”以及“农业开发由南转北”的沿海资源开发战略。1992年7月,利用世界银行贷 款750万元,动土方218万方,在郑家沽农业开发区建成高标准高效益稻田1.8万亩, 年产稻谷750万公斤,相当于开发前全镇10年的粮食总产量。同时,该镇及时把握养 殖业发展的新动向,1992年冬到1993年春,毕家鄴等三个村实行联合,一举开发河蟹 养殖3000亩,亩产42.9公斤,亩效益2000元,并组建了 “三毕养殖公司”,实现了规 范化管理。到1993年底,全镇共开发蟹池3500亩,鱼池3380亩,累计投资1764万元, 年产河蟹150吨、鱼2557吨,创产值4800万元,收入2400万元。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 19 154吨,养殖产量达3178吨,占总产量的16.6%,分别比1986年增长0.5倍和2.2 倍。1993年,全镇有耕地2800.8亩(不包括稻田开发地),粮食总产量6233吨,比 1986年增加4216.5吨。199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4 586万元,比1986年增长8.5 倍。
       该镇乡镇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修船、造船为主导产业。1986年,全镇 有四级企业574个,从业人员3569人,总产值1092万元。其中工业企业34个,从业人 员385 A,完成总产值477.9万元。1992年7月,与台湾开盛实业公司合资建成丰盛食 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800万元,专门生产以当地对虾为主要原料的“虾味鲜”系列食 品,年产量3000吨,产值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1992年,投资900万元与台湾元 格有限公司合资建成龙达饲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鱼虾饵料,年产达1万吨,创产值 1500万元,利税120万元。在这两个外向型企业带动下,全镇建成了以冷冻、食品为主 的西部工业小区和以盐化、钢铁、建材、饲料加工为主的东部工业小区。到1993年, 全镇拥有四级企业747个,从业人员3712人;总产值达15 585万元,比1986年增长 13.3倍,实现利润1822万元。其中,工业企业100个,从业人员2665人;实现总产值 14 853万元,比1986年增长30.1倍。同时,全镇拥有合资企业5家,投资总额4000万 元,年产值达6000万元。
       该镇第三产业是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而兴起的。自1983年镇北场第一座育苗室的 建成和虾苗孵化成功,到1993年全镇共有为养殖业服务的育苗室22个,总水体达到 1.25万立方米,年产虾苗16亿尾,年总收入80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1993年,毕 家瞿阝养殖公司自行孵化蟹苗成功,并创造了单方水体0.5公斤大眼幼体的较高孵化成 果,获利100万元。该镇市场建设日益完善,1993年,投资35万元,在河东建成一个 封闭市场,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容纳经商摊位360个。到 1993年,全镇三产网点达到651个,从业人员1542人,三产增加值达1410万元。
       对虾养殖基地   “七五”期间,该镇开始利用沿海滩涂和潮间带开发对虾养殖。从1986年到1988年,全镇连续开发虾池16 000亩,占 全县养虾总面积的85.6%,到1990年,亩产平均 156公斤,年产对虾2500吨,创产值4000万元,实 现利税1800万元,分别占全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 总利税的30%和10%,成为“七五”期间全镇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依靠养虾业该镇50%的农户发家 致富。自1992年开始,对虾养殖遭到自然灾害,虾 病的连续冲击,由盛转衰,开始转向了养河蟹。
对虾丰收
        远洋捕捞  海洋捕捞是黑沿子镇传统产业。 1980年,全镇仅有渔船190条,1986年,渔船发展 到400条,捕捞量11 428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 入,捕捞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发展和完善。1986年至 1990年,主要是一船一户的独立型近海生产。1991 年,镇党委、镇政府在近海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情 况下,确定“以远补近”的战略,首先按照“小船换大船,单船编船队”的做法,在黑东村和毕西村抓了两个渔业公司试点,并推广到全 镇。渔业公司的基本形式是:各村渔 民的船只统归村渔业公司领导,按 每10条船左右组成一个船队的办 法,把渔船编号入队,实行有计划 的联合作业。为不断增强远海捕捞 能力,该镇又从3个实力较强的村 渔业公司中划出31条大船,组成远 海捕捞队打入远海作业。到1993 年,全镇渔船增加到610条,其中 120马力~ 135马力大渔船达410 条,从业渔民达6885人,年捕捞量 达15 976吨,比1986年增长39.4%。 其中,鱼类3360吨,虾蟹类5270吨,海蜇1414吨,贝类5881吨;捕捞总产值达11312 万元。
远洋捕捞
        冷冻业基地  该镇冷储冷冻加工业是随着海淡水养殖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1986 ~ 1990年5年间,全镇兴建冷冻厂37个,冷冻厂年冷储量5000吨,年创收入7500万 元,冷冻业初具规模。以镇办龙达冷冻厂为例,其冷藏量600吨,冷冻加工冷储的水产 品种类多,质量高,其中“AAA”牌和海潮牌冷冻对虾全部由外贸出口。到1993年, 全镇冷冻厂达到54座,冷储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渔民住上独体楼 黑沿子镇西村有873户,3181 口人。1991年,该村兴办集体、 联合体企业9个,开发对虾精养池2400亩,稻田3500亩,淡水鱼池1000亩,有渔船 120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43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集体积累上升到30万元。富裕了的黑西村,为改变村庄旧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请唐山 规划勘测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区域规划,请县建委规划科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小区详细规 划。按规划,该村共有3个住宅楼小区,首批试点小区建筑二层小楼28栋,商业网点、 绿化通讯、给排水等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35亩,按原标准建平房则需68亩地,节省 土地近二分之一。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该村规定,凡是到小区建楼房的,集体负责水、 电、路和地基垫土方的费用,共投资40万元;村民集资可分三期付款,第一期先交2 万元,二、三期各交1.5万元。在服务方面该村做到了三点:一、楼房设计,反复征求 意见,四易设计方案,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需求;二、在集资中,有的村民资金一时拿 不岀,请镇政府采取短期贷款的形式,予以解决;三、对工程承发包和资金使用,彻底 向群众公开。
        1991年5月20 日,黑西村居民楼正式动工,到11月底竣工,共28栋,总投资 322.8万元,建筑面积7448平方米,入住56户,每户132.5平方米,人均26.1平方米。 楼内设有厨房、厕所、洗澡间、贮藏室、四个住室、一个客厅,楼上可晾晒粮食,楼后 可存柴草,功能齐全。80多岁的老汉高勃,让儿子赶着小驴车拉到楼前,高兴地说: “我也看到咱渔民住上楼房了。”
        (十七)老王庄乡
        老王庄乡位于丰南县南端,县 城东南32公里处,南邻南堡盐场, 北靠草泊水库,西与唐山南堡开发 区、黑沿子镇、柳树瞿阝镇接壤,东 连唐海县。1993年,全乡总面积 94.16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9 个行政村,总户数4768户,总人口 16 237人,其中男性人口 8369人, 女性人口 7868人。
老王庄乡政府
        老王庄乡地处沿海,资源丰富, 拥有草泊4.6万亩,草荒3万亩,境内盛产淡水鱼、对虾、河蟹。198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57.1万元。到1993 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 649万元,比1986年增长12.9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 1553.3元,比1986年增加897.2元,居全县第二位。1992年,被河北省委评为“河北 乡镇百颗星”,居67位。1993年,又被列入河北百强乡镇,居85位。
        1988年,乡党委、镇政府制定了 “滩涂晒盐,草泊植苇,草荒种稻养鱼”的全方 位开发方针,本着“宜盐则盐,宜苇则苇,宜稻则稻,宜渔则渔”的原则,对滩涂、草 泊、草荒进行了全面开发。到1993年,全乡建起了淡水养殖、畜禽生产、商品粮、林 果生产、蔬菜种植五大开发基地,新开稻田1.3万亩,植苇2.5万亩,并先后引进了水 稻旱育稀植、水稻抛秧、地膜棉花等多种农业生产新技术。1993年,全乡有耕地 12 534.3亩(不包括稻田开发地),粮食总产量达14 640吨,单产1394.4公斤,比1986 年增加7146吨和723.5公斤;产苇草12 500吨。1993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4510万元,比1986年增长4.5倍。
        1986年,该乡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77.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230.9万元。 此后,按照工业兴乡的整体部署,乡村两级建立起炼焦制气、盐化工、塑料包装、建 材、苇草加工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工业门类,盐化工系列产品,粗、精苯畅销10个省市, 并向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乡镇企业逐渐占据了全乡经济的主导地位。到 1993年,全乡四级企业达438个,从业人员3611人,实现四级企业总产值12 713万元, 比1986年增长31.3倍,创利润167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10 139万元,比1986年 增长42.9倍。
        水产业——农业的支柱 老王庄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1988年,该乡开始 把以鱼蟹养殖为重点的水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先后进行了开发草荒洼地资源的 “东泊”、“沙河两岸”大会战,并取得瞩目的成绩。到1993年,鱼蟹养殖面积分别达到 3800亩和7200亩,其中精养鱼蟹池2000亩。同时,乡政府积极推广亩产吨鱼新技术, 调剂鱼蟹品种,淡水鱼产量由1986年的0.425吨/亩,提高到1993年的0.9吨/亩。 1993年,全乡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959吨,其中,养殖产量达1541吨,占总产量的 78.7%,分别比1986年增长3.5倍和5.8倍。全乡渔业总产值达817万元,占农业总产 值的18.1%,水产业已成为全乡农业的一大支柱。
        盐业明星——老王庄盐场 拥有结晶盐田800亩,年产原 盐1万吨,创产值140万元, 年利税30万元。1991年,为 改变多年来的“靠老天做盐” 的传统生产方式,与北京国 营第二化工厂以补偿贸易的 形式进行合作,共投资400万 元,开发改造盐田面积3566 公亩,其中结晶池面积3500 公亩,对2100公亩进行了塑 苫技术改造。1993年,该场生产的原盐含钠量达98%, 在全省盐业质量评比中,居全省前列。1993年,全场拥有职工86人,固定资产731万 元。年产原盐3.4万吨,创产值495万元,利税300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4倍、 2.5倍和9倍。
海盐丰收
丰南县各乡镇1986年和1993年经济指标及排序
表1-3-1
年度
项目
乡镇
1986年 1993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农村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乡镇企业(四级)产值(万元) 粮食总产量(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农村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乡镇企业产值(万元) 粮食总产量(吨)








值 数
值 数




值 数
值 数
值 数






胥各庄镇 12804.5 1 611.1 5 7982.4 1 1068.7 9 6913.7 1 7600.6 1 14049.5 6 135032 1 1201.8 5 75746 1 3350 14 72396 1 78673 1 16504 8
侉庄子镇 6131.8 2 846 2 4042.2 2 863.4 14 3178.8 2 4235.6 2 9451 11 64761 2 1300 3 41279 3 2677 16 38702 2 32628 4 9062 16
稻地镇 2452.3 9 471.9 13 2020.7 9 1065 10 955.7 5 1821 5 16091 5 22885 8 1015.5 10 16904 9 4853 8 12051 8 15415 8 18778 7
小集镇 4314.9 6 513 12 3079 4 1491.5 6 1587.5 4 2058.2 4 23402 3 58381 3 1120 7 41471 2 8214 5 33257 3 39163 2 28385 9
黄各庄镇 4520.2 4 533.8 11 3780.7 3 1908.3 3 1872.4 3 2493.9 3 21994 4 50441 4 1050.5 9 40916 4 10229 2 30487 4 37550 3 27275 5
西葛镇 1292.4 16 458.5 15 1122.5 15 952.4 12 170.1 17 222.5 17 10906 8 17606 12 1052.8 8 12173 12 3825 12 8348 12 8115 12 25269 6
大新庄镇 4462.9 5 444.6 16 3071.8 5 2136.2 1 935.6 6 1386.6 7 31023.5 1 33970 7 1001 13 31917 5 10017 3 21900 5 24759 5 33636 1
钱营镇 3932.1 7 401.4 17 2496.6 7 2008 2 488.6 9 1630.3 6 25252 2 36938 5 990 14 25588 7 8576 4 17012 6 20580 6 31366 2
大齐乡 1095.5 17 458.7 14 1042 17 596 17 473 11 498 13 9711.5 10 11325 14 925.1 16 7439 17 3390 13 4049 16 4534 16 11490 12
唐坊镇 1741.3 12 638.3 4 1342.6 12 970.7 11 371.9 13 661.9 11 7399 15 15261 13 950.3 15 11931 13 4609 10 7322 13 8234 11 10641 15
王兰庄镇 3252.9 9 534.2 10 2589 6 1806.5 4 782.5 8 1225.9 8 9415.5 12 22739 9 1005.2 11 17112 8 7010 6 10102 10 10970 10 11550 11
南孙庄乡 1756.7 11 580 8 1599.9 11 1403.5 7 196.4 15 250.4 16 10720 9 11292 15 825.4 17 8219 15 4689 9 3530 17 3957 17 16415 9
东田庄乡 1464.9 15 570.4 9 1141.5 14 950.1 13 191.4 16 367.4 15 6200 16 5656 17 1002.7 12 7621 16 3112 15 4509 15 5669 15 10760 14
柳树瞿阝镇 2424.1 10 588.9 7 2062.4 8 1220.1 8 842.3 7 1211 9 13306.5 7 19614 10 1242.8 4 14504 11 5904 7 8600 11 7429 13 27626 4
黑沿子镇 4724.1 3 1323.5 1 2010.8 10 1532.9 5 477.9 10 1092 10 2016.5 17 34902 6 1966.3 1 29439 6 14586 1 14853 7 15585 7 6233 17
尖子沽乡 1552 13 602.5 6 1296.1 13 813.1 16 456 12 647 12 7852.5 13 10563 16 1131.5 6 8305 14 2524 17 5781 14 6481 14 11341 13
老王庄乡 1482.7 14 656.1 3 1057.1 16 826.2 15 230.9 14 377.1 14 7494 14 19495 11 1553.3 2 14649 10 4510 11 10139 9 12713 9 14640 10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