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踏遍青山人未老
——记迁酉县教育局建筑管理干部李文喜的事迹
谢国存
当你从南、从北、从东到西步入迁西,当你从喧闹的县城,到偏 僻的山坳,你会被那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和整齐明亮的教室所吸 引,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迁西的办学条件变化真大呀。”是的,这 变化是迁西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意识的一次飞跃,也就是这飞跃, 使一个为之奔波十载而乐此不悔的建筑管理干部的名字传遍迁 西,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学校的好管家”、“迁西的活地图”、连续五 年被唐山市评为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工作者的李文喜。
踏遍青山
          初看李文喜,与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中等个子,长着一张诚实 的脸,见人总爱“腼腆”地笑。然而那敦实的身材却透出一股大山一 样的果敢与坚强,一双结实的大脚,显示岀山区汉子特有的吃苦 耐劳的品格,也正是这双大脚,支持他披星戴月,栉风沐雨,行程三 十五万公里,走遍了迁西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写出了长达40多 万字的调査材料,为迁西改善办学条件、提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双脚,才丈量出他人生的标准:无私奉 献。
          1984年6月,43岁的李文喜从迁西实验小学调到文教局,主 抓全县校舍建筑管理工作,工作的升迁曾令他高兴不已,然而第一 次下乡却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这 么落后,怎么办?”他苦苦思索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到主管 领导家.提岀了改善办学条件的设想,并主动请缨,要求到各乡镇, 摸清全县“家底”,他的意见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批准,从此,他踏上 了调査的行程。
迁西县地属山区丘陵,地形复杂,沟沟岔岔,河流纵横,交通又 不发达。为了尽快摸清情况,他打破常规,骑车下陡坡,趟小河,经 常连续作战。有一次,他去北部山区栗树湾子乡,50公里的路,骑 自行车中午就到了,吃罢午饭不休息,顶着炎炎的夏日,直插深山 沟二道城子,然后往回返,经过狗捎书、沙窝店、尖山、龙警关、苗 家沟、北峪子,到苏朗峪天黑了,已看不清皮尺上的字迹了,当天住 在苏朗峪,第二天早五点起床,直插栗树湾子乡中、中心小学、王家 圈,九点钟回乡中吃饭,饭后立即赶往北水峪、三台山、漆棵岭、四 楼沟,然后返回漆棵岭,把自行车放在漆棵岭,一人独自步行6公 里山路到太阳峪,说是山路,其实是爬山,山高路陡,不到半路,鞋 就掉了圈,只得提着鞋赤脚行走,汗水从头顶顺着内衣流到脚底 下,中午1点才到仅有6名学生的小山村太阳峪,好心的老师看到 他光着脚走路,赶紧从家里找来布拉丝,将他的脚连鞋捆在了一 起•就这样,他每到一校,都把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等一一登记, 用皮尺把校园面积、校舍建筑面积进行丈量。如果说历史需要千千 万万人去创造,那么创造历史则需要一种精神。
          李文喜家住县城,但他却很少去享受城市的热闹与舒适。每天 晚饭后,他总是先盘算一下明天行动的路线,怎样走更科学,更节 省时间。白庙子乡距县城较近疆有28个村,村村有学校,且分布在 七沟八岔,为了早一天完成任务,他把两天的调査时间压缩为一 天,早上四点半岀发,五点就到了二十里外的八里铺,进沟经孟庄、 廖庄子、南杨庄、曹窝子、秦家峪,吃过午饭,经南杨庄翻过一道十 里的山岭到宋家峪、张家峪,又翻过一道山梁到陡岭子、瓦房庄、吴 庄,在经陡岭子去瓦房庄的路上,因天黑心急任务重过河时倒在了 河里.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只得穿着满身浸透河水的衣服 前行。等过了一座山到西沟峪已经八点了,各家已经掌灯,他把教师从家里找来,打着手电把数字登好,晚九点,他婉言谢绝老师的 留宿,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山路回家,听着路两旁山上不时传来奇 异的叫声,真有点毛骨悚然。
          繁重而又复杂的调査工作,使他付岀了艰辛与汗水,甚至险些 付出生命。一次,他从洒河镇的安家峪超近道过滦河去松岭乡,河 水齐腰深,河底全是长满青苔的鹅卵石,他几次滑倒,险些喂了鱼 虾。1984年7月6日,他从旧城乡的把家峪冒小雨回兴城的大黑 汀调査,途中坡徒路滑,顺着山路向上推车上不去,一连多次,一只 鞋底掉了还没上去,最后只得把鞋脱下,光着脚扛着自行车总算上 去了,可脚趾被青棵扎破了,鲜血直流,附近又没有村庄,只得抓一 把土糊在脚上,继续赶路,就这槍,一痛一拐地走进大黑汀小学。回 家第二天,患了重感冒,加之脚伤发炎,一连好几天,迷迷糊糊,等 送到医院,医生责怨:送晚一点就没命了。如果说人生像一个坐标, 有人被抛到高处,有人被抛到低处,而李文喜则沿着横坐标直线前 行,因为他做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然而,正是这平平常常的事,却 使他找到了人生的坐标点。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奔波,他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共査出 89594平方米的危旧校舍,是全县校舍总面积的76%。这一惊人而 又危险的数字,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立即召开 了全县改善办学条件大会,1984年9月开始一个改善办学条件热 潮在全县掀起,这一下,他更闲不,了,白天他到各地为当地乡村 选校址、跑立项、跑材料,晚上回家画图纸、搞规划,搞设计,全县几 乎所有学校的建设他都亲自参与,不管春秋冬夏,也不管风吹雨 打,哪里有危房,哪里搞建筑,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那忘我的工作 精神和朴实的品格,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称赞,他们把解 囊建校作为对这位无私奉献者的回报。仅1985-1994年10年 间,全县就投入一亿零一百二十九万元,翻建校舍217740平方米, 其中建教学楼85幢,108970平方米。1989年,经省市检査验收, 迁西县率先在全省山区县实现了“一无两有八配套”,被省政府评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必备办学条件达标县。1990年4月18 日至20日唐山市政府在迁西县召开了改善办学条件大会。1994 年,经国家省市验收,迁西县成为全国首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
          李文喜为迁西县改善办学条件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之歌,他 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与表扬:199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 统计工作者,连续五年被唐山市教委评为改善办学条件先进个人, 记功一次,1995年被评为机关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
我心无悔
          李文喜,1961年在石家庄邮电师范学院中专部市话班学习, 以后当过木工、剧团布景道具制作等。从1979年开始,主持建筑 管理工作,按理说,这是一个“肥差”,只要他动动口,抬抬手,就会 有丰厚的收入,但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名字被拆开“文过则喜”,坚 持标准,坚持正义,不徇私情,听到别人的骂声心里反而更踏实,更 高兴。
          还是在1983年,迁西实验小学震后重建,他负责设计、建筑管 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当他发现施工单位有巧取豪夺、高工冒算行为 后,他据理力争。当时来自对方的压力较大,但他坚持标准,在上级 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下,迫使对方重新决算,为学校节约资金 1. 4万元。当时用此款建了 12间教职工住宅房,但却伤了他的邻 居表孙——建筑公司生产技术股股长,好几年不和他说话。1993 年,他被县政府抽调,参加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筹建工作,期间他作 为甲方代表,坚持质量,早晚检査,对违反施工要求者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制止了两起不按设计要求偷工减料的事件,避免了楼毁人 亡事故的发生。据统计,十年来,他共为集体和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90万元。当有人问他:“你这么认真干什么?”时,他回答得既朴实 又简单:我要替孩子们的生命负责。
          李文喜是个“不爱管家的人”。他四个儿子,年龄差距很小,娶 媳妇盖房的压力很大,但十几年来,每一个孩子的婚事,他都没有 亲自问过,孙子孙女也很少抱抱,相反,他却累计岀义务工九百多 个。他是个廉洁正直的人,从不愿给他人找麻烦。有一次,他和同 事去高家店乡龙湾小学,正赶上学校吃完午饭,学校董校长问他们 吃饭了没有,因吃饭时间已过,他和自己的同事相互看了一眼,虽 然肚子饿得呱呱叫,但却违心地说:吃了,吃了,所以董校长就没有 做饭,并和他们一同上了路,路过几个村想买点点心吃,因董校长 在场,刚跟他撒了谎,就不好意思了。太阳落山了,他和董校长分了 手,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跑了四十多里路回到家中。李文喜是个 上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1992年有关领导找他谈 话,让他担任计财股副股长,但他却以年龄大,让年轻的同志锻炼 锻炼为由谢绝了。常言道:“人往高处想,水往低处流”,谁不想事业 发达呢,但李文喜同志却以常人没有的姿态对待事业,对待生活。
          已过天命之年的李文喜,如今正以满腔热情谋划着迁西县普 及十二年教育计划,他用他的双脚和实际行动踏岀了迁西县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的过去和现在,相信他也必将会用他的双脚和实际 行动踏岀迁西县普及十二年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