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普九”乐章的人
——玉田县大安镇"普九"工作写真
王焕如 张玉辉
大安镇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打动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这个 镇的各级领导,对教育有着特殊的偏爱和投入,在“普九”工作中他 们的感人事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普九”带义人
四十九年的沧桑,饱尝了忧患的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岁 月,正是实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责任感、 使命感、紧迫感一起驱动着镇党委书记郝继富这位热血男儿的心 灵。从黄土地摔打岀来的他有的是精气神,像上紧发条的钟摆,无 论干什么事,他都爱讲求效率,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干净利索。和 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深知他实在、豪爽、率直。
1993年6月10日,郝继富升任大安镇党委书记,这一天无论 对郝继富本人,还是对整个大安镇来说都是个难忘的日子。俗话 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天召开的机关会上,新书记要对当前及今 后工作进行一番安排布署:乡镇企业要上规模、上档次啦,农业生 产要上新台阶啦……让主管文教的副镇长宋学华和镇文教室总校 长郑文银心急的是,全镇各行各业的各项工作都让这位新书记安 排的井井有条,只有教育工作只言片语,一带而过。县委政府已召 开几次会议,传达省、市“普九”达标的文件精神,大安镇在这方面 是个弱项,差距相当大,如果不能通过验收,将直接影响全镇小康 建设总体水平。会后,两个人正商量怎么向郝书记汇报,如何让党 委政府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办公室的秘书小王告诉他们郝书记 请他们到办公室去。一听这话,两个人小跑着进了郝书记的办公 室,郝书记看俩人这个着急样,笑滋滋地请他们坐下说广你们两位 的事要总在心里搁着,恐怕觉也睡不成了吧?,'“可不是”,宋学华虽 是个女同志,可机关里谁都知道,这位副镇长心直口快“郝书记您 不找我们我们也要找你”,她就把“普九”达标的意义和要求做了简 明扼要的汇报。特别提岀,雨季快到了,有几所学校校舍破旧,师生 安全都没保证,不马上修就得停课。
郝书记听完汇报,动情地说:“我找你们两位来就是这事。由于 不太了解情况,会上我也没具体说,现在听你们这一说,我就拿一 下意见。干脆,下星期一,连你们两位,再叫上人大的李万主席,联 社的社长连同会计,我们一起到各学校转转,来个现场办公,当场 拍板,该修的修,该建的建。”
一听郝继富这话,两人心里热乎乎的。刚才还怨郝书记在会上 把文教的事忽略了,没想到他是这么重视这项工作,给予这么大支 持。
星期一,下了半宿的雨,到早晨还下个不停,宋学华顶着雨骑 自行车上班,半路上想:原定今天郝书记领着大家看学校,这回是 不是又要泡汤了。可进了自己办公室,刚脱了雨衣还没来得及擦擦 脸上的雨水.办公室王秘书就推门跟进来了: “郝书记把车已经安 排好了,大家马上要走。”
车刚岀机关大门,郝继富对宋学华说:“今天去哪由你定,就找 几个条件最差的吧!”
宋学华把全镇38个中小学校排了一下队,最后选定了 8所, 把行车路线告诉了司机。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先找校长座谈,查看现场,定岀该修建的 房屋多少间,最后让联社随行的社长和会计回机关落实所需款项。 随行的几个人心里想:我们这位郝书记真是说哪办哪,办事真干 脆。
第六所学校刚刚看完,郝书记对司机说广回机关。” 宋学华问广郝书记,怎么,还有两处没有看就回去了。” 郝继富从牙缝里蹦岀几个字:“越看越上火,牙痛!” 当天下午,大安镇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会上,郝继富心情异 常激动。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开得很急。上午,我们和其它几名同志一 起开车转转,我们镇的几所中小学,看到孩子们在那样的环境里学 习,这个做党委书记的心里很不好受。我想:该是我们这些父母官 着急上火的时候了。开这个会,我不想讲大道理,因为大家心里都 很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主管 教育和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会后结合结合,一起走岀机关,把 全镇每所学校的教育状况摸一摸底,然后由镇文教室统一形成一 个系统的材料,哪里该修,该建,我代表党委政府先表个态:“支 持。”
这次会后,全镇上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据统计数字表明: 1993年,大安镇向教育投资41万元,翻建教室81间,打围墙520 米,修路1200米,添置学生课桌凳535人套。投资之大在大安镇来 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这无疑使这镇教育状况得到改善。
1994年刚一开春。“普九”达标工作很快全面铺开。来自上级 的文件精神很快摆上了大安镇党委书记郝继富的案头。
结合现实找差距,这对于教育工作基础本来就差的大安镇差 距太大了。该做的工作太多了。但镇党委书记的一句话无形中给 全镇上下增添了更大的压力:“奋战两年,确保全镇教育工作一役 达标。”为了不使这句话单纯地成为一句口号,郝继富在镇里召开 的几次会议上再三提岀:“普九”达标不是走形式,而是一项实实在 在的工作,干起来更得实实在在。
什么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普九”达标工作说难首先 难的是主管副镇长宋学华,那就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缺钱 哪!什么办法都想了,就是资金不到位。找书记说吧,也怕撞墙上。 镇里企业上项目需要钱,改善农业基础条件需要钱……这些都得 找书记过脑筋,发愁。这样,拖了几天,工作没法开展,宋学华实在 忍不下去了 ,硬着头皮来找郝继富商量。
“郝书记。“普九”达标工作您一直很支持,可没钱什么事也办 不成,您得想个办法吧!
“镇里现在资金是紧张,我也正为钱的事发愁呢? ”一听郝书记 这句话,宋学华心里凉了半截。
只听郝继富接着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工作再难干也得干。 镇里该投入的一分钱不能少,村里该拿的也得拿,不够的采取集资 的办法解决。”
搁在心里几天的疙瘩终于让郝书记解开了,宋学华喜滋滋地 走出党委书记办公室,到各单位传达郝书记的精神。
第二天上班,镇政府门口贴出由党委书记郝继富亲自写的“普 九”达标捐资助教倡议书。
捐资首先从镇机关干部开始,郝继富率先拿岀400元,其它人 你300,他200。然后是层层发动动员,镇里由郝书记主持先后召开 了镇直机关会,村干部会,赢利大户座谈会。在大安镇很快掀起了 一个捐资助教活动高潮。各界人士纷纷解囊,前后不到一个月时 间,共收到捐资助教款25. 3万元。
1994、1995两年,大安镇采取镇里投一部分,村里拿一部分, 社会集一部分的办法,累计向教育投资287. 98万元,新建、翻建校 舍、办公室237间,打围墙1560米,购置课桌凳1997人套,仪器橱 145个,实验桌台115个,教学仪器5638台件,音、体、美、劳器材 3586台件,图书1. 87万册,硬化路面1960米。全镇中小学的绿 化、美化、校园文化及各活动室的设备等均已达到总体设计要求。 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1995年10月13日,大安镇“普九”达标工作通过省市县“普 九”达标验收小组验收。当听到几年来大安镇“普九”达标工作汇报 后,验收组的同志给予了高度赞扬。
大安镇的上上下下一片喜庆。郝继富心里回想着老伴的一句 话:““普九”不达标,我看你也不要这个家了。”两年多来,郝继富第 一次下班就往家赶。他是让老伴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普九”的实干家
在今天,如果您来到大安镇,问起这个镇的教育发展来,没有 一个人不啧啧赞叹的;谈到这个镇主管教育的副镇长宋学华,没有 一个不由衷伸出大拇指的:她真是个实干家。
宋学华今年48岁。墩墩实实的个头,显得成熟和老练。说起 话来,铜锣般的大嗓门儿,给人一种豪爽能干的感觉。丈夫常年在 外,自己还要带孩子,在家里,既当妈又当爹。
说起她主管教育来,还是从1993年初撤乡并镇开始的。现在 的大安镇是原来的大安镇、螺山两个乡合并而成的,镇党委和政府 把主管教育的担子放在她肩上,她感到了担子的沉重。全镇两所中 学,五所中心校,二十三所小学校,都是些什么样子呢:有的学校没 有围墙;有的教室四面透风早已成了危房;有的村办小学还在借用 群众的房子上课,孩子们上学还要自己带板凳来。看到这些天真活 泼的孩子,看到这破旧的学习环境,宋学华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和 工作的难度。她找到文教室的同志们,自己带队,骑着自行车,一连 跑了 7天,对全镇所有中小学校的房屋一间一间的进行检查,检查 的结果更使她感到心情沉重。过了麦秋,雨季就到了,决不能在雨 季发生问题,她立即向镇党委做了汇报。党委书记郝继富同志也感 到了事情的严重,亲自带队检查学校。
第二天,镇党委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惠研究学校房子问 题,一个改善全镇办学条件方案终于岀台了。宋学华心里的一块石 头落了地。
要使全镇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呵,当时 是刚刚撤乡并镇,原螺山乡几个企业亏损,镇里还背着几百万元贷 款的包袱,这么多学校的房子要翻修、要修缮,钱由哪来?镇党委政 府下了决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决定发动干部群 众集资。宋学华首当其冲,第一个来到大安镇村张树生家。说来也 巧,这天县委副书记李长福同志来到大安镇检査工作,宋学华又找 到了靠山,对李书记说:“李书记和我们到下面转转,给我们助助威 吧! ”硬是把李书记也请到了张树生家。张树生原来已为村里捐了 五百元,这次表态再捐两千元。开头打了个漂亮仗。宋学华又来到 了个体户张洪义、田顺、李守存、杨柏存家,分别做通了他们捐款的 工作。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全镇掀起了捐资助教的高潮。第一次全 镇收到集资款25.3万元。大安镇的做法,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称 赞,并在全县推广了大安镇捐资助教的经验。
资金到位了,宋学华也更忙了,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她和有 关人员一起,采取现场办公的方法,逐学校地走,一间房一间房地 造预算,一面找施工队协商,一面向党委政府汇报,还要逐学校的 看进度,査质量。人累瘦了,嗓子急哑了,她起早贪晚,从没歇过一 个星期天。丈夫张学奎心疼地说:“办学条件改善了,你也搭进去 了。”可宋学华说:“党和群众这么支持,我没理由不干,为了孩子们 把我搭进去也值得。”宋学华地只有一个孩子,今年14岁,她这个 做母亲的不用说陪孩子玩玩,就连一顿正顿的饭都没给孩子做过。 她起早、贪晚,中午不回家。每顿饭都是孩子自己做,生了生吃,糊 了糊吃。一个星期天,儿子起早就央求她:“妈妈今天不要上班了, 在家里过星期天吧。”孩子需要母亲的爱,他多么希望吃母亲做的 一顿饭啊!宋学华眼睛湿润了,她感觉到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可是她还是对孩子说:“好孩子,好好在家做功课,妈还要到学校 去。”就是这样,三年来,宋学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就连大秋、 麦秋家里的活也是找人干。人们都说,她的心都放在了“普九”上。” 大白山小学的七间教室,被人承包做了饮料厂。宋学华硬是做 通了承包人的工作,无条件搬出了学校,恢复了原貌。大安镇中心 校的操场,被群众做了麦场,一个个的麦秸垛垛在操场上,影响了 学校的文体活动。宋学华挨家挨户做工作,只用了两天,操场上所 有的麦秸垛全搬走了。
看现在,大安镇不论是中学、中心小学,还是各村小学,干净整 齐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凳,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九五年“普九”达标验收中一举通过了省市县的验 收。每当谈起学校的变化,人们都不禁要说:“学校的一砖一瓦都凝 聚着宋学华的心血和汗水啊!
汗迹礼赞
“教育事业就像一条永无止境的路,他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无私 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用心血和汗水铺就的。”这是玉田县大安镇文教 室总校长郑文银的内心独白。
镇里千方百计为教育投资,郑文银非常了解钱来之不易。为了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郑文银像一个“把家虎”一样,把钱控制 起来,避免了一分钱的浪费。每笔投资他都严格考查他的去向。有 一次去离本镇60多里的一个厂子拉体育器材,临去他和另一名同 志坐班车去的,回来和货物一起挤在一个雇来的“小三马子”里,骨 头架子都快散了。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哪个学校修改扩建房屋,郑文银保证到场 监工,从进料到施工验收层层把关,有时来往于几个施工现场。
在“普九”达标的两年多时间里,郑文银寒暑假没休过,大、麦 二秋雇人管家里十几亩地,甚至连星期天都没在家里呆过。
1993年3月18日,正是全镇“普九”达标工作热火朝天的时 候,郑文银的老父亲因中风瘫痪在床,但郑文银在忠孝不能两全的 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事业,把病歪歪的父亲抛给了妻子。是他置亲 情和孝心于不顾吗?不!每当早晨离家上班的时候,如果你看到他 留连在父亲身上的眼神,你就知道郑文银心里在滴血。
1994年寒假,家里拆盖新房,郑文银请来姐夫操持施工,自己 却天天都泡在学校的施工工地上。
也是在“普九”达标的工作关键时候,郑文银因意外事故发生 车祸.两条手臂骨折,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郑文银病愈岀院 了。家人和周围同志都劝他休息一段时间,等病完全养好了再上 班,可郑文银就是放心不下文教室的工作。刚一出院就架着两条尚 打着支架和绷带的伤臂上班了。几天下来,由于劳累过度,伤臂又 坏了,又接了第二遍。
家里人尽管嘴上瞒怨郑文银不顾家,从心里和行动上却给了 他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也就是这种支持和帮助以及郑文银对家庭 的愧疚激励着郑文银更加勤奋的工作,化成了郑文银前进的动力。
郑文银用他的实际行动憧憬和创造着明天,甘愿在平凡的岗 位上改变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