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到1993年,丰南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很快,特别是1988年4月国务院确 定丰南县为秦、唐、沧沿海12个开放县之一以后,丰南县人民政府实施县委提出的 “工业兴县、开发兴县、开放兴县、科教兴县”战略,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连创辉煌。 1990年,丰南县被评为全省“七五”期间综合经济指标发展水平十强县(市)之首, 1991年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2年在百强县(市)中又由第86 位上升到76位,并成为全国明星县(市)之一。全县财政收入在1991年全省139个县 (市)中率先超亿元,1993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52.9亿元,比1986年增长4.6倍;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4亿元,比1986年增长3.28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27亿元, 比1986年增长3.71倍。农村人均生活水平,1993年达到1110.5元,比1986年增长 76%。交通、电力、通讯、城建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 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有了相适应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种植业:丰南县农村自从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大促进了农村生 产力的发展。但是“统”的层次较弱,制约了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1988年县政府 根据县委《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几点意见》,组织各级政府和全县农民在稳 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通过调整土地,推行了 “双田制”(口粮田、责任田)、 “三田制”(口粮田、责任田、公益田)。因“双田制”、“三田制”不符合大多数农民的 利益,特别是二、三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农民极力抵制,只是在少数二、三产业发达的村 镇在农民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得以实行。为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全县在25个乡镇56个 村建立起集体农场。这一年仅国营、集体农场及承包大户就开发稻田4万多亩;沿海滩 涂开发鱼、虾池1500多亩。当年全县农业虽然遇到了一些自然灾害,因为有稻田保驾, 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由此而为县委、县政府奠定了走开发性农业的思路。 1989年7月为推进开发性农业的发展,县政府根据县委《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 社会化服务的意见》,在全县22个乡镇和492个村都建立和健全了经联社和经济合作 社,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财务实行“双代管”制度(各村财务、 资金由乡镇代管),村村落实了全方位提留。又总结推广了西八户、四王庄、胥各庄六 街3个村3种模式的村级社会化服务典型,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或经济合作社组织为 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1989 年10月,县政府为加强农业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能力,根据原来县级农口各局的 行政职能大于服务职能和自成系统,缺乏有力的协调、综合能力的问题,撤销了农业 局、林业局、畜牧局、水产局、农机局,改建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林 业总站、水产公司、农机公司。组建了丰南县农村经济委员会,既是县政府宏观指导农 业的办事机构,又具有原来各局的行政职能。主要职能是主管各中心、站、公司的党 务、人事、行政以及农业规划、科技兴农、农业信息、综合协调和推动农业生产。各中 心、站、公司,专门搞好技术服务,兴办农资服务实体等。各乡镇也组建了农经办公 室,下设“五站一中心”,即:农机水利站、植保站、林业站、种子站、畜牧站,农村 服务中心。在各级统一层次加强,服务到位的同时,县政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提出 了 “开发规模化,施工机械化,工程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产量高效益”的“四化一 高”农业开发战略。普遍落实了省政府关于农村劳动积累工的规定,在荒洼地和沿海滩 涂较多的西部、南部乡镇,还实行了 “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办法,全县迅速掀 起了一个“东治沙,西治洼,中部大搞园田化,沿海滩涂搞开发”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热潮。从1988年10月到1993年春耕前,5个冬春,农业共筹资、集资、引资 3.92亿元,动用劳动积累工2500多万个,以每年平均开发稻田5.5万亩,鱼虾池5000 亩的速度增进。到1993年,全县已先后开发沿海滩涂,修建精养虾池1.87万亩,开发 洼淀鱼池3.6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及垦荒种稻21万亩;东部沙地建成林网方田,地下 管道灌溉,发展果油、果粮、立体间作7万亩;西南部洼地建成高标准深渠河网化台田 6万亩;中部经过改善灌溉、除涝条件,建成高效益农田10万亩,“吨粮田”3.3万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1989年到1992年连续获全省“海河杯”竞赛奖。1991年被省政府 命名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1991年4月县委、县政府批准县委农工部、政府 农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农业实行区域化种植的意见》,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 责任制,调整了土地,实行了区域化种植。再加上从1988年到1992年连续推广小麦、 玉米模式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棉花、花生地膜覆盖等多种先进农业技术,粮食产量 连续6年刷新历史记录,棉花、花生产量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1991年县政府根据 县委关于“农业要由广度开发向深度开发进军”的指导思想,调査研究了发展商品蔬菜 的区位、市场、技术优势和水土条件,决定发展商品菜生产,以加快农业增值。县政府 建立了 “蔬菜服务中心”,对大棚菜生产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到 1993年全县已发展瓜、菜种植面积9万亩,其中大棚菜1.5万亩,每年增加农业产值达 1亿多元。
林业:县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规定》,釆取全面勘察,统一 规划,逐年实施的办法,1989年~ 1991年,年年保持育苗3000亩,植树300万至500 万株。到1991年上半年,全县累计造林4.99万亩,植树1092万株,育苗3644亩,全 县森林覆盖率由1988的年8%上升到12.5%,经林业部验收,正式批准命名“平原绿化 达标县”。
畜牧业:1988年~ 1990年,全县建起两个养猪示范乡,23个养猪示范村,15个养 牛示范村,10个养禽示范村,2124户畜禽养殖专业大户,还发展了集体、联合体、个 体畜牧场48个。1989年推广了 “一推四改”(推广快速育肥,改圈,改湿喂为干喂,改 粗料为精料喂改瘦肉型优种)和太阳能塑料暖棚养猪和养鸡等先进技术,使全县养猪快 速育肥率达到70%以上,猪只育肥期从原来的8~10个月缩短到4~5个月,畜牧业生 产效益普遍提高,促进了畜牧业的大发展。到1993年底,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8.4万 头,比1986年增长68%。
渔业:1990年丰南县进一步完善了渔业承包。养虾由原来单户分散承包改为由大 户、集体、冷库、国营单位四种规模承包形式。又针对近海渔业资源少,单户搞远海捕 捞承包能力差的情况,把原来的分户承包的船人重新组建起三个集体远海捕捞队,组织 渔船33只,开展起远海捕捞作业。淡水养鱼还推广了 “驯化养鱼”、“稻田养鱼”等先 进技术,使全县淡水养鱼创出新水平,被省政府命名为“淡水养鱼先进县”。1993年养 殖河蟹1.3万亩。这一年养虾虽遇到一场毁灭性的病害,虾产量比1992年降低77%, 但由于发展了淡水鱼、蟹和海洋捕捞,全年渔业产品产量仍达到3.15万吨,比1987年 增长1.11倍。
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农业产值逐年巨增。到1993年底,全县农 业总产值10.33亿元,比1987年增长1倍。
二、实施县委工业兴县战略
为落实县委“工业兴县”的战略,县政府依据丰南县靠近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和具 有各方面人才的优势,从1986年到1993年突出抓了大上乡镇企业、发展规模企业以及 工业体制的改革。1987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 发展乡镇规模企业的规定》和《关于解决村办集体企业“白点村”问题试行意见》三个 文件以后,到1988年底,通过外引、内集办法,投入工业资金2亿多元,乡镇企业发 展到1.05万家,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发展到2602家。全县形成了冶金、建材、陶瓷、机 械、食品、纺织、服装、化工、造纸8个较大行业。其中建成了规模企业150多个。随 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异军突起,县政府同时抓了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打破所有制界限 入手,实行行业管理。1988年12月撤销了县经委(原管理县办工业)、二轻局(原管理 县办集体工业)和乡镇企业局,组建了工业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从宏观上管理全 县工业的发展,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工管委下设纺织公司、能源建材公司、冶金公司、 轻工公司、化工公司、机电公司等,由公司直接管理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后,逐步把乡 镇企业的承包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国营和县办集体工业企业。这一年县政府组建了企业 承包经营发包委员会,印发了承包章程,颁发了《扩大企业权力的决定》,随之全县就 有66个县属企业和96%的乡镇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有100家工业企业与京、津、唐 等大中城市企业实行横向联合,靠大中城市企业技术发展本县企业的产品。1989年中 共中央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方针以后,丰南县依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 地处理了治理、整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100个各类公司进行了整顿,撤销32个、 降格改为非公司6个;广泛开展了财务、税收、物价、资金、信贷大检查。共压缩、缓 建基建项目18个,压缩投资4472万元;对43个项目和204个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处违 纪资金1207万元。对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缺乏整体竞争力 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整:(1)实行全民、县办集体、乡镇企业行业管理,组成水泥、纺 织、冶金3个工业公司和造纸工业联合会;(2)对80个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低 水平、低质量、低效益的企业以及10个重复在建项目实行了关、停、并、转。对17个 不符合国家企业产业政策的产品实行了严格限产。对100个利税大户和3项名优产品及 57个在建项目,采取“投入不断档,发展不停步,经济不滑坡”的策略,从煤、电、 资金、原料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承包机制,重新调 整了企业承包基数,增补了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税及工资利税率、固定资产增值、自有 流动资金增长、新产品开发、企业创优、设备完好率等内容。将职工录用、干部聘任、 资金使用、闲置设备处理、部分产品定价、企业兼并等10项自主权下放给企业。企业 工资推行“工效挂钩”、“计件工资”、“定额工资”、“工资与奖励捆在一起”等四种制 度。还实行“积压产品推销奖”、“紧缺原材料采购奖”、“原料、能源节支奖”以及新建 企业和亏损企业减税、让利照顾,使工业企业在治理、整顿中保持了发展势头。1989 年治理整顿中,全县100家与大中城市搞横向联合的企业,年产值就达到2.9亿元,占 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6%,有57个新建项目投产,增加产值3000多万元,开发出新产品 15种。1990年推进企业二期承包,重新调整了企业承包的利润指标。在工业企业内部 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和职代会达标活动”,企业工会主席参加企业领导班子, 县政府制定了《县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奖惩办法》。实行了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定 额工资、效益工资、结构工资、岗位工资、销售提成等7种工资形式。1992年以后, 根据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丰南县工业企 业主要是抓了管理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配套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县政府连续 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管理体制的决 定》、《关于县办新企业实行新经营机制的意见》、《关于县乡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暂行规 定》等16项文件和决定。对工业系统原6个行业公司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组 建了轻工、机电化工、纺织服装、能源建材4个实体公司。这一年全县工业产值、利 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和增产幅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3年,对新上“高、新、 大、外”的规模企业,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对老企业增加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全年固 定资产投资达10.16亿元,完成新上和技改项目166个,形成产值12亿元,利税1.6亿 元。到1993年底,全县已形成冶金、建材、陶瓷、造纸、机构、食品化工、纺织服装、 鬃毛加工9个骨干行业。其中支柱企业有轧钢、炼钢41家,年轧钢160万吨,炼钢50 万吨;水泥企业10家,年产水泥38万吨;陶瓷企业82家,年产卫生瓷100万件。另 外,年造纸4.5万吨,服装180万件,原盐170万吨。许多产品远销全国和10多个国家 和地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93年全县工业产值 33.08亿元,比1987年增长5.56倍。
三、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一)发展科技
为加快经济发展,县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1987年县政府颁发了《科学技 术奖励条例》,对科技成果、科技进步、科技情报、科技管理方面有显著成就的科技人 员进行物质奖励,并规定对有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可以申请晋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1988年被省科委确定为河北省农村科技开发重点支持县。1990年在各乡 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为了推进“科技兴农”,全县358个村配备了由3至5人 组成的科技服务小组,形成从县到户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共培 训农民技术骨干3.7万人。各级科技人员,除组成了小麦、水稻两个承包集团外,还有 700多名技术人员承包了 10项、397种农、林、牧、渔科技推广和科研项目,与村、户 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335份。这一年,“吨粮田”、“地膜棉花”、“生猪快速育肥”、“精 养虾池”等均显著增产,获得省、市专家好评,被国家科委确定为科技重点支持县。 “七五”期间,承包了上级“星火计划”科技项目25项。全县自定“星火计划”科研项 目50项,全部完成并通过部、省、市、县鉴定验收,有2项达到国际水平,13项咨到 国内先进水平,102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八五”期间,全县承担了市以上“星人计 划”项目10项,自定“星火计划”项目13项。此外还有一般科研科技项目94项,中 间试验项目112项。全县已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11项。1992年被 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科技兴县”重点支持县。1992年2月县政府成立科技领导小组, 对科技兴县工作进行集中领导。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同年8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 准,在县城西南一公里处,建立起集中高新科技企业的“火炬园区”。开始占地面积为 1.3平方公里,然后逐步扩大到4.2平方公里。县政府制定颁发了《丰南县火炬园区若 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丰南县火炬园区暂行管理办法》,园区内企业的高新科技产品享 有按政策规定的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区内所有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聘任 制。“火炬园区”从1992年开始到2000年建成,既是丰南县高新科技“窗口”,又是丰 南县开发“特区”。丰南县政府从1988年起狠抓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1989年县政 府把择聘大专毕业生的权力下放给企业。较大的企业还与京、津、唐等大专院校和科研 单位挂钩,建立起“职工技校”培育自己的技术人才。在经济发达的乡镇,还自建了 “人才楼”,对科技人才实行住房、农转非、子女就业等系列优势,为广泛吸引科技人才 创造了条件。1992年,县政府成立了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制定颁发了《引进专业技 术人才的若干政策规定》,并与唐山工程技术学院联合,在县综合职校开办了冶金、建 筑、硅酸盐3个大专班,招收学员90名,为本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从1988年到1992 年全县先后从外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到1993年底全县已有各类专业科 技人员8181名,比1986年增加3252名,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65名,中级技术职 称的894名。县级科技组织493个,农民科技研究所65个,有6名科技人员到乡镇任 职,201名国家技术干部到乡镇企业、农村开办、领办、创办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发展教育
“七五”期间,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精神,国家、集体、群众筹资达 2000多万元,修建危险校舍7.73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校舍1.2万多平米,并调整了 中、小学布局,全县基本上消灭了危险校舍。1986年小学教育达到普及标准,小学教 师学历达标率提前5年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198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教改 实验县和燎原示范县以后,除加强小学教育外,还制订了打好“初中教育三年翻身仗” 的规划,制定了《教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教师的职责,行为守则及奖惩办法,并在 中小学普遍进行德育教育,深入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创三好和讲演比赛活动。中小学 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小学教育从1988年至1993年一直保持全市上游水平。1990年,全 县中考平均分数和及格率上升到全市第三位。到1993年,全县幼儿入班率达100%,小 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9%, 99.3%和99.5%,初中巩固率和毕业率分 别达到90%和100%;高中巩固率和毕业率达到99%,高考录取率达35.3%。
成人教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进行,为经济建设发展培育相适应的人才。1988年, 各乡镇建立起综合技术学校,召收培训在乡、在职的知识青年。农村有481个村建立了 农民业余技校。1989年2月,在原来县文教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丰南县教育委员会,把 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一管理起来。1990年乡镇设“一社两办、两校、两站”,即:经 联社、农办、教育办、技校、党校、文化站、技术推广站,实行了统筹机制。1992年9 月,县职业教育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设企管、财会、机电、服装、化工、蔬菜、 水产等12个专业学校,23个教学班(其中大专班3个),全县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一 校多制、上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横联(农业、工业和科技单位)、下幅射(向农 户辐射)的经、科、教统筹体制。到1993年,全县已翻新校舍13 280平米,新建校舍 24 946平米,教学楼13 878平米,解决水源37处,添置教学仪器10 927件,全部实现了 “一无两有八配套”(无危险校舍;有教学用具、有课桌凳;院墙、校门、旗杆、厕所、 操场、水源、校舍、课桌凳八配套)。县农广校从1988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省先 进办学单位,17个乡镇技校达到了省规定一类办学标准。
四、 控制人口增长
为加强计划生育的领导,1989年全县24个乡镇配备了计划生育专职副书记,492 个村也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县、乡、镇、村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任务与奖惩挂钩, 并纳入全县统一的目标管理责任制。1990年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后,全县乡镇、 农村建起514所人口业校,393个人口活动室,提高了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有126 户主动退回二胎指标,188个“超生游击队”回了村。1991年县政府颁发了《丰南县计 划生育实施办法》,下发了《关于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的决定》以及《创无多胎生育县》、《创无计划外生育乡镇》的3个规划。规定“六不 准’(不准递条子、托关系、非有关人员介入、开假诊断证明、私盖公章、行贿索贿、 私开假证明)和农村计划外生育子女的处理条款。从上到下建立起例会制度、月访季普 查制度、人口基础知识教育制度、“五公开一监督”(政策、生产指标、节育措施、,奖 惩、超生罚款公开、群众监督)制度、实行节育合同制度、有奖举报制度、计划生育培 训制度、账卡管理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十项制度。全县统一印制了 “处罚决定书”的 通知单,开展了 “上万例长效”活动。这一年就开展了四次普查,清理了《条例》颁布 以来的早婚、早育问题326例,有29名职工、干部被开除公职,否掉了 19个基层先进 支部。计划生育工作从此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1993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4.8%。,比1988年下降5.48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4.16%,比1988年提高11 个百分点。
五、 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1988年初,国务院确定丰南为秦、唐、沧沿海开放县以后,县政府确定了 “以改 变软硬环境为基础,以建立外贸出口基地为依托”,以发展“三资”企业为重点,全方 位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1988年~ 1993年,先后投资6033.8万元修建油路、水泥路 82.3公里;投资8500万元开通了 7000门自动拨号电话和360路模拟微波设备,成为全 省第一个农村自动化通话试点县;投资6700万元建成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坑口煤砰 石发电厂,到1992年底已发电2亿度;投资47.8万元搞县城基础设施,修建了铁路立 交桥、外环路,完善城区给排水工程,新建体育场馆、职教中心、物资宾馆、汇丰园饭 店等公用服务设施7.4万平方米,改善了对外开放的环境。为了强化开放开发力度,从 198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黑河、大连、深圳、海口等地建立5个办事处。在县城附近 划出6700亩土地,建立了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让海内外人士了解丰南,于1991年 利用沿海优势,组织举办了 “海鲜节”,邀请省内外有关人士和外商参加。为适应改革 开放的新形势,在原丰南外贸公司的基础上,1988年8月成立了对外经济委员会和对 外协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县对外招商、兴办“三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负责 国内地区间经济协作。1989年为适应当时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需要,县外贸公司、 对外经济委员会和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三家合作,成立了丰南县对外贸易委员会,加快 了对外开放步伐。从1990年开始到1993年,全县共与外商签订“三资”企业合同48 项,合同利用外资6027.6万美元。已有帅益针织有限公司、丰晓热熔胶有限公司、丰 茂木制品有限公司、希丰灶具有限公司等16个“三资”企业投入生产,有10个“三 资”企业正在兴建。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了贸工农一体化战略,在县内加快龙头企业和 创汇基地建设。从1988年到1992年,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了 25个具有水产品、 肉食、蔬菜、水果等多种加工储藏能力的6000吨的冷冻厂和年加工红小豆、花生成品 2000吨的脱水菜有限公司以及县粮油食品出口公司,土畜产品出口公司、工业品出口 公司等10个经营企业。全县形成了对虾、生猪、肉鸡、肉牛、水果、红小豆、花生、 芦笋、玉米笋等10个出口创汇生产基地。1993年,全县出口商品47种,完成收购值 2.1亿元,比1990年增长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