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欢愉所产生的动机可以叫作丰满性创作动机、或曰生长性、超越 性创作动机。对于这种创作动机,一些心理学家曾这样给予界定,丰富 性创作动机是指“以经验享乐、获得满足、理解和发现、寻找新奇、有所 成就和创造这些欲望为特征的动机"⑤。“令人愉快的活动,是由内趋 力促发的活动,也就是那些达到一定新颖程度的活动。”⑥在这种欢愉 的审美状态中,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得到了最好的调节,内部的潜能得
到了最大的激发,人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他要将这一切都发挥倾 吐出去,于是便形成了创作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创作的效果与情感 的享乐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情感的享乐度愈高,智力程度就愈高,创造 力就愈强。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是最一般、最普遍的正情绪,它的 享乐度很高;快乐给人带来力量和魄力,使人处于与外界事物和谐共处 的境地;快乐的紧张度很低,使人处于超越和自由状态。因此,快乐把 人展现于外,容易接受外界事物并容易导致对事物发生兴趣①在各 种心理机制得到最好的谐调,处于最佳的和谐状态时,就容易产生高峰 体验和丰富性创作动机,也容易产生名篇佳作。可见,由快乐的情绪所 产生的丰富性创作动机使创作主体具有一种超越个人才能和现实局限 的功能,为创作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这正如雪莱在《为诗一辩》中所 说,“诗是最幸福最优秀的灵魂处于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刹那的记 录”。《毛诗序》中对此亦有生动的描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②这就形象地说明欢愉情 绪对创作动机产生的重要作用。
欢愉情绪形成创作动机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美好的童年生活
创作经验的积淀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会在儿童的心 里打下良好的创作基础°这种创作定势会长久地影响创作主体的创作 心态和创作生命。如同冰心所指出的那样:“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 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 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 的一生。,,③有的作家认为:“表现艺术所传达的深刻体验,主要来自它 对遥远的、记不清的童年时代的某些经验的触动。我嗅到一朵玫瑰花
1.《情绪的组织功能——关于情绪对认识操作的影响的几个实验总结》,《心理学报》 1988年第2期。
2.《毛诗序》,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 63页。
3.范伯编著:《冰心资料研究》,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的香味,这种香味突然给我造成一种异样的亲切感受,引起一种似曾相 见的情绪体验。这种莫名其妙的深切经验,乃是儿童时期经历过的一 连串情感体验的再次萌发。‘'①托尔斯泰生长在一个“弥漫着强烈的爱" 的家庭,童年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记,以致这种童年得到的爱成为他创 作的不竭动力°卓别林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无私的爱,这成为他 创作的无穷的源泉。他说广在奥克利街那间阴暗的地下室里,母亲使 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慈祥的光辉,只有在这种光辉的照耀 下,文学和戏剧才具有它们最伟大、最富有意义的主题,也就是关于爱 情、怜悯与人性的主题。”②巴金回忆童年时说:“最先在我的脑子里浮 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 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所爱着的孩子。'‘③“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 亲。我已经说过使我认识'爱'字的就是她。……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 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 常用极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 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正是这些爱促成 了巴金人格的发展。他深有感触地说广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 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 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全部性格的根柢「'④可见,这种爱打 下了巴金健康美好的心理基础,促进了他道德的发展。于是,他便将这 种爱施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正是这种爱心,激发和促使他产生了歌 颂人间大爱的创作动机。又如艾青从小得到奶娘无微不至的关爱,正 是这种爱成为他以后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动机。
(二)顺利的生活环境
顺利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促使丰满性创作动机的产生。如关仁山中 师毕业以后回乡教小学。他任教的小学就在美丽富饶的煤河岸边,清
1.王宁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1页。
2.[英]查理-卓别林:《卓别林自传-童年时光》,叶冬心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年版,第58页。
3. 巴金:《我的幼年》,见《巴金专集》(1),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5页。
4. 巴金:《我的几个先生》,见《巴金专集》(1),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4-135 页。 澈的河水,茂盛的芦苇,清脆的鸟鸣,打鱼的小船,戏水的孩童,天上轻 浮的白云映衬着轻轻流动的河水,像有人在推动着水天一起游动,处处 充满诗情画意。这美好的天籁般的自然风光营养和滋润着他的文学细 胞,激起他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当他的第一篇作品《静静的雨丝》 在家乡的刊物《芦笛》上发表以后,便受到一片赞扬声。县文化馆等有 关部门大力培养他,将他调到县文联搞专业创作,以后还让他到渤海边 的渔村去挂职锻炼,这样他便创作出了“雪莲湾系列”小说,在中国文坛 上崭露头角。以后他又深入冀东平原,先后创作了《大雪无乡》、《九月 还乡》、《天高地厚》等“平原系列小说”。他的创作成就得力于顺利的生 活环境。正是这种顺利的生活环境使他产生了为家乡而写,为家乡而 歌的创作动机。再如法国画家柯罗住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叫巴比松的小 村子。那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周围有辽阔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他 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捕捉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姿态和色调,表现大自 然的勃勃生气。正是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产生了创作《梦特芳 丹的回忆》的动机。在这幅作品中洋溢着静谧安详而又充满神秘幻想 的气氛,丛树婀娜多姿,树叶轻柔飘动,母亲在领着两个孩子采摘草蕈。 一层银白色的轻烟笼罩着四周,使人似乎可以闻得到湿漉漉空气中飘 溢的花香。
(三)对艺术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马斯洛认,人的基本动机是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 潜力,满足其自我实现的愿望。我们可以将这种动机称之为丰富性创 作动机。具有丰富性创作动机的人,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工作积极而 主动,精力充沛而心情愉快。大多数创作主体把创作看成是一种崇高 的人生方式,是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确立自我的一种最佳选择,因而孜 孜以求、锲而不舍,以至于把献身于这项事业作为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正是这种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使他们充满了欢愉,乐而不疲。古罗 马诗人贺拉斯对自己的创作这样评价:“我已经建造了一座比青铜器更 经久,比帝王的金字塔更高的纪念碑。雨水的侵蚀与风暴的吹打不能 摧毁它,岁月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也做不到这一点。——我根本不会 死去。"无独有偶,普希金在《纪念碑》诗中也这样说:“我为自己建造了 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上,青草不再生长。它抬起 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力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不,我不会死 亡——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长久,逃避了腐 朽与灭亡。”这些诗人、作家已将创作视为实现生命圆满的途径和死后 不朽的保证。这也是驱使他们创作的一贯性动机。更多的创作主体从 事文艺创作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求。如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 说:“我从15岁时就开始写小说,可我从不知晓为什么我对这一职业感 到兴趣,以至还能成为我光辉的事业。……为了写作,我曾放弃了一 切。不过当时无人对我的作品感兴趣,不论出版者还是广大读者,都以 如此态度对待我。可我并没有为此而感到气馁。我坚信,应该继续写 下去,无须知道写作的原因。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义务,支配着我。然 而,绝不是受命于政治命令、社会和道德的需要,也不是为文学之外的 任何事物所左右。这仅仅是写作自身的义务而已。"他的创作完全是为 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张承志满怀激情地赞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方式: “文学,多么神圣和激动人心的字眼儿!我不相信你能找到任何一个领 域、职业或者专业能像文学这样,既能尽力创造,又能诉说内心;既能有 益于人,又使自己日趋美好;既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扰、束缚和限制,并 满足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又能最大限度地以个人之力摧枯拉朽、赞 美颂新。”①
(四)因创作所带来的荣誉和利益而产生的喜悦
人类生存的方式有多种,创作主体通过创作实现人生价值是一种 最佳途径,所以有的人把从事艺术创作作为改变人生途径、取得利益或 获取荣誉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某种渴望和需求;也有的人想以此传 世,使自己名垂青史。这个“动机一旦发挥作用,这个人的行为就会向 着满足其需要的方向发展,使行为和活动具有稳固而完整的内容,对获 得该种目藤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使注意集中,思维敏捷,进行着持久 而顽强的工作”②。古今中外的许多人都把作品“传世”视为自己终生
1.张承志:《老桥・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岀版社1984年版,304-305页。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到了最大的激发,人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他要将这一切都发挥倾 吐出去,于是便形成了创作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创作的效果与情感 的享乐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情感的享乐度愈高,智力程度就愈高,创造 力就愈强。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是最一般、最普遍的正情绪,它的 享乐度很高;快乐给人带来力量和魄力,使人处于与外界事物和谐共处 的境地;快乐的紧张度很低,使人处于超越和自由状态。因此,快乐把 人展现于外,容易接受外界事物并容易导致对事物发生兴趣①在各 种心理机制得到最好的谐调,处于最佳的和谐状态时,就容易产生高峰 体验和丰富性创作动机,也容易产生名篇佳作。可见,由快乐的情绪所 产生的丰富性创作动机使创作主体具有一种超越个人才能和现实局限 的功能,为创作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这正如雪莱在《为诗一辩》中所 说,“诗是最幸福最优秀的灵魂处于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那一刹那的记 录”。《毛诗序》中对此亦有生动的描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②这就形象地说明欢愉情 绪对创作动机产生的重要作用。
欢愉情绪形成创作动机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美好的童年生活
创作经验的积淀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会在儿童的心 里打下良好的创作基础°这种创作定势会长久地影响创作主体的创作 心态和创作生命。如同冰心所指出的那样:“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 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 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 的一生。,,③有的作家认为:“表现艺术所传达的深刻体验,主要来自它 对遥远的、记不清的童年时代的某些经验的触动。我嗅到一朵玫瑰花
1.《情绪的组织功能——关于情绪对认识操作的影响的几个实验总结》,《心理学报》 1988年第2期。
2.《毛诗序》,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 63页。
3.范伯编著:《冰心资料研究》,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的香味,这种香味突然给我造成一种异样的亲切感受,引起一种似曾相 见的情绪体验。这种莫名其妙的深切经验,乃是儿童时期经历过的一 连串情感体验的再次萌发。‘'①托尔斯泰生长在一个“弥漫着强烈的爱" 的家庭,童年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记,以致这种童年得到的爱成为他创 作的不竭动力°卓别林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无私的爱,这成为他 创作的无穷的源泉。他说广在奥克利街那间阴暗的地下室里,母亲使 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慈祥的光辉,只有在这种光辉的照耀 下,文学和戏剧才具有它们最伟大、最富有意义的主题,也就是关于爱 情、怜悯与人性的主题。”②巴金回忆童年时说:“最先在我的脑子里浮 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 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所爱着的孩子。'‘③“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 亲。我已经说过使我认识'爱'字的就是她。……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 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 常用极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 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正是这些爱促成 了巴金人格的发展。他深有感触地说广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 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 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全部性格的根柢「'④可见,这种爱打 下了巴金健康美好的心理基础,促进了他道德的发展。于是,他便将这 种爱施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正是这种爱心,激发和促使他产生了歌 颂人间大爱的创作动机。又如艾青从小得到奶娘无微不至的关爱,正 是这种爱成为他以后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动机。
(二)顺利的生活环境
顺利的生活环境也可以促使丰满性创作动机的产生。如关仁山中 师毕业以后回乡教小学。他任教的小学就在美丽富饶的煤河岸边,清
1.王宁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1页。
2.[英]查理-卓别林:《卓别林自传-童年时光》,叶冬心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年版,第58页。
3. 巴金:《我的幼年》,见《巴金专集》(1),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5页。
4. 巴金:《我的几个先生》,见《巴金专集》(1),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4-135 页。 澈的河水,茂盛的芦苇,清脆的鸟鸣,打鱼的小船,戏水的孩童,天上轻 浮的白云映衬着轻轻流动的河水,像有人在推动着水天一起游动,处处 充满诗情画意。这美好的天籁般的自然风光营养和滋润着他的文学细 胞,激起他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当他的第一篇作品《静静的雨丝》 在家乡的刊物《芦笛》上发表以后,便受到一片赞扬声。县文化馆等有 关部门大力培养他,将他调到县文联搞专业创作,以后还让他到渤海边 的渔村去挂职锻炼,这样他便创作出了“雪莲湾系列”小说,在中国文坛 上崭露头角。以后他又深入冀东平原,先后创作了《大雪无乡》、《九月 还乡》、《天高地厚》等“平原系列小说”。他的创作成就得力于顺利的生 活环境。正是这种顺利的生活环境使他产生了为家乡而写,为家乡而 歌的创作动机。再如法国画家柯罗住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叫巴比松的小 村子。那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周围有辽阔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他 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捕捉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姿态和色调,表现大自 然的勃勃生气。正是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产生了创作《梦特芳 丹的回忆》的动机。在这幅作品中洋溢着静谧安详而又充满神秘幻想 的气氛,丛树婀娜多姿,树叶轻柔飘动,母亲在领着两个孩子采摘草蕈。 一层银白色的轻烟笼罩着四周,使人似乎可以闻得到湿漉漉空气中飘 溢的花香。
(三)对艺术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马斯洛认,人的基本动机是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 潜力,满足其自我实现的愿望。我们可以将这种动机称之为丰富性创 作动机。具有丰富性创作动机的人,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工作积极而 主动,精力充沛而心情愉快。大多数创作主体把创作看成是一种崇高 的人生方式,是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确立自我的一种最佳选择,因而孜 孜以求、锲而不舍,以至于把献身于这项事业作为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正是这种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使他们充满了欢愉,乐而不疲。古罗 马诗人贺拉斯对自己的创作这样评价:“我已经建造了一座比青铜器更 经久,比帝王的金字塔更高的纪念碑。雨水的侵蚀与风暴的吹打不能 摧毁它,岁月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也做不到这一点。——我根本不会 死去。"无独有偶,普希金在《纪念碑》诗中也这样说:“我为自己建造了 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上,青草不再生长。它抬起 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力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不,我不会死 亡——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长久,逃避了腐 朽与灭亡。”这些诗人、作家已将创作视为实现生命圆满的途径和死后 不朽的保证。这也是驱使他们创作的一贯性动机。更多的创作主体从 事文艺创作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求。如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 说:“我从15岁时就开始写小说,可我从不知晓为什么我对这一职业感 到兴趣,以至还能成为我光辉的事业。……为了写作,我曾放弃了一 切。不过当时无人对我的作品感兴趣,不论出版者还是广大读者,都以 如此态度对待我。可我并没有为此而感到气馁。我坚信,应该继续写 下去,无须知道写作的原因。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义务,支配着我。然 而,绝不是受命于政治命令、社会和道德的需要,也不是为文学之外的 任何事物所左右。这仅仅是写作自身的义务而已。"他的创作完全是为 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张承志满怀激情地赞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方式: “文学,多么神圣和激动人心的字眼儿!我不相信你能找到任何一个领 域、职业或者专业能像文学这样,既能尽力创造,又能诉说内心;既能有 益于人,又使自己日趋美好;既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扰、束缚和限制,并 满足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又能最大限度地以个人之力摧枯拉朽、赞 美颂新。”①
(四)因创作所带来的荣誉和利益而产生的喜悦
人类生存的方式有多种,创作主体通过创作实现人生价值是一种 最佳途径,所以有的人把从事艺术创作作为改变人生途径、取得利益或 获取荣誉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某种渴望和需求;也有的人想以此传 世,使自己名垂青史。这个“动机一旦发挥作用,这个人的行为就会向 着满足其需要的方向发展,使行为和活动具有稳固而完整的内容,对获 得该种目藤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使注意集中,思维敏捷,进行着持久 而顽强的工作”②。古今中外的许多人都把作品“传世”视为自己终生
1.张承志:《老桥・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岀版社1984年版,304-305页。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的奋斗目标。汉代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他写《史记》意在“藏之 名山,传之其人气白居易在成名以后自豪地说:“世间富贵应无分,身 后文章合有名。”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说得更加明确:“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 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 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①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 的传世愿望更为迫切。他曾致书于引为知己的王士祯,希望靠他的“游 扬而得传瞿佑在其《剪灯新话自序》中说,他虽想将其作品“藏之书 笥,不欲传出",但最终还是按捺不住传世的欲望,因为他相信他的小说 能起到“闻者足以戒之”的警戒作用。路遥曾立志在40岁之前“做一件 了不起的大事”,即完成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巨著。在这一目标的激励 下,历时6载,终于写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三卷本的长篇小说。出版 后不久便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时,路遥喜极而泣,他终于用心血甚至 是生命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五)对友爱和亲情的怀恋与企盼
友爱和亲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创作的动力源之一,所以对友爱 和亲情的怀恋与企盼也可以形成创作动机。如刘绍棠“跟乡亲们朝夕 相处,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每日言来语去,耳濡目染",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表现这种亲情就成了他的创作动机。他曾这样讲:
在我遭遇坎坷的漫长的岁月中,家乡的农民不但不对我加白 眼,而且尽心尽力地给予爱护和救助,人人在劫难逃的十年,我独 逍遥网外,并且写出了作品。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我要一生一 世讴歌劳动人民;我在彻底改正五七年问题以后发表的所有作品, 都是像满怀感恩和孝敬之心的儿女,为自己那粗手大脚的爹娘画 像一样,写农村,写农民。
1.曹丕:《典论•论文》,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第159页。
农村是我的生身立命之地,农民是养育我的父母和救命恩人, 写农村、写农民正是我的感恩图报。我的以往作品来自乡土;我今 后的作品,更要深入乡土。①
曲波创作《林海雪原》、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的动机,都是为 了怀恋战友深厚的友谊。
(六)醉酒的兴奋
酒与文学有不解之缘。尼采认为世界的构成是由于“醉”和“梦"这 两种精神。晋人王荟也曾说过“酒正引人著胜地”这样的话。据说美国 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德莱塞等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 认为?佳酿是使人陷入迷狂状态的催化剂。创作主体沉湎于酩酊大醉 中,能轻易地跨越“先前确定的信仰的界限”,有助于激活思维,活跃想 像,使各种器官灵敏迅捷,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尼采曾这样描述酒醉 的状态:
那种被人们称之为醉的快乐状态,不折不扣是一种髙度的强 力感——时间感和空间感改变了,夭涯海角一览无遗,简直像头一 次得以尽收眼底,眼光伸展,投向更纷繁、更辽远的事物,器官变得 精微,犹如肌肉中的一种支配感,犹如运动的敏捷和快乐,犹如手 舞足蹈,犹如强健得以证明之际的快乐,犹如绝技、冒险、无畏•置 生死于度外……人生的所有这些高潮时刻相互激动,这一时刻的 形象世界和想像世界化作提示满足着另一时刻。就这样,那些原 本也许有理由互不相闻的种种状态终于并生互绕、相互合并。②
这就传神细腻地描绘出了酒醉的状态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根由。明朝学 者吴廷翰在《醉轩记》中对酒醉致幻有过这样精妙的描述:
吾每坐轩中,穷天地之化,感古今之运,冥思大道,洞贤玄极,
1.刘绍棠:《乡土与创作》,《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
2.[德]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文良文化编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329页。 巨细始终,含濡包罗,乃不知有宇宙,何况吾身;故始而茫然若有所 失,既而怡然若有所契。起而立,巡檐而行,油油然若有所得,欣欣 然若将遇之。凭栏而眺望,恢恢然、浩浩然不知其所穷,反而息于 几席之间,晏然而安,陶然而乐,煦煦然而和,盎然其充然,淡然泊 然入乎无为。志极意畅,则浩歌颓然,旅舞翩然、恍然、惚然、祝然, 不知其所以也!童子谓吾曰:“翁醉矣乎?類是时也,四大決洽,三极 混融,万物酣畅,六合浮游,若登太和之堂,坐玉烛之台,而翱翔乎 极乐之国也;若呼吸偃仰乎醍醐之岑,而泛醺之海也;若餐沆渗而 饱溟滓也。①
作者把醉态描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极迷离恍惚迷茫之致,充分展 现了酒醉的喜悦亢奋之状态。
正因为酒与文学有如此的不解之缘,所以历代都产生了大量的咏 酒诗。许多诗人在酩酊大醉中精神高涨、意气风发,因而产生了创作动 机。这些咏酒诗所表达的,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享受丰收的无比喜悦,有“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有“隔座送春酒,分曹射覆 蜡灯红'‘绵绵不尽的情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视死 如归的豪气……在酒的驱动下,诗人产生了丰富性创作动机,在创作中 获得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最高的生命体验。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醉心 于享受玫瑰色的人生,借此品味人生和感悟人生。
这种情况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不鲜见。冯骥才曾以自己的亲身体 会传神地描述了因酒醉产生创作动机的过程:
那是我陪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拜访某大人物(他是位大作 家)。这个大人物一挙一动都表现出与其身份同等的尊贵感,弄得 我们像浑身缠满绳子那样不舒服,以致他留我们吃晚饭时,我们不
1.吴廷翰:《醉轩记》,转引自吕俊华:《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 92~93 页 o
敢随心所欲地去夹菜。这位大人物偏偏不习惯给客人夹菜,我们 就只好吃白饭。那种别扭的感觉使我恨不得拔腿离去。后来,他 忽然来了兴致,要喝酒,大家酒量不大很快就全醉了。这位大人物 便变得有说有笑,又喝又唱,任我们酒后放纵,胡说胡闹,他也毫不 介意,简直像孩子那样可爱了。我们之间洋溢着自由自在、亲近平 和的气息。我忽然感到,好像有一个东西,"当"地碰响了我心中那 根最容易又最不容易碰到的神经——创作的神经。我迷迷糊糊又 甜蜜地想到:如果酒真有这种魔力,能够恢复人的本色,消除社会 等级的墙,大家真应该都多喝上几口!我便掏出纸和笔,歪歪斜斜 写了一行字:“酒的魔力,一篇好小说,写!"塞进口袋里。尽管在醉 意中,脑袋里已经有了这篇小说的立意和朦胧的轮廓。
喝酒也能写小说?
不,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的触动。
创作难道如此神秘莫测?
不,不,如果我不是在生活中常常感到令人别扭的等级观念造 成心理上的瞞膜,如果我不是那样强烈地憎恶这腐败的旧意识,如 果不是多少次产生以此为主题而写一篇小说的动念,即便我那天 喝得霆醉如泥,也不会涌起创作的冲动。①
对此,冯骥才深有感触地认为:酒醉“这看上去有些神秘,有些侥幸的偶 然因素,正是生活在给了我们大量的柴草之后,又给我们一个点燃这柴 草的奇妙的火种"②。
(七)爱情的陶醉
爱情是产生丰满性创作动机的动力源。马斯洛所列举的高峰体验 的情境第一个就是爱情。在情爱的促使下,创作主体会进入一种狂喜 状态,即所谓的“诗意的狂喧”。正如葛拉多利所说:艺术家“为他的爱 情对象所激动,心目中充满了这种形象。例如他的热情使他以为与自
1.冯骥才:《飞来的火种》,《小说家》1984年第1期。
2.同①。
己的意中人做伴调情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一切事物,甚至一朵花一棵 草,都旁观艳羡,动心叹气。……这种幻象是被爱情颠倒的想像所产生 的”①。歌德在74岁经历了一场大病以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久违的 青春,疯狂地爱上了常陪他散步的东家之女——19岁的美丽漂亮的翁 尔丽克,但被女孩的母亲很有礼貌地拒绝了。后来,歌德乘马车毅然离 开了那个女孩所在的城市。在路上,在那疯宏情绪的驱使下,他产生了 强烈的创作动机,写下了爱情长诗《玛丽恩巴德悲歌》,用诗的形式记下 了自己的“内心日记气 这首诗后来成了他晚年最伟大的作品。100年 后,茨威格评论这首诗道:那不仅是“激情达到最高的产物”,更是“高尚 的自我克制”的结晶体,“是他枝繁叶茂、簌簌作响的生命之树上最艳丽 的一片叶子"。②正是这种热恋,催发出了这首艺术的精品。同样,左 拉因与女工让拉的爱情而焕发了创造力,在此以后他以神奇的速度创 作了《金钱》、《崩溃》等作品。白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也 是她与白朗宁爱情的结晶。
(八) 形象的启示
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愿望的事物现 象,也会引起内心的快乐,产生创作的激情。如茅盾写《白杨礼赞》,杨 朔写《荔枝蜜》,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都是被现实中美好的自然 景物和先进人物的英雄行为所激励而催生了创作动机的。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拉斐尔想按照他的审美理想创作一幅圣母像,但 构思很久难以成型。有一天,他在公园散步,忽然看到一个美丽健康、 纯朴温柔的姑娘在鲜艳的花丛中剪枝。这一形象使他欣喜若狂、激情 四射,他立即拿起了笔,画下了姑娘美丽的倩影,创作了名画《花园中的 圣母》。
(九) 愉悅的心境
情由境生。外界美好的环境与内心喜悦的心情完美地契合在一 起,便会产生创作动机。如王蒙被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生活所感染,所激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外国理论 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2.黄玉峰:《苏东坡的“墙”与歌德的爱情诗》,《文汇报》2004年12月29日。
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 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①而形成的愉悦心境使他成为新中国的一 位热情洋溢的歌手,歌颂美好的生活成为王蒙的创作动机。王蒙说: “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青年''②,“革命改变着中国,革命点燃着新中 国的第一代青年人的心。于是,我们拿起笔,歌唱红旗和广场,歌唱理 想和爱情”。③他是用自己的心,体察人物的心,“怀着赤子的爱歌颂党 和新生活”的。他由衷地歌唱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 我们编织你们……"④正是在这种动机的促使下,他创作了《青春万 岁》。这是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第一曲“编织着”纯真而圣洁的爱情、 理想和光荣的颂歌。再如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创作。李白由于受永王 李璘事件的牵连,被判罪流放夜郎。当他走到四川夔州时,得到了大赦 的消息。他大喜过望,早上便乘船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此时初升 的太阳把云雾照得五光十色,白帝城隐藏在彩云之间。他顺流而下,轻 舟如飞。两岸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猿猴的啼叫在山峦之间回荡不绝。 他此时的喜悦心情与美好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愉悦的心境使他产生了 创作此诗的动机。该诗的节奏轻盈、流畅,与他欢快的心情极为吻合。 无独有偶,杜甫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动机也是在听到“安史之 乱”结束的消息后大喜过望而产生的。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得到消息 后悲喜交集,兴奋如狂,泪如雨下。他看看妻儿,抛开诗书,纵酒放歌, 无法抑制。此时窗外春光明媚、蛇紫嫣红,他立即想到,回到家乡洛阳, 以后再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正是这种喜悦的心情使他写下了这 首人生第一快诗。
(十)为娱乐而创作
有的创作主体进行创作是为了娱乐。他们把创作视为一种游戏, 只觉得好玩。当然这与“玩文学“是大相径庭的。人生的娱乐方式有多
1.王蒙:《倾听着生活的声息》,见《漫话小说创作》,中国文联岀版公司1985年版,第4 页。
2.王蒙:《我们的责任》,《文艺报》1979年第11-12期合刊。
3.王蒙:《让文学永葆青春》,《中国青年报》1978年10月13日。
4. 同③。
种,把创作看成最佳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也是一些人创作动机产生的原 因。在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说中就有“游戏说二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动 机有许多就是自娱自乐。如李昌祺在其《剪灯余话序》中说:“若余者, 则负遣无聊,姑借此以自遣。"袁枚在其《新齐谐序》中说,'文史外无以 自娱,乃广釆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和邦额 在《夜谭随录序》中也说:“予今年四十有四矣,未尝遇怪,而每喜与二三 友朋于酒场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 帙,聊以自娱/倪赞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①。可见,以娱乐为创作动机的 作家、艺术家在古代为数众多,在现当代作家、艺术家中也屡见不鲜。 台湾作家三毛就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 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②当然,“游戏”在这里的含义并 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率真任性而为。三毛的写作观与她的 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 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 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 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③这种人生观乃 至写作观的形成源于她的生命体验。她游历千山万水,看遍大千世界, 目睹悲欢离合,于是便渐渐彻悟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渺,体味珍爱 生活和享受生命真谛,逐渐形成了旷达、洒脱的创作个性。她曾这样 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④于是她开始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 实地游戏人生,这些都成为她产生创作动机的重要因素,因而创作了大 量的游记作品。这种把创作视为乐趣的作家有一种发自生命深处未经 意识的内驱力量,是人本能的一种宣泄和升华,是人天性爱好的一种必 然表现。如荣格所说:“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
1.倪赞:《论画》,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245页。
2.三毛:《我的写作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
3.同②。
4. 三毛:《白手起家》,《撒哈拉的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为它的工具。“①创作对这些作家、艺术家来说,是深深植根于他们某种 天性和本能之中,不夹杂任何个人私欲杂念的审美活动,是给他们带来 巨大欢乐和享受的精神愉悦。
友爱和亲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创作的动力源之一,所以对友爱 和亲情的怀恋与企盼也可以形成创作动机。如刘绍棠“跟乡亲们朝夕 相处,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每日言来语去,耳濡目染",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表现这种亲情就成了他的创作动机。他曾这样讲:
在我遭遇坎坷的漫长的岁月中,家乡的农民不但不对我加白 眼,而且尽心尽力地给予爱护和救助,人人在劫难逃的十年,我独 逍遥网外,并且写出了作品。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我要一生一 世讴歌劳动人民;我在彻底改正五七年问题以后发表的所有作品, 都是像满怀感恩和孝敬之心的儿女,为自己那粗手大脚的爹娘画 像一样,写农村,写农民。
1.曹丕:《典论•论文》,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第159页。
农村是我的生身立命之地,农民是养育我的父母和救命恩人, 写农村、写农民正是我的感恩图报。我的以往作品来自乡土;我今 后的作品,更要深入乡土。①
曲波创作《林海雪原》、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的动机,都是为 了怀恋战友深厚的友谊。
(六)醉酒的兴奋
酒与文学有不解之缘。尼采认为世界的构成是由于“醉”和“梦"这 两种精神。晋人王荟也曾说过“酒正引人著胜地”这样的话。据说美国 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德莱塞等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 认为?佳酿是使人陷入迷狂状态的催化剂。创作主体沉湎于酩酊大醉 中,能轻易地跨越“先前确定的信仰的界限”,有助于激活思维,活跃想 像,使各种器官灵敏迅捷,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尼采曾这样描述酒醉 的状态:
那种被人们称之为醉的快乐状态,不折不扣是一种髙度的强 力感——时间感和空间感改变了,夭涯海角一览无遗,简直像头一 次得以尽收眼底,眼光伸展,投向更纷繁、更辽远的事物,器官变得 精微,犹如肌肉中的一种支配感,犹如运动的敏捷和快乐,犹如手 舞足蹈,犹如强健得以证明之际的快乐,犹如绝技、冒险、无畏•置 生死于度外……人生的所有这些高潮时刻相互激动,这一时刻的 形象世界和想像世界化作提示满足着另一时刻。就这样,那些原 本也许有理由互不相闻的种种状态终于并生互绕、相互合并。②
这就传神细腻地描绘出了酒醉的状态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根由。明朝学 者吴廷翰在《醉轩记》中对酒醉致幻有过这样精妙的描述:
吾每坐轩中,穷天地之化,感古今之运,冥思大道,洞贤玄极,
1.刘绍棠:《乡土与创作》,《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
2.[德]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文良文化编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329页。 巨细始终,含濡包罗,乃不知有宇宙,何况吾身;故始而茫然若有所 失,既而怡然若有所契。起而立,巡檐而行,油油然若有所得,欣欣 然若将遇之。凭栏而眺望,恢恢然、浩浩然不知其所穷,反而息于 几席之间,晏然而安,陶然而乐,煦煦然而和,盎然其充然,淡然泊 然入乎无为。志极意畅,则浩歌颓然,旅舞翩然、恍然、惚然、祝然, 不知其所以也!童子谓吾曰:“翁醉矣乎?類是时也,四大決洽,三极 混融,万物酣畅,六合浮游,若登太和之堂,坐玉烛之台,而翱翔乎 极乐之国也;若呼吸偃仰乎醍醐之岑,而泛醺之海也;若餐沆渗而 饱溟滓也。①
作者把醉态描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极迷离恍惚迷茫之致,充分展 现了酒醉的喜悦亢奋之状态。
正因为酒与文学有如此的不解之缘,所以历代都产生了大量的咏 酒诗。许多诗人在酩酊大醉中精神高涨、意气风发,因而产生了创作动 机。这些咏酒诗所表达的,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享受丰收的无比喜悦,有“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有“隔座送春酒,分曹射覆 蜡灯红'‘绵绵不尽的情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视死 如归的豪气……在酒的驱动下,诗人产生了丰富性创作动机,在创作中 获得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最高的生命体验。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醉心 于享受玫瑰色的人生,借此品味人生和感悟人生。
这种情况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不鲜见。冯骥才曾以自己的亲身体 会传神地描述了因酒醉产生创作动机的过程:
那是我陪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拜访某大人物(他是位大作 家)。这个大人物一挙一动都表现出与其身份同等的尊贵感,弄得 我们像浑身缠满绳子那样不舒服,以致他留我们吃晚饭时,我们不
1.吴廷翰:《醉轩记》,转引自吕俊华:《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 92~93 页 o
敢随心所欲地去夹菜。这位大人物偏偏不习惯给客人夹菜,我们 就只好吃白饭。那种别扭的感觉使我恨不得拔腿离去。后来,他 忽然来了兴致,要喝酒,大家酒量不大很快就全醉了。这位大人物 便变得有说有笑,又喝又唱,任我们酒后放纵,胡说胡闹,他也毫不 介意,简直像孩子那样可爱了。我们之间洋溢着自由自在、亲近平 和的气息。我忽然感到,好像有一个东西,"当"地碰响了我心中那 根最容易又最不容易碰到的神经——创作的神经。我迷迷糊糊又 甜蜜地想到:如果酒真有这种魔力,能够恢复人的本色,消除社会 等级的墙,大家真应该都多喝上几口!我便掏出纸和笔,歪歪斜斜 写了一行字:“酒的魔力,一篇好小说,写!"塞进口袋里。尽管在醉 意中,脑袋里已经有了这篇小说的立意和朦胧的轮廓。
喝酒也能写小说?
不,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的触动。
创作难道如此神秘莫测?
不,不,如果我不是在生活中常常感到令人别扭的等级观念造 成心理上的瞞膜,如果我不是那样强烈地憎恶这腐败的旧意识,如 果不是多少次产生以此为主题而写一篇小说的动念,即便我那天 喝得霆醉如泥,也不会涌起创作的冲动。①
对此,冯骥才深有感触地认为:酒醉“这看上去有些神秘,有些侥幸的偶 然因素,正是生活在给了我们大量的柴草之后,又给我们一个点燃这柴 草的奇妙的火种"②。
(七)爱情的陶醉
爱情是产生丰满性创作动机的动力源。马斯洛所列举的高峰体验 的情境第一个就是爱情。在情爱的促使下,创作主体会进入一种狂喜 状态,即所谓的“诗意的狂喧”。正如葛拉多利所说:艺术家“为他的爱 情对象所激动,心目中充满了这种形象。例如他的热情使他以为与自
1.冯骥才:《飞来的火种》,《小说家》1984年第1期。
2.同①。
己的意中人做伴调情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一切事物,甚至一朵花一棵 草,都旁观艳羡,动心叹气。……这种幻象是被爱情颠倒的想像所产生 的”①。歌德在74岁经历了一场大病以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久违的 青春,疯狂地爱上了常陪他散步的东家之女——19岁的美丽漂亮的翁 尔丽克,但被女孩的母亲很有礼貌地拒绝了。后来,歌德乘马车毅然离 开了那个女孩所在的城市。在路上,在那疯宏情绪的驱使下,他产生了 强烈的创作动机,写下了爱情长诗《玛丽恩巴德悲歌》,用诗的形式记下 了自己的“内心日记气 这首诗后来成了他晚年最伟大的作品。100年 后,茨威格评论这首诗道:那不仅是“激情达到最高的产物”,更是“高尚 的自我克制”的结晶体,“是他枝繁叶茂、簌簌作响的生命之树上最艳丽 的一片叶子"。②正是这种热恋,催发出了这首艺术的精品。同样,左 拉因与女工让拉的爱情而焕发了创造力,在此以后他以神奇的速度创 作了《金钱》、《崩溃》等作品。白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也 是她与白朗宁爱情的结晶。
(八) 形象的启示
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愿望的事物现 象,也会引起内心的快乐,产生创作的激情。如茅盾写《白杨礼赞》,杨 朔写《荔枝蜜》,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都是被现实中美好的自然 景物和先进人物的英雄行为所激励而催生了创作动机的。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拉斐尔想按照他的审美理想创作一幅圣母像,但 构思很久难以成型。有一天,他在公园散步,忽然看到一个美丽健康、 纯朴温柔的姑娘在鲜艳的花丛中剪枝。这一形象使他欣喜若狂、激情 四射,他立即拿起了笔,画下了姑娘美丽的倩影,创作了名画《花园中的 圣母》。
(九) 愉悅的心境
情由境生。外界美好的环境与内心喜悦的心情完美地契合在一 起,便会产生创作动机。如王蒙被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生活所感染,所激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外国理论 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2.黄玉峰:《苏东坡的“墙”与歌德的爱情诗》,《文汇报》2004年12月29日。
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 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①而形成的愉悦心境使他成为新中国的一 位热情洋溢的歌手,歌颂美好的生活成为王蒙的创作动机。王蒙说: “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青年''②,“革命改变着中国,革命点燃着新中 国的第一代青年人的心。于是,我们拿起笔,歌唱红旗和广场,歌唱理 想和爱情”。③他是用自己的心,体察人物的心,“怀着赤子的爱歌颂党 和新生活”的。他由衷地歌唱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 我们编织你们……"④正是在这种动机的促使下,他创作了《青春万 岁》。这是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第一曲“编织着”纯真而圣洁的爱情、 理想和光荣的颂歌。再如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创作。李白由于受永王 李璘事件的牵连,被判罪流放夜郎。当他走到四川夔州时,得到了大赦 的消息。他大喜过望,早上便乘船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此时初升 的太阳把云雾照得五光十色,白帝城隐藏在彩云之间。他顺流而下,轻 舟如飞。两岸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猿猴的啼叫在山峦之间回荡不绝。 他此时的喜悦心情与美好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愉悦的心境使他产生了 创作此诗的动机。该诗的节奏轻盈、流畅,与他欢快的心情极为吻合。 无独有偶,杜甫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动机也是在听到“安史之 乱”结束的消息后大喜过望而产生的。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得到消息 后悲喜交集,兴奋如狂,泪如雨下。他看看妻儿,抛开诗书,纵酒放歌, 无法抑制。此时窗外春光明媚、蛇紫嫣红,他立即想到,回到家乡洛阳, 以后再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正是这种喜悦的心情使他写下了这 首人生第一快诗。
(十)为娱乐而创作
有的创作主体进行创作是为了娱乐。他们把创作视为一种游戏, 只觉得好玩。当然这与“玩文学“是大相径庭的。人生的娱乐方式有多
1.王蒙:《倾听着生活的声息》,见《漫话小说创作》,中国文联岀版公司1985年版,第4 页。
2.王蒙:《我们的责任》,《文艺报》1979年第11-12期合刊。
3.王蒙:《让文学永葆青春》,《中国青年报》1978年10月13日。
4. 同③。
种,把创作看成最佳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也是一些人创作动机产生的原 因。在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说中就有“游戏说二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动 机有许多就是自娱自乐。如李昌祺在其《剪灯余话序》中说:“若余者, 则负遣无聊,姑借此以自遣。"袁枚在其《新齐谐序》中说,'文史外无以 自娱,乃广釆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和邦额 在《夜谭随录序》中也说:“予今年四十有四矣,未尝遇怪,而每喜与二三 友朋于酒场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 帙,聊以自娱/倪赞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①。可见,以娱乐为创作动机的 作家、艺术家在古代为数众多,在现当代作家、艺术家中也屡见不鲜。 台湾作家三毛就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 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②当然,“游戏”在这里的含义并 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率真任性而为。三毛的写作观与她的 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 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 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 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③这种人生观乃 至写作观的形成源于她的生命体验。她游历千山万水,看遍大千世界, 目睹悲欢离合,于是便渐渐彻悟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渺,体味珍爱 生活和享受生命真谛,逐渐形成了旷达、洒脱的创作个性。她曾这样 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④于是她开始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 实地游戏人生,这些都成为她产生创作动机的重要因素,因而创作了大 量的游记作品。这种把创作视为乐趣的作家有一种发自生命深处未经 意识的内驱力量,是人本能的一种宣泄和升华,是人天性爱好的一种必 然表现。如荣格所说:“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
1.倪赞:《论画》,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245页。
2.三毛:《我的写作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
3.同②。
4. 三毛:《白手起家》,《撒哈拉的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为它的工具。“①创作对这些作家、艺术家来说,是深深植根于他们某种 天性和本能之中,不夹杂任何个人私欲杂念的审美活动,是给他们带来 巨大欢乐和享受的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