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机与创作冲动关系密切。创作冲动“在创作过程中,有着激 发性、推动性和方向性的特点,执行着激发构思、推动创作过程深入,导 引整个创作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重要功能”①。如果我们把创作 过程看成一个动力系统,就可以把创作冲动叫作始发动力,而把由创作 冲动引起的创作动机叫作继发动力。始发动力即最初激发创作活动的 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长期蓄积于胸的审美情感。如果一旦邂逅能抒 发这种审美情感的审美对象,就会“一见钟情”,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如 英国批评家布莱德雷所说广诗不是一个早已想好的清晰确定的事物的
张祝平:《“发愤之作”与“心闲试笔"——李贽、金圣叹〈水浒〉创作动因论比较》,《明 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① 装饰品,它产生于一种创造性的冲动/ 一种模糊的想像物在心中躁动, 想得以确定和定型。"①别林斯基也这样说:“诗人如果不辞劳苦,要从 事于创作的艰辛劳动,那就意味着有一股强烈的力量,一种压制不住的 热情在推动他,鼓舞他。.这种力量就是情致。"②由此可见,这种始发动 力指创作主体受情感力量的驱动,强烈地指向某种行为。至于为什么 进行此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创作主体是无法预料的。 创作冲动所显示的心理力量不同于创作动机的力量。它不是一种受创 作主体控制的力量,而是一种控制创作主体的力量。继发动力是指处 于创作状态的情感被激发后,创作主体正式进入一种创作状态和朝一 种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创作主体巨大能力源的产生,关键在于对象 激活其心中蓄存已久的能量库。闸门一旦打开,能量便不可遏止,喷涌 而出。外来的信息刺激了创作主体郁积已久的渴望,打开了记忆的库 门,情感动力便源源不断。魏巍曾这样谈《东方》创作动机的形成:他到 抗美援朝前线后,觉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同中国革命的胜利分不开 的,没有中国革命在东方的胜利,也就不可能有抗美援朝的胜利,“这 里是今天的东方,不是昨天的东方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朝鲜人民也 站起来了。他们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力量,还有的是没有显示出来潜在 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很大的。''因此他一直想写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长 篇小说。这种想法多年来一直在他心中积淀着、丰富着,于是逐渐形成 了创作《东方》的动机。具体是怎样由创作冲动发展到创作动机的呢? 他是这样讲述的:
写作《东方》,是伟大的斗争引发了我。我在现实生活里面受 到感动,又在感动中不断加深了理性认识,这就是写作这本书的推 动力量……是这个伟大的斗争使我产生了创作冲动。我渐渐感 到,光写几篇,通讯不够,有许多英雄人物没有和其他人物表现出 来,战争的进程也没有表现出来,前后方的关系,战争本身的意义
1. [英]A • C・布莱德雷:《诗就是诗》,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09年版,第26页。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第537页。
及军事上的、政治工作上的斗争经验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很 自然地想写这么一个长篇。写这个长篇的目的不外两个方面: ……志愿军当时在敌我装备相当悬殊的条件下发扬的革命精神是 极其可贵的。如果我们能用志愿军式的革命精神去建设,我们的 国家就可以经过比较短一些的时间建设起来。……第二个意思, 就是为反侵略战争作准备……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人民和社会主义 制度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是 这样。①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东方》这部长篇小说经历了一个 由创造冲动到创作动机的很长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 深化和升华的审美过程。此间的推动力量就是作者从战争中得到的 启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冲动和动机具有相反的心理性质。创作冲动 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动力因素,它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是皮层下中枢控 制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通过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同大脑皮层(主 要是经营第一信号系统的右半球皮层)的活动发生联系。而创作动机 则表现为一种自觉的动力因素,它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是额叶皮层控 制下的三个机能区的联合活动,并通过网状结构的下行纤维同交感神 经系统活动发生联系。②从创作冲动和创作动机承担的任务看,创作 冲动是创作的启动力,它好比将要点燃“火车头”炉火的火种;创作动机 则是朝着预定目标前进的继动力,好比“火车头”熊熊燃烧的膛炉,产生 着推动火车行进的动力。它们互相联系,共同承担着创作的任务。
创作冲动和创作动机是创作活动中紧密联系而又有着很大区别的 动力因素,它们共同推动着创作活动的起始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 一种很难解开的混沌现象,有时甚至可以混为一体。前面的辨析,仅仅 是一种理论上的探求,在创作实践中有时很难分清楚。
1.魏巍:《我是怎样写〈东方〉的》,见路德庆主编:《作家谈创作》上册,花城出版社1981 年版,第581页。
2..转引自王汶成:《意图与冲动》,《山东大学学报M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