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作冲动转化为创作动机的内在条件
         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有紧密的联系,但由创作冲动转化为创作动 机是有条件的。
        (一)要有与审美需要相适合的审美对象
        艺术创作是一种在相互适应的规定中和相互适应的特定水平上主 客体双向同构的审美活动。没有对象,就没有对象性的艺术活动,自然 也就产生不了创作动机。黑格尔认为,“艺术家须用从外界吸收来的各 种现象的图形,去把他心里活动着和酝酿着的东西表现出来”②。只有 “各种现象的图形"与作家“心里活动着和酝酿着的东西”达到异质同构 时,才可能有创作动机的产生。创作主体必须凭借适合的对象来宣泄 情感,表达意志,使自己的审美空缺得到填充,使失衡的心态得以平衡, 使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如美国女作家休斯托夫人亲眼目睹了蓄奴制的 野蛮和落后,内心积蓄了强烈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但由于 缺少外在的审美对象,一直深隱在内心无法发泄。直到《逃奴法案》公 布和弟媳来信呼唤,创作动机才迅速被激发并且明确起来。过去18个 月连眉目都没有的《汤姆叔叔小屋》,只用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写完 了。作品所要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创作主体所熟悉、所热爱的,只有这样 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动机;否则他就不能适应、同化审美对象,而产 生悖逆心理。如“知青文学"代表作家梁晓声以当年知青生活为素材,
       1. 张弦:《惨淡经营》,《上海文学M981年第1期。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59页。

        创作了许多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复现了千百万知青留下的足迹,用 “知青精神”烛照今天前进的路程。他是这样袒露自己的创作动机的; “凡留下开拓者足迹的地方,注定有卓越的精神之光闪烁,纵然时代扭 曲而此精神不可亵渎,纵然时过境迁而此精神不可轻薄我将为当年 的我们 一一代知青凿铸这样一尊雕像 条腿屹立在大地上;又 一条腿长跪不起。一只手托着改天换地的豪情高举过头顶;另一只手 攥着'脱胎换骨'的虔诚扪于胸前。”①正因为作者对那段生活刻骨铭 心,他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创作动机。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知青作 家带着一种青春的悲壮,一种浓厚的时代理想的悲壮,用自己的笔,沾 着生命的血泪,记载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和他们那 一代人奋斗拼争的命运。表现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是他们那一代 人共同的创作动机。
        (二)要有某种特定的审美情绪
        创作冲动源于某种特定的审美情绪。这种情绪是创作冲动的催发 剂,也是创作动机的发生源。宗白华先生曾这样回忆自己写《流云小 诗》的创作冲动和动机:
        1921年的冬天,在一位景慕东方文明的教授的家里,过了一 个罗曼蒂克的夜晚;舞阑人散,踏着雪里的蓝光走回的时候,因着 某一种柔情的萦绕,我开始了写诗的冲动,从那时以后,横亘约摸 ,年的时光,我常常被一种创造的情调占有着。黄昏的散步,星夜 的默坐,大庭广众的孤寂,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些无名的音调, 把握不住而呼之欲出。……我的心,似惆怅,又似喜悦,似觉悟,又 似恍惚。无限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似乎这微渺的心 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 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我 的《流云小诗》,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情中写出的。②
        1.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序》,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2.宗白华:《我和诗》,见《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42页。

        再如贾平凹感激故乡给了他生命,把他送到城里,每想到这些他就 强烈地冲动着要为故乡写些什么。近年来,贾平凹看到家乡的老街几 乎要废弃了。村镇出外打工的几十人,男的一半在铜川下煤窑,在潼关 背金矿,一半在省城拉煤、捡破烂。女的在外边干什么,她们从来不说。 在外打工伤亡的不少,违法犯法的也很多。村镇里没有了精壮劳力,原 本地不够种,如今又荒了许多。贾平凹郁闷地想:“故乡棣花街上亲人、 熟人难道就这样消失了吗?这条老街难道就这样消失了吗? 土地也从 此消失了吗?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能真正地消失吗?如果消失了, 农民怎么办?”①正是这种特定的情绪使他创作了《秦腔》。秦腔是秦人 的最质朴最原始的乡音,不掺杂着任何异音杂调,随着社会的变化,这 种声音很难再保持原腔原调,这种代表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无可挽回地 走向衰落。贾平凹十分感伤地说,'我以前写过,那都是写整个商州,真 正棣花街写的零碎太少.目前家乡的态势让我揪心,我有责任和感情 写下它。"他这样谈创作这本书的动机:“我为故乡写这本书,是为了忘 却的回忆;我是想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②
        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的产生还与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有关。比如 鲁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总是跟他深刻忧郁的个性气质紧密联系在 一起,而郭沫若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则跟他热情奔放的个性气质紧 密联系在一起.鲁迅说他的《呐喊》和《彷徨》是由于孤独、寂寞、忧郁而 创作出来的,而郭沫若在谈到他的《女神》时,则说这些诗是由于“狂飙 突进”的热情煽动才创作出来的。勃兰克斯曾经指出,20世纪英国作 家的时代和历史责任感、政治和道德的创作动机,是“由于某些别具一 格的英国气质的深入而大为改观”的,“不论是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 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的民族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 的革命的自由主义,还是司各特对以往时代的缅怀,无一不为它所渗 透。它影响了每个作家的个人信仰和文学倾向③
        1.胡殷红:《作家心理的农民——与贾平凹谈《秦腔〉创作》,《文艺报》2005年6月4日。
       2. 同①」
       3.[丹麦]勃兰克斯:《19世纪文学主流——英国的自然主义》,张道真等译,人民文学 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三)要把自然状态的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
        创作冲动是一种情感的勃发,但这种情感是自然状态的。所以,创 作主体要把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激荡在心头的自然状态的情感加以提 升、净化,导引到既热烈又冷静,既丰富多样又专一深邃的审美情感。 如铁凝在十七八岁时,到冀中博野县新岳村插队,与村里的姑娘们亲如 姐妹。她们相濡以沫,互相感染着,使她感到人生的美好。她发现在女 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当她走上文学的道路后, 与世俗社会的各种形态加以比照,进一步发现女孩们的品德是那样高 洁。她把积蓄在胸的情感加以美化,以少女特有的“丝丝真心”创造了 《哦,香雪》,从而“搀住了人生的美好青春,搀住了生命长河中短暂然而 的确存在的纯净瞬间"。①铁凝愈发感觉到,山区里的女孩子们美好的 天性在物质相对进步的城市里显得弥足珍贵,这便激起她歌颂这纯真 美好的创作欲望,经过她心灵的滋润和烛照,理性的思索和净化,“表达 了一种人类的心灵能够共同感受的东西”,从而具有人类共通的普遍的 意义。在物质高度进化、人类的天性逐渐萎缩的今天,这篇小说无疑在 召唤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的微弱的 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作家在用小说的审美形式表 达着自己的深入思考和深刻认知:“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不是我们生存 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应该是巨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我们应该 研究“怎样阻挡人在物质引诱下发生的暴力……怎样捕捉人类精神上 那最高层次的梦想,唤醒这梦想或者表达这梦想。”②作者正是经过深 入的思考才能写出这样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作品的。这也正是这篇小 说得以存在的意义和流传的根本。在人文精神缺乏的今日,作品用山 区女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的温暖和积极的美德”来温暖和滋润我 们的心灵,用“女孩子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③来填补我们 空虚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流传久远的能力。只有具有丰 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美化心灵的作品。
       1. 铁凝:《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文艺报》2002年12月7日。
        2. 同①。
        3.同①。

         (四)要有理智的制控和导引
        创作动机是在感情的催发下产生的。感情是产生创作动机的动力 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力量、规范情感动力的嚼勒。对创作动机的产生 过程来说,两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没有 感情而有理智,理智便束缚想像力的发挥;没有理智而光有感情,感情 也不知去往何方。“只有当理智与感情完全融洽一致的时候,判断才可 能是正确的。”①所以,古人认为是为文尤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 之。”在创作动机产生的过程中,积淀在创作主体审美心理中的信息是 携带着一定情绪或情感能量的。这就是说,创作主体内心积聚的有关 信息的积存,实质上也是感情的积聚,而这些信息又是依据一定的思想 聚拢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在一定审美理念的指导下,要经过“去相取 精,去伪存真”的审美梳理,把创作冲动转化为创作动机。如古罗马美 学家朗吉驾斯所说:对于创作冲动这匹野马来说,“它每每需要鞭子,但 也需要缰绳气创作主体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并不意味着他知道自己 的欲望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和达到的审美目标,他还必须对此进行理性 的沉淀和净化。正像科林伍德所说:
        当说起某人要表现情感时,所说的话无非是这个意思:首先, 他意识到有某种情感,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情感是什么;他所意 识到的一切是一种烦躁不安或兴奋激动,他感到它在内心进行着, 但是对于它的性质一无所知。处于此种状态的时候,关于他的情 感他只能说:“我感到……我不知道我感到的是什么。"他通过做某 种事情把自己从这种无依靠的受压抑的处境中解救出来。②
        这种“做某种事情”即对起初的冲动进行理性的导引,即对冲动的控制, 也就是用理智来规范,以实现创作的审美目标。可见,思想制控着情感
       1.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23 页。
         2.[英]罗宾-乔治•柯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12页。

         的活动,即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所说的“理以导情”。这种情理的结合, 常常可以表现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文学创作中,思想和感情 不仅互相消融,而且互相激发,使之更为深刻和深沉。周克芹在创作中 体会到广冷静和理智非但不妨碍感情的表诉,相反可以使感情更凝练 更深沉。”①也正如别林斯基所讲的:“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 融在思想里,从思想和感情的互相消融里才产生高度的艺术性疽'②他 认为:“如果一件艺术品只是为描写生活而描写生活,没有任何根植于 占优势的时代精神中的强烈的主观动机,如果它不是痛苦的哀号或高 度热情的颂赞,如果它不是问题或问题的答案,它对于我们时代就是死 的。''③如王安忆在创作《长恨歌》时,用理性的深邃审视生命的本真状 态,用明哲的眼光透视出女性眼中的物化世界。她认为“上海的女性心 里都有股子硬劲的,否则你对付不了这个城市的人和事“她们的硬不 一定是硬在'攻'字上,也是在'守”。④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 生命意义的求索和追问。正是在这种理性的统摄下,形成了她歌颂“上 海的女性心里都有股子硬劲的”的创作动机。
        可见,艺术理性起到了提升创作动机的作用,使创作动机逐渐明 晰、深刻起来,并与艺术理性的观念内容相渗透融合,使得创作动机有 了理性的深邃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五)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艺术想像是由现实世界进入审美世界的门槛,是产生创作动机的 关键。创作主体受现实境物刺激,产生了创作冲动,这仅仅是由现实所 引发和产生的创作动机的初始阶段。如果要形成创作动机,进入创作 活动,还必须“精鹫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入艺 术想像的广阔天地,没有丰富的想像是不可能产生创作动机的。苏轼 在《送参寥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
       1. 周克芹:《答〈文谭〉编辑部问》,见路德庆主编:《创作经验谈》,长江文艺出版杜1983 年版,第263页。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第534页。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第535页。
         4.王安忆:《人世的沉浮・跋》,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纳万境。”“了群动”是说创作主体対世间万物的纷纭变化了然于胸,这 就是说,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由外及内的审美思考,才能对 审美对象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和艺术概括。“纳万境”是说创作主体胸 中能容纳世界的万千景象,甚至包括现实世界中没有的虚幻的事物,才 能驰骋想像,创造出新奇、丰富的审美世界。苏叔阳创'作《故土》的动机 是这样确立的:他从报纸上看到两篇报道:一是一个下放到农村的“右 派''医生,给男人看病,也给女人看病;给人看病,也给牲畜看病;被农民 称赞为“杂科医生:二是一个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得了白血病,他坚 持要回到祖国,死在故土,但此时他手无分文。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给 他凑足了买飞机票的钱,使他得以回国,含笑瞑目在故土。作家十分感 动,浮想联翩,长期在高校生活所获得的材料纷至沓来。他以这两个素 材为基础,把那个杂科医生与美国留学生想像成为一对恋人。“文革” 中杂科医生受打击迫害去了农村,他的女朋友去美国继承遗产,但俩人 的爱情坚贞不渝,爱国信念矢志不移。粉碎“四人帮”后,杂科医生到医 学院当了院长。他的女朋友得了白血病后,坚决回到祖国,与多年的恋 人成了亲,后来含笑死在他的怀抱里。作品歌颂了知识分子无私奉献 和爱国主义精神,创作动机是鲜明深刻的。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