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和灵感在心理机制上有某种一致性。有的大学教材干脆把直 觉与灵感等同起来。如由十几所高等院校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认 为:“这种一下子使问题澄清的顿悟,开始还没有得到严格的逻辑的证 明,人们称之为'直觉',而这种'直觉'的产生就是所谓的'灵感'。”① “知觉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由于思维的高度活动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 一种比较迅速的直接的综合判断。当这种判断由于长期沉思之后出现 得特别飞速,因而成为一种直觉的闪现或顿悟时,我们通常也称之为 '灵感'。”②朱光潜也这样认为:“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之为'灵感诗的 境界的实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任何神秘,它就是直觉。'‘③有的 作家也认为灵感与直觉就是一回事。如郭沫若说:“我想诗人底心境譬 如一弯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 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的 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④我们认为,二者确有 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
其一,它们都是一种突飞猛进式的创造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勺⑤ “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⑥。可见,二者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都 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⑦,所获得的结果都是 突如其来和出乎意料的。灵感和直觉都有一种“出乎意料的、难以置信
1.自然辩证法编写组:《自然辩证法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57页。
2.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4页。
3.朱光潜:《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见《朱光潜美学文集》(二),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版,第52页。
4.《郭沫若1920年1月致宗白华信》,见田汉、宗白华、郭沫若等著:《三叶集》,东亚图 书馆(上海书店影印)1982年版,第7页。
5.[苏]B- M •凯德洛夫:《论直觉》,《哲学译从》1980年第6期。
6.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国社会科学M980年第6期。
7.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的、突然和直接的、加速的和飞跃式的"思维活动①,即一种突变性、突发 性、突破性的创造活动。创新是它们的共同本质。可以这样说,它们是 异质同构的思维方式。它们都源于社会实践,不必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推理的认知过程,可以以非逻辑形式的思维达到对客体的理解和领悟。
其二,它们都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融通升华,来自积沉在大脑中的 潜意识的瞬间激发。从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看,它们都是创作 主体所积淀的潜知与外界刺激的突然沟通而产生的一种豁然贯通的顿 悟式的发现,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融通升华。前苏联心理学家罗坚利 尔格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原理问题》中说:“在创造中实现 的直觉(灵感),则反映着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现象的协同关系。”前苏联 心理学家米格也认为:灵感和直觉的产生是“有意识和下意识相结合”。 可见,积存在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大量潜知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必备条 件。由于创作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平日所形成的这些潜知潜伏储存于 创作主体大脑的不同层次之中。一旦这些潜知突然遇到相关的信息刺 激,便被唤醒和激活。这些新旧信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经过整合重组 而突然沟通,豁然于脑海,这就是直觉或灵感。朱光潜认为灵感是潜意 识和意识的融通升华。他说,'所谓灵感,就是埋伏着火药遇到导火线 而突然爆发。灵感也要有所准备,所以想一部书的布局或是作一个数 学难题,费过一番心血之后,就可以把它丢开不去再想,姑且去玩几天 或是改做旁的事,让所想的东西在潜意识中去酝酿,到了成熟时期,它 会自然涌现。"②巴尔扎克也曾这样讲:
某一天晚上,走在街心,或当清晨起身,或在狂饮作乐之际,巧 遇一团热火触及这个脑门、这双手、这条舌头;顿时,一字唤起了 一 整套意念;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诞生了暴露匕首的 悲剧、富于色彩的画幅、线条分明的塑像、风趣横溢的喜剧。这是
1. B- P •伊林娜、A・A・诺维科夫:《在科学直觉的世界中》,俄文版1978年版,第 118 页。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见《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 203 页。
转眼即逝、短促如生死的一种幻象;看上去像悬崖峭壁般深耳,海 面波涛般壮丽;这是五彩缤纷令人目眩的色彩;这是一组无愧于辟 格麦利安的群像,一一个美丽得使苏丹为之魂不守舍的女像;这是可 以使一个垂死者笑逐颜开的喜剧性场面;熔炉中火光闪闪,这是艺, 术家在劳动,在静寂与孤独中展示出无穷的宝藏;你想要什么就有 什么。这是忘掉了分娩的阵痛在创作中所感到的无上喜悦。①
从上可见,直觉和灵感都是由于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突然沟通和融 会或“巧遇"而激发和产生的。
其一,它们都是一种突飞猛进式的创造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勺⑤ “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⑥。可见,二者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都 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⑦,所获得的结果都是 突如其来和出乎意料的。灵感和直觉都有一种“出乎意料的、难以置信
1.自然辩证法编写组:《自然辩证法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57页。
2.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4页。
3.朱光潜:《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见《朱光潜美学文集》(二),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版,第52页。
4.《郭沫若1920年1月致宗白华信》,见田汉、宗白华、郭沫若等著:《三叶集》,东亚图 书馆(上海书店影印)1982年版,第7页。
5.[苏]B- M •凯德洛夫:《论直觉》,《哲学译从》1980年第6期。
6.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国社会科学M980年第6期。
7.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的、突然和直接的、加速的和飞跃式的"思维活动①,即一种突变性、突发 性、突破性的创造活动。创新是它们的共同本质。可以这样说,它们是 异质同构的思维方式。它们都源于社会实践,不必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推理的认知过程,可以以非逻辑形式的思维达到对客体的理解和领悟。
其二,它们都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融通升华,来自积沉在大脑中的 潜意识的瞬间激发。从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看,它们都是创作 主体所积淀的潜知与外界刺激的突然沟通而产生的一种豁然贯通的顿 悟式的发现,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融通升华。前苏联心理学家罗坚利 尔格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原理问题》中说:“在创造中实现 的直觉(灵感),则反映着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现象的协同关系。”前苏联 心理学家米格也认为:灵感和直觉的产生是“有意识和下意识相结合”。 可见,积存在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大量潜知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必备条 件。由于创作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平日所形成的这些潜知潜伏储存于 创作主体大脑的不同层次之中。一旦这些潜知突然遇到相关的信息刺 激,便被唤醒和激活。这些新旧信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经过整合重组 而突然沟通,豁然于脑海,这就是直觉或灵感。朱光潜认为灵感是潜意 识和意识的融通升华。他说,'所谓灵感,就是埋伏着火药遇到导火线 而突然爆发。灵感也要有所准备,所以想一部书的布局或是作一个数 学难题,费过一番心血之后,就可以把它丢开不去再想,姑且去玩几天 或是改做旁的事,让所想的东西在潜意识中去酝酿,到了成熟时期,它 会自然涌现。"②巴尔扎克也曾这样讲:
某一天晚上,走在街心,或当清晨起身,或在狂饮作乐之际,巧 遇一团热火触及这个脑门、这双手、这条舌头;顿时,一字唤起了 一 整套意念;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诞生了暴露匕首的 悲剧、富于色彩的画幅、线条分明的塑像、风趣横溢的喜剧。这是
1. B- P •伊林娜、A・A・诺维科夫:《在科学直觉的世界中》,俄文版1978年版,第 118 页。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见《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 203 页。
转眼即逝、短促如生死的一种幻象;看上去像悬崖峭壁般深耳,海 面波涛般壮丽;这是五彩缤纷令人目眩的色彩;这是一组无愧于辟 格麦利安的群像,一一个美丽得使苏丹为之魂不守舍的女像;这是可 以使一个垂死者笑逐颜开的喜剧性场面;熔炉中火光闪闪,这是艺, 术家在劳动,在静寂与孤独中展示出无穷的宝藏;你想要什么就有 什么。这是忘掉了分娩的阵痛在创作中所感到的无上喜悦。①
从上可见,直觉和灵感都是由于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突然沟通和融 会或“巧遇"而激发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