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厚的生活积淀是共同的基础
创作动机与直觉、灵感的产生都需要丰富雄厚的生活基础。黑格 尔说过:“单靠存心要创作的意愿也召唤不出灵感来。谁要是胸中本来 没有什么内容在活跃鼓动……不管他有多大才能,他也决不能单凭这 种意愿就可以抓住一个美好的意思或是产生一部有价值的作品。”① S・阿瑞提说过:“直觉好像是一种无须准备就显示出来的知识,或者 好像是一种直接获得的知识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那种没有任何准 备、任何资料和任何加工就能直接获得知识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理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4页。
解好像没经过什么准备就获得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主观上觉察不 到那些先前的阶段。”①丁玲根据自己创作的亲身体验,一再强调说: “灵感从哪里来?就是从长期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而来,从作家和人 民的关系而来。”②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带有亲历色彩的作品占较大的 比重。应当说,是生活给予了她取之不尽、开掘不完的创作财富。尤其 是藏北高原11年的军旅生活给她的创作留下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使她 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独特的审美直觉。她继处女作《昆仑荡》之后,又 相继发表了《阿里》、《君子于役》等一批“昆仑系列”中篇小说。这些创 作灵感和直觉是她当边防军人生活积累的艺术升华,在此基础上产生 了创作动机。她的“昆仑系列"以其生活积累深厚、人性开掘深刻、审美 品格雄浑壮美受到读者和评论者的称道。
(二) 某种审美客体和审美思索的激发是契机
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产生的过程虽然不尽一样,但都需要外界的 激发。黑格尔指出: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往往是应外在的机缘而创 造出来的:艺术家“与一种碰到的现存的材料发生了关系。通过一种 外缘,一个事件,或是像莎士比亚那样,通过古老的民歌故事和史传,通 过这一类事物的推动,他自觉有一种要求,要把这种材料表现出来,并 且因此也表现他自己。所以创作的推动力可以完全是外来的……艺术 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 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③
(三) 理解力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的岀现绝不是一种没有理性的迷狂。一些 反理性主义者把它们看作神赐天赋,或归结为人的某些自然天性,显然 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
1.[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2. 丁玲:《不能以低劣的产品去污染社会》,《人民日报M983年10月31日。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5页。
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 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 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
普希金认为,不能把它们和狂喜混为一谈,是因为“狂喜不是以理 智为前提"。他说:《欧根-奥涅金》是随着“倏忽的意兴在自娱和失眠 中写成”的,但里面“也有冷静头脑的记录"。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肯定直 觉和灵感的突发性同时,也强调了理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即 使灵感来临,作者完全潜沉到自己激情中去的时候,思想也仍在起着作 用。因为“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 手写”②。康德也强调了理解力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起来构成天才的各种心灵的能力,是想像力和理解力。 如果说,想像力在认识活动中,要受到理解力的束缚,要受到概念 的限制,那么,在审美的活动中,它却是自由的,它超出概念之外, 给理解力提供丰富的未经开拓过的材料……天才是处于这样一种 幸福的关系之中,他能够把某一概念转变成审美的意象,并把审美 的意象准确地表现出来••…•要把心灵中不可言说的、与特殊的形 象显现结合在一起的东西,表现出来,并普遍地传达给旁人,不管 是通过语言、绘画或雕刻来表现,都需要有一种才能。它既能把握 住想像力瞬息万变的活动,而又能在不受任何规矩的束缚下传达 出某种概念,与某种概念相契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有创造 性的,不依任何人的规矩而能够提供出新的规矩。③
如阿来创作《尘埃落定》的动机就是在他深厚生活积淀的基础上形
1.[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6页。
2.[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片段)》,见《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人民文 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232页。
’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7节,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79年版,第412页。
成的。他是一个藏族作家,从小就生活在藏区,深谙藏民族精神和藏文 化的精髓。他的创作不仅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性,而且通过这个民族 的特性反映了民族历史和个体生命的变迁。他认为:《尘埃落定》虽然 “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但往往映射的是一大群人的命运,讲的是一个 民族的遭遇”①。有的评论家认为:“在整个小说文本中表现出了这样 一种观点,即'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 尘埃,而历史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也同样是尘埃②这就充分地显示 出了深邃的理性精神。
从以上分析和例证可以看出,创作动机与直觉和灵感在特定的情 境下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创作动机就是直觉和灵感,这是特殊性。 而在一般情况下,创作动机与二者是有区别的,并不是一回事,这是普 遍性。对这种特殊性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和认识创作动机大有裨益。
1. 易文翔、阿来:《写作:忠于于内心的表达——阿来访谈录》,《小说评论》2004年第5 期。.
2.同①。
创作动机与直觉、灵感的产生都需要丰富雄厚的生活基础。黑格 尔说过:“单靠存心要创作的意愿也召唤不出灵感来。谁要是胸中本来 没有什么内容在活跃鼓动……不管他有多大才能,他也决不能单凭这 种意愿就可以抓住一个美好的意思或是产生一部有价值的作品。”① S・阿瑞提说过:“直觉好像是一种无须准备就显示出来的知识,或者 好像是一种直接获得的知识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那种没有任何准 备、任何资料和任何加工就能直接获得知识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理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4页。
解好像没经过什么准备就获得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主观上觉察不 到那些先前的阶段。”①丁玲根据自己创作的亲身体验,一再强调说: “灵感从哪里来?就是从长期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而来,从作家和人 民的关系而来。”②在毕淑敏的作品中,带有亲历色彩的作品占较大的 比重。应当说,是生活给予了她取之不尽、开掘不完的创作财富。尤其 是藏北高原11年的军旅生活给她的创作留下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使她 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独特的审美直觉。她继处女作《昆仑荡》之后,又 相继发表了《阿里》、《君子于役》等一批“昆仑系列”中篇小说。这些创 作灵感和直觉是她当边防军人生活积累的艺术升华,在此基础上产生 了创作动机。她的“昆仑系列"以其生活积累深厚、人性开掘深刻、审美 品格雄浑壮美受到读者和评论者的称道。
(二) 某种审美客体和审美思索的激发是契机
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产生的过程虽然不尽一样,但都需要外界的 激发。黑格尔指出: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往往是应外在的机缘而创 造出来的:艺术家“与一种碰到的现存的材料发生了关系。通过一种 外缘,一个事件,或是像莎士比亚那样,通过古老的民歌故事和史传,通 过这一类事物的推动,他自觉有一种要求,要把这种材料表现出来,并 且因此也表现他自己。所以创作的推动力可以完全是外来的……艺术 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 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③
(三) 理解力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创作动机和直觉、灵感的岀现绝不是一种没有理性的迷狂。一些 反理性主义者把它们看作神赐天赋,或归结为人的某些自然天性,显然 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
1.[美]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2. 丁玲:《不能以低劣的产品去污染社会》,《人民日报M983年10月31日。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5页。
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 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 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
普希金认为,不能把它们和狂喜混为一谈,是因为“狂喜不是以理 智为前提"。他说:《欧根-奥涅金》是随着“倏忽的意兴在自娱和失眠 中写成”的,但里面“也有冷静头脑的记录"。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肯定直 觉和灵感的突发性同时,也强调了理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即 使灵感来临,作者完全潜沉到自己激情中去的时候,思想也仍在起着作 用。因为“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 手写”②。康德也强调了理解力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起来构成天才的各种心灵的能力,是想像力和理解力。 如果说,想像力在认识活动中,要受到理解力的束缚,要受到概念 的限制,那么,在审美的活动中,它却是自由的,它超出概念之外, 给理解力提供丰富的未经开拓过的材料……天才是处于这样一种 幸福的关系之中,他能够把某一概念转变成审美的意象,并把审美 的意象准确地表现出来••…•要把心灵中不可言说的、与特殊的形 象显现结合在一起的东西,表现出来,并普遍地传达给旁人,不管 是通过语言、绘画或雕刻来表现,都需要有一种才能。它既能把握 住想像力瞬息万变的活动,而又能在不受任何规矩的束缚下传达 出某种概念,与某种概念相契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有创造 性的,不依任何人的规矩而能够提供出新的规矩。③
如阿来创作《尘埃落定》的动机就是在他深厚生活积淀的基础上形
1.[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6页。
2.[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片段)》,见《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人民文 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232页。
’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7节,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79年版,第412页。
成的。他是一个藏族作家,从小就生活在藏区,深谙藏民族精神和藏文 化的精髓。他的创作不仅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性,而且通过这个民族 的特性反映了民族历史和个体生命的变迁。他认为:《尘埃落定》虽然 “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但往往映射的是一大群人的命运,讲的是一个 民族的遭遇”①。有的评论家认为:“在整个小说文本中表现出了这样 一种观点,即'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 尘埃,而历史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也同样是尘埃②这就充分地显示 出了深邃的理性精神。
从以上分析和例证可以看出,创作动机与直觉和灵感在特定的情 境下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创作动机就是直觉和灵感,这是特殊性。 而在一般情况下,创作动机与二者是有区别的,并不是一回事,这是普 遍性。对这种特殊性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和认识创作动机大有裨益。
1. 易文翔、阿来:《写作:忠于于内心的表达——阿来访谈录》,《小说评论》2004年第5 期。.
2.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