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审美需要与创作动机
一、审美需要与创作动机的关系
一、审美需要与创作动机的关系
动机源于需要,是与满足某种需要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动力。需要 是动机产生的前提,但是需要转化为动机有一定条件。“需要,当它强 化到一定程度,并有了诱因条件时,便成为实际活动的动机”。①譬如, 当人饥饿时,食物的出现会作为一种强刺激,强烈诱发人的生理需要, 并为实现这个需要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但人的审美需要与生理需要有 着很大的区别。“审美需要指的是人对于美的事物的观照、品味与享受 的需要"②,而不是保证和满足人的生命机能的生理需求。所以审美需 要远不如物质需要那么直接简单,而显得复杂而深奥,因此我们有必要 求证审美需要转化为创作动机的原因。在产生创作动机的内驱力中情 感起着关键的作用。“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 量。"③情感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因素的聚合点,“由于情感的信号功能 和调解机能,使情感密切地联系着主体的感官活动,认识活动,意志活 动,成为体力、精力、意志力、智力等本质力量实现的综合体现“④。也 正因为如此,情感才构成了创作动机产生中的核心力量。处于情感失 衡状态的创作主体的大脑皮层往往会相应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易感点。当易感点的能量储蓄到一定程度时,遇到合适的机缘——激 力时,便会转化为动机。创作动机的生成图式可表示为:情感-驱力- 激力一动力-创作动机。某种情感的缺失或丰富会形成填补或流溢的
1. 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页,第34页,第35-36页。
2. 童庆炳、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3.[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岀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4.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审美需要,当这种审美需要与外部的某种刺激相遇化合之后,便形成一 种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对整个创作过程起着支配和统 领的作用。可见,创作动机是驱使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一种内在情感 动力。如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所创作的油画《1808年5月3日的枪 杀》,就是他对1808年5月3日拿破仑军队对马德里市民起义镇压的 真实描写。他是马德里人民的反抗斗争和侵略者的残酷暴行从始至终 的目睹者,炽热的爱国激情促使他产生了用画笔反抗侵略者野蛮行为 的创作动机。尽管以前他还希望用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改变西班牙的统 治,但是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觉醒了。此画让人不 仅感到是一个事件的记录,更是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坚强不屈的象 征。画家在画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的澎湃激情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 志,为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审美需要是人的 最重要的需要,也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主要的区别。这种需要使人 们能够打破生活的囿限和束缚,弥补现实的缺憾和物质的匮乏,以达到 身心和谐的美好境界。马斯洛在谈到人对审美的需要时指出:“从严格 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 得更健康。”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里都 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②任何需要都 是相互联系着的。审美的需要虽是一种较高层面的精神需要,但它与 其他的需要也有紧密联系。因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不同,所以产生的 创作动机也不同。如铁凝对中国的农民有着深深的挚爱之情。她曾经 这样说:“4年的知青生活,使我对农民有了最直接的了解,对他们的生 活有了最贴切的感受。他们身上的那种善意、耐力、智慧、狡猾、蒙昧等 等多种对立统一的丰富性值得写出来的太多太多,是永远也写不尽的。 ……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 总是那么真切,那么感人。”③正是在“我真心地热爱他们"这种对农民
1.毛建波编著:《名画里的故事》,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2.[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47页。
3.范川凤:《美人鱼的鱼网从那里来一一铁凝小说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第37页。
深厚的挚爱情感需要的驱动下,她创作了《笨花》等作品。如方方对知 识分子有深刻的了解,这样就促使她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进行写作。 她说:“因为他们和我接近,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写知识分子是我比 较熟悉的题材。应该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但是知识分子这么多 年所走的路又是一条惨不忍睹的路。……我和他们一样,在生活,在思 考,有困惑。但是我也要提出一些问题,表达我的困惑。”①正是在这种 动机促使下,她写出了《行云流水》、《无处逃遁》等作品,深刻揭示了一 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之际的彷徨和困惑,并试图用文本的形 式为知识分子与时代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找到某种合理的解决办法。
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会因审美需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些 著名作家曾就“您为什么写作”一题撰文。台湾作家陈映真说:我“写作 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满希望,让那些失败的人重鼓斗争的勇 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美籍华人白先勇说:“我写作,是因 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巴金说:“我想用它来 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②古华说:“我的物 质及精神上的寻求量很大,永远处于饥饿状态,但我决不抱怨。由于不 能满足这两个胃口,我就开始写作了「'③台湾作家三毛说:“我写稿真 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 了一个记录而已。“④“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 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 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⑤孙惠芬说,'我写作, 只不过是为自己点燃一簇前行的篝火。''⑥鲁彦周说:我写作的“目的是 为了完成一种思想意识和对生活对历史的某些认识的表达……是为了 一种美学上的追求。'‘⑦毕飞宇说,他是为了快乐而写作。可见,创作主 体因审美需要不同而导致的创作动机也不同。在世俗社会里,因金钱 和权利等名利的需要所产生的动机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动机往往会给 艺术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破坏艺术的创作。
1.周水涛、江胜清:《略论方方小说的两大创作题材及其特色》,《当代文坛》.2003年第4期。
2.巴金:《我为什么写作》「文艺报1986年6月7日。
3.转引自《文汇报》1981年12月7日。
4.三毛:《尘缘》,见《哭泣的骆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5.三毛:《热带的港夜》,见《三毛对话录》,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36页。
6.孙惠芬:《点燃前行的篝火》,《文艺报•文化副刊》2004年12月11日。
7.鲁彦周:《我的心路历程:生命力的涌动》,《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1月3日。
1. 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页,第34页,第35-36页。
2. 童庆炳、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3.[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岀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4.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审美需要,当这种审美需要与外部的某种刺激相遇化合之后,便形成一 种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对整个创作过程起着支配和统 领的作用。可见,创作动机是驱使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一种内在情感 动力。如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所创作的油画《1808年5月3日的枪 杀》,就是他对1808年5月3日拿破仑军队对马德里市民起义镇压的 真实描写。他是马德里人民的反抗斗争和侵略者的残酷暴行从始至终 的目睹者,炽热的爱国激情促使他产生了用画笔反抗侵略者野蛮行为 的创作动机。尽管以前他还希望用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改变西班牙的统 治,但是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觉醒了。此画让人不 仅感到是一个事件的记录,更是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坚强不屈的象 征。画家在画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的澎湃激情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 志,为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审美需要是人的 最重要的需要,也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主要的区别。这种需要使人 们能够打破生活的囿限和束缚,弥补现实的缺憾和物质的匮乏,以达到 身心和谐的美好境界。马斯洛在谈到人对审美的需要时指出:“从严格 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 得更健康。”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里都 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②任何需要都 是相互联系着的。审美的需要虽是一种较高层面的精神需要,但它与 其他的需要也有紧密联系。因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不同,所以产生的 创作动机也不同。如铁凝对中国的农民有着深深的挚爱之情。她曾经 这样说:“4年的知青生活,使我对农民有了最直接的了解,对他们的生 活有了最贴切的感受。他们身上的那种善意、耐力、智慧、狡猾、蒙昧等 等多种对立统一的丰富性值得写出来的太多太多,是永远也写不尽的。 ……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 总是那么真切,那么感人。”③正是在“我真心地热爱他们"这种对农民
1.毛建波编著:《名画里的故事》,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2.[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47页。
3.范川凤:《美人鱼的鱼网从那里来一一铁凝小说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第37页。
深厚的挚爱情感需要的驱动下,她创作了《笨花》等作品。如方方对知 识分子有深刻的了解,这样就促使她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进行写作。 她说:“因为他们和我接近,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写知识分子是我比 较熟悉的题材。应该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但是知识分子这么多 年所走的路又是一条惨不忍睹的路。……我和他们一样,在生活,在思 考,有困惑。但是我也要提出一些问题,表达我的困惑。”①正是在这种 动机促使下,她写出了《行云流水》、《无处逃遁》等作品,深刻揭示了一 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之际的彷徨和困惑,并试图用文本的形 式为知识分子与时代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找到某种合理的解决办法。
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会因审美需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些 著名作家曾就“您为什么写作”一题撰文。台湾作家陈映真说:我“写作 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满希望,让那些失败的人重鼓斗争的勇 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美籍华人白先勇说:“我写作,是因 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巴金说:“我想用它来 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②古华说:“我的物 质及精神上的寻求量很大,永远处于饥饿状态,但我决不抱怨。由于不 能满足这两个胃口,我就开始写作了「'③台湾作家三毛说:“我写稿真 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 了一个记录而已。“④“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 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 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⑤孙惠芬说,'我写作, 只不过是为自己点燃一簇前行的篝火。''⑥鲁彦周说:我写作的“目的是 为了完成一种思想意识和对生活对历史的某些认识的表达……是为了 一种美学上的追求。'‘⑦毕飞宇说,他是为了快乐而写作。可见,创作主 体因审美需要不同而导致的创作动机也不同。在世俗社会里,因金钱 和权利等名利的需要所产生的动机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动机往往会给 艺术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破坏艺术的创作。
1.周水涛、江胜清:《略论方方小说的两大创作题材及其特色》,《当代文坛》.2003年第4期。
2.巴金:《我为什么写作》「文艺报1986年6月7日。
3.转引自《文汇报》1981年12月7日。
4.三毛:《尘缘》,见《哭泣的骆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5.三毛:《热带的港夜》,见《三毛对话录》,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36页。
6.孙惠芬:《点燃前行的篝火》,《文艺报•文化副刊》2004年12月11日。
7.鲁彦周:《我的心路历程:生命力的涌动》,《文艺报-文化副刊》200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