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机产生过程中的这四个阶段并非相互隔绝,而是有机统一 的。在创作活动中,它们相续相连,又交错往复、双向反馈。
(一)在创作动机产生过程的一、四阶段,左脑起着主导作用
在一、四两个阶段,创作主体更多的是发挥抽象思维的功能进行总 体设想,以使作品更加符合生活的本质。如李存葆在谈到创作《高山下 的花环》的动机时说:
生活中有真,有善,有美;也有假,有恶,有丑。真善美和假恶 丑不会抵消。它们时时在我脑中相撞,必然升华为思索。这场战 争虽是短暂有限的,但它涉及的面较大,涉及的人很广……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它往往会毁掉个入,毁掉爱情和家庭……这一切不可 能不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在战争 中往往会显得更为广泛而深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 也会在血泊中得到高度升华。在战争这特定的条件下,美者更见 其美,丑者更见其丑。这些都为作者提供了探索社会心理和伦理 道德的广阔天地。……战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神 圣法庭,使我们有权力、有机会以最大的革命义愤,去拷问那些违 背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市俭行径!①
这就鲜明地表现岀了他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表明了他的创作动机。
(二) 在创作动机形成的二、三阶段,右脑起主导作用
二、三两个阶段是创作思维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由于新思想、新 观念的形成没有固定的逻辑通道,为此就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像、直 觉、灵感、情感等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完成形象的塑造,实现创作动机的 形象化、审美化。如高建群看到在陕北高原这块充满苦难和崇高感的 土地上,人类曾进行过无数次悲壮的生存斗争,给了他无数次感动。为 了报答陕北高原这块给他衣食和恩惠的土地,他决心竭尽全力将自己 的感受、理解、诠释写出来,创作出了“大陕北三部曲《最后一个匈 奴》、《六六锁》、《古道天机》。
(三) 在创作动机的产生过程中,左右脑一直是密切配合、互为补益的 在创作动机产生的过程中,左右脑是密切配合的,只不过在创作思
维过程中,它们总是有主有次,而且随时都可以发生左右脑主导地位的 更移。正是由于左右脑的协同作用,联结串通,才有创作动机的产生、 艺术作品的诞生。如诗人伊甸“从小在乡下长大,对中国农村的古老、 凝滞、忧郁和野性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气 他一直有“想在一首短诗里 概括历史意义和生命意义上的乡村"的创作动机。在他的直觉中“村庄 是一个柔软温暖丰厚的乳房在理性中,"村庄是人类精神之源,是我
1.李存葆《从生活到艺术的几点体会》,见孟繁华汇编:《当代作家谈创作》,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们最初和最后的梦境气于是村庄“通过感觉、幻觉和抽象得到升华,成 为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艺术形象”。经过这样感性和理性、左右脑的密 切配合,他创作出了《村庄的意义》。他这样写道鄭大地的乳房,孕育一 切而又失去一切。”①于是诗的容纳力、扩张力和辐射力在富有新鲜感、 表现力和暗示性的语言中产生了出来。
由此可见,创作思维进行的过程和创作动机产生的过程有着密切 的关系,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创作动机形成的过程。从理论上说, 这几个阶段有先有后,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它们并不能截然分开,而 是交叉往复的。
以上,我们浅近地探求了创作思维与创作动机的关系,旨在挣脱因 袭多年的传统规定,而导入“许多思维形式"(马克思语),但要真正把握 和洞彻创作思维与创作动机的奥秘,到达艺术创作这个“自由王国''的 彼岸,还需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不断的求索。
(注:本章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相关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谨向这些材料的作者表示谢意。)
① 王燕生、谢建平《一首诗的诞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102页。
(一)在创作动机产生过程的一、四阶段,左脑起着主导作用
在一、四两个阶段,创作主体更多的是发挥抽象思维的功能进行总 体设想,以使作品更加符合生活的本质。如李存葆在谈到创作《高山下 的花环》的动机时说:
生活中有真,有善,有美;也有假,有恶,有丑。真善美和假恶 丑不会抵消。它们时时在我脑中相撞,必然升华为思索。这场战 争虽是短暂有限的,但它涉及的面较大,涉及的人很广……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它往往会毁掉个入,毁掉爱情和家庭……这一切不可 能不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在战争 中往往会显得更为广泛而深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 也会在血泊中得到高度升华。在战争这特定的条件下,美者更见 其美,丑者更见其丑。这些都为作者提供了探索社会心理和伦理 道德的广阔天地。……战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神 圣法庭,使我们有权力、有机会以最大的革命义愤,去拷问那些违 背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市俭行径!①
这就鲜明地表现岀了他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表明了他的创作动机。
(二) 在创作动机形成的二、三阶段,右脑起主导作用
二、三两个阶段是创作思维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由于新思想、新 观念的形成没有固定的逻辑通道,为此就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像、直 觉、灵感、情感等非逻辑思维的功能,完成形象的塑造,实现创作动机的 形象化、审美化。如高建群看到在陕北高原这块充满苦难和崇高感的 土地上,人类曾进行过无数次悲壮的生存斗争,给了他无数次感动。为 了报答陕北高原这块给他衣食和恩惠的土地,他决心竭尽全力将自己 的感受、理解、诠释写出来,创作出了“大陕北三部曲《最后一个匈 奴》、《六六锁》、《古道天机》。
(三) 在创作动机的产生过程中,左右脑一直是密切配合、互为补益的 在创作动机产生的过程中,左右脑是密切配合的,只不过在创作思
维过程中,它们总是有主有次,而且随时都可以发生左右脑主导地位的 更移。正是由于左右脑的协同作用,联结串通,才有创作动机的产生、 艺术作品的诞生。如诗人伊甸“从小在乡下长大,对中国农村的古老、 凝滞、忧郁和野性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气 他一直有“想在一首短诗里 概括历史意义和生命意义上的乡村"的创作动机。在他的直觉中“村庄 是一个柔软温暖丰厚的乳房在理性中,"村庄是人类精神之源,是我
1.李存葆《从生活到艺术的几点体会》,见孟繁华汇编:《当代作家谈创作》,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们最初和最后的梦境气于是村庄“通过感觉、幻觉和抽象得到升华,成 为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艺术形象”。经过这样感性和理性、左右脑的密 切配合,他创作出了《村庄的意义》。他这样写道鄭大地的乳房,孕育一 切而又失去一切。”①于是诗的容纳力、扩张力和辐射力在富有新鲜感、 表现力和暗示性的语言中产生了出来。
由此可见,创作思维进行的过程和创作动机产生的过程有着密切 的关系,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创作动机形成的过程。从理论上说, 这几个阶段有先有后,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它们并不能截然分开,而 是交叉往复的。
以上,我们浅近地探求了创作思维与创作动机的关系,旨在挣脱因 袭多年的传统规定,而导入“许多思维形式"(马克思语),但要真正把握 和洞彻创作思维与创作动机的奥秘,到达艺术创作这个“自由王国''的 彼岸,还需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不断的求索。
(注:本章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相关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谨向这些材料的作者表示谢意。)
① 王燕生、谢建平《一首诗的诞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