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顺,笔名朔风、青杏,小集镇小高庄村人,大学本科学历。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任唐山市丰南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届河北省文联委员、政协河北省文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唐山市文联委员、唐山市作协理事、政协丰南区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高昌顺自幼生活在农村,他的文学才能来自民间文学的滋养。早在文化书籍极度贫乏的年代,他经常听村民讲民间故事听鼓书艺人说书,有时甚至听到着迷的程度平时受长辈的影响,尤其是受外祖母的教育和熏陶,还读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读物。在上小学期间,阅读大量的连环画,从四年级以后开始阅读长篇小说,如《铁道游击队》、《破晓风云》、《平原烈火》、《红旗插上大门岛》、红岩》、《红旗谱》、《播火记》、《平原枪声》、《前驱》、《风雨桐江》、《山乡巨变》、《小城春秋》、《欧阳海之歌》、《杨根思》、《激战无名川》、《连心锁》、《夜歌和白天的歌》、《孔乙己》《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岳飞传》、《东周列国志》《三言》、《古文观止》、《好兵帅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路加福音》等中外文学名著,以及中国通史》《战斗的中国》、《三国志鼓词》和《秦英征西》十粒金丹》等一些手抄本的皮影影卷等。在当时凡是能接触到的画报、考古资料、音乐、美术等读物尽量阅读,甚至是一张药品说明书也拿过来通读一遍。由于酷爱读书,又博闻强识,因而积累了深厚的知识功底,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他的各门功课一直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各班讲评。在业余时间,还练习写一些诗歌和散文。
唐山大地震以后,他高中尚未毕业就经公社安排,和另外几个同学,被分配到了小集农机站当了拖拉机手兼农机管理员工作就是整天开着拖拉机到各村生产队的地里耕作,主要是跟农民、土地打交道,在各户吃派饭。由于直接接触了社会生活,在工作之余,写一些植根于泥土的诗歌和散文。诗歌《雪地歌》《咏草泊》、《泥土颂》、《丰收赞》等热情讴歌了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还有一些是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军队的组诗,是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而作《痛悼周总理》、《悼震亡胞弟》等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后来他以全公社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民办教师,走上了教育岗位恢复高考以后,他考入了唐山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文专业的课程,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丰南县第二中学任语文教师,后来调至丰南县文教局,主持编写《丰南县文化志》和《丰南县教育志》。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用翔实的资料详细记述了从清末到1985年丰南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丰南文化教育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本志书在当时就成为省级先进典型和样本。对全省的文化志、教育志编写起了引路的作用,在今天仍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在编写文化教育志的同时,还参加了丰南县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为《丰南县志》获国家和省二等奖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他所写的现代文学史资料《宋之的是丰润人》在《河北教育学院院刊》上发表,《唐剧起源之考订》一文,被《河北戏曲研究收入其中。尤其是文学评论《深思驰骋真情满怀》一文,对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诗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这篇论文是他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几位与郭小川一起生活写作过的知情者,用科学的方法,从郭小川鲜为人知的生活和创作细节,诗作的气魄宏大、深思广阔、画面瑰丽和抒发真性情几个方面对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刻的评论。论文观点鲜明、见解独特、论证缜密、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受到河北师大现代文学教授陈国伟先生的高度评价,被几个刊物转载并被全国郭小川文学研究会收集他经过多次采访知情者,在所撰写的评剧史资料《丰南赵家班和孙家班》一文中,记述了在评剧初创和形成时期两个著名评剧班社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这是对中国评剧史研究的一个贡献,补充完善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曲艺卷》的内容,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此文在《大时代》发表以后,又被《求索》、《河文化研究》、《唐山文史资料大全》等书籍和杂志转载。
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他任丰南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兼丰南区文体局副局长。他以发展和繁荣丰南文学艺术事业为己任,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使丰南区的文学艺术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在唐山市、在河北省均名列前茅,也深受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使得丰南区文联成为唐山文联工作的一面旗帜,为发展丰南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将丰南区文联由一个无人员编制、无办公地点、无经费、无活动的虚设机构办成了名副其实的正科级人民团体机关,达到了人员编制、办公地点、办公经费、文艺活动的四落实,使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丰南区文艺作者,凝聚在了文联组织当中,真正有了自己的家。其次,积极开展了“情系煤河”“春天送您一首诗”、“国土杯文学大奖赛”等一系列文学艺术活动并与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摄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三集连续剧《煤河》,在省、市、区电视台播出后,反映良好,并于2005年荣获河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再次,组建完成了区文联下设的区作家、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摄影、电视等8个文艺家协会使各类文艺人才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第四,组织出版有质量的作品。如“情系煤河”文学大奖赛的活动,在丰南各界引起了广泛积极的反响,使沉寂多年的丰南文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文学活动,也引起了省市文艺界领导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誉后来从文学大奖赛1526篇作品中精选出260篇佳作,由其任主编编辑出版了《情系煤河》文学作品集,此书出版后,《文艺报》《诗刊》、《河北文艺界》、《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文学》等媒体纷纷予以报导评介。200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3周年之际,他主编了大型书画集《笔墨丹青耀丰南》,精选了居住外地和本地丰南籍著名书画家的160幅作品,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举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欢迎。省市文联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文艺界》也刊文给予评介。
同时,他还积极扶助作家出书,推介文学新人他协助老作家朱继经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日记体长篇小说《山鬼》,并为小说写跋(后记),从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精当地分析评介了《山鬼》的价值,被《文艺报》、上海东方文学网等媒体转发后来又协助朱继经出版了散文集《平民情绪》,并写了《用生命拥抱文学》的序言。序言对朱继经坎坷的生平、艰难曲折而又艰苦的创作道路和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深远影响做了深刻地分析和评论,深受好评他还为田风坤先生修改、完成了古典诗词集《古韵新声》的印刷并作后记这篇后记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源流进行了精当地概括,对田凤坤先生的古典诗词作品给予了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论他还为《履痕》一书写了《写给创造历史的人们》的序言,从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今天现实而平凡工作,也是一篇很优秀文章。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时间积极创作。如在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与朱继经合作编著了纪实文学《银杏树下》,该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民间老艺人陆海爷借银杏树说书吸引男孩儿栓子拜师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东路南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性化的魅力。行文用白描笔法和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三十六个革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有血有肉。附录中的民间传说与正文相呼应,风格诙谐,妙趣横生。既是口述的一方历史掌故,又是寓教于乐的乡土教材全书洋溢着浓浓的冀东乡情,读后令人倍感亲切。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工作的领导者,高昌顺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工作勤勉、勇于争先。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对于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美术、书法、音乐、雕塑、古代建筑、新闻宣传、党建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在地方志、文史资料、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美术评论、编辑图书、撰写序跋、新闻通讯、党建理论研究、公文撰写、演讲稿、甚至碑文撰写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和突出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和文人,他为人真诚、谦和,没有丝毫的装腔作势和矫情虚套,一直保持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人文合一的风骨。这些都被大家所啧啧称道。
唐山大地震以后,他高中尚未毕业就经公社安排,和另外几个同学,被分配到了小集农机站当了拖拉机手兼农机管理员工作就是整天开着拖拉机到各村生产队的地里耕作,主要是跟农民、土地打交道,在各户吃派饭。由于直接接触了社会生活,在工作之余,写一些植根于泥土的诗歌和散文。诗歌《雪地歌》《咏草泊》、《泥土颂》、《丰收赞》等热情讴歌了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还有一些是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军队的组诗,是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而作《痛悼周总理》、《悼震亡胞弟》等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后来他以全公社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民办教师,走上了教育岗位恢复高考以后,他考入了唐山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文专业的课程,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丰南县第二中学任语文教师,后来调至丰南县文教局,主持编写《丰南县文化志》和《丰南县教育志》。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用翔实的资料详细记述了从清末到1985年丰南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丰南文化教育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本志书在当时就成为省级先进典型和样本。对全省的文化志、教育志编写起了引路的作用,在今天仍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在编写文化教育志的同时,还参加了丰南县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为《丰南县志》获国家和省二等奖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他所写的现代文学史资料《宋之的是丰润人》在《河北教育学院院刊》上发表,《唐剧起源之考订》一文,被《河北戏曲研究收入其中。尤其是文学评论《深思驰骋真情满怀》一文,对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诗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这篇论文是他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几位与郭小川一起生活写作过的知情者,用科学的方法,从郭小川鲜为人知的生活和创作细节,诗作的气魄宏大、深思广阔、画面瑰丽和抒发真性情几个方面对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刻的评论。论文观点鲜明、见解独特、论证缜密、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受到河北师大现代文学教授陈国伟先生的高度评价,被几个刊物转载并被全国郭小川文学研究会收集他经过多次采访知情者,在所撰写的评剧史资料《丰南赵家班和孙家班》一文中,记述了在评剧初创和形成时期两个著名评剧班社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这是对中国评剧史研究的一个贡献,补充完善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曲艺卷》的内容,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此文在《大时代》发表以后,又被《求索》、《河文化研究》、《唐山文史资料大全》等书籍和杂志转载。
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他任丰南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兼丰南区文体局副局长。他以发展和繁荣丰南文学艺术事业为己任,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使丰南区的文学艺术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在唐山市、在河北省均名列前茅,也深受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使得丰南区文联成为唐山文联工作的一面旗帜,为发展丰南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将丰南区文联由一个无人员编制、无办公地点、无经费、无活动的虚设机构办成了名副其实的正科级人民团体机关,达到了人员编制、办公地点、办公经费、文艺活动的四落实,使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丰南区文艺作者,凝聚在了文联组织当中,真正有了自己的家。其次,积极开展了“情系煤河”“春天送您一首诗”、“国土杯文学大奖赛”等一系列文学艺术活动并与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摄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三集连续剧《煤河》,在省、市、区电视台播出后,反映良好,并于2005年荣获河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再次,组建完成了区文联下设的区作家、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摄影、电视等8个文艺家协会使各类文艺人才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第四,组织出版有质量的作品。如“情系煤河”文学大奖赛的活动,在丰南各界引起了广泛积极的反响,使沉寂多年的丰南文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文学活动,也引起了省市文艺界领导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誉后来从文学大奖赛1526篇作品中精选出260篇佳作,由其任主编编辑出版了《情系煤河》文学作品集,此书出版后,《文艺报》《诗刊》、《河北文艺界》、《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文学》等媒体纷纷予以报导评介。200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3周年之际,他主编了大型书画集《笔墨丹青耀丰南》,精选了居住外地和本地丰南籍著名书画家的160幅作品,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举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欢迎。省市文联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文艺界》也刊文给予评介。
同时,他还积极扶助作家出书,推介文学新人他协助老作家朱继经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日记体长篇小说《山鬼》,并为小说写跋(后记),从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精当地分析评介了《山鬼》的价值,被《文艺报》、上海东方文学网等媒体转发后来又协助朱继经出版了散文集《平民情绪》,并写了《用生命拥抱文学》的序言。序言对朱继经坎坷的生平、艰难曲折而又艰苦的创作道路和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深远影响做了深刻地分析和评论,深受好评他还为田风坤先生修改、完成了古典诗词集《古韵新声》的印刷并作后记这篇后记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源流进行了精当地概括,对田凤坤先生的古典诗词作品给予了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论他还为《履痕》一书写了《写给创造历史的人们》的序言,从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今天现实而平凡工作,也是一篇很优秀文章。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时间积极创作。如在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与朱继经合作编著了纪实文学《银杏树下》,该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民间老艺人陆海爷借银杏树说书吸引男孩儿栓子拜师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东路南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性化的魅力。行文用白描笔法和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三十六个革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有血有肉。附录中的民间传说与正文相呼应,风格诙谐,妙趣横生。既是口述的一方历史掌故,又是寓教于乐的乡土教材全书洋溢着浓浓的冀东乡情,读后令人倍感亲切。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工作的领导者,高昌顺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工作勤勉、勇于争先。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对于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美术、书法、音乐、雕塑、古代建筑、新闻宣传、党建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在地方志、文史资料、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美术评论、编辑图书、撰写序跋、新闻通讯、党建理论研究、公文撰写、演讲稿、甚至碑文撰写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和突出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和文人,他为人真诚、谦和,没有丝毫的装腔作势和矫情虚套,一直保持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人文合一的风骨。这些都被大家所啧啧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