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名作家蒋巍说:“不管你干什么职业,文学都是你美丽的精神家园。有了文学梦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世俗世界,一个是文学世界。拥有文学是幸福的,是可以医疗自己精神创伤的。”文学是超越世俗、向善求美的精神世界,可以滋养生命、富裕心灵、净化灵魂,也可以放飞心灵、超越自我向往理想对此,刘国强深有体会。
刘国强在创作散文之前,一直从事新闻外宣工作,由于他的文章立意深远、角度刁巧、以小见大,深得报社编辑们的青睐,这令同行们十分羡慕。就在他工作得心应手的时候,他却被派往审计部门工作。这样使得他远离了文字整天与账本、算盘打交道。兴趣和特长的失落,一度令他忧伤愁满怀、踌躇不前可就在这时,丰南区作家协会成立了,凭借他的写作功底和知名度,而被推举为作家协会副主席。自此,他迈进了自己向往的文学之门,并向着文学的殿堂攀登。于是他凭借从事多年的在基层采访的经历和生活阅历,写作起来竟如有一片开阔的可供他耕作的土地,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情感就如打开了泄洪的闸门,所有压抑感一下子宣泄了出来:写了许多散文。他的散文具有“立意深远、角度刁巧、以小见大”的鲜明特点,很快见诸于《中国计报》《中国审计》《河北审计》、《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石家庄都市早报》等报刊。在收获文学的同时,他曾经讨厌的审计工作也在他的心中悄然改观了,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干起来也饶有兴趣,逐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了。
刘国强是一个农家子弟,是家乡那块富饶的土地给了他生命的滋养、人生的智慧和文学的才能,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浸染了他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他散文文本最美的艺术图景,同时也构成了他抒发情感的具体背景。他将一片挚爱父老乡亲和眷恋故土自然风光的深情厚意深藏其中,是那样的平淡和恬静,又是那样的炽热和久远,使作品呈现出自然、真切和素朴的审美品格。在他童少年时期,家乡的田野是他生命的乐园,那种美好的田园风光成为了他生命的记忆,铭心刻骨,迄今挥之不去,成为一种生命积淀。那种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那种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那种天籁之美的生态景观如今都成为了他的创作文本的最好素材,从他的生命记忆中打捞出来带着那种原生态的当代鲜活和纯净,给人一种审美的欣喜、阅读的欢快。他对自然风光、自然生态的描绘与礼赞,表现出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寻根意识和还原生态的乡土情结。
刘国强在创作散文之前,一直从事新闻外宣工作,由于他的文章立意深远、角度刁巧、以小见大,深得报社编辑们的青睐,这令同行们十分羡慕。就在他工作得心应手的时候,他却被派往审计部门工作。这样使得他远离了文字整天与账本、算盘打交道。兴趣和特长的失落,一度令他忧伤愁满怀、踌躇不前可就在这时,丰南区作家协会成立了,凭借他的写作功底和知名度,而被推举为作家协会副主席。自此,他迈进了自己向往的文学之门,并向着文学的殿堂攀登。于是他凭借从事多年的在基层采访的经历和生活阅历,写作起来竟如有一片开阔的可供他耕作的土地,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情感就如打开了泄洪的闸门,所有压抑感一下子宣泄了出来:写了许多散文。他的散文具有“立意深远、角度刁巧、以小见大”的鲜明特点,很快见诸于《中国计报》《中国审计》《河北审计》、《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石家庄都市早报》等报刊。在收获文学的同时,他曾经讨厌的审计工作也在他的心中悄然改观了,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干起来也饶有兴趣,逐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了。
刘国强是一个农家子弟,是家乡那块富饶的土地给了他生命的滋养、人生的智慧和文学的才能,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浸染了他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他散文文本最美的艺术图景,同时也构成了他抒发情感的具体背景。他将一片挚爱父老乡亲和眷恋故土自然风光的深情厚意深藏其中,是那样的平淡和恬静,又是那样的炽热和久远,使作品呈现出自然、真切和素朴的审美品格。在他童少年时期,家乡的田野是他生命的乐园,那种美好的田园风光成为了他生命的记忆,铭心刻骨,迄今挥之不去,成为一种生命积淀。那种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那种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那种天籁之美的生态景观如今都成为了他的创作文本的最好素材,从他的生命记忆中打捞出来带着那种原生态的当代鲜活和纯净,给人一种审美的欣喜、阅读的欢快。他对自然风光、自然生态的描绘与礼赞,表现出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寻根意识和还原生态的乡土情结。
二
刘国强的散文大多取材于故乡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他情系大自然,心系故乡人,着力赞美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朴实,坚毅与善良的美德;歌颂故乡的自然的灵性与故乡人的人性之美,作品流溢着故乡泥土的芳香和自然生态的质朴纯静,读后令人心醉,使人振奋。
我们之所以管他的散文叫“生态散文”,是因为他出神入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他与自然融合、嬉戏的生命交往。他在没有异化、污化的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享受了生态之美、自然之乐如今表现在散文中就足以令我们心驰神往了。如在《河钓》中他对钓鱼的描写生动细致,富有情趣:
我钓过野境里头的杂鱼,河沟子里头的黄瓜条鱼,鞋底瓜子鱼,钓过养鱼池里头的鲤鱼和草鱼,还钓过水库里头的大鱼,大海里头的小鱼。
黄瓜条鱼掠食凶猛,老远看见鱼钩上水的鱼虫,就游过来,而且一来就一群,打头的个大,往往被它先抢到。一口吞下以后,马上游离鱼群,鱼弦会嗡的一声绷直,这时往上一甩,一条大黄瓜条鱼就上了岸了。
我都是揪一根稗子草穿上它们的腮……回家后,就在大海碗里,撒上一把盐疙瘩,腌成后煎着吃。
作者对钓鱼、穿鱼、腌鱼这一列的描写,是那么真实、生动、自然,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陶醉于浓郁的生活情趣之中。这是因为作者在孩提时代生活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出来便有了一种令人惊奇的审美体验。
再如在《平原猎人》一文中,作者对“鹰兔搏杀”的细节描写,老猎人对野兔“逃脱本领”的介绍以及救鹰细节的描述等等,都让人叹服作者生活阅历的广泛和观察生活的细腻。且看下面的一段“兔蹬鹰”的描写:
……野兔是个聪明的动物,狡兔三窟……而且练就了一身逃脱本领,一发现鹰追,它们在跑动中能够理智地在一两秒内辨别出风向,然后逆风逃窜,逃时紧靠一个高岗或垄沟沿儿跑,给鹰俯冲猎杀时造成翅膀折断的麻烦。……野兔还练就了“兔蹬鹰”的绝技,……山野中的野兔见鹰俯冲袭来不是顺坡跑,而是爬坡跑,随时翻身仰卧,四腿朝天乱蹬一气,几乎每次都能把鹰蹬跑,雄鹰稍有大意就会被蹬死。
如不是读到如此绝妙传神的文章,谁能想到野兔在雄鹰面前竟有如此的机智,冷峻甚或敢于顽强地抗争!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好的文学作品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富有传奇性,引人入胜。
人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无偿地给了人生活的一切,于是人对自然便有了一种敬畏、崇拜的情结。刘国强也怀有这种对自然崇拜的情结。他在《自然的力量》一文中写到:“我是比较崇拜大自然的,一有闲暇便约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到乡下的草泊里,野地里,渔船上溜达一遭,大自然的空旷一下子就把心灵给放飞了”他在《河钓》中又说:“河钓丰富了我的生活经历,使我生出了浓厚的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乐趣,身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炼”在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认知过程中,作者更注重对大自然的探索,发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自然不仅可以修炼一个人的身心,而且亦可以洗涤身上的污浊,还本真的人于自然。如:
你看,一个在领导面前就“自然先矮了半截”的我,充溢着无限的“自卑”。但当两位领导面对“面湿暖的阳光,身临微风吹拂着的农田和旷野”时,竟一下子放松地欢蹦起来,他们啦嗷地大声喊叫,无穷尽地畅达自己的胸意。他们像孩子般地跑啊跳啊,就连道边渠沟子里的鱼儿都被感染了情绪,也都蹦跳起来。”
——《自然的力量》
原本衣冠楚楚的领导,被自然的力量洗涤了人世间造作的伪装,洗涤了权利的尊严而使其童心再现与自然的融合而成为自然的儿子。他们一块儿抓鱼,一起大碗大碗的喝酒,一块儿“醉得是那么的自然和豪放,醉得是那么的激情和富有诗意!尤其是两位领导,更是醉得那么的主动和轻松!醉得那么的坦然和真诚!醉得那么的友善和崇高!甚至醉出了魅力和尊严来”可见,自然的力量,使任何人“都会洗刷掉身上的所有污垢,而还原成一个本真的人”。任何“地位、身份和条条框框都在自然力量的洗涤中失去”,而有的“尽是兄弟般的友善。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会使身心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炼和净化,达到了“淡泊明智,与人无争”的和谐境界。
作者不仅仅局限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上,而是以缜密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人类生存的内在关系在《水造声,土生相》这篇作品中,他提出了“水造声,土造相”的崭新理论。以此证明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而警示人们强化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以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崇尚自然,相信自然的无私和力量的伟大,甚或洞察到自然决定着人类生活的生理特征。这篇作品是作者多年考察研究的成果,堪称是学术性的报告了。
作者崇尚自然但绝非自然主义者,他善于把人物融于自然美的特定环境之中,去挖掘劳动人民的心灵美,讴歌普通劳动者的勤劳、朴实、善良而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风貌,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如在《草泊渔翁》中,作者有意渲染了“方圆50里”茫茫苇海的空旷荒凉的“神秘”背景,为“白胡子老头”的出现作了色彩的铺垫。当“我”看见然荒野的大坑沿儿上,老头儿与大青、大黄聊天时,已是毛骨悚然,疑惑是“碰见狐仙了”,而“老汉扫了我一眼,而眼神跟剑光那么犀利瞬间就磁化了我的浑身”一个“扫”字,生动而传神,写出了老汉身若磐石的稳健和目光如剑的刚毅。而一个真诚的“微笑”则流溢出老人的善良。作者以神来之笔在跌宕起伏的心绪中突现了老头儿的性格。作品通过老头儿与“大青”、“大黄”的聊天和喂鱼中奇特方法的描写中,突出“万物皆有灵性相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对老人勤劳、善良且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予以深情地歌颂作品以“好个渔把式”作结收笔,突出了主题,突现了作者情系人民的真挚情感。
在《平原猎人》中,作品着意描写了猎人与雄鹰的“心灵沟通”他们“随时交谈”并“相依为命”。但在如此人物融通的情感交映中,猎人总还是要“还鹰于自由,还鹰于天空”这似乎是人与鹰“内心感悟到的约定”,是“人性最初的那种回归”。在此,作者歌颂了“人性最初的那种回归”的可贵,期盼着人类与动物的和谐。从而肯定了老猎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可贵。
我们之所以管他的散文叫“生态散文”,是因为他出神入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他与自然融合、嬉戏的生命交往。他在没有异化、污化的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享受了生态之美、自然之乐如今表现在散文中就足以令我们心驰神往了。如在《河钓》中他对钓鱼的描写生动细致,富有情趣:
我钓过野境里头的杂鱼,河沟子里头的黄瓜条鱼,鞋底瓜子鱼,钓过养鱼池里头的鲤鱼和草鱼,还钓过水库里头的大鱼,大海里头的小鱼。
黄瓜条鱼掠食凶猛,老远看见鱼钩上水的鱼虫,就游过来,而且一来就一群,打头的个大,往往被它先抢到。一口吞下以后,马上游离鱼群,鱼弦会嗡的一声绷直,这时往上一甩,一条大黄瓜条鱼就上了岸了。
我都是揪一根稗子草穿上它们的腮……回家后,就在大海碗里,撒上一把盐疙瘩,腌成后煎着吃。
作者对钓鱼、穿鱼、腌鱼这一列的描写,是那么真实、生动、自然,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陶醉于浓郁的生活情趣之中。这是因为作者在孩提时代生活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出来便有了一种令人惊奇的审美体验。
再如在《平原猎人》一文中,作者对“鹰兔搏杀”的细节描写,老猎人对野兔“逃脱本领”的介绍以及救鹰细节的描述等等,都让人叹服作者生活阅历的广泛和观察生活的细腻。且看下面的一段“兔蹬鹰”的描写:
……野兔是个聪明的动物,狡兔三窟……而且练就了一身逃脱本领,一发现鹰追,它们在跑动中能够理智地在一两秒内辨别出风向,然后逆风逃窜,逃时紧靠一个高岗或垄沟沿儿跑,给鹰俯冲猎杀时造成翅膀折断的麻烦。……野兔还练就了“兔蹬鹰”的绝技,……山野中的野兔见鹰俯冲袭来不是顺坡跑,而是爬坡跑,随时翻身仰卧,四腿朝天乱蹬一气,几乎每次都能把鹰蹬跑,雄鹰稍有大意就会被蹬死。
如不是读到如此绝妙传神的文章,谁能想到野兔在雄鹰面前竟有如此的机智,冷峻甚或敢于顽强地抗争!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好的文学作品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富有传奇性,引人入胜。
人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无偿地给了人生活的一切,于是人对自然便有了一种敬畏、崇拜的情结。刘国强也怀有这种对自然崇拜的情结。他在《自然的力量》一文中写到:“我是比较崇拜大自然的,一有闲暇便约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到乡下的草泊里,野地里,渔船上溜达一遭,大自然的空旷一下子就把心灵给放飞了”他在《河钓》中又说:“河钓丰富了我的生活经历,使我生出了浓厚的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乐趣,身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炼”在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认知过程中,作者更注重对大自然的探索,发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自然不仅可以修炼一个人的身心,而且亦可以洗涤身上的污浊,还本真的人于自然。如:
你看,一个在领导面前就“自然先矮了半截”的我,充溢着无限的“自卑”。但当两位领导面对“面湿暖的阳光,身临微风吹拂着的农田和旷野”时,竟一下子放松地欢蹦起来,他们啦嗷地大声喊叫,无穷尽地畅达自己的胸意。他们像孩子般地跑啊跳啊,就连道边渠沟子里的鱼儿都被感染了情绪,也都蹦跳起来。”
——《自然的力量》
原本衣冠楚楚的领导,被自然的力量洗涤了人世间造作的伪装,洗涤了权利的尊严而使其童心再现与自然的融合而成为自然的儿子。他们一块儿抓鱼,一起大碗大碗的喝酒,一块儿“醉得是那么的自然和豪放,醉得是那么的激情和富有诗意!尤其是两位领导,更是醉得那么的主动和轻松!醉得那么的坦然和真诚!醉得那么的友善和崇高!甚至醉出了魅力和尊严来”可见,自然的力量,使任何人“都会洗刷掉身上的所有污垢,而还原成一个本真的人”。任何“地位、身份和条条框框都在自然力量的洗涤中失去”,而有的“尽是兄弟般的友善。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会使身心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炼和净化,达到了“淡泊明智,与人无争”的和谐境界。
作者不仅仅局限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上,而是以缜密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和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人类生存的内在关系在《水造声,土生相》这篇作品中,他提出了“水造声,土造相”的崭新理论。以此证明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而警示人们强化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以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崇尚自然,相信自然的无私和力量的伟大,甚或洞察到自然决定着人类生活的生理特征。这篇作品是作者多年考察研究的成果,堪称是学术性的报告了。
作者崇尚自然但绝非自然主义者,他善于把人物融于自然美的特定环境之中,去挖掘劳动人民的心灵美,讴歌普通劳动者的勤劳、朴实、善良而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风貌,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如在《草泊渔翁》中,作者有意渲染了“方圆50里”茫茫苇海的空旷荒凉的“神秘”背景,为“白胡子老头”的出现作了色彩的铺垫。当“我”看见然荒野的大坑沿儿上,老头儿与大青、大黄聊天时,已是毛骨悚然,疑惑是“碰见狐仙了”,而“老汉扫了我一眼,而眼神跟剑光那么犀利瞬间就磁化了我的浑身”一个“扫”字,生动而传神,写出了老汉身若磐石的稳健和目光如剑的刚毅。而一个真诚的“微笑”则流溢出老人的善良。作者以神来之笔在跌宕起伏的心绪中突现了老头儿的性格。作品通过老头儿与“大青”、“大黄”的聊天和喂鱼中奇特方法的描写中,突出“万物皆有灵性相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对老人勤劳、善良且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予以深情地歌颂作品以“好个渔把式”作结收笔,突出了主题,突现了作者情系人民的真挚情感。
在《平原猎人》中,作品着意描写了猎人与雄鹰的“心灵沟通”他们“随时交谈”并“相依为命”。但在如此人物融通的情感交映中,猎人总还是要“还鹰于自由,还鹰于天空”这似乎是人与鹰“内心感悟到的约定”,是“人性最初的那种回归”。在此,作者歌颂了“人性最初的那种回归”的可贵,期盼着人类与动物的和谐。从而肯定了老猎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可贵。
三
刘国强的生态散文在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是独具特点的。
首先,他善于用摄影式的蒙太奇的画面来表现自然景观,充满了神奇和动感,给人一种鲜活灵动、逼真生动的感觉。如《开海日》作者在渔夫们开海的那一特定时刻,摄取了几幅富有激情场面的特定镜头,向读者展示了下海人们的忙碌和喜悦的生动画面:在凝冰消融的渤海沿岸,渔夫们的心就像“渔船上安插着的彩旗,扑啦啦地飘开来。他们欢呼着,相互报告着,在码头和家里之间往来奔涌着”。人们的忙绿和喜悦婆娘们的挂念和追赶,在繁忙热烈的画面中,一群海鸥叫啸着飞扑过来,准备随船赶海凑热闹。海面波澜壮阔,渔船在大海里穿梭,捕鱼号子,拉网号子在大海中回荡着,与海鸥的盘旋鸣叫相映成趣!这是多么和谐的人类与自然的融治啊!一幅生动的海上作业图映入读者的眼帘,给人以雄浑、欢快的美的享受。作者以火热的激情,讴歌渔民们的粗犷与热情,坚毅与自信的高尚品格。
散文《围头巾的女人们》与《开海日》可谓姊妹篇,都是讴歌渤海沿岸劳动人民的作品,但在写作手法和风格上则迥异不同,各有千秋。《开海日》气势磅礴,粗犷而热烈头巾的女人们》则幽静细腻,突出了内心世界的开掘。前者以描写男性为主,展现了阳刚之热烈;后者以描写女性为主揭示了柔媚与善良的美德。
在《围头巾的女人们》中的围红头巾的女人们多为妙龄少女,作者以极其含蓄的妙笔,给她们的“内心世界涂上了层微妙的美丽面纱,只有在“那一瞬的目光里”,才能流露出这些纯洁质朴的海边少女的最爱,让我们看到她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热望和追求。与她们含蓄沉静形成对照的是四十岁以上的妇女的开朗和满足,五六十岁妇女的悠闲和解脱,充分表现出了沿海不同年龄妇女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不仅写出了“围头巾的女人们”的外在形态,而且对她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善良、友善好客的性格给以了热情的礼赞,讴歌了她们可贵品质和高尚情操,肯定了沿海女人们的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头巾的女人们啊!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才使渤海有了粉画般的颜色,才有了旺盛的人气,才牵挂着、燃烧着游人的心啊!”
其次,他善于在现场捕捉感觉,用独具个性化的口语加以描写和渲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西域记》中写道:“光秃秃的大山覆盖着冰冻又解冻风化了的碎石土犹如维吾尔老人那副爬满褶皱又满是灰尘的脸。有些路边的悬崖非常危险,碎石松散不堪,看着拿根竹竿儿一捅就能哗啦一下子掉下一大堆砸着我们。”他把自然景物的描写跟维吾尔老人的脸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既形象又生动,一下子把景物写活了。在《装在笼子里的鸟》中,开头是这样描写景物来营造氛围的:“黎明的曙光,擦净了天空擦靓了世界,吵醒了熟睡的城市公园。几个遛鸟的老汉把一个个鸟笼悬挂在公园的小花树上,笼中的百灵鸟扯着嗓子歌唱。一群晨练的人被小鸟的清丽、悠扬的歌声吸引过来驻足观望一帮起早的麻雀也飞扑过来,落在旁边的一棵大柳树上百灵鸟见到叭叽喳喳的这帮家伙,突然调变了音调抑郁、哀婉、忧伤。我在倾听的人群中为之一振。老古语:“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细细揣摩,我竟似懂了它们的歌词。”你看你是不是也被他带到了晨练的人群里去了呢?同时也十分同情和理解被禁在鸟笼中的百灵鸟的失去自由的痛苦。再如《陡河口》中对河蟹的描写:“就在这时,突然一群茶杯口大的河蟹闯进我的视野。它们从岸边的的草丛里爬了出来,个个着大肚子,肥得让人流口水。是啊!这个季节正是河蟹甩籽的时候。它们来到水边,面朝大海和潮水不一会儿,湖水滚滚而来,只见它们将肚子下的脐壳全都张开,露出肚子里的绛红色的蟹子。第一拨潮水终于到了,河蟹借着浪潮的滚卷冲刷,就像妇人颠簸箕那样迅速颠簸脐壳,肚子里的蟹籽一块块地簸了出去。潮水冲力很大,河蟹站不稳当,打着趔,甚至有的被浪头掀翻在地,但它们很快就又爬起来,重新回到潮水中,一刻不停地往海水里簸籽。一个潮头很快过去,没有簸净的就等下一个潮头的来临。甩完蟹籽的河蟹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带着一身的轻松重又爬回岸边的草丛中一些没有簸净的河蟹还在抓紧时间分娩,因为等到潮水涨满,就没有了潮头的冲力,蟹籽就不会颠簸出去,就会将母蟹活活憋死”作者用生动的笔墨写了河蟹在海潮的冲击下在海水中甩籽产卵的情景这个场面描写十分逼真,使人如置身于其情境中。
再次,他还十分注意细节的描写,形象而生动,一下子把你带进现场,令人沉醉其中。如《误入蟹界》中的一段文字:
我看见在一米宽的小道上趴了黑压压一层河蟹,根本看不到尽头。我们只好推着车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这些家伙们就呼噜呼噜地往两边的草坑里滚,就像一群企鹅扑通扑通地扎猛子;有的随着我俩的脚步刺溜刺溜地往前爬,就像在大草原里赶着羊群走路。走着走着,突然一只足有七八两的大蟹立了起来,张开两只铁钳子般毛茸茸的大爪子,耀武扬威地横在了路的当间儿,看样子要挡我们的去路。就在它立起身的一刹那,“噌噌噌”,又立起四五只来,各个张牙舞爪,凶神恶煞我的心一颤,更加毛骨悚然,赶紧收住脚步。老刘似乎并没有留意到眼前的一幕,还在往前走。我担心这些家伙抓坏老刘的腿脚,刚要出声制止他,见这些家伙又趴下身子刺溜刺溜地往前爬刚爬出几步远就又嚼的一下立了起来。这时,老刘也被吓了一大跳。我料定那只先立起来的一定是个首领、蟹王啥的,而随后文起来的那几只可能是他的保镖或身边的战将看来我们是阔进了蟹的领地,这些家伙一定是对陌生人的侵入感觉到了生命的威胁。它们若是起来反抗怎么办?我下意识地思索这件事。如采单兵作战,它们肯定不是对手,但是,这成千上万只河蟹一旦群起而攻之,那可就糟了,恐怕用不了几个时辰就会把我们抓成碎肉吃掉。想到这儿,我激灵打个冷战,示意老刘赶快掉转车头,寻条大路走我们刚掉转车头,看到本来已经滚到坑里的却又爬上岸来,身后那只“首领”见我们要逃,也带着那群家伙向我们适来,这回,我们前后左右都是黑压压的了,眼看就要被包饺子。我们不敢怠慢,匆忙发动摩托,猛一加油冲出突围,只听车轮下尽是噗嗤噗嗤的声响,也不知被我们的车轮碾碎了多少只河蟹,我回头看见留下了一蟹颜色。
这种人蟹之斗的细节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恍惚把我们带入现场。文章用细节的刻画和精准的动词,将蟹的众生态写得形象逼真:有的“呼噜呼噜地往两边的草坑里滚”,有的“刺溜刺溜地往前爬”,有的“张开两只铁钳子般毛茸茸的大爪子,耀武扬威地横在了路的当间儿”,还有追逐人要“群起而攻之”“黑压压的”的群蟹。将人蟹之遇写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这种场面在我小的时候也亲历过,现在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读了刘国强的散文,真犹如文海拾贝,苑林觅珍,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原生态的田园生活,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芳香。
第四,他的笔触带着浓厚的感情,使得文中的生态描写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刘国强的散文是充满激情的,是对“我”的所见,所历的人和物的感情渲泄和爱的流溢。自然、生动、亲切而热烈,每篇作品都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生态和故乡人民浓厚的感情和真诚的敬意,写得情与境谐,物我交融。如《我看见一河牛》中的对黄昏时刻景物的描写:
那是个进入黄昏的时刻,燃烧待尽的太阳把天空、大地一起镀成了铜色,在这个童话般的景观里边,我步履蹒珊地拐过一道掌,来到大齐乡的小王庄河段。突然,奇迹出现了。河套里散放着黑压压的一河的奶牛,足有千余只多。各个悠闲地咀嚼着香草,扭动着滚瓜溜圆的臀,肚皮上坠着两只水桶般大小的乳,眼看要负担不住了,焦急的等待女主人挤它们的奶子当白色的乳液唰唰地流满整个水桶的时候,牛儿们舒坦地“哞儿哞儿叫出声来。这一定是好多农户家里的牛,长相不同的女主人都把挤满桶的鲜奶交到她们男人的手里,男人们再一拎上河岸,称重后,提给一直在堤岸上叫嚷着奶价的收奶人。孩儿家追逐着叇蚂蚱扑蝴蝶,一对放假归来的小情侣,跟母亲隔着一只牛,在草丛里正偷偷地亲密······
当牛车轮子般大的太阳滑落进地平线,主人家开始吆喝着自家的牛,牛儿们吆喝着自己的周伴,鱼贯地上岸回家了,一天的劳动和收获就这祥短暂而麻利地完成了。
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农耕图。牛与人、自然与人亲密无间的和谐,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的融合,都表现的妙合无垠,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
刘国强的生态散文不仅是对故乡过去的追忆,而且是一种对原生态生活的呼唤,对环境污化、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拨,对美好家园建设的一种期盼,这是他的创作动机,也是他的写作目的,充分表现了一个散文家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首先,他善于用摄影式的蒙太奇的画面来表现自然景观,充满了神奇和动感,给人一种鲜活灵动、逼真生动的感觉。如《开海日》作者在渔夫们开海的那一特定时刻,摄取了几幅富有激情场面的特定镜头,向读者展示了下海人们的忙碌和喜悦的生动画面:在凝冰消融的渤海沿岸,渔夫们的心就像“渔船上安插着的彩旗,扑啦啦地飘开来。他们欢呼着,相互报告着,在码头和家里之间往来奔涌着”。人们的忙绿和喜悦婆娘们的挂念和追赶,在繁忙热烈的画面中,一群海鸥叫啸着飞扑过来,准备随船赶海凑热闹。海面波澜壮阔,渔船在大海里穿梭,捕鱼号子,拉网号子在大海中回荡着,与海鸥的盘旋鸣叫相映成趣!这是多么和谐的人类与自然的融治啊!一幅生动的海上作业图映入读者的眼帘,给人以雄浑、欢快的美的享受。作者以火热的激情,讴歌渔民们的粗犷与热情,坚毅与自信的高尚品格。
散文《围头巾的女人们》与《开海日》可谓姊妹篇,都是讴歌渤海沿岸劳动人民的作品,但在写作手法和风格上则迥异不同,各有千秋。《开海日》气势磅礴,粗犷而热烈头巾的女人们》则幽静细腻,突出了内心世界的开掘。前者以描写男性为主,展现了阳刚之热烈;后者以描写女性为主揭示了柔媚与善良的美德。
在《围头巾的女人们》中的围红头巾的女人们多为妙龄少女,作者以极其含蓄的妙笔,给她们的“内心世界涂上了层微妙的美丽面纱,只有在“那一瞬的目光里”,才能流露出这些纯洁质朴的海边少女的最爱,让我们看到她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热望和追求。与她们含蓄沉静形成对照的是四十岁以上的妇女的开朗和满足,五六十岁妇女的悠闲和解脱,充分表现出了沿海不同年龄妇女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不仅写出了“围头巾的女人们”的外在形态,而且对她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善良、友善好客的性格给以了热情的礼赞,讴歌了她们可贵品质和高尚情操,肯定了沿海女人们的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头巾的女人们啊!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才使渤海有了粉画般的颜色,才有了旺盛的人气,才牵挂着、燃烧着游人的心啊!”
其次,他善于在现场捕捉感觉,用独具个性化的口语加以描写和渲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西域记》中写道:“光秃秃的大山覆盖着冰冻又解冻风化了的碎石土犹如维吾尔老人那副爬满褶皱又满是灰尘的脸。有些路边的悬崖非常危险,碎石松散不堪,看着拿根竹竿儿一捅就能哗啦一下子掉下一大堆砸着我们。”他把自然景物的描写跟维吾尔老人的脸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既形象又生动,一下子把景物写活了。在《装在笼子里的鸟》中,开头是这样描写景物来营造氛围的:“黎明的曙光,擦净了天空擦靓了世界,吵醒了熟睡的城市公园。几个遛鸟的老汉把一个个鸟笼悬挂在公园的小花树上,笼中的百灵鸟扯着嗓子歌唱。一群晨练的人被小鸟的清丽、悠扬的歌声吸引过来驻足观望一帮起早的麻雀也飞扑过来,落在旁边的一棵大柳树上百灵鸟见到叭叽喳喳的这帮家伙,突然调变了音调抑郁、哀婉、忧伤。我在倾听的人群中为之一振。老古语:“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细细揣摩,我竟似懂了它们的歌词。”你看你是不是也被他带到了晨练的人群里去了呢?同时也十分同情和理解被禁在鸟笼中的百灵鸟的失去自由的痛苦。再如《陡河口》中对河蟹的描写:“就在这时,突然一群茶杯口大的河蟹闯进我的视野。它们从岸边的的草丛里爬了出来,个个着大肚子,肥得让人流口水。是啊!这个季节正是河蟹甩籽的时候。它们来到水边,面朝大海和潮水不一会儿,湖水滚滚而来,只见它们将肚子下的脐壳全都张开,露出肚子里的绛红色的蟹子。第一拨潮水终于到了,河蟹借着浪潮的滚卷冲刷,就像妇人颠簸箕那样迅速颠簸脐壳,肚子里的蟹籽一块块地簸了出去。潮水冲力很大,河蟹站不稳当,打着趔,甚至有的被浪头掀翻在地,但它们很快就又爬起来,重新回到潮水中,一刻不停地往海水里簸籽。一个潮头很快过去,没有簸净的就等下一个潮头的来临。甩完蟹籽的河蟹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带着一身的轻松重又爬回岸边的草丛中一些没有簸净的河蟹还在抓紧时间分娩,因为等到潮水涨满,就没有了潮头的冲力,蟹籽就不会颠簸出去,就会将母蟹活活憋死”作者用生动的笔墨写了河蟹在海潮的冲击下在海水中甩籽产卵的情景这个场面描写十分逼真,使人如置身于其情境中。
再次,他还十分注意细节的描写,形象而生动,一下子把你带进现场,令人沉醉其中。如《误入蟹界》中的一段文字:
我看见在一米宽的小道上趴了黑压压一层河蟹,根本看不到尽头。我们只好推着车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这些家伙们就呼噜呼噜地往两边的草坑里滚,就像一群企鹅扑通扑通地扎猛子;有的随着我俩的脚步刺溜刺溜地往前爬,就像在大草原里赶着羊群走路。走着走着,突然一只足有七八两的大蟹立了起来,张开两只铁钳子般毛茸茸的大爪子,耀武扬威地横在了路的当间儿,看样子要挡我们的去路。就在它立起身的一刹那,“噌噌噌”,又立起四五只来,各个张牙舞爪,凶神恶煞我的心一颤,更加毛骨悚然,赶紧收住脚步。老刘似乎并没有留意到眼前的一幕,还在往前走。我担心这些家伙抓坏老刘的腿脚,刚要出声制止他,见这些家伙又趴下身子刺溜刺溜地往前爬刚爬出几步远就又嚼的一下立了起来。这时,老刘也被吓了一大跳。我料定那只先立起来的一定是个首领、蟹王啥的,而随后文起来的那几只可能是他的保镖或身边的战将看来我们是阔进了蟹的领地,这些家伙一定是对陌生人的侵入感觉到了生命的威胁。它们若是起来反抗怎么办?我下意识地思索这件事。如采单兵作战,它们肯定不是对手,但是,这成千上万只河蟹一旦群起而攻之,那可就糟了,恐怕用不了几个时辰就会把我们抓成碎肉吃掉。想到这儿,我激灵打个冷战,示意老刘赶快掉转车头,寻条大路走我们刚掉转车头,看到本来已经滚到坑里的却又爬上岸来,身后那只“首领”见我们要逃,也带着那群家伙向我们适来,这回,我们前后左右都是黑压压的了,眼看就要被包饺子。我们不敢怠慢,匆忙发动摩托,猛一加油冲出突围,只听车轮下尽是噗嗤噗嗤的声响,也不知被我们的车轮碾碎了多少只河蟹,我回头看见留下了一蟹颜色。
这种人蟹之斗的细节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恍惚把我们带入现场。文章用细节的刻画和精准的动词,将蟹的众生态写得形象逼真:有的“呼噜呼噜地往两边的草坑里滚”,有的“刺溜刺溜地往前爬”,有的“张开两只铁钳子般毛茸茸的大爪子,耀武扬威地横在了路的当间儿”,还有追逐人要“群起而攻之”“黑压压的”的群蟹。将人蟹之遇写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这种场面在我小的时候也亲历过,现在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读了刘国强的散文,真犹如文海拾贝,苑林觅珍,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原生态的田园生活,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芳香。
第四,他的笔触带着浓厚的感情,使得文中的生态描写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刘国强的散文是充满激情的,是对“我”的所见,所历的人和物的感情渲泄和爱的流溢。自然、生动、亲切而热烈,每篇作品都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生态和故乡人民浓厚的感情和真诚的敬意,写得情与境谐,物我交融。如《我看见一河牛》中的对黄昏时刻景物的描写:
那是个进入黄昏的时刻,燃烧待尽的太阳把天空、大地一起镀成了铜色,在这个童话般的景观里边,我步履蹒珊地拐过一道掌,来到大齐乡的小王庄河段。突然,奇迹出现了。河套里散放着黑压压的一河的奶牛,足有千余只多。各个悠闲地咀嚼着香草,扭动着滚瓜溜圆的臀,肚皮上坠着两只水桶般大小的乳,眼看要负担不住了,焦急的等待女主人挤它们的奶子当白色的乳液唰唰地流满整个水桶的时候,牛儿们舒坦地“哞儿哞儿叫出声来。这一定是好多农户家里的牛,长相不同的女主人都把挤满桶的鲜奶交到她们男人的手里,男人们再一拎上河岸,称重后,提给一直在堤岸上叫嚷着奶价的收奶人。孩儿家追逐着叇蚂蚱扑蝴蝶,一对放假归来的小情侣,跟母亲隔着一只牛,在草丛里正偷偷地亲密······
当牛车轮子般大的太阳滑落进地平线,主人家开始吆喝着自家的牛,牛儿们吆喝着自己的周伴,鱼贯地上岸回家了,一天的劳动和收获就这祥短暂而麻利地完成了。
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农耕图。牛与人、自然与人亲密无间的和谐,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的融合,都表现的妙合无垠,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
刘国强的生态散文不仅是对故乡过去的追忆,而且是一种对原生态生活的呼唤,对环境污化、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拨,对美好家园建设的一种期盼,这是他的创作动机,也是他的写作目的,充分表现了一个散文家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