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雍
村子四周全是园子,一年三季满是绿色。春天,有菠菜、洋葱、菜籽花...夏天,有蚕豆、茄子、黄瓜、豆角、西红柿...秋天,有萝卜、大葱、大白菜....迁到冬天,收了大白菜,还勾上蒙头菠,栽上洋葱,等一开春返青就又绿了。
那绿,真是透心的绿、希望的绿,人们的全部寄托都在这里,看一眼,高兴!闻一下,香甜。
井就是这绿的源泉。村子四周都有井,有的是大口井,中间有一石梁,两边都能安装井轴,插上辘轳,两边都能打水,看上去很有意思,特别是遇到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更有看头。急性子“嘎啦嘎啦”把辘轳摇得山响恨不得一下 子把水打上来;慢性子则不然,你急我不急,一下一下,不紧不慢摇着辘轳。当然,两个急性子碰到一起也有看头,那肯定叫起劲儿暗暗比试。不过,他们怎么使劲儿,这大口井也很难以打干,只可惜,这样的井太少了。
村子最多的还是小口井,旁边立一石墩,一人来高,上面有一个孔,放下井架,留插井轴用的。别看安装井轴,这里也有学问。井轴撅起来吧!跑绳,低下去吧!啃绳,只有安的平平正正,那辘轳的井绳才顺顺当当一圈挨着一圈转。
旁边的井垄沟,都是石砌的,紧挨井口多是大板石,一边戳 一块,中间铺一块,其余的可以用各式各样的石头,砌成槽形。个别的,那是有钱人家留下的,也有整个石槽子做的井垄沟,当然了,它不跑水,不浪费水,有很大的优越性,可惜太少了。水流出井垄沟,才进人垄沟里,蜿蜒到各个畦中。
辘轳也不是各家都有的,有的打水还得去借。但我们家有一个,而且与别人家多有不同,主要是辘轳把。别人家的辘轳把弯度很大,按科学的方法说,,45度最省力。可我们]家的辘轳把弯度却很小,一弯就直了,而且很长。这是因为,我们家打水一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那时,父亲长年在外做猪鬃买卖很少回家,家里的活儿就靠母亲。母亲毕竟是妇道人家,身单力薄。开始是姐姐给她摇梢子,慢慢的是母亲给姐姐摇梢子,等姐姐们都出了嫁,又是哥哥和我给母亲摇梢子。母亲小脚,一只脚跳在井台与井垄沟的一旁,一只脚稍后,罐一放就按着辘轳有节奏的往下走。等挨住水面,母亲抓住辘轳把,一提一下,我就抓住梢子与母亲一起往上摇。
摇啊!摇。摇出了绿色,摇出了岁月,摇得我七八岁的孩子成了半大小子,母亲又开始给我摇梢子。记得我刚开始学放罐时,很是害怕,恐怕“咕噜咕噜”一下到底,井绳湿了到好说,辘轳把一个劲儿地摇,就怕打了人,村里真有把胳膊、手打了的。其实我的怕也只是多余,母亲早在一旁按住了辘轳,这就增强了我的信心。还有领罐,所谓领罐就是罐到了井口,手一拨中提杆,罐顺势倒在井垄沟里。这也是很关键的,拨不好就容易悬罐,或者说掉下去,真要是重罐掉下去,更是不得了,辘轳把急速旋转,弄不好就出事。到了这时,母亲早就攥紧了梢子,随我一拨一动,真要是没拨住,母亲已攥得紧紧的,绝不会掉罐。就在母亲一点一滴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打水,而且运用自如,我终于独立作业——一人打水。 母亲在一旁看着,总是露出满意的笑,老来得子,也快成人了。
打水也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一种美。那放辘轳的声响“咕噜咕噜”,仿佛奏起了交响音乐。那摇辘轳的节奏“嘎吱嘎吱”,宛如翩翩起舞。这是劳动的健美,不信你看:光着膀子打水的小伙子,肌肉多么发达,还用在那儿运气吗?还用在那儿摆姿势吗?这就是自然的健美场,总有姑娘、小媳妇偷看。小伙子一旦发现,更是忘乎所以,逞起强来,一个胳膊摇辘轳,把那辘轳摇得山响,摇得如飞。
打水,有时也不是情愿的,特别是到了大早之年,天不下雨井就更忙了, 家家起早贪黑,甚至半夜不睡觉去占井。井水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有时干了,还得凑钱组织人淘井。一般都是壮年人或有经验的上岁数人下去,因为井水凉,恐怕年轻人搁不住。他们多是喝上几口烧酒,浑身上下擦一擦,就开始下井,但坐罐下去的少,多是叉下去,那真是艺高人胆大,一步一步往下叉,宛如现在的攀岩。我们年轻人只好在上面摇,一罐一罐泥沙.上来倒在了井旁....其实,淘一次,也只是管一阵儿,再好的井,也搁不住黑天白日不住闲的摇。
后来自由地多了,就连平时井也紧张。因为,不是园子也都开成了园子,大老远儿的也都用井水浇。记得一次,父亲夜里占住井回来,叫我们哥儿俩,哥哥不起,我也不起,这下惊动了五姐,五姐起来说:“你们哥儿俩都不起,我跟爸打水去了。”一听五姐的声音,我赶紧一轱辘起来,姐姐是从新疆回来探亲的,怎么能让她呢?可有时真不愿意起来,正是贪睡的年龄,但父母亲又是为了谁呢?他们扛着辘轳去占井,一等就是大半夜,还得回来叫你,生活啦!就是这么一个无情的索,拉着你前进!
到了夏季,雨水连天的时候,也得打水,主要是那黄瓜娇性,下过雨,就得冲一遍。不过,到了这时就小儿科儿了,井水满满的,就快平了井沿儿,别说用罐了,就用水瓢也把它浇了。
现在可不行了,村子的井几乎都没了,不是填了,就是塌了,要不就没了水封了。就连那机井,都换上了深水泵,可见水位下降的多么厉害,我特别担忧,真要是有那么一天,人类要是没了水怎么办?有时,我特别想家乡的井。
那绿,真是透心的绿、希望的绿,人们的全部寄托都在这里,看一眼,高兴!闻一下,香甜。
井就是这绿的源泉。村子四周都有井,有的是大口井,中间有一石梁,两边都能安装井轴,插上辘轳,两边都能打水,看上去很有意思,特别是遇到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更有看头。急性子“嘎啦嘎啦”把辘轳摇得山响恨不得一下 子把水打上来;慢性子则不然,你急我不急,一下一下,不紧不慢摇着辘轳。当然,两个急性子碰到一起也有看头,那肯定叫起劲儿暗暗比试。不过,他们怎么使劲儿,这大口井也很难以打干,只可惜,这样的井太少了。
村子最多的还是小口井,旁边立一石墩,一人来高,上面有一个孔,放下井架,留插井轴用的。别看安装井轴,这里也有学问。井轴撅起来吧!跑绳,低下去吧!啃绳,只有安的平平正正,那辘轳的井绳才顺顺当当一圈挨着一圈转。
旁边的井垄沟,都是石砌的,紧挨井口多是大板石,一边戳 一块,中间铺一块,其余的可以用各式各样的石头,砌成槽形。个别的,那是有钱人家留下的,也有整个石槽子做的井垄沟,当然了,它不跑水,不浪费水,有很大的优越性,可惜太少了。水流出井垄沟,才进人垄沟里,蜿蜒到各个畦中。
辘轳也不是各家都有的,有的打水还得去借。但我们家有一个,而且与别人家多有不同,主要是辘轳把。别人家的辘轳把弯度很大,按科学的方法说,,45度最省力。可我们]家的辘轳把弯度却很小,一弯就直了,而且很长。这是因为,我们家打水一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那时,父亲长年在外做猪鬃买卖很少回家,家里的活儿就靠母亲。母亲毕竟是妇道人家,身单力薄。开始是姐姐给她摇梢子,慢慢的是母亲给姐姐摇梢子,等姐姐们都出了嫁,又是哥哥和我给母亲摇梢子。母亲小脚,一只脚跳在井台与井垄沟的一旁,一只脚稍后,罐一放就按着辘轳有节奏的往下走。等挨住水面,母亲抓住辘轳把,一提一下,我就抓住梢子与母亲一起往上摇。
摇啊!摇。摇出了绿色,摇出了岁月,摇得我七八岁的孩子成了半大小子,母亲又开始给我摇梢子。记得我刚开始学放罐时,很是害怕,恐怕“咕噜咕噜”一下到底,井绳湿了到好说,辘轳把一个劲儿地摇,就怕打了人,村里真有把胳膊、手打了的。其实我的怕也只是多余,母亲早在一旁按住了辘轳,这就增强了我的信心。还有领罐,所谓领罐就是罐到了井口,手一拨中提杆,罐顺势倒在井垄沟里。这也是很关键的,拨不好就容易悬罐,或者说掉下去,真要是重罐掉下去,更是不得了,辘轳把急速旋转,弄不好就出事。到了这时,母亲早就攥紧了梢子,随我一拨一动,真要是没拨住,母亲已攥得紧紧的,绝不会掉罐。就在母亲一点一滴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打水,而且运用自如,我终于独立作业——一人打水。 母亲在一旁看着,总是露出满意的笑,老来得子,也快成人了。
打水也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一种美。那放辘轳的声响“咕噜咕噜”,仿佛奏起了交响音乐。那摇辘轳的节奏“嘎吱嘎吱”,宛如翩翩起舞。这是劳动的健美,不信你看:光着膀子打水的小伙子,肌肉多么发达,还用在那儿运气吗?还用在那儿摆姿势吗?这就是自然的健美场,总有姑娘、小媳妇偷看。小伙子一旦发现,更是忘乎所以,逞起强来,一个胳膊摇辘轳,把那辘轳摇得山响,摇得如飞。
打水,有时也不是情愿的,特别是到了大早之年,天不下雨井就更忙了, 家家起早贪黑,甚至半夜不睡觉去占井。井水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有时干了,还得凑钱组织人淘井。一般都是壮年人或有经验的上岁数人下去,因为井水凉,恐怕年轻人搁不住。他们多是喝上几口烧酒,浑身上下擦一擦,就开始下井,但坐罐下去的少,多是叉下去,那真是艺高人胆大,一步一步往下叉,宛如现在的攀岩。我们年轻人只好在上面摇,一罐一罐泥沙.上来倒在了井旁....其实,淘一次,也只是管一阵儿,再好的井,也搁不住黑天白日不住闲的摇。
后来自由地多了,就连平时井也紧张。因为,不是园子也都开成了园子,大老远儿的也都用井水浇。记得一次,父亲夜里占住井回来,叫我们哥儿俩,哥哥不起,我也不起,这下惊动了五姐,五姐起来说:“你们哥儿俩都不起,我跟爸打水去了。”一听五姐的声音,我赶紧一轱辘起来,姐姐是从新疆回来探亲的,怎么能让她呢?可有时真不愿意起来,正是贪睡的年龄,但父母亲又是为了谁呢?他们扛着辘轳去占井,一等就是大半夜,还得回来叫你,生活啦!就是这么一个无情的索,拉着你前进!
到了夏季,雨水连天的时候,也得打水,主要是那黄瓜娇性,下过雨,就得冲一遍。不过,到了这时就小儿科儿了,井水满满的,就快平了井沿儿,别说用罐了,就用水瓢也把它浇了。
现在可不行了,村子的井几乎都没了,不是填了,就是塌了,要不就没了水封了。就连那机井,都换上了深水泵,可见水位下降的多么厉害,我特别担忧,真要是有那么一天,人类要是没了水怎么办?有时,我特别想家乡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