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滦河浩浩荡荡,一路奔腾,南归大海,用自己的伟力把两岸的大山、平原冲击成如诗如画 的美丽的风景;滦河甘洌清澈,宽展明净,用自己的伟岸将两岸开拓成肥沃的土地,生长出丰 美的果实,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戴砚田便是滦河养育的一位诗人、散文家。
他出生在滦河东岸昌黎县一个叫黄家营的小村庄,从小就与滦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 常常眺望南流的河水,生发出许多神奇的幻想,这也由此奠定了他以后成为诗人所必备的丰 富的诗才。滦河是他儿时的乐园,他在这里游泳嬉戏,捉鸟捕鱼,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每逢 大雨滦河发水,漫到村西高粱地里时,他就更高兴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将柳条编成筒网去堵 水截鱼,每每都是满载而归,在这里留下了他天真活泼的童年身影。滦河也是他精神的伊甸 园。儿时,他常常在滦河边大声背诵着李杜的瑰丽的诗篇,心灵被古典诗词滋养得聪颖豁 达,那优美的意境令他心驰神往,在这里留住了他稚嫩清脆的童年声音。滦河的清澈纯净, 两岸的美丽风景从小就深深地印在他儿时的心里,成为了培养他创作个性和审美经验的重 要因素,也成为了他进入艺术殿堂的原动力,对他以后“质朴中见清纯,平淡中显神奇”的创 作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滦河生活的快乐时光随着他的长大很快便结束了。1945年夏,他考入昌黎汇文中学 后还未得多学,便在战火纷飞的1948年冬参军入伍。他在东北野战军第一整训司令部卫生 部当战士,驻扎在遵化县北岗村,旋即投入了解放天津的战斗。正是这种战斗洗礼使得他的 精神更加坚强,意志更加坚定,也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基调。天津解 放后,1949年2月他进入冀察热辽军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学医。1950年在校学习期 间,他写的《给苏联防疫队的一封信》在热河省报上发表,从此便将他引入了文学之路。1951 年他毕业于热河医学院(医大四分校改名),被选调到热河省卫生厅编《卫生战线》报,由此开 始了他的编辑生涯。
1956年,他的诗歌《怒吼吧,尼罗河》在河北电台播出后,不久便被调入河北人民广播电 台。随后,他又在《河北日报》发表诗作《致临别友人》《风雪弥漫的大路》,在《河北文艺》上发 表《登山》,均获得好评,从此便进入诗坛。他满怀热情地讴歌伟大的党和前进中的祖国,大 力赞美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伟大的功绩,积极推崇新时代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思想、新 风尚。他这时的主要作品有《白雪红灯》《伟大的功绩》《红旗列车颂》《奇异的水库》《祖国战 士在你身边》等,这些诗歌激情洋溢、昂扬向上,高昂着时代行进的主旋律,寄寓着对党和人 民的深情厚谊,充盈着对蒸蒸日上新生活的美好憧憬,闪现着战胜困难、一往无前的坚定 信念。
进入新时期以后,他的激情和斗志愈加旺盛,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歌颂祖国复兴的春天, 赞美新时代巨变的诗作。他将这些诗作收入到他的第一本诗集《春的儿女》中,以后他又相 继出版了诗集《渴慕》《跨越万重山》。他的诗集的出版产生了广泛影响,雁翼、吴思敬、丁芒、 尧山壁、青铜、苗雨时、张海宽、古远清、陈超、张雨贵、刘国震等数10位评论家在人民日报、 文艺报、河北日报等数10家报刊上发表评论给予好评。认为他的诗是“在改革开放的激流 中拼搏奋进,这便是现代人生活的真正意义”,“更可贵的是表现出了受挫后的不屈精神”, “他的诗能引人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特别是在诗的艺术水平上有了实质的跃迁,“深层结 构上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达观的凝视”,以“比较自觉的美学追求,是以空疏来体现世事的 纷乱,以冷静来构筑境界的挚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姿态,体现着诗人的老到成熟”⑴。像 《竹子》《语言的蛇》《小女孩》等。
他的诗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抒情短诗选》《中国新诗大辞典》《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等 近百种选本。由著名诗人胡世宗主编的《新诗绝句》一书中就选入了他的新诗佳句40余则。 1987年,他曾荣耀地被邀请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世界第十届诗人大会。在法国巴黎出版 的《欧洲时代报》发表他的诗作《故乡山》。由冯健男、王维国主编的《河北当代文学史》中对 他的诗作和历史地位曾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花山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了《戴砚田诗 文选》。香港银河出版社于2003年、2004年先后推出《戴砚田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版)、《戴 砚田世纪诗选》,后者荣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2005年2月颁发的第三届龙文化金奖优秀 诗集奖。两书皆入《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他的诗作也被多次选入《中国新诗辞典》《中国 新诗鉴赏大辞典》《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等大型辞书和各种选本。
戴砚田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还写了许多精美的散文,以此赞美社会生活的变 化,展现时代行进的步履。他努力观察感受生活之美,每到一地必留有文字,遂有大西北览 胜、湘西行、燕山行等系列散文,东长安街剪影、北戴河散章、云南之旅散文诗的出现。他的 散文情真意切,清新质朴,意味深长。1986年7月,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他的散文集《爱的期 待L1988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星光星光>,1992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 《美的呼唤》。他的散文相继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年散文集》《中国当代散文 精品大观》《中国当代散文鉴赏文库》《当代散文名篇赏析》等多种选本。其中《我与大海》在 《长城》1982年第2期发表后,除被收入多种年选本外,电视台还将此文以他本人身影拍成电 视片播映。《我心中的雨花》,被河北大学出版社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著名评论家李元 洛、石英、丁茂远、楼肇明、吴开晋、谢景林等对他的散文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散文作 品还获得了许多奖项:《月亮赋》获《散文》月刊优秀作品奖,《岁久莲更香》获首届河北省文艺 振兴奖,《球飞钻塔旁》获首届全国体育文学奖,《矿灯》获中国煤炭、中国作协乌金奖。
他在以诗与散文为重点创作的同时,他还曾在《名人传记》《河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 了许多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短篇小说,消息通讯等,足见他是一个文学创作的多 面手。
戴砚田不仅是诗人、散文家,还是著名的编辑家。他曾任河北文联的《诗神》杂志社首任 主编,河北省群艺馆副馆长兼《大众文艺》主编。他是以编辑工作荣记一等功、文学作品记三 等功而著称的两栖作家,也是进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选的《编辑家列传》的第一批编辑家,是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组编的《中国作家大辞典》的第一批作家。在1987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颁 发荣誉证书上这样写道:“戴砚田同志在文学编辑岗位上辛勤劳作,二十五年来为我国文学 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以资表彰,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 总署颁发荣誉证书,上面写道:“戴砚田同志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做出积 极贡献,特此颁发荣誉证书”。他是以编带创,以创促编。他是在完成繁重的编辑工作的业 余时间进行创作的“业余作家”。他常常是在候车站牌下构思,回家伏在床板上写作,创作难 度可想而知,因而他赢得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嘉许。河北日报曾以《编创双丰收的戴砚田》为 题报道他的事迹,北京出版的新闻出版报在报眼处以《诗人改行》为题报道他的行踪,北京大 学编辑的中国名人的少儿时代丛书《.脚印》收入了反映他的童年生活的文章,中国名人的青 年时代丛书《我的花季》收入了他青年奋斗拼搏的经历的作品:《艰苦奋斗写青春》,解放军的 《新闻与成才》以显著地位刊登了长篇通讯《成功之花是这样开的一记编辑作家戴砚田的 成才之路》,《编辑之友》杂志隆重推出了《心中自有绿水青山一记编辑家戴砚田》,《跨世纪 人才》杂志曾在1995年第6期配发大幅照片专门报道他的事迹。上海《文汇报》笔会主编田 永昌曾专程来石家庄釆访,写《老戴这个人……》。
他出生在滦河东岸昌黎县一个叫黄家营的小村庄,从小就与滦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 常常眺望南流的河水,生发出许多神奇的幻想,这也由此奠定了他以后成为诗人所必备的丰 富的诗才。滦河是他儿时的乐园,他在这里游泳嬉戏,捉鸟捕鱼,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每逢 大雨滦河发水,漫到村西高粱地里时,他就更高兴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将柳条编成筒网去堵 水截鱼,每每都是满载而归,在这里留下了他天真活泼的童年身影。滦河也是他精神的伊甸 园。儿时,他常常在滦河边大声背诵着李杜的瑰丽的诗篇,心灵被古典诗词滋养得聪颖豁 达,那优美的意境令他心驰神往,在这里留住了他稚嫩清脆的童年声音。滦河的清澈纯净, 两岸的美丽风景从小就深深地印在他儿时的心里,成为了培养他创作个性和审美经验的重 要因素,也成为了他进入艺术殿堂的原动力,对他以后“质朴中见清纯,平淡中显神奇”的创 作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滦河生活的快乐时光随着他的长大很快便结束了。1945年夏,他考入昌黎汇文中学 后还未得多学,便在战火纷飞的1948年冬参军入伍。他在东北野战军第一整训司令部卫生 部当战士,驻扎在遵化县北岗村,旋即投入了解放天津的战斗。正是这种战斗洗礼使得他的 精神更加坚强,意志更加坚定,也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基调。天津解 放后,1949年2月他进入冀察热辽军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学医。1950年在校学习期 间,他写的《给苏联防疫队的一封信》在热河省报上发表,从此便将他引入了文学之路。1951 年他毕业于热河医学院(医大四分校改名),被选调到热河省卫生厅编《卫生战线》报,由此开 始了他的编辑生涯。
1956年,他的诗歌《怒吼吧,尼罗河》在河北电台播出后,不久便被调入河北人民广播电 台。随后,他又在《河北日报》发表诗作《致临别友人》《风雪弥漫的大路》,在《河北文艺》上发 表《登山》,均获得好评,从此便进入诗坛。他满怀热情地讴歌伟大的党和前进中的祖国,大 力赞美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伟大的功绩,积极推崇新时代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思想、新 风尚。他这时的主要作品有《白雪红灯》《伟大的功绩》《红旗列车颂》《奇异的水库》《祖国战 士在你身边》等,这些诗歌激情洋溢、昂扬向上,高昂着时代行进的主旋律,寄寓着对党和人 民的深情厚谊,充盈着对蒸蒸日上新生活的美好憧憬,闪现着战胜困难、一往无前的坚定 信念。
进入新时期以后,他的激情和斗志愈加旺盛,创作了大量的诗作歌颂祖国复兴的春天, 赞美新时代巨变的诗作。他将这些诗作收入到他的第一本诗集《春的儿女》中,以后他又相 继出版了诗集《渴慕》《跨越万重山》。他的诗集的出版产生了广泛影响,雁翼、吴思敬、丁芒、 尧山壁、青铜、苗雨时、张海宽、古远清、陈超、张雨贵、刘国震等数10位评论家在人民日报、 文艺报、河北日报等数10家报刊上发表评论给予好评。认为他的诗是“在改革开放的激流 中拼搏奋进,这便是现代人生活的真正意义”,“更可贵的是表现出了受挫后的不屈精神”, “他的诗能引人进入一种崇高的境界”。特别是在诗的艺术水平上有了实质的跃迁,“深层结 构上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达观的凝视”,以“比较自觉的美学追求,是以空疏来体现世事的 纷乱,以冷静来构筑境界的挚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姿态,体现着诗人的老到成熟”⑴。像 《竹子》《语言的蛇》《小女孩》等。
他的诗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抒情短诗选》《中国新诗大辞典》《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等 近百种选本。由著名诗人胡世宗主编的《新诗绝句》一书中就选入了他的新诗佳句40余则。 1987年,他曾荣耀地被邀请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世界第十届诗人大会。在法国巴黎出版 的《欧洲时代报》发表他的诗作《故乡山》。由冯健男、王维国主编的《河北当代文学史》中对 他的诗作和历史地位曾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花山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了《戴砚田诗 文选》。香港银河出版社于2003年、2004年先后推出《戴砚田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版)、《戴 砚田世纪诗选》,后者荣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2005年2月颁发的第三届龙文化金奖优秀 诗集奖。两书皆入《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他的诗作也被多次选入《中国新诗辞典》《中国 新诗鉴赏大辞典》《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等大型辞书和各种选本。
戴砚田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还写了许多精美的散文,以此赞美社会生活的变 化,展现时代行进的步履。他努力观察感受生活之美,每到一地必留有文字,遂有大西北览 胜、湘西行、燕山行等系列散文,东长安街剪影、北戴河散章、云南之旅散文诗的出现。他的 散文情真意切,清新质朴,意味深长。1986年7月,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他的散文集《爱的期 待L1988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星光星光>,1992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 《美的呼唤》。他的散文相继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年散文集》《中国当代散文 精品大观》《中国当代散文鉴赏文库》《当代散文名篇赏析》等多种选本。其中《我与大海》在 《长城》1982年第2期发表后,除被收入多种年选本外,电视台还将此文以他本人身影拍成电 视片播映。《我心中的雨花》,被河北大学出版社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著名评论家李元 洛、石英、丁茂远、楼肇明、吴开晋、谢景林等对他的散文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散文作 品还获得了许多奖项:《月亮赋》获《散文》月刊优秀作品奖,《岁久莲更香》获首届河北省文艺 振兴奖,《球飞钻塔旁》获首届全国体育文学奖,《矿灯》获中国煤炭、中国作协乌金奖。
他在以诗与散文为重点创作的同时,他还曾在《名人传记》《河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 了许多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短篇小说,消息通讯等,足见他是一个文学创作的多 面手。
戴砚田不仅是诗人、散文家,还是著名的编辑家。他曾任河北文联的《诗神》杂志社首任 主编,河北省群艺馆副馆长兼《大众文艺》主编。他是以编辑工作荣记一等功、文学作品记三 等功而著称的两栖作家,也是进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选的《编辑家列传》的第一批编辑家,是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组编的《中国作家大辞典》的第一批作家。在1987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颁 发荣誉证书上这样写道:“戴砚田同志在文学编辑岗位上辛勤劳作,二十五年来为我国文学 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以资表彰,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 总署颁发荣誉证书,上面写道:“戴砚田同志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做出积 极贡献,特此颁发荣誉证书”。他是以编带创,以创促编。他是在完成繁重的编辑工作的业 余时间进行创作的“业余作家”。他常常是在候车站牌下构思,回家伏在床板上写作,创作难 度可想而知,因而他赢得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嘉许。河北日报曾以《编创双丰收的戴砚田》为 题报道他的事迹,北京出版的新闻出版报在报眼处以《诗人改行》为题报道他的行踪,北京大 学编辑的中国名人的少儿时代丛书《.脚印》收入了反映他的童年生活的文章,中国名人的青 年时代丛书《我的花季》收入了他青年奋斗拼搏的经历的作品:《艰苦奋斗写青春》,解放军的 《新闻与成才》以显著地位刊登了长篇通讯《成功之花是这样开的一记编辑作家戴砚田的 成才之路》,《编辑之友》杂志隆重推出了《心中自有绿水青山一记编辑家戴砚田》,《跨世纪 人才》杂志曾在1995年第6期配发大幅照片专门报道他的事迹。上海《文汇报》笔会主编田 永昌曾专程来石家庄釆访,写《老戴这个人……》。
他在花山文艺出版社任诗歌散文编辑室即三编室主任和《诗神》主编时,扶植和培养了 大批青年走上文坛,获“不薄名人爱新人”的赞誉,经他手编辑的《茅盾诗词》《老舍新诗选》成 为了有文学史价值的宝贵版本。他曾三赴白洋淀,组织创作的《雁翎队的故事》,纵情歌唱了 冀中军民的抗日英雄史此书曾3次再版,印行超百万册,还被译成英、泰等文字,向世界发 行4万余册。
他的积极的创作人生,突出的文学贡献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他现为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连任三届河北省作协常务理事。至今,他虽七十八岁高龄 现在仍担任郭小川研究会名誉会长,仍被聘为大型医学期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他 仍在不停地写着,不断地发表作品。他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真诚、朴实厚道,既积极奉献于社 会,又努力提升自己生活境界的奋斗者。
他的积极的创作人生,突出的文学贡献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他现为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连任三届河北省作协常务理事。至今,他虽七十八岁高龄 现在仍担任郭小川研究会名誉会长,仍被聘为大型医学期刊《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他 仍在不停地写着,不断地发表作品。他就是这样一位善良真诚、朴实厚道,既积极奉献于社 会,又努力提升自己生活境界的奋斗者。
二
或许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使戴砚田注定要成为诗人。因为他的故乡昌黎被称为“诗歌 之乡”,他后来参加工作的承德被称为“诗歌之城”,受到这两地优美地域环境的影响和丰厚 文化积淀的熏陶,使这个从小就有着创作天赋的他成为诗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说, 戴砚田成为诗人是地域环境、个人素质、生活实践多重因素合成的结果。
戴砚田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着共和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的朝气 蓬勃,像早晨雨露一般的清新自然,他的诗可以成为共和国的赞美诗、抒情曲,洋溢着奋发向 上、欢快明朗的情趣,给人以鼓舞和畅想,信心和力量。我们说诗人是时代的歌者,诗是时代 精神的凝聚。现在我们随意釆撷他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以审美观照,就足可以 透视出他当时的创作心理以及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在他的处女作《致临别友人》中,他这 样写道:“这不成熟诗句/献给我年青的友人/革命的手把我们拉到一起/我们在战斗中度过 了青春/生活像慈母抚爱着我们/岁月给了我们多少叮咛/花儿不浇水将要枯萎/没有友谊我们会觉得凄零/啊!朋友,伸出你的手来/让我们享受这最后一刻/未来给我们摆好了位置/ 让我们高歌走向光荣的劳动”。全诗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诗人斗志昂扬地走向时代给他摆好 的位置和用劳动去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既是他发自内心的真情抒唱,也是那个时 代青年人的激情畅想,表现出了着强烈的社会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如《登山》:“雄心 和愿望都打入背包里面,/背起万丈朝霞我们去勘探;/踏着发霉的绿苔攀着岩石,/寻觅着当 年血染的脚印登上高山。/自古闻名的燕山丘陵啊像大海的波涛,松涛响处白云飞,苍鹰像 海鸥追着白帆;/想当年将军在这儿战罢勒马张望,/就说过这胜利山是一座宝山。/风儿从 白杨上落下,围着帐篷喧闹,/她认得是当年的健儿又来了。/风啊,请到里面喝杯香茶,看完 新计划,再给我们领道”。全诗激情洋溢,明丽欢快,意气风发,生动地表现了勘探者为建设 新祖国的勘探宝藏的“雄心和愿望",就像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勘探者之歌。抒情的浪漫,言 志的豪放,夸张的想象,生动的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该诗意境壮阔,气势豪迈,洋溢着 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到了 60年代,随着他阅历的增加和创作手法的提高,他的诗歌 的豪情显得内敛了许多,但其内在的底蕴却显得愈加深厚,意境愈加清新,语词也愈加优美。 他的一些诗善于以小写大,融情于景。如《村边炉火》先是写景:“铁匠炉左靠村庄右临田 野,/冬眠的小河从门前绕过。/锤声叮当唤醒千家万户,/东方的曙光燃起熊熊炉火",然后 写铁匠的打造铁锹的劳动场面:铁匠“黑脸膛上汗珠颗颗,/红手臂下铁花朵朵,/师傅翻着通 红的顽铁,/徒弟抡大锤猛打猛冲/叮当,叮当,/铁锹里打进满怀豪情”。他们这样辛勤劳动 的目的为的是“万把铁锹在野外翻飞,/掀起一个翠绿的春天!"结尾处卒章显志,意境全出, 给人以不尽的美感。再如《白雪红灯》犹如一幅绚丽的图画,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刀似的山 风,/割落满天雪花,/铺白了山道,映红了夜色,山村挂起绸缎绫罗气 比喻生动,想象神奇, 景色瑰丽,文釆焕然,诗意盎然,一个“割”字使得该诗境界全出。接着,诗人把山村的劳模喻 为“白雪红灯”,凸现出主旨:“你就像那白雪,/一生汗水滋润山村的土地。/你就像那红灯, 满怀光明照耀前进的路程/……春天已在你的屋中降临”。这两首诗都是通过普通的劳动者 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心气和干劲,烘托出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的信心和力量。这正如诗评家苗雨时所说的那样,这些诗“满怀热情地扑向生活,朴素无华 地采撷时代的剪影,歌颂劳动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品质”。
“文革”期间,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的创作也一度显得沉寂,但他依然写了一些文笔优 美、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如《织席歌》就写得很美:“村里碾响正轧苇,/村头柳下苇篦子 飞。/鸟儿枝头看织席,/金鲤跳水望姐妹。/细挑慢按花纹美,/撬席刀好比桨拨水”。该诗 颇有些民歌的味道,每句诗中动词的镶嵌也恰到好处,比喻生动,动感强烈,质朴鲜活。在那 个禁锢爱情的年代,诗人却敢于突破禁区,还写了一些爱情诗,如《和水手闲话爱情》等。
■进入新时期以后,经过“十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坛上的风风雨雨,使他逐步悟出了人生与 艺术的真谛,把握了诗与客观对象世界的关系,在自然、社会与人的三个空间维度中建立了 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他逐渐“消退了早年描绘人生的那种单纯、透明的基调,少了些轻松 的田园牧歌,多了些严肃的哲学思考;少了些'少年不识滋味愁'的烂漫,多了些对人生酸甜 苦辣的体验;少了些表层生活画面的描摹,多了些对深层的生命意蕴的开掘”。5这样,他的 诗就显得更加精美,诗艺更加精湛,诗风更加成熟,思辨色彩和理念成分更加浓重。如《隧 洞》:“我从光明来,/向光明去,/中间经过你,/短暂的黑暗一忽走忽停。/ 一个短暂两个短暂三个短暂,/列车联成了一串闪烁光阴。/路,忽暗忽明♦/眼,忽暗忽明,/心儿也欢快的忽暗 忽明”。这既是写穿越隧洞的经历,其实也是写人的生命历程:人“从光明来,/向光明去”,但 也要经过“短暂的黑暗”,因而显得“忽暗忽明",其行进的道路也不是二帆风顺的,而是“忽走 忽停正是这种光明与黑暗的交错,行进与停留的互换,构成了人的命运的“一串闪烁光 阴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诗不仅充满 了人生的况味,也充满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攀缘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再如《露珠 集》第四节中的:“死亡,/使活下来的人清醒,/僵化”却不觉正走向死亡之门。/解放,/永远 是年青气这样的诗句,是对“死亡”、“僵化”、“解放”的深刻诠解,表现出了一种恒定的意义, 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劝慰,也是对人类进程的一种归结。再如《悬浮》:“头朝上生活惯了,/ 不觉得头朝下悬起。/其实万物皆在悬浮中,/只有地球知道这个秘密。/我也是偶然发现,/ 深思。/安然适应,/悬而不坠,/再不为悬起而苦求落地。/山悬着,稳健风姿。/海悬着,汪 洋恣肆。/所谓人生起伏。/所谓几起几落。/腾了空,被风吹散。/落了地,叫土吞噬气在 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首先在“头朝上”与“头朝下”的对比中凸现出了 “悬浮是永恒的真理气接着在大与小、宏观与微观的对比中讲了“万物皆在悬浮中”的生存 状态,“只有地球知道这个秘密",而作为一个地球人的小“我",却只能“偶然发现”。接着诗 人又在"起"与“落”的对比中暗喻了人生的起落的最终结果:“腾了空,被风吹散。/落了地, 叫土吞噬”。不管起落沉浮,终归于虚无:或是“被风吹散”,或是“叫土吞噬”。只有高山与大 海才能处于一种永恒的状态:“山悬着,稳健风姿。/海悬着,汪洋恣肆”。这仍是一种人生的 短暂与山海永存的对比。正是在多种对比中表现了“悬浮是永恒的真理气也正是在这种对 比中让诗人悟透了人生真谛,寻出了价值规律,所以他就采取了“安然适应,/悬而不坠,/再 不为悬起而苦求落地”的超然的人生态度。若没有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和从宏观意识来观照 人生,是断然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经验的一种提炼、一 种升华、一种凝聚、一种展示,而这种社会人生经验的获得则在于诗人生活积淀的深厚,生命 体验的深刻。我们说,一首诗的美首先在于合于科学,合于真理,能传达出生活的某种本质, 揭示人生的某种真谛。如同罗丹所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⑵。这首诗在短小的 篇幅中表达了“万物皆在悬浮中”的这个“永恒的真理”的“真实的美”。这种美分可为两个层 面:一个是感性的真实,即外现于作品中的形象;另一个是理性的真实,即通过形象所传达出 来的理念。只有当二者和谐统一,理念凭借形象予以呈现时,才能显示出美。如同黑格尔所 认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这个理念的表达精炼而不抽象,生动而不枯涩,而在于把 理念与形象的观感和人生的体验一齐酣畅淋漓地显现出来,因而显得警策动人、趣味无穷, 所以也更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旷远的遐思。这种诗虽然饱含理性,却也是诗人“质朴 中见清纯、平淡中显神奇”风格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戴砚田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着共和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的朝气 蓬勃,像早晨雨露一般的清新自然,他的诗可以成为共和国的赞美诗、抒情曲,洋溢着奋发向 上、欢快明朗的情趣,给人以鼓舞和畅想,信心和力量。我们说诗人是时代的歌者,诗是时代 精神的凝聚。现在我们随意釆撷他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以审美观照,就足可以 透视出他当时的创作心理以及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在他的处女作《致临别友人》中,他这 样写道:“这不成熟诗句/献给我年青的友人/革命的手把我们拉到一起/我们在战斗中度过 了青春/生活像慈母抚爱着我们/岁月给了我们多少叮咛/花儿不浇水将要枯萎/没有友谊我们会觉得凄零/啊!朋友,伸出你的手来/让我们享受这最后一刻/未来给我们摆好了位置/ 让我们高歌走向光荣的劳动”。全诗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诗人斗志昂扬地走向时代给他摆好 的位置和用劳动去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既是他发自内心的真情抒唱,也是那个时 代青年人的激情畅想,表现出了着强烈的社会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如《登山》:“雄心 和愿望都打入背包里面,/背起万丈朝霞我们去勘探;/踏着发霉的绿苔攀着岩石,/寻觅着当 年血染的脚印登上高山。/自古闻名的燕山丘陵啊像大海的波涛,松涛响处白云飞,苍鹰像 海鸥追着白帆;/想当年将军在这儿战罢勒马张望,/就说过这胜利山是一座宝山。/风儿从 白杨上落下,围着帐篷喧闹,/她认得是当年的健儿又来了。/风啊,请到里面喝杯香茶,看完 新计划,再给我们领道”。全诗激情洋溢,明丽欢快,意气风发,生动地表现了勘探者为建设 新祖国的勘探宝藏的“雄心和愿望",就像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勘探者之歌。抒情的浪漫,言 志的豪放,夸张的想象,生动的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该诗意境壮阔,气势豪迈,洋溢着 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到了 60年代,随着他阅历的增加和创作手法的提高,他的诗歌 的豪情显得内敛了许多,但其内在的底蕴却显得愈加深厚,意境愈加清新,语词也愈加优美。 他的一些诗善于以小写大,融情于景。如《村边炉火》先是写景:“铁匠炉左靠村庄右临田 野,/冬眠的小河从门前绕过。/锤声叮当唤醒千家万户,/东方的曙光燃起熊熊炉火",然后 写铁匠的打造铁锹的劳动场面:铁匠“黑脸膛上汗珠颗颗,/红手臂下铁花朵朵,/师傅翻着通 红的顽铁,/徒弟抡大锤猛打猛冲/叮当,叮当,/铁锹里打进满怀豪情”。他们这样辛勤劳动 的目的为的是“万把铁锹在野外翻飞,/掀起一个翠绿的春天!"结尾处卒章显志,意境全出, 给人以不尽的美感。再如《白雪红灯》犹如一幅绚丽的图画,清新自然,美不胜收:“刀似的山 风,/割落满天雪花,/铺白了山道,映红了夜色,山村挂起绸缎绫罗气 比喻生动,想象神奇, 景色瑰丽,文釆焕然,诗意盎然,一个“割”字使得该诗境界全出。接着,诗人把山村的劳模喻 为“白雪红灯”,凸现出主旨:“你就像那白雪,/一生汗水滋润山村的土地。/你就像那红灯, 满怀光明照耀前进的路程/……春天已在你的屋中降临”。这两首诗都是通过普通的劳动者 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心气和干劲,烘托出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的信心和力量。这正如诗评家苗雨时所说的那样,这些诗“满怀热情地扑向生活,朴素无华 地采撷时代的剪影,歌颂劳动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品质”。
“文革”期间,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的创作也一度显得沉寂,但他依然写了一些文笔优 美、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如《织席歌》就写得很美:“村里碾响正轧苇,/村头柳下苇篦子 飞。/鸟儿枝头看织席,/金鲤跳水望姐妹。/细挑慢按花纹美,/撬席刀好比桨拨水”。该诗 颇有些民歌的味道,每句诗中动词的镶嵌也恰到好处,比喻生动,动感强烈,质朴鲜活。在那 个禁锢爱情的年代,诗人却敢于突破禁区,还写了一些爱情诗,如《和水手闲话爱情》等。
■进入新时期以后,经过“十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坛上的风风雨雨,使他逐步悟出了人生与 艺术的真谛,把握了诗与客观对象世界的关系,在自然、社会与人的三个空间维度中建立了 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他逐渐“消退了早年描绘人生的那种单纯、透明的基调,少了些轻松 的田园牧歌,多了些严肃的哲学思考;少了些'少年不识滋味愁'的烂漫,多了些对人生酸甜 苦辣的体验;少了些表层生活画面的描摹,多了些对深层的生命意蕴的开掘”。5这样,他的 诗就显得更加精美,诗艺更加精湛,诗风更加成熟,思辨色彩和理念成分更加浓重。如《隧 洞》:“我从光明来,/向光明去,/中间经过你,/短暂的黑暗一忽走忽停。/ 一个短暂两个短暂三个短暂,/列车联成了一串闪烁光阴。/路,忽暗忽明♦/眼,忽暗忽明,/心儿也欢快的忽暗 忽明”。这既是写穿越隧洞的经历,其实也是写人的生命历程:人“从光明来,/向光明去”,但 也要经过“短暂的黑暗”,因而显得“忽暗忽明",其行进的道路也不是二帆风顺的,而是“忽走 忽停正是这种光明与黑暗的交错,行进与停留的互换,构成了人的命运的“一串闪烁光 阴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此诗不仅充满 了人生的况味,也充满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攀缘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再如《露珠 集》第四节中的:“死亡,/使活下来的人清醒,/僵化”却不觉正走向死亡之门。/解放,/永远 是年青气这样的诗句,是对“死亡”、“僵化”、“解放”的深刻诠解,表现出了一种恒定的意义, 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劝慰,也是对人类进程的一种归结。再如《悬浮》:“头朝上生活惯了,/ 不觉得头朝下悬起。/其实万物皆在悬浮中,/只有地球知道这个秘密。/我也是偶然发现,/ 深思。/安然适应,/悬而不坠,/再不为悬起而苦求落地。/山悬着,稳健风姿。/海悬着,汪 洋恣肆。/所谓人生起伏。/所谓几起几落。/腾了空,被风吹散。/落了地,叫土吞噬气在 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首先在“头朝上”与“头朝下”的对比中凸现出了 “悬浮是永恒的真理气接着在大与小、宏观与微观的对比中讲了“万物皆在悬浮中”的生存 状态,“只有地球知道这个秘密",而作为一个地球人的小“我",却只能“偶然发现”。接着诗 人又在"起"与“落”的对比中暗喻了人生的起落的最终结果:“腾了空,被风吹散。/落了地, 叫土吞噬”。不管起落沉浮,终归于虚无:或是“被风吹散”,或是“叫土吞噬”。只有高山与大 海才能处于一种永恒的状态:“山悬着,稳健风姿。/海悬着,汪洋恣肆”。这仍是一种人生的 短暂与山海永存的对比。正是在多种对比中表现了“悬浮是永恒的真理气也正是在这种对 比中让诗人悟透了人生真谛,寻出了价值规律,所以他就采取了“安然适应,/悬而不坠,/再 不为悬起而苦求落地”的超然的人生态度。若没有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和从宏观意识来观照 人生,是断然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经验的一种提炼、一 种升华、一种凝聚、一种展示,而这种社会人生经验的获得则在于诗人生活积淀的深厚,生命 体验的深刻。我们说,一首诗的美首先在于合于科学,合于真理,能传达出生活的某种本质, 揭示人生的某种真谛。如同罗丹所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⑵。这首诗在短小的 篇幅中表达了“万物皆在悬浮中”的这个“永恒的真理”的“真实的美”。这种美分可为两个层 面:一个是感性的真实,即外现于作品中的形象;另一个是理性的真实,即通过形象所传达出 来的理念。只有当二者和谐统一,理念凭借形象予以呈现时,才能显示出美。如同黑格尔所 认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这个理念的表达精炼而不抽象,生动而不枯涩,而在于把 理念与形象的观感和人生的体验一齐酣畅淋漓地显现出来,因而显得警策动人、趣味无穷, 所以也更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旷远的遐思。这种诗虽然饱含理性,却也是诗人“质朴 中见清纯、平淡中显神奇”风格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在这个阶段的诗中,诗人所表现的形象也有了变化。过去所表现的形象多是明丽的,清 新的,而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则多是“陷于困顿、蒙受挫折或失败的英雄"。他“自己满腔的爱 就寄托在这些逆境中的英雄身上”。诗人并不直写其人,往往“是带着对逆境中奋斗者的同 情与崇敬来寻找自己的主观情思对应物的”⑶,以此来寄寓和表达对这些英雄的敬仰和赞颂 之情。如《竹子》:“被砍倒的竹子/再站起来/也没有了根/翠绿成了暂时的/而枯黄将是永 远/但竹子并未流泪/他去承担/他去支撑/他去有根时去不了的山顶/他去有根时去不了的 波涛/百折不挠的形象/就在竹子身上”。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塑造了一个肯于“承担” 使命,用精神“支撑”生命,虽被“砍倒”了,仍“再站起来”的“百折不挠的形象”。再如《帆影》: “被风暴扯破的帆/曾经给海一个破碎的身影/怒涛为他难过/以为再也不能出征/修补完毕, 帆影挺起/一个更加勇敢的英雄/在歌唱的波涛上试航/傲视着万里征程……在海与天之间/ 是帆的世界/新生的帆,无所畏惧/风暴已从你面前逃遁”。诗人借形传神,即物明理,讴歌了 在与风暴海浪搏斗“新生的帆"的无比坚强的战斗精神和“更加勇敢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 明了只要“无所畏惧”,任何“风暴”都会“从你面前逃遁”的理念。在这些诗中,诗人采用了象 征和隐喻的手法,赋予客观景物以人的品格,含蕴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成为一种人生的楷 模和精神的象征。在有的诗中,他直写其人,直抒胸臆,如在《摔倒》中,他这样写塑造了一个 被摔倒了仍站立起来的“勇者”形象:“不是败将的狼狈,/而是勇者的进击! /不要笑,准备 好,/看我支肘将头颅抬起/一座傲骨的岩峦,/横空也世”。不怕嘲笑、永不言败,摔倒了仍要 准备进击,并发下这样的誓言:就是“.支肘”也要“将头颅抬起”,化作“一座傲骨的岩峦,/横空 出世”。这是何等的崇高气魄,何等英雄壮举!
同时,他这个阶段收入《渴慕》集字里的诗较之以往诗的“单纯、透明'‘更多了些含蓄蕴 藉,更显得深沉含蓄,余味悠长,“达到了以少胜多、情邈无遗的效果”;较之以往诗的“质朴、 平淡”也更显示出了“用平淡去营造神奇",“体现出了简隽而富有张力的追求”山。
如《拥抱》《戈壁石子》《竹子》《语言的蛇》《渴慕》《宝石》《小女孩》等都是一种心灵久思而 凝结的幻觉意象,显示出了这种审美向度。有的诗还显示出了一种博大、崇高之美,给人一 种雄浑博大的审美感受,如《黄河之春》《黄河之秋》《荒漠的呼唤》等都写得气势豪放、意象 壮阔。
总之,戴砚田这一阶段的诗作由于人生体验的深刻,思想意蕴的深邃,加之象征、隐喻、 暗示、夸张等艺术手法的使用,使之更加含有多种不确指的因素,使得其诗在平淡中见大气, 在平常中见神奇,在质朴中见深厚,在简洁中见丰富,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触动。
戴砚田的散文也像他的诗歌一样享有盛誉。他把散文写得像诗一样精美,像歌一样流 畅,如果说诗他的心灵放歌,而散文则是他的精神散步。多年来,他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 过了多少山山水水,所以他有太多的感怀、太多的感慨,他要倾诉、要言说,因此涉笔成文,抒 发心声。他的散文是他生命经历的展现、心路历程的袒露,也是他思想和灵魂的昭示、社会 和人生的思索。所以,他的散文以他广阔的见闻、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充沛的激情、深 刻的思想,给我们以审美的畅意、情感的激动和理性的启迪。
戴砚田的审美空间是博大的,他的审美视域也是广阔的。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的名 胜古迹、名山圣水。他游历神州,“遍访八方,每到一地,必留文字”,他“心化笔墨,笔走心 声”,他“面对明月,盛赞劳动;面对大海,放歌豪情;面对莲花,扪心自问”。所以,他才创作出 这“如血如气,如手如足”的生命散文,如歌如诗、如泣如诉的心灵散文,如山如水、如景如画 的游走散文。他“走青海而知大戈壁冷峻之美,增几度坚强。访云南,与傣族小弟,白族小妹 为友,胸怀博爱所以他的“人生是边走边记的人生心在这方散文的审美天地里,他舒 放胸襟,激扬文字,纵古论今,谈天说地,充盈着荡人心魂的情感魄力,闪现着醒人心扉的思 辨力量,洋溢着飞扬灵动的生动文采。
同时,他这个阶段收入《渴慕》集字里的诗较之以往诗的“单纯、透明'‘更多了些含蓄蕴 藉,更显得深沉含蓄,余味悠长,“达到了以少胜多、情邈无遗的效果”;较之以往诗的“质朴、 平淡”也更显示出了“用平淡去营造神奇",“体现出了简隽而富有张力的追求”山。
如《拥抱》《戈壁石子》《竹子》《语言的蛇》《渴慕》《宝石》《小女孩》等都是一种心灵久思而 凝结的幻觉意象,显示出了这种审美向度。有的诗还显示出了一种博大、崇高之美,给人一 种雄浑博大的审美感受,如《黄河之春》《黄河之秋》《荒漠的呼唤》等都写得气势豪放、意象 壮阔。
总之,戴砚田这一阶段的诗作由于人生体验的深刻,思想意蕴的深邃,加之象征、隐喻、 暗示、夸张等艺术手法的使用,使之更加含有多种不确指的因素,使得其诗在平淡中见大气, 在平常中见神奇,在质朴中见深厚,在简洁中见丰富,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触动。
戴砚田的散文也像他的诗歌一样享有盛誉。他把散文写得像诗一样精美,像歌一样流 畅,如果说诗他的心灵放歌,而散文则是他的精神散步。多年来,他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 过了多少山山水水,所以他有太多的感怀、太多的感慨,他要倾诉、要言说,因此涉笔成文,抒 发心声。他的散文是他生命经历的展现、心路历程的袒露,也是他思想和灵魂的昭示、社会 和人生的思索。所以,他的散文以他广阔的见闻、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充沛的激情、深 刻的思想,给我们以审美的畅意、情感的激动和理性的启迪。
戴砚田的审美空间是博大的,他的审美视域也是广阔的。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的名 胜古迹、名山圣水。他游历神州,“遍访八方,每到一地,必留文字”,他“心化笔墨,笔走心 声”,他“面对明月,盛赞劳动;面对大海,放歌豪情;面对莲花,扪心自问”。所以,他才创作出 这“如血如气,如手如足”的生命散文,如歌如诗、如泣如诉的心灵散文,如山如水、如景如画 的游走散文。他“走青海而知大戈壁冷峻之美,增几度坚强。访云南,与傣族小弟,白族小妹 为友,胸怀博爱所以他的“人生是边走边记的人生心在这方散文的审美天地里,他舒 放胸襟,激扬文字,纵古论今,谈天说地,充盈着荡人心魂的情感魄力,闪现着醒人心扉的思 辨力量,洋溢着飞扬灵动的生动文采。
三
戴砚田的散文是“自然与心灵的结合他的散文“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朴素的生 活自然美心兀“他是在'自然'中探索着社会生活的底蕴,追逐着时代的脚步,将那内含着生 活底蕴、闪烁着时代光华的一颗星、一片叶、一撮土、一朵浪花艺术地展示在作品中”,“因此, 作品中的那一颗星、一片叶、一撮土、一朵浪花是属于'自然'的。同时也是属于作者'心灵' 的,它是'自然与心灵''结合'的结晶产旳如在《岁久莲更香》中,作者先写了避暑山庄中“满 湖莲花展现出的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激淹的波光在莲叶下频频闪动,映得粉香红娇的莲 瓣辉光四射",接着作者写了荷塘留给他的“许多美好的回忆”,辽沈战役后,他“从锦州来到 承德",在荷塘"种下红莲花",“在热河医学院学习的日子里”,若有闲暇便“荡舟湖上”,而如 今又来荷塘的“仙境里漫步流连”,寻找岁月的留痕、青春的脚步,随后便“徘徊沉吟”,袒露心 灵:“啊,我山城的花,园林的水,我勇于进取的青春的见证啊,检验我,解剖我吧!我可有负 于你的期望,还是问心无愧,猛志常在!我站在自己培育过的美的面前,荷塘承认我是他们 中的一朵这是作者对荷塘的心语,也是自我的诘问,外物与内心合一,自然与心境融合, 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岁久莲更香"的品格,也成为了作者生命的写照,因为他也是“荷塘"“中 的一朵”。这样散文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摹,也是作者心灵的显示,既能给我们以感官 的愉悦,又能给我们精神的启迪。在《我与大海》中,作者则先是面对大海"倾述心曲“我, 是渺小的,渺小到不够大海的一滴。但我是海哺育了的,海浪凝聚成晶莹的盐,奔流在我的 血液里,给我力量,叫我时时想到海,我怎么不是海的一滴,我应该是海的一片波浪接着 作者写与大海的交往和与大海的感情,发誓“该把海的性格作为我们诗的品格,该把海的心 灵作为我们诗的灵魂!”应写出“博大精深之作,气势豪雄,玲珑小巧之作,浪花般晶莹”。最 后作者抒情明志:“我,属于大海。大海,是我的”。作者的情感和大海的情愫都达到了高潮, 交融契合,给读者以审美的强刺激。这种“自然与心灵的结合”的美还表现在一些游记散文 中,如《镂石者》《三进张家界》《鸣沙山的思考》以及湘西行系列、大西北览胜、燕山行系列散 文都是外在自然景观与作者内心情感的完美结合,感观愉悦与理性思索的密切交融。
戴砚田的散文是自然与人性的调和。戴砚田的散文透溢出一种人文精神,闪耀着一种 人性之光,达到郁达夫所说的“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的境界。如评论家李元洛所 说:“他的散文大都是一些清丽隽永的短章,选取与处理题材往往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焦 点集中,力求小中见大地表现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如《淀水思悠悠》通过一位烈士家属 “孟嫂'‘的经历歌颂了白洋淀人的在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爱的期待》中通过一位海洋石油 工人的妻子对丈夫的思恋和挂牵而歌颂了“单纯”而又“热烈”的纯洁爱情;《给美景铺路》通 过一位湘西青年高中毕业后甘愿在大山里“给美景铺路”的经历而赞扬了默默无闻的奉献意 识;《湖与碑与学校的怀念》通过戈壁滩上石油学校的教师们甘愿放弃内地幸福的生活而扎 根西北的事迹而彰显了他们“用温暖的心培育”石油工人的后代的美好心灵;《雾灵山的灯 光》通过雾灵山顶电视塔的“红灯染亮夜色”盛赞了电视广播工作者“埋头苦干”、“战胜艰险” 的“勇敢性格";《月亮赋》通过作者“多次下井釆煤”的亲身感受而颂扬了煤矿工人不怕脏累 “给他人光明和温暖”的高贵品质。凡此种种,在戴砚田的每一篇散文中无一不显出人性的 光辉,生命的亮色,心灵的高洁。作品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是民族 的脊梁,国家的栋梁,时代的楷模。在他们的身上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着人生 最纯朴、最善良的本色,他们用自己青春为祖国壮色,用自己的生命为时代增辉,用自己的人 性为社会添美。读这样的散文能使我们净化灵魂,纯洁心灵,开阔胸襟、启迪思想,可谓精神 启示录,思想教科书。
戴砚田的散文是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戴砚田笔下的自然,是人性的自然,是人化的自 然,也是美化(艺术化)的自然。他既是在自由自在地写景,也是自由自在地抒写心灵,所以 是他的散文既是自然美的呈现,是灵魂的裸露和人格的显现,更是创作风格成熟的表现,“具 有精炼和清丽的特色,注重凝练美与绘画美”的特点。他的散文真纯质朴,真诚坦荡,真情洋 溢,章法舒卷自如,结构灵活自由,文笔潇洒自然,可称上美文。尤其是他的游记(也可以叫 做游走散文)散文表现更为出色。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撮万物于笔端,沉潜思虑,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穷神尽相。在《云南之旅三章》《鸣沙山的思考》《情溢玄武湖》《寄给滦河》《春花礼 赞》《绿洲雪莲》等篇章中语言清新明丽,生动形象,且激情灌注,诗意盎然,美感流溢,寥寥数 语就可以传神写意,气韵生动。可谓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如《磬锤峰抒怀》中的对磬锤峰的描写就尽显其美,尽传其神:
周围的山石都经不住风雨的剥蚀,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层层塌落下去,没入了海浪似的丘 陵中了,谁也认不出那曽耸峙云空傲岸不屈的特色。只有你,坚持住了,任万古风吹雨打,阳 光猛射,大地震撼,你巍然挺立着。我真以为你里面有一根坚强的脊梁。怀着敬仰之情,怯 怯地走进你,伸出我这渺小单薄的手掌,抚拍着你使暑夏生凉的山石,辨认着你花花点点的 肌肤。我惊奇地发现,你果真曽是海底,有贝壳、有沙砾,有卵石,是本来散漫易落的许多小 生灵,被你的意志所凝结,牢固到如此的程度。
这段描写对磬锤峰可谓写其形、传其神,对作者也是抒其情、显其意,将磬锤峰坚强的意 志,坚挺的身躯描摹得淋漓尽致,也将自己对磬锤峰的敬仰之情表现得真切自然,可谓融情 于景,借景传神,情景交融,契合无间,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戴砚田是河北文坛的一名老兵,但迄今激情不减,斗志不衰,笔耕不辍,佳作不断,职位 退休人不休。他认为只要活着,生命就应当永远燃烧。如今他虽“踏进暮色”,却“心如赤子 诗如海”,“诗情画意织锦绣",为自己的人生的美丽和社会的美好谱写新的诗篇。
注释:
【1】【3】 吴思敬:《生命的抗争与人生的探索》,《文论月刊M991年第4期。
[2]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0页。
[4] 陈超:《平林漠漠烟如织》,《诗歌报M987年7月21日。
戴砚田的散文是自然与人性的调和。戴砚田的散文透溢出一种人文精神,闪耀着一种 人性之光,达到郁达夫所说的“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的境界。如评论家李元洛所 说:“他的散文大都是一些清丽隽永的短章,选取与处理题材往往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焦 点集中,力求小中见大地表现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如《淀水思悠悠》通过一位烈士家属 “孟嫂'‘的经历歌颂了白洋淀人的在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爱的期待》中通过一位海洋石油 工人的妻子对丈夫的思恋和挂牵而歌颂了“单纯”而又“热烈”的纯洁爱情;《给美景铺路》通 过一位湘西青年高中毕业后甘愿在大山里“给美景铺路”的经历而赞扬了默默无闻的奉献意 识;《湖与碑与学校的怀念》通过戈壁滩上石油学校的教师们甘愿放弃内地幸福的生活而扎 根西北的事迹而彰显了他们“用温暖的心培育”石油工人的后代的美好心灵;《雾灵山的灯 光》通过雾灵山顶电视塔的“红灯染亮夜色”盛赞了电视广播工作者“埋头苦干”、“战胜艰险” 的“勇敢性格";《月亮赋》通过作者“多次下井釆煤”的亲身感受而颂扬了煤矿工人不怕脏累 “给他人光明和温暖”的高贵品质。凡此种种,在戴砚田的每一篇散文中无一不显出人性的 光辉,生命的亮色,心灵的高洁。作品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是民族 的脊梁,国家的栋梁,时代的楷模。在他们的身上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着人生 最纯朴、最善良的本色,他们用自己青春为祖国壮色,用自己的生命为时代增辉,用自己的人 性为社会添美。读这样的散文能使我们净化灵魂,纯洁心灵,开阔胸襟、启迪思想,可谓精神 启示录,思想教科书。
戴砚田的散文是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戴砚田笔下的自然,是人性的自然,是人化的自 然,也是美化(艺术化)的自然。他既是在自由自在地写景,也是自由自在地抒写心灵,所以 是他的散文既是自然美的呈现,是灵魂的裸露和人格的显现,更是创作风格成熟的表现,“具 有精炼和清丽的特色,注重凝练美与绘画美”的特点。他的散文真纯质朴,真诚坦荡,真情洋 溢,章法舒卷自如,结构灵活自由,文笔潇洒自然,可称上美文。尤其是他的游记(也可以叫 做游走散文)散文表现更为出色。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撮万物于笔端,沉潜思虑,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穷神尽相。在《云南之旅三章》《鸣沙山的思考》《情溢玄武湖》《寄给滦河》《春花礼 赞》《绿洲雪莲》等篇章中语言清新明丽,生动形象,且激情灌注,诗意盎然,美感流溢,寥寥数 语就可以传神写意,气韵生动。可谓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如《磬锤峰抒怀》中的对磬锤峰的描写就尽显其美,尽传其神:
周围的山石都经不住风雨的剥蚀,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层层塌落下去,没入了海浪似的丘 陵中了,谁也认不出那曽耸峙云空傲岸不屈的特色。只有你,坚持住了,任万古风吹雨打,阳 光猛射,大地震撼,你巍然挺立着。我真以为你里面有一根坚强的脊梁。怀着敬仰之情,怯 怯地走进你,伸出我这渺小单薄的手掌,抚拍着你使暑夏生凉的山石,辨认着你花花点点的 肌肤。我惊奇地发现,你果真曽是海底,有贝壳、有沙砾,有卵石,是本来散漫易落的许多小 生灵,被你的意志所凝结,牢固到如此的程度。
这段描写对磬锤峰可谓写其形、传其神,对作者也是抒其情、显其意,将磬锤峰坚强的意 志,坚挺的身躯描摹得淋漓尽致,也将自己对磬锤峰的敬仰之情表现得真切自然,可谓融情 于景,借景传神,情景交融,契合无间,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戴砚田是河北文坛的一名老兵,但迄今激情不减,斗志不衰,笔耕不辍,佳作不断,职位 退休人不休。他认为只要活着,生命就应当永远燃烧。如今他虽“踏进暮色”,却“心如赤子 诗如海”,“诗情画意织锦绣",为自己的人生的美丽和社会的美好谱写新的诗篇。
注释:
【1】【3】 吴思敬:《生命的抗争与人生的探索》,《文论月刊M991年第4期。
[2]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0页。
[4] 陈超:《平林漠漠烟如织》,《诗歌报M987年7月21日。
[5] 戴砚田:《作家自白》,《戴砚田诗文选》,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5 ] 柯蓝:《星光是太阳的火种》,见《星光星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序首页。
【6】 谢景林:《论戴砚田的散文》,《河北大学学报M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