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杨永贤于1933年11月出生在丰润西南隅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她家庭富庶,且为长门 长女,全家视如掌上明珠。父亲杨向奎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后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这 样的一个家学深厚的书香门第中,她六岁到家塾中读书,开始了很严格的学习。用了一年和 一个冬天的工夫,她读完了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弟子规》直到《大学》《中 庸》十多本儒家的启蒙读本和古典名著,认识了不少汉字,于是有了读课外书的追求。她家 的一个房间里堆积了不少书,其中有一种儿童刊物《小朋友》,里面有很多丰子恺的诗配画, 很能引起小孩子的兴趣,她便常常翻着看,这就是她读文学作品的开始。再长大些读到了冰 心的《寄小读者》,知道了她是个女作家,于是在她的心中塑起了一个高大女人的形象。
到读初中时,她已经是个小说迷了。读初二时她和母亲在一个小城租房子住,房东有个 年长她两岁的漂亮女孩,因病休学在家,居室里有很多的书。于是她便向这个女孩求借,如 饥似渴地读着。读《福尔摩斯探案选》,读巴金、张恨水和一些记不得作者名字的作品。后来 有一件事对她影响很大,学校请来了《三月江城》和《青青河畔草》的作者李紫尼给他们讲话。 这位作家用诗一般的语言为他们讲述了一个飞行员的成长故事。他大概讲了 3个小时,而她 却陶醉了两三年,受益一辈子。从那时候开始她便萌生了一个模模糊糊的与文学相关的梦。
参加工作以后,她开始读革命小说。她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接着便是 《第八高度》《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以及高尔基的《母亲》《我的大学》等作品。读国内的文学名 著,第一部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接着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她对于女作家丁玲 十分钦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本书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她少年时期萌生的梦从此开 始变得清晰了 一一原来是个不同寻常的作家梦,当时她还不满十七岁。她曾经这样描述那 时的情景:“我十七岁那年已是某县的一个小干部。有一天我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看小说《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看到兴奋处便高声朗读起来。读得有板有眼,抑、扬、快、慢掌握得也恰到 好处。谁知这一切都被县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偷听了。他说:'你读得太好 了。你应该在文学上努力,以后和丁玲一样,争取当个女作家。'这句话,我竟吃进心里,凿刻 在脑子上。从此我发誓:'一定要写小说'”。⑴实行低工资后,她的生活仍不宽裕,但肯花钱 买小说。每月发了工资先去书店,至少买一本。她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大约有二百多 部,并作了不少的笔记。如果说她的作家梦是一颗种子,而她所读的文学作品则是土壤阳光 和水,慢慢地培育和滋养着它。说确切些是在培育着她的文学激情和创作冲动以及最起码 的写作本领。于是,她开始了写作尝试,并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报刊上发表几篇短文。 但所有这些阅读和写作都是在她的青壮年时期,以后因为沉重的工作负担和思想禁锢使得 她不能写也不敢再写,只能继续做着少年时期就已开始的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 着全党全民思想逐渐解放,禁锢渐渐消除,从80年代开始,她又拾起了前些年的写作尝试, 写了一些文章,但多数还是锁进抽屉里。个别的送报刊,有的被采用了,这给了她很大的鼓 舞,她的作家梦开始苏醒,直到80年代末她离休后,放弃了担当特约律师和到一所成人高校 受聘讲课可以赚钱的机会,潜下心来,埋头创作,真正开始圆她少年时期萌生的作家梦。
1992年她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 15万字的《孤女》草稿,然后送给几位懂文学的同志 传阅,几个人看后一致说:“文字尚可,但不像小说,不具备发表水平。”听到这些意见后,她没 有灰心丧志,决定重新握笔继续写下去。一年后,又完成了 25万字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 她说:“写这本书,完全靠的是满腔激情和压不住的冲动;是蘸着墨水含着泪水写成的。”⑵当 她把故事梗概寄给了花山文艺出版社时,编务室一位姓刘的主任看到后很是赞许,让她把全 部书稿送过去。当这位刘主任看见作者是个离休的老干部,很吃惊,啧啧称赞她对文学的追 求,并答应把《女人韵歌》拿到1994年的出版选题会议上,结果该书获得好评,得以出版。她 用热泪和心血写就的第一部书出版后,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她多年的心血的结晶,也是她梦 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在此书出版后的第二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向各出版 社征集关于女人故事的作品参与大会的“妇女读物展”,规定每个出版社选送两部。她的《女 人韵歌》与何申的《梨树湾的女人》一同被花山出版社选送,结果被大会选中,并发给她一张 “作为精品准予参展”的精美证书。看到自己辛勤创作的成果被承认并获得好评,她高兴得 热泪盈眶。
处女作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1995年春,她从乡下一个老人口中听到 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她决定动手写一部跨时二百五十多年石沈 两家几代人的恩仇录。书写成后,定名为“潇潇雨歇”,其含义是希望风停雨住,人事和谐,共 享生活美好。在1995年至2001年的六年时间里,她又沉湎于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始,是为 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而写。在从这年的冬天至次年春天约五个月时间里,她奔波于市截瘫 疗养院和“康复村”之间,采集了不少地震致残人员的动人事迹,写了两篇报告文学《轮椅春 秋》《生命赞歌》和一篇散文《一片净土》,分别被《女子世界》《青春岁月》和《民主》等刊物采 用。此后她便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唐山的城乡各地,采访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讴歌他们的 感人事迹。先后共写了 64篇文章,约70万字。其间,还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一《评剧表 演艺术家洪影》和报告文学集《精选百案》。2003年她已是古稀之年,但创作热情不减,反而 萌发了一种新的创作念头——要写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经过认真思考,她把目光锁在了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身上。朱棣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几百年来一直遭到斥责和唾骂,说 他是“篡贼'‘是“叛逆”。杨永贤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这些责骂,要为这个历史人物翻案, 用自己的笔鞭挞“封建的嫡长制'',大声疾呼“能者上,庸者下",希望今后以史为鉴,不拘一格 用人才。这部定名为《明成祖朱棣》的小说虽然耗去了她四年多的时间和大量精力,但她十 分欣慰。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能够完成这样一部50万字的作品,除了她的胆量和韧力,同 时也表明了她敢于挑战并战胜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她又写成了长篇小说《女性善良》, 与《女人韵歌》《潇潇雨歇》一起,构成了她的女性小说三部曲。
如今,她离开工作岗位整整二十年了,前十年她披荆斩棘,完成了 100多万字的创作,终 于在200()年,她六十七岁时,也就是她萌生作家梦整整h十年以后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使 梦幻变成了现实;后十年她披肝沥胆,写就了 1財万字,使她的梦更加充实和绚丽。这些作 品是她用心血凝聚、生命铸就,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篇篇辛苦不寻常。
到读初中时,她已经是个小说迷了。读初二时她和母亲在一个小城租房子住,房东有个 年长她两岁的漂亮女孩,因病休学在家,居室里有很多的书。于是她便向这个女孩求借,如 饥似渴地读着。读《福尔摩斯探案选》,读巴金、张恨水和一些记不得作者名字的作品。后来 有一件事对她影响很大,学校请来了《三月江城》和《青青河畔草》的作者李紫尼给他们讲话。 这位作家用诗一般的语言为他们讲述了一个飞行员的成长故事。他大概讲了 3个小时,而她 却陶醉了两三年,受益一辈子。从那时候开始她便萌生了一个模模糊糊的与文学相关的梦。
参加工作以后,她开始读革命小说。她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接着便是 《第八高度》《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以及高尔基的《母亲》《我的大学》等作品。读国内的文学名 著,第一部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接着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她对于女作家丁玲 十分钦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本书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她少年时期萌生的梦从此开 始变得清晰了 一一原来是个不同寻常的作家梦,当时她还不满十七岁。她曾经这样描述那 时的情景:“我十七岁那年已是某县的一个小干部。有一天我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看小说《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看到兴奋处便高声朗读起来。读得有板有眼,抑、扬、快、慢掌握得也恰到 好处。谁知这一切都被县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偷听了。他说:'你读得太好 了。你应该在文学上努力,以后和丁玲一样,争取当个女作家。'这句话,我竟吃进心里,凿刻 在脑子上。从此我发誓:'一定要写小说'”。⑴实行低工资后,她的生活仍不宽裕,但肯花钱 买小说。每月发了工资先去书店,至少买一本。她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大约有二百多 部,并作了不少的笔记。如果说她的作家梦是一颗种子,而她所读的文学作品则是土壤阳光 和水,慢慢地培育和滋养着它。说确切些是在培育着她的文学激情和创作冲动以及最起码 的写作本领。于是,她开始了写作尝试,并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报刊上发表几篇短文。 但所有这些阅读和写作都是在她的青壮年时期,以后因为沉重的工作负担和思想禁锢使得 她不能写也不敢再写,只能继续做着少年时期就已开始的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 着全党全民思想逐渐解放,禁锢渐渐消除,从80年代开始,她又拾起了前些年的写作尝试, 写了一些文章,但多数还是锁进抽屉里。个别的送报刊,有的被采用了,这给了她很大的鼓 舞,她的作家梦开始苏醒,直到80年代末她离休后,放弃了担当特约律师和到一所成人高校 受聘讲课可以赚钱的机会,潜下心来,埋头创作,真正开始圆她少年时期萌生的作家梦。
1992年她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 15万字的《孤女》草稿,然后送给几位懂文学的同志 传阅,几个人看后一致说:“文字尚可,但不像小说,不具备发表水平。”听到这些意见后,她没 有灰心丧志,决定重新握笔继续写下去。一年后,又完成了 25万字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 她说:“写这本书,完全靠的是满腔激情和压不住的冲动;是蘸着墨水含着泪水写成的。”⑵当 她把故事梗概寄给了花山文艺出版社时,编务室一位姓刘的主任看到后很是赞许,让她把全 部书稿送过去。当这位刘主任看见作者是个离休的老干部,很吃惊,啧啧称赞她对文学的追 求,并答应把《女人韵歌》拿到1994年的出版选题会议上,结果该书获得好评,得以出版。她 用热泪和心血写就的第一部书出版后,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她多年的心血的结晶,也是她梦 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在此书出版后的第二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向各出版 社征集关于女人故事的作品参与大会的“妇女读物展”,规定每个出版社选送两部。她的《女 人韵歌》与何申的《梨树湾的女人》一同被花山出版社选送,结果被大会选中,并发给她一张 “作为精品准予参展”的精美证书。看到自己辛勤创作的成果被承认并获得好评,她高兴得 热泪盈眶。
处女作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1995年春,她从乡下一个老人口中听到 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她决定动手写一部跨时二百五十多年石沈 两家几代人的恩仇录。书写成后,定名为“潇潇雨歇”,其含义是希望风停雨住,人事和谐,共 享生活美好。在1995年至2001年的六年时间里,她又沉湎于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始,是为 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而写。在从这年的冬天至次年春天约五个月时间里,她奔波于市截瘫 疗养院和“康复村”之间,采集了不少地震致残人员的动人事迹,写了两篇报告文学《轮椅春 秋》《生命赞歌》和一篇散文《一片净土》,分别被《女子世界》《青春岁月》和《民主》等刊物采 用。此后她便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唐山的城乡各地,采访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讴歌他们的 感人事迹。先后共写了 64篇文章,约70万字。其间,还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一《评剧表 演艺术家洪影》和报告文学集《精选百案》。2003年她已是古稀之年,但创作热情不减,反而 萌发了一种新的创作念头——要写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经过认真思考,她把目光锁在了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身上。朱棣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几百年来一直遭到斥责和唾骂,说 他是“篡贼'‘是“叛逆”。杨永贤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这些责骂,要为这个历史人物翻案, 用自己的笔鞭挞“封建的嫡长制'',大声疾呼“能者上,庸者下",希望今后以史为鉴,不拘一格 用人才。这部定名为《明成祖朱棣》的小说虽然耗去了她四年多的时间和大量精力,但她十 分欣慰。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能够完成这样一部50万字的作品,除了她的胆量和韧力,同 时也表明了她敢于挑战并战胜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她又写成了长篇小说《女性善良》, 与《女人韵歌》《潇潇雨歇》一起,构成了她的女性小说三部曲。
如今,她离开工作岗位整整二十年了,前十年她披荆斩棘,完成了 100多万字的创作,终 于在200()年,她六十七岁时,也就是她萌生作家梦整整h十年以后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使 梦幻变成了现实;后十年她披肝沥胆,写就了 1財万字,使她的梦更加充实和绚丽。这些作 品是她用心血凝聚、生命铸就,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篇篇辛苦不寻常。
二
杨永贤的创作与众不同在于三个方面:…是她在离休之后才以强烈的创作激情创作了 《女人韵歌》《潇潇雨歇》《明成祖朱棣》《女人善良》等多部长篇小说和《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 《法官风采》《精选百案》等多部报告文学。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用心血在写作,用生命在 拼争,这种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比及的;二是她的作品多以女人为表现对象。她认为中国的 女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群体。几千年来她们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无论是高贵的还是低贱 的都背负着许许多多的枷锁。她们中的许多人深明大义,侠肝义胆,善为人妻,慈为人母,却 在男权社会、被深深地遮蔽和淹没,不被人知,更不被重视。她作为女人,愿意向她们顶礼膜 拜,为她们树碑立传;三是她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女人韵歌》是以审美的方式呈 现了她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书中嵌满了她的人生足印,《潇潇雨歇》《女人善良》也有她的 亲身经历,所以她的作品写出了只有她才能写出的东西。这种真实(感性的真实和理性的真 实)足以让读者为之感动。可见,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拥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感 情体验等双重资源。同时又善于用丰富的情感资源来统摄生活资源。因此说,她作品的价 值也就在于这种深沉的情感魅力。
杨永贤没有高深的学历和早期的创作实践,她是在离休之后才动手创作的,却取得了令 人赞叹的实绩。她的创作成功在于她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悟。当她以审 美的方式表现生活的本原状态时,也同样呈现了在这种普泛世相遮掩下的人生深层意蕴和 隐含其中的文化政治背景;同时.在作品中她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因 此,在她的创作中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申美取向:借用真实的生活背景,以生命的 激情叙写人生.从而显示出对社会的深刻认知,以抵达历史的本真。
杨永贤的二些长篇小说亦可以纳人家族小说的行列.而口主要写家族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是一个家族的社会,家族亦是一块“文化的千层饼”,是认识人类进展过程的珍贵标本。 所以.家族小说历来是民族兴衰、社会变迁、人牛.沧桑的贵重文本。杨永贤以自己的主命经 历和切身体验对中国家族繁衍史进行了理性地梳理和推* .从社会、政治和伦理等不同层面 来审视这种历史现象’并以此透视中国社会的变迁,诊摸历史发展的脉冋..从而揭示出历史 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并给现今社会以某些启悟和道德价值的判断。
《潇潇雨歇》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家族恩仇录。书中记述了石、沈两大家族二百多年来的 血泪史,先后连缀了五代人的恩恩怨怨,贯穿了社会的风风雨雨。全书分为三大章节:起始 是写在封建社会中.石家以驸马爷的权势横行乡里、恃强凌弱,致使沈家家破人亡;中间写到 了建国初期,石沈两家第四代嫡孙工作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冲突,生动地反映了建国后党内 一次错误的路线斗争和普通机关干部的生活状况;最后,主要通过石沈两家第五代子女的感 情生活、爱情纠葛表现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从作品起始两 家形成冤家对头到最后结成秦晋之好的巨大反差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 规律。两个家族对立的形成和消除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消除对立和仇恨,克服丑 陋和缺陷,以求得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完善,从而达到和谐完善的理想境界。作品同时还告 诉我们:社会的进步是以理性的批判和道德的升华为代价的。新一代人的美好人性是在他 们克服和抛弃了前几代人的偏执和顽劣,进行反思和忏悔中实现的。他们是历史发展的动 力和人类文明的标志。《女人韵歌》则另辟蹊径,全书通过一个农村母亲的终生经历展示了 家族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演进过程,以人物性格的细致性衬托出历史发展的宏阔性;尤其是对 人性的挖掘达到了一定深度,同时还表现出了作者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探究•
如果说《潇潇雨歇》侧重的是家族权力的纠葛争斗,而《女人韵歌》则着眼于家族伦理方 面的是是非非。《潇潇雨歇》写得沉雄悲壮,散溢着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悲怆。它具有极强 的象征意味,意蕴深邃。两个家族的前辈石大傲、沈德修的争斗和仇杀,表现了尖锐的阶级 对立;而石沈两家的第四代人长柏和沈树仁却成为革命营垒中的同志,共同为新中国的建立 和发展努力工作,显示了阶级对立的消失;第五代人合为一家,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这 使读者在历史与现实的冥冥思索中,感悟到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并从阴霾散尽、风消雨歇、 新的太阳喷薄而出中获得审美喜悦。《女人韵歌》则写得清新自然,宛如一曲动听而又感人 的母亲赞歌。作者以大跨度的纵式结构串缀了母亲坎坷多难的人生历程。上个世纪20年 代,母亲因其聪颖、贤惠、貌美被阔少爷柳弗达看中为妻,夫妻恩爱有加。后柳赴英国留学又 钟情于女留学生夏叔倩,母亲遂被休弃,但她忍辱负重、扶老育幼,倾尽心血维持着摇摇欲坠 的破败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她又冒着生命危险收养了烈士遗孤“小刺猬”。“文革”中母亲又 饱受磨难和凌辱,但她仍竭力照顾夏叔倩的年迈父母。即使重病缠身时也还在为儿女们奔 波操劳。母亲虽一生平凡,却有着博大的胸怀、传统的美德。作品虽然依次递进、平铺直叙, 却因作者的感情真挚炽烈、体验真切细腻而充满内在的张力,具有崇高的审美指向。
《女人善良》与前两部不同在于更着重叙写个人的情感历程。主人公周淑秀幼年丧母, 由奶娘魏妈哺育。她美丽善良,少年时师从本村的一位反清义士学习儒家文化,后做了富家 子弟陈建树的续弦。她襟怀大度,视继子为己出。由于恶霸刘富威的加害,使得陈建树英年 早逝,周淑秀成为了三个孩子的寡母,家业破败。因为魏妈的儿子魏大家远在东北谋生,周 淑秀不但把给丈夫做的柏木棺材装殓了魏妈,还抚养了魏妈的孙子和孙女,并聘请了饱学之 士吴敬轩教他们读书识字。吴敬轩深爱着周淑秀,无偿地给孩子们上课,后来与周淑秀结为 伉俪。周淑秀深明大义、支持继子抗日。后来周淑秀与魏大家走到了一起,成为一家。晚年 刘富威身患沉向,孤苦无靠,当他在周淑秀面前悔愧时,周淑秀竟大度地原谅了他。
如果说《女人善良》是写作者祖母那一代女人命运的话,《女人韵歌》就是写母亲辈的,而 《潇潇雨歇》则是写她的同代女性的。她们都是作者所熟悉的人。她崇敬她们,深爱她们,所 以她写出了她们,为她们树碑立传。她们的命运既是个体性的,但更具有典型性,因为从她 们身上人们可以看出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普遍命运。
作者不仅将家族历史作为一种故事枢纽和文化载体,而且将它深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 土壤之中,对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优长劣短做了深入的剖解和全面的体察。在历史是非的叙 述上,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二元是非的简单判定,而是从历史反思的高度,展现了人物生 命历程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显现了对历史进程的动态反思,同 时也使得作者的审美理想得以生动地展示。
杨永贤没有高深的学历和早期的创作实践,她是在离休之后才动手创作的,却取得了令 人赞叹的实绩。她的创作成功在于她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悟。当她以审 美的方式表现生活的本原状态时,也同样呈现了在这种普泛世相遮掩下的人生深层意蕴和 隐含其中的文化政治背景;同时.在作品中她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因 此,在她的创作中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申美取向:借用真实的生活背景,以生命的 激情叙写人生.从而显示出对社会的深刻认知,以抵达历史的本真。
杨永贤的二些长篇小说亦可以纳人家族小说的行列.而口主要写家族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是一个家族的社会,家族亦是一块“文化的千层饼”,是认识人类进展过程的珍贵标本。 所以.家族小说历来是民族兴衰、社会变迁、人牛.沧桑的贵重文本。杨永贤以自己的主命经 历和切身体验对中国家族繁衍史进行了理性地梳理和推* .从社会、政治和伦理等不同层面 来审视这种历史现象’并以此透视中国社会的变迁,诊摸历史发展的脉冋..从而揭示出历史 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并给现今社会以某些启悟和道德价值的判断。
《潇潇雨歇》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家族恩仇录。书中记述了石、沈两大家族二百多年来的 血泪史,先后连缀了五代人的恩恩怨怨,贯穿了社会的风风雨雨。全书分为三大章节:起始 是写在封建社会中.石家以驸马爷的权势横行乡里、恃强凌弱,致使沈家家破人亡;中间写到 了建国初期,石沈两家第四代嫡孙工作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冲突,生动地反映了建国后党内 一次错误的路线斗争和普通机关干部的生活状况;最后,主要通过石沈两家第五代子女的感 情生活、爱情纠葛表现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从作品起始两 家形成冤家对头到最后结成秦晋之好的巨大反差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 规律。两个家族对立的形成和消除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消除对立和仇恨,克服丑 陋和缺陷,以求得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完善,从而达到和谐完善的理想境界。作品同时还告 诉我们:社会的进步是以理性的批判和道德的升华为代价的。新一代人的美好人性是在他 们克服和抛弃了前几代人的偏执和顽劣,进行反思和忏悔中实现的。他们是历史发展的动 力和人类文明的标志。《女人韵歌》则另辟蹊径,全书通过一个农村母亲的终生经历展示了 家族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演进过程,以人物性格的细致性衬托出历史发展的宏阔性;尤其是对 人性的挖掘达到了一定深度,同时还表现出了作者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探究•
如果说《潇潇雨歇》侧重的是家族权力的纠葛争斗,而《女人韵歌》则着眼于家族伦理方 面的是是非非。《潇潇雨歇》写得沉雄悲壮,散溢着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悲怆。它具有极强 的象征意味,意蕴深邃。两个家族的前辈石大傲、沈德修的争斗和仇杀,表现了尖锐的阶级 对立;而石沈两家的第四代人长柏和沈树仁却成为革命营垒中的同志,共同为新中国的建立 和发展努力工作,显示了阶级对立的消失;第五代人合为一家,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这 使读者在历史与现实的冥冥思索中,感悟到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并从阴霾散尽、风消雨歇、 新的太阳喷薄而出中获得审美喜悦。《女人韵歌》则写得清新自然,宛如一曲动听而又感人 的母亲赞歌。作者以大跨度的纵式结构串缀了母亲坎坷多难的人生历程。上个世纪20年 代,母亲因其聪颖、贤惠、貌美被阔少爷柳弗达看中为妻,夫妻恩爱有加。后柳赴英国留学又 钟情于女留学生夏叔倩,母亲遂被休弃,但她忍辱负重、扶老育幼,倾尽心血维持着摇摇欲坠 的破败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她又冒着生命危险收养了烈士遗孤“小刺猬”。“文革”中母亲又 饱受磨难和凌辱,但她仍竭力照顾夏叔倩的年迈父母。即使重病缠身时也还在为儿女们奔 波操劳。母亲虽一生平凡,却有着博大的胸怀、传统的美德。作品虽然依次递进、平铺直叙, 却因作者的感情真挚炽烈、体验真切细腻而充满内在的张力,具有崇高的审美指向。
《女人善良》与前两部不同在于更着重叙写个人的情感历程。主人公周淑秀幼年丧母, 由奶娘魏妈哺育。她美丽善良,少年时师从本村的一位反清义士学习儒家文化,后做了富家 子弟陈建树的续弦。她襟怀大度,视继子为己出。由于恶霸刘富威的加害,使得陈建树英年 早逝,周淑秀成为了三个孩子的寡母,家业破败。因为魏妈的儿子魏大家远在东北谋生,周 淑秀不但把给丈夫做的柏木棺材装殓了魏妈,还抚养了魏妈的孙子和孙女,并聘请了饱学之 士吴敬轩教他们读书识字。吴敬轩深爱着周淑秀,无偿地给孩子们上课,后来与周淑秀结为 伉俪。周淑秀深明大义、支持继子抗日。后来周淑秀与魏大家走到了一起,成为一家。晚年 刘富威身患沉向,孤苦无靠,当他在周淑秀面前悔愧时,周淑秀竟大度地原谅了他。
如果说《女人善良》是写作者祖母那一代女人命运的话,《女人韵歌》就是写母亲辈的,而 《潇潇雨歇》则是写她的同代女性的。她们都是作者所熟悉的人。她崇敬她们,深爱她们,所 以她写出了她们,为她们树碑立传。她们的命运既是个体性的,但更具有典型性,因为从她 们身上人们可以看出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普遍命运。
作者不仅将家族历史作为一种故事枢纽和文化载体,而且将它深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 土壤之中,对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优长劣短做了深入的剖解和全面的体察。在历史是非的叙 述上,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二元是非的简单判定,而是从历史反思的高度,展现了人物生 命历程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显现了对历史进程的动态反思,同 时也使得作者的审美理想得以生动地展示。
三
杨永贤的作品都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一一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书中生 动曲折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质朴自然的叙述方式,都能鲜明地表现出惩恶扬善的主旨, 强烈地唤起人们的向善之心。
在《潇潇雨歇》中,作者按照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历史逻辑设计了人物的 命运,完全适应了人们的惯常的审美流程,因而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审美感受,并使人们联 想起那些正在扮演着“公仆"角色的贪官污吏们,虽然在努力掩饰自己的巧取豪夺,但终究逃 脱不了正义的惩罚和民心的谴责,历史终究要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为了实现这个创作目 的,作者精心塑造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人物L个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合一的伊薇。她既有中国 妇女传统的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贤妻良母式的美,又有大胆泼辣、积极进取的现代女性精 神。她嫁给沈树仁后,扶老携幼,悉心照顾丈夫,默默承受着生活和精神的重负,甚至蒙受不 白之冤,但仍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成为一个高洁无私、光明磊落的女性楷模。与 之截然相反的是一个人格卑劣、作恶多端的黄鲁。他凭借“文革”之风,青云直上,成为一县 之长,其卑劣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和历史的报应。除此,作 者还在个人和人类的救赎之道上有值得称道之处。如长柏,他深为祖上的劣迹感到耻辱,欲 以自己的行为来赎减祖上的罪恶,填补修复与沈家的巨大裂痕。在工作中,他虽然执行了 “左”的路线,打击了一些好同志,尽管这在当时是一种集体行为,但他有时也为此懊恼和忏 悔,不断实现着自我救赎。即使像强行婚娶了汪洪霞的郑雨文,也不时地谴责自己,竭力培 养与妻子的感情,以至在他死后,汪洪霞也深感内疚,“暗自发誓”要把“心底深藏”的“那份珍 爱送给丈夫的亡灵”。这种人格缺陷的修补和人性的逐渐完善都是在长期的矛盾和斗争中 完成的,这便使得作品有了感人心魄的力量。
在《女人韵歌》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集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于一身的母亲形象。作者 把她对自己母亲的崇高赞美之情几乎都倾注到母亲形象的塑造上,使母亲成为一种泛化形 象和中国传统女性的象征。母亲是真善美的集合体,更是生活的强者。她以不屈不挠的意 志和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默默地奉献着生命,把一生的情和爱都奉送给别人。在丈夫绝情、 经济枯竭、柳家大厦即将倾倒时,她依然用羸弱的身躯支撑着家庭;在“文革”困境中,她自己 已是“四面楚歌”,却依然以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爱心收留关爱自己的情敌夏叔倩的父母。 她的这种无私奉献是她人生方式的一种自我表述,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自然喷发。她的生命 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她始终用微笑面对苦难人生,这就使得她具有了强者的个性和英雄本 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象征。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女性 苦难命运的终极关怀中完成了母亲这一伟大人格的完善塑造。作者的审美意向是鲜明的,这 就使得她笔下的人物都具有鲜活的性格特征,蕴含着对崇高的礼赞,对美的歌颂,对丑恶的鞭 挞,对虚假的剥露,整个作品充满了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和对假恶丑不懈斗争的感人力量。
在《女人善良》中,作品通过广阔的历史背景,曲折的故事情节,流畅的小说语言、精心打 造了周淑秀这样一位具有大善之德的女性形象。她宽宏大度,对襁褓中的继子陈紫仁百般 照顾,视如己出;她忍辱负重,丈夫死后,屡受对她早有不良之心的恶少刘富威的加害,但她 坚忍不屈,最后竟原谅了恶贯满盈的刘富威,使其悔愧不已;她立场鲜明,爱国爱家爱所有的 人,尤其是国难当头时,她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支持继子抗日;她先人后己,当给丈夫治丧 期间,前来吊唁魏妈的当夜死在她家,她力排众议,将为丈夫精制而成的柏木棺椁装殓了魏 妈,给丈夫则仓促改制了一口板柜。这样女性是中国女性的代表,集中国女性美德于一身, 令人叹为观止。
这三部书贯穿了一条线,那就是女人一直是弱者,无论什么样的女人,终身都在超负荷 运转,特别是善良女人,所以她竭力讴歌女人,赞美女人,尤其赞美具有传统美德和丰韵且一 生坎坷的女人。
杨永贤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即用线型结构串缀起社会、人生、家族历史,从人物 性格的形成到情节的演变形成了一条顺畅的通道,显得简洁明快,给人以审美的畅意。构成 她作品审美魅力的另一因素是很强的故事性,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如《潇潇雨歇》中的悬 棺中坐尸之谜、杀婴霸产的凶残、剖腹明志的节烈等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读来扣人心弦、感 人心魄。《女人善良》虽是写女人命运,但情节也是离奇巧合,出人意料。如当周淑秀为丈夫 治丧时,忽然来了一个陌生而又贫病的老妇人前来吊唁,这原来是离别多年的周淑秀的奶娘 魏妈,而老人当夜却死在了周淑秀家中,可谓雪上加霜。后来周淑秀用丈夫的棺椁埋葬了魏 妈,使得他的儿子魏大家感激涕零,他于是变卖了自己在蒙古王府的家业,为周淑秀赎回了 被刘富威霸占的豪宅。他很早就爱上周淑秀,但因吴敬轩的“捷足先登”,他忍痛退让。直到 吴敬轩被日本人杀害,两人才终成为眷属。
这三部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强烈对比手法的使用,使作品中 充满了正邪对立、美丑对比的色彩。在《女人韵歌》中,作者通过强烈地比较镀亮了母亲的生 命意义。对母亲的生命理想和意义予以热烈地褒赞和宣扬,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世态则 进行了严峻地剖析和批判。如柳弗达的绝情灭义、武氏的尖酸刻薄、夏叔倩的狂傲霸道、柳 梦乔的蛮横冷漠与母亲的无私、忍让、勤劳、奉献形成了鲜明反差,触及到了生命的深处,给 人一种灵魂的拷问和精神的思悟。此外,作者还探用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离奇巧合等手法 来设置情节,构成关系,令人称奇叫绝。除此,对冀东民俗风情的展示也增加了作品的审美 强度。富饶美丽的地域环境在她的笔下显得古老而又迷人,恬静而又热烈,质朴而又多彩。 小说的语言也显得朴素生动,简洁明快、鲜活纯净。在这种语义氛围中,常常升华为一种令 人怦然心动的审美效果。
杨永贤虽已年逾古稀,但她的创作心态依然年轻,她的艺术生命更为旺盛,因之她的作 品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亮色,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所以说,她为社会提 供的不仅是几百万字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她的长盛不衰的创作精神和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是值得我们唐山每一位作家所学习的。如今她正在着手创作一部反映中国自夏商周三代 至清末,所涌现出的具有大德大善大美杰出女性的传记文学,暂定名《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这又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我们翘首以待。
注释:
【1】【2】杨永贤:《女人韵歌•后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
在《潇潇雨歇》中,作者按照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历史逻辑设计了人物的 命运,完全适应了人们的惯常的审美流程,因而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审美感受,并使人们联 想起那些正在扮演着“公仆"角色的贪官污吏们,虽然在努力掩饰自己的巧取豪夺,但终究逃 脱不了正义的惩罚和民心的谴责,历史终究要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为了实现这个创作目 的,作者精心塑造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人物L个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合一的伊薇。她既有中国 妇女传统的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贤妻良母式的美,又有大胆泼辣、积极进取的现代女性精 神。她嫁给沈树仁后,扶老携幼,悉心照顾丈夫,默默承受着生活和精神的重负,甚至蒙受不 白之冤,但仍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成为一个高洁无私、光明磊落的女性楷模。与 之截然相反的是一个人格卑劣、作恶多端的黄鲁。他凭借“文革”之风,青云直上,成为一县 之长,其卑劣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和历史的报应。除此,作 者还在个人和人类的救赎之道上有值得称道之处。如长柏,他深为祖上的劣迹感到耻辱,欲 以自己的行为来赎减祖上的罪恶,填补修复与沈家的巨大裂痕。在工作中,他虽然执行了 “左”的路线,打击了一些好同志,尽管这在当时是一种集体行为,但他有时也为此懊恼和忏 悔,不断实现着自我救赎。即使像强行婚娶了汪洪霞的郑雨文,也不时地谴责自己,竭力培 养与妻子的感情,以至在他死后,汪洪霞也深感内疚,“暗自发誓”要把“心底深藏”的“那份珍 爱送给丈夫的亡灵”。这种人格缺陷的修补和人性的逐渐完善都是在长期的矛盾和斗争中 完成的,这便使得作品有了感人心魄的力量。
在《女人韵歌》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集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于一身的母亲形象。作者 把她对自己母亲的崇高赞美之情几乎都倾注到母亲形象的塑造上,使母亲成为一种泛化形 象和中国传统女性的象征。母亲是真善美的集合体,更是生活的强者。她以不屈不挠的意 志和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默默地奉献着生命,把一生的情和爱都奉送给别人。在丈夫绝情、 经济枯竭、柳家大厦即将倾倒时,她依然用羸弱的身躯支撑着家庭;在“文革”困境中,她自己 已是“四面楚歌”,却依然以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爱心收留关爱自己的情敌夏叔倩的父母。 她的这种无私奉献是她人生方式的一种自我表述,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自然喷发。她的生命 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她始终用微笑面对苦难人生,这就使得她具有了强者的个性和英雄本 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象征。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女性 苦难命运的终极关怀中完成了母亲这一伟大人格的完善塑造。作者的审美意向是鲜明的,这 就使得她笔下的人物都具有鲜活的性格特征,蕴含着对崇高的礼赞,对美的歌颂,对丑恶的鞭 挞,对虚假的剥露,整个作品充满了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和对假恶丑不懈斗争的感人力量。
在《女人善良》中,作品通过广阔的历史背景,曲折的故事情节,流畅的小说语言、精心打 造了周淑秀这样一位具有大善之德的女性形象。她宽宏大度,对襁褓中的继子陈紫仁百般 照顾,视如己出;她忍辱负重,丈夫死后,屡受对她早有不良之心的恶少刘富威的加害,但她 坚忍不屈,最后竟原谅了恶贯满盈的刘富威,使其悔愧不已;她立场鲜明,爱国爱家爱所有的 人,尤其是国难当头时,她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支持继子抗日;她先人后己,当给丈夫治丧 期间,前来吊唁魏妈的当夜死在她家,她力排众议,将为丈夫精制而成的柏木棺椁装殓了魏 妈,给丈夫则仓促改制了一口板柜。这样女性是中国女性的代表,集中国女性美德于一身, 令人叹为观止。
这三部书贯穿了一条线,那就是女人一直是弱者,无论什么样的女人,终身都在超负荷 运转,特别是善良女人,所以她竭力讴歌女人,赞美女人,尤其赞美具有传统美德和丰韵且一 生坎坷的女人。
杨永贤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即用线型结构串缀起社会、人生、家族历史,从人物 性格的形成到情节的演变形成了一条顺畅的通道,显得简洁明快,给人以审美的畅意。构成 她作品审美魅力的另一因素是很强的故事性,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如《潇潇雨歇》中的悬 棺中坐尸之谜、杀婴霸产的凶残、剖腹明志的节烈等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读来扣人心弦、感 人心魄。《女人善良》虽是写女人命运,但情节也是离奇巧合,出人意料。如当周淑秀为丈夫 治丧时,忽然来了一个陌生而又贫病的老妇人前来吊唁,这原来是离别多年的周淑秀的奶娘 魏妈,而老人当夜却死在了周淑秀家中,可谓雪上加霜。后来周淑秀用丈夫的棺椁埋葬了魏 妈,使得他的儿子魏大家感激涕零,他于是变卖了自己在蒙古王府的家业,为周淑秀赎回了 被刘富威霸占的豪宅。他很早就爱上周淑秀,但因吴敬轩的“捷足先登”,他忍痛退让。直到 吴敬轩被日本人杀害,两人才终成为眷属。
这三部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强烈对比手法的使用,使作品中 充满了正邪对立、美丑对比的色彩。在《女人韵歌》中,作者通过强烈地比较镀亮了母亲的生 命意义。对母亲的生命理想和意义予以热烈地褒赞和宣扬,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世态则 进行了严峻地剖析和批判。如柳弗达的绝情灭义、武氏的尖酸刻薄、夏叔倩的狂傲霸道、柳 梦乔的蛮横冷漠与母亲的无私、忍让、勤劳、奉献形成了鲜明反差,触及到了生命的深处,给 人一种灵魂的拷问和精神的思悟。此外,作者还探用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离奇巧合等手法 来设置情节,构成关系,令人称奇叫绝。除此,对冀东民俗风情的展示也增加了作品的审美 强度。富饶美丽的地域环境在她的笔下显得古老而又迷人,恬静而又热烈,质朴而又多彩。 小说的语言也显得朴素生动,简洁明快、鲜活纯净。在这种语义氛围中,常常升华为一种令 人怦然心动的审美效果。
杨永贤虽已年逾古稀,但她的创作心态依然年轻,她的艺术生命更为旺盛,因之她的作 品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亮色,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所以说,她为社会提 供的不仅是几百万字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她的长盛不衰的创作精神和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是值得我们唐山每一位作家所学习的。如今她正在着手创作一部反映中国自夏商周三代 至清末,所涌现出的具有大德大善大美杰出女性的传记文学,暂定名《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这又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我们翘首以待。
注释:
【1】【2】杨永贤:《女人韵歌•后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