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党和人民: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赵锡臣创作论
       赵锡臣是一个集作家、记者、书法家为一身的“三栖”人物。他的创作很有传奇性,前几 年,身为唐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他,更多的是出现在公众场合和新闻媒体中,自他从领 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就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我本无罪》《都市迪斯科》《青铜鼎》和20集电 视连续剧《我爱北京天安门》。其中长篇小说《青铜鼎》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已改成电影文学 剧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他又创作了反映冀东地区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 小说《龙旋风》,并以此向伟大祖国60华诞献礼。因为他创作成就的显著,使得他在2009年 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既是一个生活积淀和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积聚和释放的过程,在他当政 期间,其实也就是创作经验积累和审美情感积蓄的过程,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便 有了时间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也是他对多年工作的总结和审美情感的释放过程,于 是这才有了他“井喷”式的创作成就。要追溯赵锡臣的创作历程,应该从他上小学时期开始, 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对连环画爱不释手,看完后便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其中的故事。在 上五年级时,他阅读了大量的长篇小说,如《红日》《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苦菜花》《新儿 女英雄传》《红旗谱》《播火记》《烈火金刚》《封神演义》《水浒》《三国演义》以及《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静静的顿河》等长篇小说,书中人物的英雄壮举和先进思想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 更重要的是他还从中不经意地学到了写作技巧,这样致使他的作文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 茅,这也为他以后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后来他插队到农村,便经常自 编自演一些时效性很强的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于是他便被抽调到了唐山市开平 区农民演出队。他除了上台演出外,还创作了各种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为此,在1969年 欢送新兵入伍的文艺晚会上,他被带兵首长相中,于是被特调到北京军区某部战士演出队。
       部队既是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又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好土壤。入伍不久,由于他创作才能 出众被调到了报道组,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70年3月11日《工程兵报》副刊发表了他 的处女作《忆苦会》,这是一首反映部队“两忆三査”活动的诗歌。首长的鼓励,战士们的羡 慕,使他的写作的劲头更足了,作品屡见报端。在新闻报道工作之余,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 学作品。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歌声嚎亮》《一次爆破课》,诗歌《巡逻兵》 《查铺》《战士心中有朝阳》《一双战备鞋》等。部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既点燃了他创作的激情, 也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以后,便在唐山市公安局从事文秘工作。近十年的公安工作,使 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本无罪》,就构思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 期。80年代初他又从市公安局调到唐山人民广播电台从事记者工作,在紧张繁忙的新闻采 访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间断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深情》《我们和他们》《噩梦》 《突围》,报告文学《李四儿传奇》《脊梁》和一批诗歌。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歌词,广播剧等。其 中的歌词《共产党就是领路人》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著名作曲家藏云飞谱曲,获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文艺类节目一等奖,广播剧《下岗再就业三部曲》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 程”奖。
       如果要探究赵锡臣的创作经验可以说生活积淀的丰厚、社会经验的丰富和思想见识的 敏锐是他创作成功的三角支撑。所谓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用在赵锡臣的创作上也可谓恰 如其分。俗语说,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创作成就的取得在于他多年生活的历练、创作经验 的累计。如果说,那些“80后”、甚至“90后”的作家出书大多在于编织虚构、凭空打造的话, 而赵锡臣的创作却是从他大半生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源于 生活高于生活,这些创作的经验是适用于赵锡臣的。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印证着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的创作定律。现在作家创作可以归结为两类■是靠天赋写作,一是靠生活写 作,赵锡臣大概属于后一种。其实任何天赋也都是不能脱离生活的,但由生活转化为文章, 却要凭借作者的禀赋。可见生活和天赋对作家来说缺一不可。赵锡臣创作成果的丰厚,是 他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累加的结果。他用一双慧眼看取社会,用一双妙手写就文章,将自己 的经验心得美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启迪。除此,赵锡臣创作的成 功还在于他对党对人民的感恩思想。他认为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才使他成为一名作家。而 他的唯一心愿,就是用手中的笔,讴歌生他养他的土地,讴歌培养他成长进步的党和人民。 他“觉得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所在。”“作家手中的笔,就是要表现火红的年 代,火红的生活,讴歌我们的人民,讴歌我们的党,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歌颂时代的英雄人 物。反之,则是失职”。这也许就是他笔耕不辍的动力和创作成功的根本之所在。
       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精神的在场和情感的到位。我们当下的文学普遍存在着精神的缺 乏和情感的弱化。而赵锡臣的作品却有着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力度。这种深刻的理性和情 感力量,一方面来自他对生活的深刻的感知力:他能敏锐地洞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阻抑社会 前进的病因,揭示现行阶段的特殊规律及时代特质;另一方面来自他浓厚的情感力:他饱含 激情,同情弱势群体,鞭挞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的恶行,直逼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腐败,并且 能把这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正如别林基所说:“只有理智和感情完全融洽一致的时候, 判断力才可能是正确的。"E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才显'示出了深刻的理性力量。揭示出 了社会现状的本质和社会矛盾的深层,达到了一种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从赵锡臣的创作情感上讲,基本是“传统式”的,即对党和人民充满挚爱。从他个人的成 长史看,应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红色一代。这一代人,有理想有目标,虽然遭逢 了整个共和国成长的坎坷磨难、荣辱兴衰,但始终任劳任怨、忍辱负重。所以,他这个与共和 国一起生长的作家,一个最大的心结就是用自己的创作歌颂党和人民。他甚至把自己的作 品定名为《我爱北京天安门》,可以说“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他的创作情结。阅读赵锡臣文 集,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他的“怀旧”情绪。这种所谓的“旧”就是我们的党和人民在长期 的斗争实践和工作实践中所形成、保存下来的优良品德。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 前进的不懈动力,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如在20集电视文学剧本《我爱 北京天安门》中所表现的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种我们所 应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我爱北京天安门"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的情结,或者说是一代 人的情结。这种情结对赵锡臣来说是浓得化不开的心结,也是他创作这部电视剧的动机和 动力,所以他用四个大学生徒步到北京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表现他这种恋旧情绪。它 告诉人们:无论世道怎样起落消磨,社会怎样发展变化,有一样东西是不能被消磨和被异化 的,那就是这种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此我们不仅不能丢弃,而是要 发扬光大。在这部书中,突出表现了四个大学生毕业后决心用长征精神开拓自己的未来的 人生之路,他们从各自的学校不约而同地集结在一起,一路打工去北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先是徒步去延安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到大寨用大寨精神鼓舞自己,到白洋淀接受爱国 主义教育。他们还把这种精神诉诸于行动,做了一路好事。他们用计谋惩罚拖欠工钱的老 板,救助被车撞伤的张小霞,帮助饭店扭亏为盈,解救传销窝点受骗的人,慷慨解囊抢救遭受 车祸的小伙子……他们却谢绝了被救扶者的答谢和馈赠。可见,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时下 的人们所应做到的,他们这种精神也是现时社会中所应具备的。
       在他的作品中使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了他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中, 他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过多的坎坷和磨难,应该说,他个体的经验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通 经验,或曰社会经验和共和国的经验。所以他把囿于私人体验的东西纳入了公共的阅读视 野时,立即产生了较大的审美效应,有了普泛的意义。长篇小说《都市迪斯科》通过欧阳川、 贺怡红、邰立明、柳亚丽等人的不同人生遭际,尤其是欧阳川、贺怡红夫妻一个打工一个当经 理大相径庭的生活境遇,表现了在当下纷纭复杂的转型期社会中每个人生活的“不确定系 数虽然社会变化太快,但有一样的东西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美好的人性。欧阳川、柳亚 丽下岗不失志,在生活底层升华生命的崇高;邰立明用生命履行警察神圣的使命,与毒贩进 行殊死斗争;贺怡红为了百姓的利益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正是这种美好的人性构成了全 书的“书胆”,使全书熠熠生辉,也给人以很大的教益。《我本无罪》中也同样表现了这种审美 向度。它是通过破案经历为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原为刑警支队长的乐长怀退居二线后, 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而弾精竭虑、舍生忘死地侦破周小京的案子,终于查出了幕后黑 手,使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坚信正义之剑在手,任何坏人都将受到严惩。这种为人民利 益而不惜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不也正是一种最美好的人性吗?
       对人间正义的扶持和对生活中美好东西的呵护也必然要对社会中假丑恶的批判,对黑 恶社会力量和腐败势力的揭露和打击。所以他在创作中大力张扬了正义精神和勇敢本色, 让我们看清世相,坚定信心,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如在长篇侦破小说《青铜鼎》中,作品通 过青铜鼎的丢失和寻找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正义与邪恶、清廉与 腐败、牺牲与贪婪的激烈斗争。尤其是“权利的斗争”触目惊心,给我们以警示和警醒,尤其 那些反腐斗士的浩然正义与牺牲精神动人心魄。正是这样,他的作品才显示出了深刻的理 性力量,揭示出了社会现状的本质和社会矛盾的深层,达到了一种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在 这部长篇小说中,通过对青铜鼎案破获始末的过程,以深沉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 腐败现象。在这部作品中,那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那扑朔迷离的人际纠葛,那激烈尖锐的矛 盾斗争,那为正义而献身的大无畏的精神,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净化。作者以强烈 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大胆地揭示了在历史转轨阶段所出现的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物质进化、 道德退化的社会的症结,深刻地批判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腐败 现象。并深刻地挖掘了腐败现象所产生的根源。这样的作品在当下无疑是有强烈的现实精 神和深刻的理性力量的。
       赵锡臣还写了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龙旋风》,这是在当代视角观照下所写出的一 部英雄传奇,是主流话语与民间趣味结合的一种典型范本,是集历史性、真实性、传奇性于一 体的审美文本,也是当下“军事文学”积极宣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凸现现实主义品格而又 趋向大众化、趣味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军事文学”历来是文学宝库中一个利器,是大众阅读 的一个亮点,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军事文学”的审美标准被颠覆,革命英雄主义被 解构。如何在商业价值至上的价值取向中,既能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标准,又能具有一定的 市场价值?赵锡臣做了有益的尝试,使得《龙旋风》既好读耐看,又有审美的品位。它在真实 可感、曲折生动的情节铺设和链接中,显现出了英雄传奇色彩,宣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既 能给人以审美的满足,也展现出了艺术的魅力。这是一部反映冀东地区抗日战争题材、具有 一定历史内涵和思想力度的长篇小说。作品虽是用历时性的结构形式记载了个体的成长过 程和生命历程,却是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的历史阶段和较长的时空跨度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这样,就使得人物的性格有了多重性和复杂性,内容有了沧桑感和历史感,显得 厚重而沉实、深刻而真实,也有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赵锡臣的作品中始终鼓荡着一种催人向上的昂扬正气,充溢着撼人心魄的美学力量。 这主要来自他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并通过他们张扬正义精神和勇敢本色。他笔下的典型人 物是先进思想的代表。是无私奉献的公仆,是正义力量的化身。如《青铜鼎》刚直不阿、无私 无畏的市委书记楚涛,智勇双全、不惧生死的公安局长于洪生,嫉恶如仇、身先士卒的反贪局 长铁战旗,遭受陷害而斗志不减的公安局副局长兼缉毒处处长杨军,忠于职守、英勇对敌的 杜娟以及《我本无罪》中的张局长、乐长怀等那些冲锋在前、临危不惧的斗士们。他们战斗在 反腐打黑的前线,与腐败和邪恶势力进行了殊死相拼。在他们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的关心民 众疾苦、不惧黑恶势力的清官侠士的风骨,更有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 一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他们不惜用生命和鲜血铺平中国前进的道路;他们用筋骨支撑 着中国现代化的重负。正是作者对改革者及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以及对社会腐败现象内因 的深刻揭示,才塑造出了真实可信,充满生气,具有深刻社会价值而又鲜明典型的改革者的 形象。
       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中,作者往往是把人物放在风口浪尖上去塑造,强力凸现正义与邪恶 的激烈斗争,以此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了形象而生动地展示,深刻地揭示出官场的 腐败和社会的丑恶。如《青铜鼎》中以阴险毒辣、手段残忍的柯大强为首的黑恶势力为了建构黑恶势力的营垒,以大肆地制毒贩毒,柯大强竟囚禁了与自己长得极为相像的亲哥哥,而 冒名顶替砚海市的常务副市长。他为了不暴露自己竟残忍地杀害了砚海市的四名领导层人 物,可谓凶残至极。不仅如此,他们还用金钱对政权的强力渗透,以此操纵官场甚至政要。 而以常务副省长刘清源为首的腐败分子也正是为了满足钱欲而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沆潍 一气的。他的儿子刘利凭借老子的势力和关系则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危害一方。正是在这 种典型环境中,作者写出了广大党政干部同腐败势力和黑恶势力的殊死斗争。市委书记楚 涛坚定果敢,杨军、杜娟等临危不惧,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组成了反腐打黑的强大的力量。 终于将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一网打尽,将以大毒枭李颖梅为首的贩毒集团所经营二十多年 的毒网彻底铲除。这样,作者不但深刻地剖解和透析腐败和黑恶势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而 且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腐打黑的斗争,从而给读者以极大的鼓 舞。这充分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党和人民必将铲除腐败。这是《青铜鼎》的深刻教育价 雇,也是它现实主义力量的更重要的表现。同样,《龙旋风》在人物塑造上也表现了一种与众 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话语形式:既摒弃了高大全、精英式的塑造模式,也拒绝了粗鄙化、媚俗化 的创作路数,而是通过“平视”的角度来塑造人物。在武魁这个主要人物的身上虽然也有着 《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噱亮》等之中人物类似的性格特征,但他有着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的审美特性,因此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典型深刻。作品在表现武魁的成长的 历程中,细密地描述他是怎样由一个单打独斗的侠义英雄而逐渐成为一个为解放全中国而 奋斗的战斗英雄的。武魁在襁褓之时,父母便被土匪们杀害,于是他被云游到此的景忠山的 道长收养,并向道长学会了惊人的武艺和做人的道理。在道长去世后,他离开道观游走的过 程中,除暴安良,做了许多侠义之事。当他认识了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后,便拉起了队伍与 邪恶势力殊死斗争,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长城抗战失败后,他成立了“冀东抗日独立 大队”,杀鬼子、除汉奸,尤其是在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以后,精神境界和人格层 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将个人复仇的狭隘意识转化为向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而英 勇斗争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解放后任某大, 军区副司令员和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就是这样,小说从历史和' 人性的双重角度细腻深刻地刻画了一个革命军人的成长过程、性格特征,特别是把古老的侠 义精神和先进的军人素质融汇在一起,以此支撑起小说文本的建构,凸现出了一代军人的精 神风貌。作品正是通过武魁这个人物的大半生的命运遭际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半个世纪的兴 衰变化,这样便使得作品有了理性深度和思想含量,能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人性、人情的 多重思考,尤其是在当下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弱化、崇高思想力量缺失的社会语境中,有着 一定的补救和扶助的积极作用。
       同时,赵锡臣“有心将他自己经历过的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⑵,通过艺术文本的形式 得以呈现,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种深邃的理性思考和深刻的生命体验却是通 过他明白如话的语言方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全然没有时下一些文本居高临下 的说教和故弄玄虚的空洞,显得平实而厚重,朴素而沉稳。在《青铜鼎》《我本无罪》《都市迪 斯利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龙旋风》等作品中,作者注意运用曲折复杂、离奇多变的情节来 推动小说故事的进展,以扩大叙事的张力,并成功地将反贪样式、侦破样式、爱情样式巧妙地 结合起来,构建起多线索、多信息复合叙述的平台,不同特点的故事反复交叉、穿插、融合,将 读者吸纳到一个新奇而又惊醒人心的审美世界中去。如在《青铜鼎》这部小说中,处处充满 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扑朔迷离的困惑,激烈残酷的斗争,这一切,都扣人心弦,让人紧随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去追寻揭开疑窦的线索。尤其是18只青铜鼎的真真假假,得而复失,竟成了 贩毒集团藏匿毒品的工具。最后,这一切都归结到贩毒大案的终结者及幕后操纵者一香 港万达公司董事长李颖梅和帮凶常务副省长刘清源那里,令人惊诧不已。如在《我本无罪》 中,随着一个个凶杀案件的侦破,逐渐揭开了错综复杂的权钱勾结的黑幕:周克市长与副市 长候选人韩平路尔虞我诈,互相牵制,令人始料不及。而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合情合理,由此 可见腐败的强力渗透性和巨大破坏性。这使我们看到了腐败之所以积重难返,就在于我们 党的一些高级干部成了腐败的根源和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他们深藏在幕后,以道貌岸然的 假象迷惑人们。所以,我们只有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牺牲才能取得反腐败和打黑的胜 利。可见,反腐败和打黑的斗争是多么的艰难和艰巨。又如在《龙旋风》中是以历时性的结 构来塑造人物和构置情节的,它以武魁的成长过程为主线,以其他人物经历为副线交织并 进、合为一体,尤其是武魁与王耀祖等人的斗争由始至终、贯穿全书,情节的发展也显得波澜 起伏、出人意料。如屡得武魁相助的王百万却对武魁狠下杀手,与武魁兵戎相见的小神仙却 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被武魁救下的村女小琴却被王百万抢来做儿媳,与他相爱后又被王 百万害死,他杀死了阴险毒辣的王百万后在社会上闯荡,先是投身抗战的国民党29路军,最 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正是在这跌宕起伏的人物经历的描述中,惊险曲折情节设置中给 人一种荡气回肠、撼人心魄审美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充满快乐与自 豪”,“惊叹或崇敬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如“龙旋风”就是武魁这个人物 的形象写照,比喻他像龙旋风一样横扫一切邪恶势力,荡平人间的不平之事。“龙旋风”用在 作品中也有多层作用和寓意:用作标题,概括凝练;醒明意旨,传达神韵;用做人物,可代表人 物的性格和特性;另外,作品还把激烈的战斗场面与人物的感情纠葛巧妙结合,将美丽的自 然景观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互相穿插,如武魁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和与小琴、马红英的情感经历 就使得作品张弛有度、井然有序。冀东的风土人情、历史存留的介绍和叙说也增加了作品的 审美趣味。此外,作品所提到的景观、地名全部是存在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也都 是真实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乡土的亲近感,使得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个审美 文本,也是一部历史读物。
       赵锡臣所描绘的审美世界是极为广阔的,在这个审美世界中洋溢着崇高的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那些为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自己崇高理想而奋斗甚至牺牲的典型人物 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主义激情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净化,进一步激起我们 学习他们在伟大的实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格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增强我们生活 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道德境遇”⑶,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斗争。
       注释:
       【1】《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23页。
       [2][3]谈歌:《面对时下的生活》,《都市迪斯科•序》,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