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大为现任开滦文体中心主任,而开滦文化又是唐山文化集莘的地方,可见一个不精通 文学的人是无法承担此重任的。开滦领导慧眼识珠,将他推到这样一个重要位置,足见开滦 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了散文集《江上有好酒》,并先 后3次获河北省优秀散文一等奖,入围了第五届全国鲁迅文学奖。
如果说李大为从事的是业余文学创作,那么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人情怀已占据了 他生命的整个历程,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是让专业创作的人也为之赞叹的。李大为是个 普通的矿工,骨子里浸透了豪放激昂的情愫,他的写作历程一直为这种情感所推动、所感奋, 使他的笔一路挥汗走来,流淌出的文字就凝结成了心底的歌。他写过太多的矿工生活,都是 活生生的人物个体,出落得粗犷伟岸,恬静归真,是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应。他满怀深情地写 出了《矿灯》《寻夫记》《梅嫂子》《大透水》等作品,这无一不是他的切身感受,都是出自身边的 凡人琐事,但闪烁着理性的光泽。在写《大透水》时,他亲自去了现场,身临其境,感受那种壮 怀激烈,使笔下的人物憨厚细腻,见情见义。
在文学创作中,李大为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对生活、对家乡的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和冲动,这在他的文章中都有充分地表现。比如在《情满腰带山》中,他既描写了腰带山美丽 的景色,又忆起了当年抗日英雄节振国在腰带山打游击的悲壮故事,给腰带山赋予了新的涵 义,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去清东陵专门寻访了昭西陵,那里葬下了孝庄文皇后。 他用独特的视角评价了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通过景观和人物的相互交融的情感抒发,使 全文鲜活灵动,把家乡的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在浏览北京周口店古猿人遗址时, 他意外地发现挖掘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两个学者竟都是唐山人。所以,在《洞中一日》这篇 散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周口店真让我吃惊。可看了裴文中和贾兰坡的生平后,我更是大吃 一惊:怎么?这两个老前辈竟是我的同乡,唐山人! 一个在滦县,一个在玉田,竟和周口店、 和北京猿人结成了一种特殊的缘分,这可能是因为唐山人憨厚怡然的性格,不事声张的心 态,永无休止的追求,才搭建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巧合!我想是。那么,说周口店浇灌了唐 山人的血汗,融入了唐山人的思维,品咂了唐山人的苦渍,分享了唐山人的卓越,该不是夸 张,不为过分。唐山人真的有理由露一点骄傲,”《洞中一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产生 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写作的同时,李大为也在关注着社会,使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2008年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跟随救护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断壁残垣中亲历了抢救伤员、 搜救遇难者的动人场景,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七天七夜九龙镇》和《悲壮的废墟》两篇散文,用 生动的笔触让一个个血肉之躯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炽烈胸怀,给读者太 多的感动和激励。去云南出差,在河口,作者独自去了烈士陵园,那里掩埋了对越自卫反击 战中牺牲的300多名烈士。感事伤怀,重温那段历史,做了深刻地反思和反省。他以生动流 畅风格,朴实自然情感,写出了散文《这里能听见心跳》,达到了思想和文学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李大为从事的是业余文学创作,那么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人情怀已占据了 他生命的整个历程,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是让专业创作的人也为之赞叹的。李大为是个 普通的矿工,骨子里浸透了豪放激昂的情愫,他的写作历程一直为这种情感所推动、所感奋, 使他的笔一路挥汗走来,流淌出的文字就凝结成了心底的歌。他写过太多的矿工生活,都是 活生生的人物个体,出落得粗犷伟岸,恬静归真,是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应。他满怀深情地写 出了《矿灯》《寻夫记》《梅嫂子》《大透水》等作品,这无一不是他的切身感受,都是出自身边的 凡人琐事,但闪烁着理性的光泽。在写《大透水》时,他亲自去了现场,身临其境,感受那种壮 怀激烈,使笔下的人物憨厚细腻,见情见义。
在文学创作中,李大为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对生活、对家乡的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和冲动,这在他的文章中都有充分地表现。比如在《情满腰带山》中,他既描写了腰带山美丽 的景色,又忆起了当年抗日英雄节振国在腰带山打游击的悲壮故事,给腰带山赋予了新的涵 义,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去清东陵专门寻访了昭西陵,那里葬下了孝庄文皇后。 他用独特的视角评价了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通过景观和人物的相互交融的情感抒发,使 全文鲜活灵动,把家乡的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在浏览北京周口店古猿人遗址时, 他意外地发现挖掘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两个学者竟都是唐山人。所以,在《洞中一日》这篇 散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周口店真让我吃惊。可看了裴文中和贾兰坡的生平后,我更是大吃 一惊:怎么?这两个老前辈竟是我的同乡,唐山人! 一个在滦县,一个在玉田,竟和周口店、 和北京猿人结成了一种特殊的缘分,这可能是因为唐山人憨厚怡然的性格,不事声张的心 态,永无休止的追求,才搭建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巧合!我想是。那么,说周口店浇灌了唐 山人的血汗,融入了唐山人的思维,品咂了唐山人的苦渍,分享了唐山人的卓越,该不是夸 张,不为过分。唐山人真的有理由露一点骄傲,”《洞中一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产生 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写作的同时,李大为也在关注着社会,使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2008年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跟随救护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断壁残垣中亲历了抢救伤员、 搜救遇难者的动人场景,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七天七夜九龙镇》和《悲壮的废墟》两篇散文,用 生动的笔触让一个个血肉之躯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炽烈胸怀,给读者太 多的感动和激励。去云南出差,在河口,作者独自去了烈士陵园,那里掩埋了对越自卫反击 战中牺牲的300多名烈士。感事伤怀,重温那段历史,做了深刻地反思和反省。他以生动流 畅风格,朴实自然情感,写出了散文《这里能听见心跳》,达到了思想和文学的完美结合。
二
作为工人作家,我们可以明显地“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工业文化气息"和领略到建构在 “工业文明之上的深刻而真实的生命意识”⑴。作为他的读者,我们的眼界深深地被他开阔 的审美视野所延展,心境深深地被他高远的境界所拓宽。他的散文不是斗室中对花草风月 的低吟小唱,也不是书斋里自闭情感的个人抒怀,而是对锦绣河山、名胜古迹、异域风光的赞 美,对古代圣贤、时代楷模、普通民众的讴歌。他纵情山水,思考人生,把忧戚欣慰与社会人 生叠合一体;他贴近时代,回溯历史,使情感的律动与时代的脉搏共振,使作品表现出丰厚的 意蕴和强烈的审美冲击力。
李大为的散文多是游记散文,他打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的构架,以情感构建全篇。在绚丽 多姿的景物描写中,始终流注着他心与物游、情观景偕、境与意会的审美情思。自然景物、奇 山秀水、名胜古迹因他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的滤透,而有了隽永的诗情画意的美。他 就像一个丹青妙手点染了一幅幅灵动多姿、色彩绚丽的图画,在狭小的面积里包容了“山情 海致”的胜境,涵盖了他“独与山水为乐"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如《走进九寨沟》 《我看都江堰》《武夷山撷趣》《海参戲听涛》都写得如诗如画,景观因情感而愈美,情感随景观 而愈真,构成了和谐自然的艺术整体,使散文富于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如在《情满腰带山》 中的“正值落叶季节,阳光从橡树的枝叶间投下千万道光来,使这里独享一片灿烂。这里是 个橘红的世界,走进去如同到了安徒生的王国,人一下子变得年轻起来。树间积满了厚厚的 落叶,踏上去有声,如泣如诉,又如诗如梦,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却又幸福的感觉便在你心头 弥漫开来,似感到人生最美好的享乐。'‘一幅绝美的景色充满了美的诱惑。又如《湘西有雾》 中:“一条清亮的沱河娉娉婷婷地由西往东穿城而过,坐船顺流而下,一路看女人们捣衣淘 米,听苗歌婉转回荡(间或也穿插了笑骂),只顾仰头看古老的桥拱,不小心就撞碎了一片飞 檐如月的阁楼倒影。”好一派令人痴迷的湘西风光。就这样,作者准确地把握各处景物的最 美点,用清新秀美的文字写出景物内在的神韵美,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如诗如画、情韵悠 悠,使人得其神领其情而感其心。
李大为的散文不仅灌注了情感,也充满了历史意识、人文精神和深刻哲理。他按照自己 的审美评价,将独到的见解融合到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中,形成一种和谐、完整的艺术境 界,以此传达出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思和美学观念。他多釆用即物明理、借形传神或借事达 理的艺术手法,或状客观之景,寓物外之理,或写事实缘由,以传自得之见,使读者在审美中 领悟到道理的精奥、事物的精髓,获得艺术的美感。如《风雨岳王庙》《凝语卢沟桥》《山城行》 《羡里城断想》等文章,都因其内涵的深邃丰富,构成了内容的深刻新颖,给我们以理智的启 示。如在《寂寞海瑞墓》中,作者回顾了海瑞勤政廉洁、执政为民且又屡遭劫难、悲怆坎坷的 一生,提出了这样地诘问:“我实在弄不明白像海瑞这样的大清官为什么竟不能立足,竟屡遭 小人暗算。好在后人对历史的评价是公允的,让我悟出了这样的一个理儿:小人可以暴富, 也可以升官,但这种堂皇转眼便凋零,而永不凋谢的是真诚透彻的人格和生命! ”这富有人生 哲理的议论,醒人心扉、耐人寻味。再如《坝上的迷失》中,作者先写了坝上的美景美色和身 置其中的乐趣,但陡然笔锋一转,写自己在茫茫夜色中迷失了方向,竟找不到归宿。让人在 惊诧之中,忽又柳暗花明,深夜中遇到了一个饭馆,并受到了盛情招待,精神也得到愉快地享 受。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有了昨晚的迷失,往回走已是轻车熟路。穿行于蓝天绿 草间,我一直在想,人生真该有几处净化心灵的驿站,偶然的迷失兴许是一种福份。”这显然 是作者对社会人生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感悟,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表现在文章定,使其思 想内涵和哲理意蕴显得愈加深刻而厚重。
李大为的散文多是游记散文,他打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的构架,以情感构建全篇。在绚丽 多姿的景物描写中,始终流注着他心与物游、情观景偕、境与意会的审美情思。自然景物、奇 山秀水、名胜古迹因他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的滤透,而有了隽永的诗情画意的美。他 就像一个丹青妙手点染了一幅幅灵动多姿、色彩绚丽的图画,在狭小的面积里包容了“山情 海致”的胜境,涵盖了他“独与山水为乐"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如《走进九寨沟》 《我看都江堰》《武夷山撷趣》《海参戲听涛》都写得如诗如画,景观因情感而愈美,情感随景观 而愈真,构成了和谐自然的艺术整体,使散文富于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如在《情满腰带山》 中的“正值落叶季节,阳光从橡树的枝叶间投下千万道光来,使这里独享一片灿烂。这里是 个橘红的世界,走进去如同到了安徒生的王国,人一下子变得年轻起来。树间积满了厚厚的 落叶,踏上去有声,如泣如诉,又如诗如梦,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却又幸福的感觉便在你心头 弥漫开来,似感到人生最美好的享乐。'‘一幅绝美的景色充满了美的诱惑。又如《湘西有雾》 中:“一条清亮的沱河娉娉婷婷地由西往东穿城而过,坐船顺流而下,一路看女人们捣衣淘 米,听苗歌婉转回荡(间或也穿插了笑骂),只顾仰头看古老的桥拱,不小心就撞碎了一片飞 檐如月的阁楼倒影。”好一派令人痴迷的湘西风光。就这样,作者准确地把握各处景物的最 美点,用清新秀美的文字写出景物内在的神韵美,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如诗如画、情韵悠 悠,使人得其神领其情而感其心。
李大为的散文不仅灌注了情感,也充满了历史意识、人文精神和深刻哲理。他按照自己 的审美评价,将独到的见解融合到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中,形成一种和谐、完整的艺术境 界,以此传达出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思和美学观念。他多釆用即物明理、借形传神或借事达 理的艺术手法,或状客观之景,寓物外之理,或写事实缘由,以传自得之见,使读者在审美中 领悟到道理的精奥、事物的精髓,获得艺术的美感。如《风雨岳王庙》《凝语卢沟桥》《山城行》 《羡里城断想》等文章,都因其内涵的深邃丰富,构成了内容的深刻新颖,给我们以理智的启 示。如在《寂寞海瑞墓》中,作者回顾了海瑞勤政廉洁、执政为民且又屡遭劫难、悲怆坎坷的 一生,提出了这样地诘问:“我实在弄不明白像海瑞这样的大清官为什么竟不能立足,竟屡遭 小人暗算。好在后人对历史的评价是公允的,让我悟出了这样的一个理儿:小人可以暴富, 也可以升官,但这种堂皇转眼便凋零,而永不凋谢的是真诚透彻的人格和生命! ”这富有人生 哲理的议论,醒人心扉、耐人寻味。再如《坝上的迷失》中,作者先写了坝上的美景美色和身 置其中的乐趣,但陡然笔锋一转,写自己在茫茫夜色中迷失了方向,竟找不到归宿。让人在 惊诧之中,忽又柳暗花明,深夜中遇到了一个饭馆,并受到了盛情招待,精神也得到愉快地享 受。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有了昨晚的迷失,往回走已是轻车熟路。穿行于蓝天绿 草间,我一直在想,人生真该有几处净化心灵的驿站,偶然的迷失兴许是一种福份。”这显然 是作者对社会人生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感悟,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表现在文章定,使其思 想内涵和哲理意蕴显得愈加深刻而厚重。
三
李大为的散文还有些是写人的,不管是写伟人,还是写凡人,都表现出了他对这些人物 的深深地敬意,由此传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索,表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如《绝壮 的音乐》中对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的敬仰之情;在《香魂如是》中的对红色娘子军 “扛枪为人民”的钦佩之意;在《山中最温馨》有对农业带头人陈永贵的“功盖虎头,绩满大地” 的颂扬之心;在《清明时节雨》中有对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恩之情,这些都鲜 明地表现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李大为散文的成功还有赖于形式美。他重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结构对应,化心灵的律 动为艺术的秩序,将流动的意象纳入文字结构,注意创作思维和形式美法则的和谐统一,审 美心理结构与形式结构的统一,表现内容与艺术技巧的统一,以使艺术想象规范化,审美意 识有序化,也使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是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语),感受到赏 心悦目的形式美。它犹如打开的一扇扇美丽的屏风,精选了作者所游览、所经历的典型画 面,并以审美感受为金钱,巧妙勾连,使每一篇散文既独立成画,全书又能有机地构成一个和 谐的艺术境界。他不仅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颇具匠心,而且在遣词造句上也有较深厚的艺 术功力。他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比喻、排比、比拟、烘托使用得新 奇脱俗而又多种多样。如在《走进九寨沟》中的“因为有了云在山间萦绕,山才显得挺拔而神 秘;因为有了山的起伏,云才显得依恋而多情;因为雨的滋润,树木才显得苍翠;因为有了树 的多姿,雨才找到了绿的交待”的语句就是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各种景物互相映衬,更显 其美;语气连贯自然,排比烘托联用,使用的景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视角,在他的笔下,常常是独辟蹊径,别有洞天。如在《多 特蒙德的黄昏》中,开篇写道:“住在多特蒙德,清晨常出去散步。尽管我们起得很早,却见每 条路上车如水波流淌,蜿蜒交错,无声飞快。街上极少行人,满眼皆是停靠的车和涌动的车 流,不闻车鸣,寂静如夜。走在路上,脚下渐渐就有了节奏,身旁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在悄然 运转,使人心头滚烫。"他完全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看一个异国的城市,深入到内心洞察其 中的奥妙,马上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极有悬念的陌生领域。待整个文章读后,你对多特蒙德就 有了内心和视觉上的冲击,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在卢森堡,作者踹躅街头,用睿智
李大为散文的成功还有赖于形式美。他重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结构对应,化心灵的律 动为艺术的秩序,将流动的意象纳入文字结构,注意创作思维和形式美法则的和谐统一,审 美心理结构与形式结构的统一,表现内容与艺术技巧的统一,以使艺术想象规范化,审美意 识有序化,也使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是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语),感受到赏 心悦目的形式美。它犹如打开的一扇扇美丽的屏风,精选了作者所游览、所经历的典型画 面,并以审美感受为金钱,巧妙勾连,使每一篇散文既独立成画,全书又能有机地构成一个和 谐的艺术境界。他不仅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颇具匠心,而且在遣词造句上也有较深厚的艺 术功力。他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比喻、排比、比拟、烘托使用得新 奇脱俗而又多种多样。如在《走进九寨沟》中的“因为有了云在山间萦绕,山才显得挺拔而神 秘;因为有了山的起伏,云才显得依恋而多情;因为雨的滋润,树木才显得苍翠;因为有了树 的多姿,雨才找到了绿的交待”的语句就是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各种景物互相映衬,更显 其美;语气连贯自然,排比烘托联用,使用的景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视角,在他的笔下,常常是独辟蹊径,别有洞天。如在《多 特蒙德的黄昏》中,开篇写道:“住在多特蒙德,清晨常出去散步。尽管我们起得很早,却见每 条路上车如水波流淌,蜿蜒交错,无声飞快。街上极少行人,满眼皆是停靠的车和涌动的车 流,不闻车鸣,寂静如夜。走在路上,脚下渐渐就有了节奏,身旁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在悄然 运转,使人心头滚烫。"他完全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看一个异国的城市,深入到内心洞察其 中的奥妙,马上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极有悬念的陌生领域。待整个文章读后,你对多特蒙德就 有了内心和视觉上的冲击,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在卢森堡,作者踹躅街头,用睿智
的目光去观察哪怕是每一条小巷,“真正走进去细细端详它,体味它,忽然感到它小得可爱, 像玉石一般晶莹剔透,如不经意忽略了,整个欧洲都会黯然失色。”他满怀深情地写了散文 《峡谷关不住》,除了描述卢森堡的风土人情,还充分肯定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夸 张地说,这里真就有点像世界的金融中心。表面上宁静的卢森堡,几乎一脚踩上落叶,也会 惊扰国人,而在上百上千个角落里,每时每刻都在紧张地运作财源,甚至不经意间的每一个 手势,每一次落笔,都会招致世界的风云突变。”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定格在深化故事上,“那 故事是永远不老的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魂。我感到心中的疑团在逐渐散去,答案已经缓缓浮 出。忽然就明白了,那横穿全境的峡谷,是如何引来春风催生出满眼的绿色和始紫嫣红。'‘
李大为的散文篇篇是美文。它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理趣美,这些美的内质 与灵动自然的审美形式和谐一致,给人以尽善尽美尽情的艺术享受。这样的散文是人性、社 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它提高了游记散文的审美价值,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开滦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文化富矿中,他一定会写 出更好更美的散文来。
注释:
[1]关仁山:《〈江上有好酒〉序一凝重底色上的人生飞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李大为的散文篇篇是美文。它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理趣美,这些美的内质 与灵动自然的审美形式和谐一致,给人以尽善尽美尽情的艺术享受。这样的散文是人性、社 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它提高了游记散文的审美价值,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开滦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文化富矿中,他一定会写 出更好更美的散文来。
注释:
[1]关仁山:《〈江上有好酒〉序一凝重底色上的人生飞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