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心魂渤海风——奚学瑶创作论
        奚学瑶是一位学养深厚、文风质朴、思想开放的散文家和散文理论家。多年来,他默默 地耕耘于散文田地,像一个勤恳而又踏实的农夫,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侍弄,用全部的心血 和汗水浇灌他的文化土地,耕种锄務,矢志不渝,结岀丰硕的果实,自己也成为了一位学者型 的作家。
        奚学瑶出生在一个有着浓重文化氛围的浙江天台县的灵溪村,这里山水灵秀、风景如 画。天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白居易所说的:"天台山上月明前,三十五尺瀑布泉”,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游的就是天台。生活在这样的美好的天籁般的环境里,使得奚学瑶从 小就受其浸染。他在乡村生活了十一年之后,便随母亲赴上海,在这座繁华喧嚣而又充满现 代文明的大都市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显现出了文学的天赋和聪慧的资质。他的作文曾 在《上海青年报》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奖,并于1964年如愿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中 文系,从此开始接受中国最高学府的教育,沐浴开明、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享受到了一片 中国传统文化的绿荫”。他也在北大经历了动荡的“文化大革命”,经受了磨炼,领悟了许多 道理。也正是从这时候起,他坚定地秉承了北大“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 人生理念,以及北大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风骨,并贯穿于自己的一生。
        在“文革”政治风浪的冲击下,他个人的生命之再亦随时代大潮漂流。1970年他怀着迷 茫的社会理想,志愿到秦皇岛抚宁县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从此开始了艰辛的生命历程。 对于这段经历,他刻骨铭心,当他在20年以后重回北大进修,回忆起这段人生历程时,不禁 感慨万端:“我们一竿子插到底,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从中国最典雅的学府,一下子到了长城 脚下点着煤油灯,赶着小毛驴的山村,其文化落差何止千丈!几个北大、清华学子,认认真真 地自觉接受'再教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锻炼着自己的体魄,也经受着心灵的煎熬”⑴。 “在纷乱的人世中”,他始终“在书本中寻求精神的安宁和生命的寄托"⑵,保持自己心灵的洁 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经周折,在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磨难以后,奚学瑶便留在 了秦皇岛工作。应该说,他的这个人生定位或者说是人生选择是无奈的也是正确的,这对于 一个潜心于中国文化研究、又钟情于青山绿水的他来说,秦皇岛这个避暑胜地是适合于 他的。
        奚学瑶生活于此,便承担了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他“为提升秦皇岛人的审美层次和 '文化场'的形成,怀着一腔赤子之情,积极内引外联,为自己脚下这片古老的幽燕大地作了 大量的文化传播工作”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文学刚刚从极“左”的思潮中解放出来 不久,有的政治桎梏尚没有完全打开,他便与人一起创办了秦皇岛文学讲习班,聘请了王蒙、 吴泰昌、冯其庸、白桦、吴祖光、陈登科、刘宁、理由等著名作家学者来秦皇岛讲学,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效应,也因此而招来了麻烦,直至1988年才调入秦皇岛文联,有了一个适合的工作 平台。一到文联,他便以忘我的热情投入了提高秦皇岛文化层次和文学创作水平的工作。 他面向全国,主办了首届北戴河文学夏令营,邀请了著名学者严家炎、谢冕、汤一介、乐黛云、 刘宁、钱理群、叶廷芳、江枫、王富仁等人与会宣讲。此外,台湾的洛夫、碰弦、张默、向明等诗 人还托香港诗人王伟明带来了他们专为夏令营朗诵的录音磁带,成了国内沟通两岸文学交 流的先声。1989年,他又邀请了前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巴鲁兹金和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宁斯 基来秦讲学,促进了中国和前苏联的文化交流。后来他又创办了散文研讨班、秦皇岛文化传 播创作中心、经典文化诵读与写作实验班等文化平台,为促进秦皇岛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 作了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培养了许多文学新人。
        作为一个作家,奚学瑶始终笔耕不辍。多年来,他在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卓有 成就。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散文集《未名湖之偈》、文论集《散文的传统与散文的现代化》,作品 集《心岛鸥声录——奚学瑶作品选》、传记文学《周培源传》等,有些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家 文摘》等报刊选收,他的散文作品和理论文章分别入选《新时期新锐散文鉴赏》《中国新时期 散文理论集萃》(傅德岷等人编),尤其是他的散文理论研究在散文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 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散文家林非称之为“具有藉以参考的文献价值”。他的散文《鹰鸽夜 话》曾获河北省第二届文艺振兴奖,在1998年他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还被《河北 文学通史》列为当代河北重要散文作家之一进行评介。
        奚学瑶的散文是生命历程的写实,心灵历程的写真,人生感怀的写意,同时也是心性的 显露,个性的张扬,人性的彰显。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年曾对散文作家提出过严格的要求那 样:“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 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人 的气巴金也曾说过:“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每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所以,散 文是“显我”的艺术,要表现出“自我",流露出“个性",显现“人格”。这也正是奚学瑶的散文 创作要达到目标:“真实地抒写自我的散文,要表达'心'、'情'、'性'、'魂进而达到'趣'与 '禅'的境界。一颗真诚的心,真挚的感情,本人独特的性情,不无病呻吟而在文章中谈笑自 若,举重若轻,自然地流露出某种情趣来,尤其要在平常的事物中,悟出某种悠远、隽永的禅 味,获得心灵广大的时空,恕我不敏,我一时难以企及。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倘能悟透人 性,下笔也就自由自在,庶几能够达到较高的境界”。由在散文的创作中,奚学瑶竭尽全力地 实现和追求这种美学境界
        奚学瑶在创作散文时颇具匠心,娴熟地运用自由之笔,抒发自然之情,表现自在之趣。 他以一颗易感的诗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又善于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渗透和沁浸 到美的形象中去,讲求意味、追求意趣,创造出了优美、深邃的意境。如《绿水——燕塞湖随 想》就是一篇文笔清新、情趣盎然、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先写燕塞湖的湖光山色,极尽其 美:“山,嶙峋的,威武的,簇拥如莲花,傲岸似松柏,远近高低,姿态随水变迁而各不相同。时 而像走马腾飞,时而像卧牛驻足;有的壁立千仞,凛然如刀削剑劈;有的筋肉拳拳,禅露着强 壮的前胸;也有的素妆淡抹,展现翠青的后背,间或拂过徐徐清风……一叶扁舟,徜徉于山谷 沟壑之间,与其说是悄然前进,不如说是在水面滑行”。由山及水,由高到低,千姿百态,美不 胜收。然后由物境到作者的心境:“此时的心境,清凉似水,醇芳如酒,山和水在我的胸怀之 中,我消融在山水的襟怀里。大自然在我胸中融合为一,我亦与自然融为一体。小鸟在树梢 飞逝,我不羁的心似乎追随远去的小鸟;水中的游鱼在波光中飘忽,我亦神情恍惚,随之潜入 绿色的深宫。绿水真是还童药,使我童心萌发,产生邈邈之想了”。作者置身于山水之间,乐 在其中,美在其里,达到了“大自然在我胸中融合为一,我亦与自然融化为一体”的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使人沉醉、迷恋。再如像《四月流水》《晕动的湖》《青草绿》等都写得清 丽淡雅、清新飘逸,给人以足够的审美诱惑。
        奚学瑶的散文充满了书卷气和文化味,显得神凝气足,胜似闲庭信步。这赖于他学养的 深厚,也在于他心灵的富裕。作为一个饱读诗书和饱尝社会甘苦的人,其作品必然饱含着诗 学的、哲学的、美学内涵和饱和着历史的、社会的人生意蕴,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如 他的《鹰鸽夜话》就是“一篇有着诗的巧妙构思和高远立意的美文。作家把北戴河两处景 观——鸽子窝和鹰角亭——拟作一只鸽和一只鹰,让它们在漫漫长夜里展开热烈的对话。 作家借鹰、鸽之口,阐发对历史、理想、与人生的思索一一既有深沉博大的思想蕴涵,又有空 灵飘逸的艺术之美。这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单单具有一个诗人的浪漫,俨然更葆有一 份哲人的睿智!”「勺全篇通过拟人、象征、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阐发了对历史规律的探寻,对 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仁人志士的缅怀,语言“清丽而高远”,简约而华美,因而全文显得博大而 厚重,飘逸而深沉,可称得上哲学沉思录,人生启示录。具有这种美学向度的散文还有《姑苏 钟》《青烟》《与鸟同巢》等篇什。如《姑苏钟》虽是作者追忆了在“文革”期间游览苏州的回忆 散文,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观察社会、观照历史,将现实和历史、宗教与马列信仰与个人迷信 进行了比照,发人深省。通过长老的人生悲剧、国家的悲剧,有力地批判了“文革'‘狂热的邪 教般的荒诞和荒谬,全文显得散漫而有序、自由而谨严。
        •奚学瑶的人生就是一篇颇具韵味的散文。当他创作散文时,便把他对生命的思考、人生 的体验、道摄的评判都投放其中,显现出了丰富的生命内涵,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体验和生 命思索的深邃,可以说他的散文是他心血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他的有关人生追忆的 散文,布满了他人生行进的痕迹、生命思索的慨叹,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重的人文情 怀,读来感人至深、备受教育。如《未名湖之偈》,是他心灵的独语,人生的感怀。这是作者二 十年后再回北大时对人生旅程的审视,生命历程的归结。虽经二十年的社会风尘的裹挟,不 管是“物质的匮乏”,抑或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他始终保持了北大人的“与众不同的气味”: “身居陋室,心忧天下”。他在未名湖畔发出了这样赤子般肺腑之言。
        二十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总算是走过来了,带着累累创伤,带着仆仆风尘,也带着 残存的青春锐气,回到了曾经养我育我的学巢,回到了母校的身边。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这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生不就是人之生活,有喜怒哀乐,雅俗尊卑么?人生几十年,要由心 灵之泉自由奔涌流淌,岂能摧眉折腰,去压抑作践自己?⑹
        这是他精神状态的真实记录,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主体情绪的自由舒张;也是他心灵 
的自白,人生的信条,令我们信服和叹服。他的这类散文既给人以生活的沉实和生命的厚 重,又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启示,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如《回归家园》中,在表达了对 挚友的痛切悼念后,这样写道:“死是生的归宿,亦是生的延伸。如果说,生是身,死便是影; 生是现实,死便是理想;生是物质,死便是精神;生前与死后的结合,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生。权利、地位、财产是生者暂时的附属品;友情、德行、精神则是死者永恒的财产”。这里对 生与死进行了透彻的解析,理性的判定,有着浓郁的形而上的意味,启人心扉,开人心智,可 谓醒世恒言。
        奚学瑶的一些随笔也写得深邃厚重,深刻犀利,“有血性,见性灵,见人格”,是他以深厚 的学问做根底,以精神个性为血脉,把对历史、社会、人生、生活、自然的体验、思索和感悟融 合为一体,显现出了浓烈的理性色彩和鲜明的批判精神。如他在《文人的社会定位》认为文 人“应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权和利的诱惑”,“觊觎官员之显赫,羡慕商人之豪阔”“便不免浮躁 与浅薄”终不能“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文学家气“更有等而下之者”,“去傍大官与傍大款,鬻 歌卖笑,献上一些言不由衷的广告文字,以求得的二碗残羹剩饭。这里,正义的血性没有了, 独立的人格没有了,真挚的情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趋炎附势的媚态和等价交换的商品法 则,这与歌妓舞女又有什么区别? ”⑺文笔犀利,一针见血,显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血性和胆 识,令人钦佩和感慨。再如在《给我拂袖而去的快慰》中深刻地剖析了因人事制度积弊而造 成对人才的扼杀、人格的践踏、人性的摧残,因而“导致中国知识分子道德品位整体的滑坡”, 培养了“犬儒”和“市俭”。真可谓入木三分,读来痛快淋漓。在《市中心的铁唉藜》批判了“专 横粗暴的封建专制遗风”,为百姓鼓与呼,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人文精神。这些作 品不仅表现了他的文学涵养的深厚,而且充分地显示了他超人的学识和过人的胆识。
        奚学瑶是一个学者型作家。他散文、随笔写得好,而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也写得很好, 这赖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尤其是他对散文理论的研究更为深刻。他对散文有 丰富的创作经验,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使得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益。
        他对散文理论的研究有很多精到之处,甚至是独到之处。在中国散文界历来有“大虚 构、小虚构、不能虚构”之争。对于这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理论难题,他的“回答是:否。” 因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也是散文的魅力所在”,尤其是“人性的真实是它的根本”。这种见 识是独到的。笔者也多年从事散文理论研究,与奚学瑶一样深有同感。散文与小说等文学 文体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虚构,决不是说散文可以“有限制的虚构”,其他文学文体可以 “自由虚构气 不管怎么虚构,只要虚构就失去了散文的审美特质。真实是散文的审美特质。 这种真实指的是真人真事,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作者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可以这样 说,散文是作者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所思所感的真实显现。这种显现,既是作者所经历的客 观世界的真实再现,也是作者心灵世界的真实表现。而“虚构说”在这个基本点上是违背了 散文的审美特征的。只是,他亦不主张匍匐于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有梦幻,应该有想 象——神鹫八极、展翅飞翔。
        他还对散文的审美属性也作了进一步的认知,认为“人的品性与作品风格的一元化”是 散文的属性,而“不同个体的一元化表现,是构成百花争艳、众彩纷呈的多元化的基石”。他 认为人性是散文的心,“个性是散文的灵魂”,他还对“散文二元化之典型”作了深刻的解析, 指出了其弊害“是矫揉造作,违背事物自然面目和自然规律”弱。这也是非常准确的。中国 现代散文历来以个性见长,正如郁达夫在谈到“五四'‘后的散文创作时极具创见地指出的那 样:“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 都来的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必要、嗜好、思想、信 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气同时他还对朱自清、徐志摩、杨 朔、余光中、三毛等人的散文进行比较,实证自己的散文观点。认为正是这些散文大师们风 格各异、个性不同,才使得中国五四以来的散文具有了一种真切感人、动人心魄的感召力。 在这些比较中使我们见到了这些散文大家的不同审美风范,如他对朱自清散文和徐志摩散 文的比较。
        朱氏散文沉静、和平,是一个“仁者乐山"的仁者之物;徐氏文章则灵动、奔放,正是“智者 乐水”的智者之果。一个清丽淡雅;一个富丽浓艳,“浓的化不开一个内敛拘谨,为人作文 均甚严谨;一个外向浪漫,人生与艺术充满传奇。一个崇尚自然,尊重客观与群体,一种具有 “天人感应”式的谐和;一个则是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强调发扬个体自我,自然融于自我性灵 之中。一个犹如日神深邃理智的沉吟,一个则是酒神激情奔放的疯魔 [9]
        这种评论是准确、精致的,足见作者评论之眼力,之功力。同时他对散文构成的各个审 美要素也多有探求。如对语言,他认为:“散文是文字的艺术,没有相当的文字功力,难以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厚精湛的文字功力,是托举思想和意象的载体”。散文被称为美文, 所以散文创作对语言的要求尤为突出,每一个散文大家都是语言大师,这不仅因为语言是 “托举思想和意象的载体”,也因为是“不同个体的一元化表现”。除此,他还对散文的现实精 神、散文的性意识、散文的史感、散文的篇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 的结论。 ..
        他还从史学的观点对五四以来的散文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五四以降80 年来,中华散文有以朱自清为代表的传统派、以徐志摩为代表的全盘西化和以余光中为代表 的'中学为本,西为中用'的改革派等三大派别这就准确而又深刻地归结了五四以来散文 的三大派别。他认为:“性灵散文至意绪散文,是现代散文发展的自然趋向”。这就简洁而又 清晰地梳理出了现代散文的发展趋向。同时他对大众散文的发展,游记散文的审美传统等 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还对“散文的人的精神”进行了确认和定位:“是对真善美的崇尚, 是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呼唤,是对崇高与理想的向往,是在精神世界不断完善中体现的人格 追求,是大写的人的精神",即“散文之'道'”。并对某些琐碎无聊的失“道”的“小女人散文” 和柔若无骨的“小男人散文"进行了坚决的否定,主张作家在从事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不但 进行着自由的精神审美过程,同时亦进行着深入的精神审己活动。只有对自我深入地审思, 才能使艺术与思想得以升华,才能畅达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发挥自己的艺术才情。"并指 出了负载人文之“道”的散文的责任与使命:"控制人类的官能欲望的膨胀,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扫除商品气息对文艺作品的污染,提升人的心灵的审美品位,使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地向 更高层次升华,这正是作为负载人文之“道”的散文的责任与使命"。口°】
        除此,奚学瑶还写了很多散文评论,有的高屋建领,如对承德散文群体的探讨;有的精细 透辟,如对郭淑敏散文的分析,深入的剖析,准确的定位,语言质朴随和,如与朋友谈话,推心 置腹。可以看评论的开头:“淑敏君:近好。昨夜喜雨,为我带来一片清凉。我把自己关在家 中,静静地与您说话。屋顶漏雨,积水不时向盆中作叮当声,此为静室之天韵,如琴似磬,助 我文思。叩门这完全是与友人交谈,随意任情,亲切自然。
        奚学瑶在文坛上奔波了大半生,留下了坎坷而又坚实的足迹,为文为人都达到了一个较 高的境界,但迄今他的雄心未泯,仍在“抖擞精神,再上新途”,为自己也为他人创作出一篇篇 文釆焕然、气韵生动的文章。
        注释:
      【1】 奚学瑶∶《未名湖的星云》,《未名湖之偈》,华夏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35 页。【2】6】 奚学瑶∶《未名湖之偈》,《未名湖之偈》,华夏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30 页,第 132 页。

【3】 滕运林∶《虔诚守望精神的家园——记奚学瑶》,《北戴河思绪》,远方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24 页。

【4】 奚学瑶∶《我的散文轨迹》,《散文的传统与现代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年版,第 163 页。

【5】 姚成玉∶《燕园学棣,禹甸瑶章—读奚学瑶其人其文集<心岛鸥声录〉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7 页。

【7】 奚学瑶∶《文人的社会定位》,《心岛鸥声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 页。【8】 奚学瑶∶《散文的一元属性》,《散文的传统与现代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 12 页。

【9】 奚学瑶∶《人生与艺术的中西文化取向》,《甘肃社会科学》1996 年第 2 期。【10】 奚学瑶∶《高扬散文的人的精神》,《文学报》2010 年 4 月8日。

【11】 奚学瑶∶《散文艺术之"悟"》,《散文的传统与现代化》,1999年版,第 203 页。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