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慈母心——“头前人”韩淑珍
        韩淑珍是开滦林西矿北新工房家属委员会主任,常以“头前 人”自谦。从字面上讲,头者首也,前者先也。多少日夜风雨,她总 是身先士卒,以慈母之心,阐释“头前人”这三个字的深刻内涵。多 少临头大难,证明她乃群龙之首,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共产党人。
        我与韩淑珍相识,始于1977年1月,煤炭部在首都召开全国 煤炭工业学大庆赶开滦会议,她作为开滦煤矿工人妻子的代表, 出席了那次盛会。那时,她正值壮年。会上,她少言寡语,敦厚谦 和,处处以“小学生”自居,是一位典型的北方大嫂。
        她之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我听到一个有关她自身的故事。 由于职业的习性,我曾想和她作一次长谈,窥测一下她内心的世 界。谁知她一语便关闭了敞着的心扉。当时,使我颇为遗憾,,但当 事后想起来,可能这就是为矿工之妻的韩淑珍,矿工家属的“头前 人”。
         事出那次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她被邻居从倒塌的房中救出 来,听见被埋在厢房下的女儿在呼唤妈妈救她。她冒着漫天细雨, 一块砖头,一把苇笆,拼命地扒。此时空气中传来相邻一位老矿工微弱的呼救声O她的心顿时如同油烹,扒女儿的手颤抖了 O在这关 系亲生骨肉生与死的关头,她转身去救邻居,却从此失去了抚育 18年的爱女。
        韩淑珍是位老矿工的女儿,18岁嫁与矿工韩俊茹。夫妻恩恩 爱爱,相濡以沫几十年。自“大跃进”的1958年,每逢矿山“高产 日”,她就跟丈夫下井上掌。丈夫在前边刨煤打柱,她在后边供料 擢煤,相扶相携,配合得极为默契。多少个春节,夫妻都是在井下 渡过的,成了林西矿有名的汉子老婆组。
        有人说,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也有人说,女儿是妈妈贴身的 小棉铁。这些民间俚语,涵容着做母亲的多少希冀,寄托着她们多 么深重的未来呀!童曲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而在母亲眼里,世上 可能只有女儿好。女儿,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但作为一个居委会 “头前人”的韩淑珍,当和她谈到地震中失去的女儿时,却只是淡 淡的一句话:“这事搁谁身上,都会这样做。”那神态,平静得活似 一泓清水。的确,她那颗慈母之心,装着的并非只是自家儿女私 情,还有那百户千家矿工和他们儿女的冷暖;上边布置下来的工 作,下边向上反映的问题。
        震前,韩淑珍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不仅经费拮据,而所处的地 理位置也很偏辟,给矿工和家属生活上造成很大不便。她和副主 任万秀英几位“头前人”,经过长时期的策划,带头集资、筹料,发 动工房的男男女女,组建起一个各色人等的“建筑队”,栉风沐雨, 创家立业,先后办起托儿所、服装部、饭馆和副食摊点。为双职工 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为居委会辟出一条财源,使部分待业青年 得到安置。尔后,为活跃居民的文化生活,又建立了文化站。小小 的居民区,入夜琴声悠扬,歌声阵阵,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o 1976 年7月27日大地震袭来的前夜,她和万秀英还在商议,如何再进 —步开拓家业,在林酉街道居民委员会中争取鳌头独占。孰料想, 儿个小时之后,一腔热血创下的这片家业,竟被地震毁于一旦。
        天下之痛,最大可能莫过于母亲失去儿女。一个人的外伤内 伤,终有可能治愈的一天,而失去儿女的母亲,心头的创伤,恐怕 终生难以弥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不同的,只不过有的人形 之于外,有的人形之于内而已。经过一段时间,和韩淑珍相处,她 终于轻声慢语地向我坦露出那段令人心碎的衷肠。她说,当时我 要不动窝地扒她(女儿),她一定会长成一棵成材的树。事后,我听 着她身负重伤的爸爸,正颜厉色地有声的责备,看着她死里逃生 的姐姐,眼神里那无声的责备,真想大哭一场。可是事已至此,哭 有什么用啊,更何况死的伤的又不只是我一家一户。死者不能复 生,活着的人怎么办?我作为公众选出来的“头前人二不能不考虑 他们的安危,不能不考虑怎样使大家活下去!
        是年9月,韩淑珍和居委会幸免于难的几位“头前人”,在解 放军的支援下,率领全体居民建造简易房,二次创家立业,恢复商 网点用房五十四间,成为林西街道恢复建设的先进单位。她说,地 震摧毁了我们的旧家园,我们要创建一个新天地。话虽如此说,可 是这一旧一新的转换,包含着“头前人”多少不眠之夜,意味着“头 前人”付出的多少心血呀!这个由旧到新的转换,又有多少像韩淑 珍一样的人,内心深处忍受着丧父丧母丧夫丧妻和失子之痛,才 得以完成啊!
        居民的生活刚刚起步,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韩淑珍她们几 个“头前人”的面前,随着城市复建,房屋建设要统一规划。韩淑珍 居委会所辖居民,要迁到半里之外的北新工房区,竣工不久的生 活设施,商业网点,要限期拆除。这无异于二次掐断她们的财路, 就业人员复又失业。韩淑珍知道,这片商业网点,启动了多少居 民,清废墟,扒旧料;多少人的手磨出了血泡,多少人累得直不起 腰;是怎样感动了在职矿工,花去了他们多少应该休息的时间,大家一锹泥,一块砖,一滴血,一把汗,苦拉苦拽地复建起来的。与它 之间,那种难以言状的深情,只有亲历者、首创者,才体味得到,能 说拆就拆,说毁就毁吗?她的心,仿佛在淌血……
        模范地执行人民政府的指令,同样是共产党人的天职。韩淑 珍强忍着内心的痛苦,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劝说众人,再次感动 了“上帝”,把群众发动起来,三次创家立业c霎时间,拆的拆,运的 运,车推,人搬,软的木料,硬的砖石,一路人马,缕缕行行,如蚁搬 山o经过一番苦挣苦斗,二十多间平房,在新址落成。托儿所,童谣 琅琅,成衣部,机声隆隆,小卖部,食品摊,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1991年,韩淑珍领导的居委会,被评为省先逬单位。表彰会后,又 筹划住房十三间,办起了托老所,使一部分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 得以颐养天年。为此,区委领导表扬她们:“为群众解愁,为国家分 忧”。年逾花甲的韩淑珍,连续6年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党员, 当选为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3月20日,在市 政协召开的《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出版座谈会上,我又会到了 她。当主持人请她回忆当年石破天惊的那一幕时,她依然像20年 前那样,平静得像一泓清水,谦恭地说:“任何人到在我那种地步, 都会那样做的。”此时此刻,尽管她嘴角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纹, 但仍可体察到她内心的酸楚。
        古稀之年的老矿工葛庆成说:“韩大姐是失去的很多,得到的 无价。”她轻轻地一笑说,还没做到那地歩。这时,我突然想到,昔 日孟母三迁,是为儿成人;今日韩嫂三建,是造福于民。悠悠慈母 心,外柔内刚的秉赋,唯她独具。可见认识一个人,也需要一定的 时间。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