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到西铺去找国藩同志。在大队遇见个二十多岁的小 伙子,上身的白背心,紧紧地煞在裤腰里,下身的旧黑布单裤,裤 腿高高的塩过膝盖,一双家做的山杠子大鞋,毛边往四外飞着。他 高高的鼻子,没留发,一对不大的眼睛眯缝着,俩嘴角往上翘起, 一个劲儿瞅我憨笑。
“这小伙子是谁呢? ”我一边端相他,一边猜想。
国藩向我介绍说「'你不认识他?是王生的二儿子。”
啊!这是个生在黄连树下,在苦海里跟着爹妈,抱瓢拉棍,东 村讨,西庄要,吃“百家饭”养大的苦疙瘩呀!
我紧紧地拉住他的手,问道「'你叫啥名字? ”
“我!王庆宇!”他那双又厚又硬的手滚热。
“三横一竖的王,庆祝的庆,下雨的雨,是吗? ”我恐怕记不结 实这个名字,又订问了一句C
“不! ”他摇晃了一下光光的脑瓜儿,解释说,“不是下雨的雨, 是宇宙的宇,一个宝盖,下边一个干勾于;就是天地很大的意思! ”
我说:“这名字起得好。你念过书吧? ”
国藩同志接过去说:“赶兴。他长在福窝里嘛! ”说着,向我伸 出四个指头,“初小毕业!过去从小要饭,他爹妈怕养不活他,差点 儿没把他送了人。要不着解放,上学识字,哪儿轮到他了哇!”
我问王庆宇:“是嘛?”
王庆宇低着脑瓜儿,嘿嘿傻笑了两声。这时,我见他胳肢窝 里,夹着一本书,打开一看,是本小说《暴风骤雨》c我问他:“你能 看下来吗? ”
他说:“对付着往下溜呗!”
第二天是个雨天,我到王生大爷家去串门,虽说进了二伏,可 是大门上春节贴的对联,字迹还清清楚楚的呢。
王生大爷没出门,他的老伴正和儿媳妇,还有串门的老大娘, 在忙棉衣。王庆宇光着膀子,趴在炕上,黑汗白流地正查字典,原 来是他讲说《暴风骤雨》,遇上了“拦路虎” O
我见他嘴里不住地念叨,子、丑、寅、卯……“字典”东一本儿, 西一本儿的摊了多半炕,还是一部“老康熙”。一问才知道,这是庆 宇新近从集上花六块钱买来的。我说:“你为啥不买本新式的呢? ”
他抬起光光的脑瓜儿,说,“那种字典里边的字儿,不如这个 全啊!”
“你会使吗? ”我问。
“瞎捉摸呗! ”他说着,两只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线,傻呵呵地笑 To这双笑咪咪的眼睛里,透着伶俐和自信。
王生大娘缝着棉袄,斜了儿子一眼,对我说:“你看他笨得老 鵰似的,心气可大呢!”
王大娘这话,谁都听得岀来,她是正话反说,把儿媳妇都逗得 忍不住抿嘴笑了。她停下针线,偷偷地瞟了一眼北墙。顺着她的眼 神,我才看见墙上,贴满了一幅幅用红、绿、黄、蓝各色各样的油墨 写的篆体民歌。字儿清秀、洒脱,看上去蛮艺术。虽是小篆,我也认 不大清,连蒙带猜的,费了好大力气,也没认全一首。最后,还是经 庆宇指点,才把一首民歌勉强溜下来。
“这小伙子是谁呢? ”我一边端相他,一边猜想。
国藩向我介绍说「'你不认识他?是王生的二儿子。”
啊!这是个生在黄连树下,在苦海里跟着爹妈,抱瓢拉棍,东 村讨,西庄要,吃“百家饭”养大的苦疙瘩呀!
我紧紧地拉住他的手,问道「'你叫啥名字? ”
“我!王庆宇!”他那双又厚又硬的手滚热。
“三横一竖的王,庆祝的庆,下雨的雨,是吗? ”我恐怕记不结 实这个名字,又订问了一句C
“不! ”他摇晃了一下光光的脑瓜儿,解释说,“不是下雨的雨, 是宇宙的宇,一个宝盖,下边一个干勾于;就是天地很大的意思! ”
我说:“这名字起得好。你念过书吧? ”
国藩同志接过去说:“赶兴。他长在福窝里嘛! ”说着,向我伸 出四个指头,“初小毕业!过去从小要饭,他爹妈怕养不活他,差点 儿没把他送了人。要不着解放,上学识字,哪儿轮到他了哇!”
我问王庆宇:“是嘛?”
王庆宇低着脑瓜儿,嘿嘿傻笑了两声。这时,我见他胳肢窝 里,夹着一本书,打开一看,是本小说《暴风骤雨》c我问他:“你能 看下来吗? ”
他说:“对付着往下溜呗!”
第二天是个雨天,我到王生大爷家去串门,虽说进了二伏,可 是大门上春节贴的对联,字迹还清清楚楚的呢。
王生大爷没出门,他的老伴正和儿媳妇,还有串门的老大娘, 在忙棉衣。王庆宇光着膀子,趴在炕上,黑汗白流地正查字典,原 来是他讲说《暴风骤雨》,遇上了“拦路虎” O
我见他嘴里不住地念叨,子、丑、寅、卯……“字典”东一本儿, 西一本儿的摊了多半炕,还是一部“老康熙”。一问才知道,这是庆 宇新近从集上花六块钱买来的。我说:“你为啥不买本新式的呢? ”
他抬起光光的脑瓜儿,说,“那种字典里边的字儿,不如这个 全啊!”
“你会使吗? ”我问。
“瞎捉摸呗! ”他说着,两只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线,傻呵呵地笑 To这双笑咪咪的眼睛里,透着伶俐和自信。
王生大娘缝着棉袄,斜了儿子一眼,对我说:“你看他笨得老 鵰似的,心气可大呢!”
王大娘这话,谁都听得岀来,她是正话反说,把儿媳妇都逗得 忍不住抿嘴笑了。她停下针线,偷偷地瞟了一眼北墙。顺着她的眼 神,我才看见墙上,贴满了一幅幅用红、绿、黄、蓝各色各样的油墨 写的篆体民歌。字儿清秀、洒脱,看上去蛮艺术。虽是小篆,我也认 不大清,连蒙带猜的,费了好大力气,也没认全一首。最后,还是经 庆宇指点,才把一首民歌勉强溜下来。
从王大娘的嘴里,我得知这首民歌,是庆宇的新作,特抄录如 下:
幸福人来幸福天。 幸福不忘搞生产。
建明公社幸福园, 雄心壮志劲冲天。
毛主席的好领导, 咱们生活美无边。
你见了这首民歌,一定以为是用毛笔或者画笔写的。不,这是 没经过师、没学过艺的王庆宇,用高粱秸瓢儿,沾着油墨,按照《康 熙字典》,东拉一横,西凑一竖儿,一笔一画地用心劲拼起来的。它 使我想起建明社人,搞土改、打鬼子的那股狠劲儿,办组建社那股 坚决劲儿,开山劈岭的那股猛劲儿,植树造林那股心切劲儿。今 天,我又在建明社人身上,看见学习文化这股钻劲凡。这不正是 “穷棒子”精神的具体表现吗?
我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学文化上面来了。王生大爷告诉我: “他小时候,姥姥给他妈妈包了一包旱菸叶,叫他带回来。日子不 久,姥姥来追问:“我那张包菸纸呢? ”
妈妈指着窗户说:“我糊在那上头咧!”
“哎呀!我的活姑奶奶,这不要了我的老命了吗? ”
“怎嘛? ”妈妈见姥姥急得满头大汗,一时也吓呆了。
姥姥叭叭地拍打着炕沿说:“那是地契文书呀!”
后来,只好摆酒请人,另写文书,重新花钱“税契”。
王生大爷的故事,把满屋人都逗乐了。他眨着那双不得力的 眼睛说:“乐啥?这是实事呀!”
是呀!我早听国藩同志说过,解放前,西铺一百多户人家,识 文断字的只有几个富农、地主。穷人没文化,开门过日子,为难受 蹩甭提,就拿抗日时期办公来说,那时区里来个通知啥的,自己人 不识字,只好藏起来,直到区上来人催,才知是叫人去开会,因为 这个,没少误事。有一次抗日武装班长吴凤孝,接到一封由南边姚 家峪转来的鸡毛信,他立刻派人按照老规矩,照例往北送到王市 庄,人家不收,说信是写给炸糕店的,送信人只好满头大汗地跑回 来。
王生大爷说:“成立农业社以后,庄里一办民校,我就说,咱们 这一翻身入社,家里社里的事儿多了,非得习学点字儿不行。如今 毛主席、共产党给咱们办了大学堂,不花钱,不拿物,不用摆酒席 请先生,再不能因为不识字受辖治了。我的眼不行了,你们一个不 拉,全得去!家有家规,校有校章,到那儿要听老师的话,学习起来 要一根肠子,不能三心二意。”
王大娘接过去说:“当时我问了他句:’我呢?没牙笨口的,头 发都白啦!还去吗?'你猜他说啥呢? ”王大娘说着,学起王大爷的 腔调来,"'你耳不聋,眼不瞎,为啥不去呢。’你看他有多霸道? ”说 着,大笑起来。
“我那是为你好哇! ”王大爷也笑了。
“这话不假,不叫人家王生催的紧,你能在全村报模范? ”串门 的老大娘也出来帮腔。
真的,古时若梁濒八十二岁中状元,可是如今这年过半百的 王大娘,不但当了学习模范,还学会了作诗、写信、读报、看书、记 日记。我在她家,读到她1959年记在袜底板儿上的一段日记,上 边写的是:
今年过春节真好!各位党委书记,都到我家来拜年,成群结队,热闹非凡。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我过不上这样春节。 记得有一年三十(日)晚上,人家地主家鸡鸭鱼肉,挂灯放炮, 锣鼓喧天;我家清锅冷灶不冒烟,讨饭都没处去讨。那年月真 是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如今毛主席来了,我们才过上幸 福生活。
建明公社幸福园, 雄心壮志劲冲天。
毛主席的好领导, 咱们生活美无边。
你见了这首民歌,一定以为是用毛笔或者画笔写的。不,这是 没经过师、没学过艺的王庆宇,用高粱秸瓢儿,沾着油墨,按照《康 熙字典》,东拉一横,西凑一竖儿,一笔一画地用心劲拼起来的。它 使我想起建明社人,搞土改、打鬼子的那股狠劲儿,办组建社那股 坚决劲儿,开山劈岭的那股猛劲儿,植树造林那股心切劲儿。今 天,我又在建明社人身上,看见学习文化这股钻劲凡。这不正是 “穷棒子”精神的具体表现吗?
我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学文化上面来了。王生大爷告诉我: “他小时候,姥姥给他妈妈包了一包旱菸叶,叫他带回来。日子不 久,姥姥来追问:“我那张包菸纸呢? ”
妈妈指着窗户说:“我糊在那上头咧!”
“哎呀!我的活姑奶奶,这不要了我的老命了吗? ”
“怎嘛? ”妈妈见姥姥急得满头大汗,一时也吓呆了。
姥姥叭叭地拍打着炕沿说:“那是地契文书呀!”
后来,只好摆酒请人,另写文书,重新花钱“税契”。
王生大爷的故事,把满屋人都逗乐了。他眨着那双不得力的 眼睛说:“乐啥?这是实事呀!”
是呀!我早听国藩同志说过,解放前,西铺一百多户人家,识 文断字的只有几个富农、地主。穷人没文化,开门过日子,为难受 蹩甭提,就拿抗日时期办公来说,那时区里来个通知啥的,自己人 不识字,只好藏起来,直到区上来人催,才知是叫人去开会,因为 这个,没少误事。有一次抗日武装班长吴凤孝,接到一封由南边姚 家峪转来的鸡毛信,他立刻派人按照老规矩,照例往北送到王市 庄,人家不收,说信是写给炸糕店的,送信人只好满头大汗地跑回 来。
王生大爷说:“成立农业社以后,庄里一办民校,我就说,咱们 这一翻身入社,家里社里的事儿多了,非得习学点字儿不行。如今 毛主席、共产党给咱们办了大学堂,不花钱,不拿物,不用摆酒席 请先生,再不能因为不识字受辖治了。我的眼不行了,你们一个不 拉,全得去!家有家规,校有校章,到那儿要听老师的话,学习起来 要一根肠子,不能三心二意。”
王大娘接过去说:“当时我问了他句:’我呢?没牙笨口的,头 发都白啦!还去吗?'你猜他说啥呢? ”王大娘说着,学起王大爷的 腔调来,"'你耳不聋,眼不瞎,为啥不去呢。’你看他有多霸道? ”说 着,大笑起来。
“我那是为你好哇! ”王大爷也笑了。
“这话不假,不叫人家王生催的紧,你能在全村报模范? ”串门 的老大娘也出来帮腔。
真的,古时若梁濒八十二岁中状元,可是如今这年过半百的 王大娘,不但当了学习模范,还学会了作诗、写信、读报、看书、记 日记。我在她家,读到她1959年记在袜底板儿上的一段日记,上 边写的是:
今年过春节真好!各位党委书记,都到我家来拜年,成群结队,热闹非凡。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我过不上这样春节。 记得有一年三十(日)晚上,人家地主家鸡鸭鱼肉,挂灯放炮, 锣鼓喧天;我家清锅冷灶不冒烟,讨饭都没处去讨。那年月真 是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如今毛主席来了,我们才过上幸 福生活。
当她拿到扫盲毕业证书的第一天,她写了一封信,亲自托咐 一位从北京来的同志,带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她有生以来,头 一次越过千山万水,用文字表达自己多年来,一直埋藏在心里的 对党、对领袖的热爱和感激呀!
我发现屋里的瓶子上、罐子上、葫芦头上,都贴着小纸条儿, 上边写着:
菠菜籽、窝苣籽、萝卜籽……
我以为这是为了使用时好辨认,经王庆宇一说,我才知道,这 是“见物识字” O更新鲜的是王大娘,她不仅是儿媳妇的婆婆,还是 儿媳妇的文化教员哩!
扫盲工作结束快十年了,可是这一家人,在学习文化上,不论 老一辈的,还是少一辈的,都在一步俩脚印地前进着,追求着。
一个人的一辈子,最难忘的是他的领路人。一个文盲,摘掉帽 子,睁开眼睛,怎会忘了她的启蒙人呢?
我和王大娘谈天的时候,曾几次提到她的老师佟印。
佟印是什么人呢?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他,个头不高,粗粗实实,一张黑雑夥 的长方脸,虽在二伏天,他还穿着袜子,这在乡间是很少见的;说 起话儿来,嘻嘻哈哈,是个“乐天派”。他父亲被日寇杀害。佟印从 14岁就在遵化城里给地主扛长活,整整8年。土地改革以后,他和 杜奎参加了互助组,转初级社时,他是二十三户之一。入社后,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跟随杜奎远征过王寺峪,进山打过柴°这个贫 苦的雇农,是个精明好学的人,庄稼活路、副业手艺不论,单说看 书识字,那真有点“魔气”劲儿。解放初期,他家厢房住着个小学教 员,名叫李坤,佟印整天围他屁股后头问天问地,问东问西。在上 山打柴时,他成了这伙“穷棒子”里边的“土秀才”,学文化这一课, 就由他来担承,连他叔父佟瑞芝,(原来是他们互助组的大组长) 也成了他的学生。
打柴下山以后,1954年政府号召扫除文盲,县里来了通知,叫 西铺去人受训。国藩找到佟印,说:“佟印,要扫盲了,县里要训练 教员,我看你去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佟印吓了一跳,他直眉瞪眼地说: “王主任!你可别拿我打哈哈,西铺谁不知道我这两下子呀? ”
国藩说:“这可不是玩笑话! ”
佟印说:“四条腿的兔子要能拉车,谁还买大骡子大马呀!” 国藩也知道佟印确实有他自己的难处,便开导他说:“人都是 学而知之,哪有生而知之的呀?你不去,你看西铺谁中? ”
佟印说:“没人去,我也不敢去!”
国藩说:“佟印啊!咱贫雇农不去,叫地主、富农去吗? ” 佟印一听这话可急啦,他一把抓住国藩的手说:“那可不中! ” 就这样,佟印到县里受了半月训,回村来担任起扫盲教师。
头天开学,见台下一百二十四名男女学员,都眼巴眼望地盯 着他,他的心跳起来了,大脸憋得焦紫,后脊梁热汗直滚,手里的 粉笔,在黑板上跳起舞来。
当他从这一百二十四双眼睛里,看到的是对他的期望、鼓舞 和热爱的时候,他想到从前坐在这里的是地主、富农的少爷小姐, 今天坐在他面前的却是自己穷苦的伙伴——今后的江山,都要由 这些人来保,来建设……觉得肩头上有点沉重,一颗狂跳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我发现屋里的瓶子上、罐子上、葫芦头上,都贴着小纸条儿, 上边写着:
菠菜籽、窝苣籽、萝卜籽……
我以为这是为了使用时好辨认,经王庆宇一说,我才知道,这 是“见物识字” O更新鲜的是王大娘,她不仅是儿媳妇的婆婆,还是 儿媳妇的文化教员哩!
扫盲工作结束快十年了,可是这一家人,在学习文化上,不论 老一辈的,还是少一辈的,都在一步俩脚印地前进着,追求着。
一个人的一辈子,最难忘的是他的领路人。一个文盲,摘掉帽 子,睁开眼睛,怎会忘了她的启蒙人呢?
我和王大娘谈天的时候,曾几次提到她的老师佟印。
佟印是什么人呢?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他,个头不高,粗粗实实,一张黑雑夥 的长方脸,虽在二伏天,他还穿着袜子,这在乡间是很少见的;说 起话儿来,嘻嘻哈哈,是个“乐天派”。他父亲被日寇杀害。佟印从 14岁就在遵化城里给地主扛长活,整整8年。土地改革以后,他和 杜奎参加了互助组,转初级社时,他是二十三户之一。入社后,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跟随杜奎远征过王寺峪,进山打过柴°这个贫 苦的雇农,是个精明好学的人,庄稼活路、副业手艺不论,单说看 书识字,那真有点“魔气”劲儿。解放初期,他家厢房住着个小学教 员,名叫李坤,佟印整天围他屁股后头问天问地,问东问西。在上 山打柴时,他成了这伙“穷棒子”里边的“土秀才”,学文化这一课, 就由他来担承,连他叔父佟瑞芝,(原来是他们互助组的大组长) 也成了他的学生。
打柴下山以后,1954年政府号召扫除文盲,县里来了通知,叫 西铺去人受训。国藩找到佟印,说:“佟印,要扫盲了,县里要训练 教员,我看你去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佟印吓了一跳,他直眉瞪眼地说: “王主任!你可别拿我打哈哈,西铺谁不知道我这两下子呀? ”
国藩说:“这可不是玩笑话! ”
佟印说:“四条腿的兔子要能拉车,谁还买大骡子大马呀!” 国藩也知道佟印确实有他自己的难处,便开导他说:“人都是 学而知之,哪有生而知之的呀?你不去,你看西铺谁中? ”
佟印说:“没人去,我也不敢去!”
国藩说:“佟印啊!咱贫雇农不去,叫地主、富农去吗? ” 佟印一听这话可急啦,他一把抓住国藩的手说:“那可不中! ” 就这样,佟印到县里受了半月训,回村来担任起扫盲教师。
头天开学,见台下一百二十四名男女学员,都眼巴眼望地盯 着他,他的心跳起来了,大脸憋得焦紫,后脊梁热汗直滚,手里的 粉笔,在黑板上跳起舞来。
当他从这一百二十四双眼睛里,看到的是对他的期望、鼓舞 和热爱的时候,他想到从前坐在这里的是地主、富农的少爷小姐, 今天坐在他面前的却是自己穷苦的伙伴——今后的江山,都要由 这些人来保,来建设……觉得肩头上有点沉重,一颗狂跳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民校办起来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整个西铺展开了。他 们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办了集中班,干部班,小孩妈炕头组。 采取了个别传授,送字上门,包教包学,互教互学,见物识字等形 式。在雄鸡三唱的清晨,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直到星光满天的深 夜,地头上、深山里,灶门前,井台旁、饲养处、果树下……朗朗的 读书声,响彻着整个西铺村。
人多了,笔、墨、纸张、书本、灯盏、煤油,开支越来越大,佟印 找国藩想办法。国藩说「'花钱现成! ”他往村外四周大山一指说: “这都是咱们的摇钱树!”
为了给民校筹办经费,男的拿上镰刀,扛起扁担,进了深山, 去砍柴;妇女提上镐头,挎着花篓,爬上断崖峭壁,去挖药材。有名 的省三八妇女红旗手、共产党员赵美荣,那年刚刚结婚,听说有四 个孩子的四嫂子韩玉珍,得了学习模范,一心要和她赛一赛,这个 平川上来的姑娘,和小姐妹们一齐登上大长峪,去挖“知母”。头天 晚上,村里人就传开了: “新媳妇的新鞋踩飞了 ,光着脚下了山c ” 这并没把赵美荣吓倒,第二天,她又上了山。
三天以后的夜晚,男女学员们用自己的汗水,点亮了西铺民 校里的大汽灯。白花花的光芒,照得屋里院内,一片雪亮,连天上 的星星都羞得合上了眼睛。从此,民校里的大汽灯,长明不息,永 放光芒。
现在建明公社的八个生产队里,有十六个队长,七个会计,摘 掉了文盲帽子;学员们有的担任了党、团支部书记,有的当了拖拉 机手,果树技术员。建明社的人们,掌握了印把子,枪杆子,现在又 敲开了“文化”的大门。全国闻名的“穷棒子”社,从此成了文化乡。
人多了,笔、墨、纸张、书本、灯盏、煤油,开支越来越大,佟印 找国藩想办法。国藩说「'花钱现成! ”他往村外四周大山一指说: “这都是咱们的摇钱树!”
为了给民校筹办经费,男的拿上镰刀,扛起扁担,进了深山, 去砍柴;妇女提上镐头,挎着花篓,爬上断崖峭壁,去挖药材。有名 的省三八妇女红旗手、共产党员赵美荣,那年刚刚结婚,听说有四 个孩子的四嫂子韩玉珍,得了学习模范,一心要和她赛一赛,这个 平川上来的姑娘,和小姐妹们一齐登上大长峪,去挖“知母”。头天 晚上,村里人就传开了: “新媳妇的新鞋踩飞了 ,光着脚下了山c ” 这并没把赵美荣吓倒,第二天,她又上了山。
三天以后的夜晚,男女学员们用自己的汗水,点亮了西铺民 校里的大汽灯。白花花的光芒,照得屋里院内,一片雪亮,连天上 的星星都羞得合上了眼睛。从此,民校里的大汽灯,长明不息,永 放光芒。
现在建明公社的八个生产队里,有十六个队长,七个会计,摘 掉了文盲帽子;学员们有的担任了党、团支部书记,有的当了拖拉 机手,果树技术员。建明社的人们,掌握了印把子,枪杆子,现在又 敲开了“文化”的大门。全国闻名的“穷棒子”社,从此成了文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