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功与一字师
        我因自幼少学,喜读书又不求甚解,抱住《三国》、《水浒》,便 被书中的因果故事牵着鼻子走,旁无他顾,以养成个见字念一半 的习惯,因而闹出不少笑话。在一次机关的时事学习会上,同志们 谈到印度尼西亚。我说,那里有个“瓜哇岛”。谁知话一出口,引得 一位来自高等学府的女同志掩口而笑。有人说是“爪哇岛”。那时 我年轻自负,说自己上小学时就在课本上读过,当年那里的统治 者迫害华侨,血流成河,因此记得特清楚;直到找来地图査究,才 知那是“爪哇”而非“瓜哇”,使多年的舛错得以匡正。尽管岁月流 逝,年龄增大,奈功底太差,还是纸漏不断。比如,我曾把“身陷囹 圄”的'僵”字念成“吾”,把“鞭笞”念成“鞭台”。
        我之陋习不除,思之再三,除功底之外,还在于我过分“自 信”。记得那年我在一篇文字中,将“帐篷”的“篷”字误写为“蓬”, 一位老编辑用红笔改正后,我又用蓝笔改过来。如此反复三次。他 问我为什么?我说“篷”字已简化为“蓬”。他笑了,拿起一部小学生 用的《新华字典》说:“让我们问问老师。”查阅结果,是我自作聪 明。
        因为在文字上时有失态,深感幼时一字功之重要。幸喜碰壁 得多了,练达得每逢此时,不但脸不红,心不跳,反认为又得一
        字师,因而我能混迹文坛几十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愿青少年朋友铭记这一古训。但我 想,进入“老大”之人还应记住另一古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