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眸——《夜奔盘山》创作始末
         48年前,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时代的大潮,促使我离开了工厂 的车间,拥进文艺创作的这支队伍,开始与文墨结缘。1951年,三 联书店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爸爸回来了》,知识书店出版了诗集 《扫战场》。其中《爸爸回来了》,获河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诗歌 《拉开生产大战线》,获河北省二届文艺创作奖。但这个时期写出 的作品,虽反映了一定的工人生活,但都自觉思想肤浅,,文笔稚 嫩,难以令人满意。由此而来,也就产生了一种自馁的情绪。正在 这时,我有幸在全国青年创作者会议期间,见到敬爱的周总理,聆 听了老人家情深意切而又鼓舞人心的讲话。总理说,青年是希望 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的继承者。他鼓励我们,要解放思想,独立思 考,大胆创作。
        总理的深切关怀,殷切的期望,使我的创作欲望,又像火一样 地燃烧起来,决定以自己童年的苦难经历为素材,给孩子们写点 东西。于是,便有了中篇小说《夜奔盘山》的创作。
        《夜奔盘山》,叙述的是一个童工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小牛 子,祖父是炼铁厂的炼焦工。在他出生的时候,因病困交加而亡。 父亲是同一厂的高炉炼铁工。在他12岁那年,因往抗日根据地盘 山运送生铁,被日军抓捕,押往日本国,当了劳工,从此杳无音信。 幼年的小牛子,常听父亲讲:日本鬼子是祸根,盘山是命根。
        小牛子热爱父亲,向往盘山。13岁那年,为了生计,母亲送他 去给地主扛小活。因和地主的駢妇发生冲突,被逼摆酒陪罪,受尽 屈辱,经父亲的工友孟大爷引荐,逬炼铁厂当了钳工学徒。此时, 他结交了小伙伴杜和山,他们扒火车偷煤,听孟大爷讲说八路军 打鬼子,讲抗日少年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 的满腔仇恨,当接触到党的地下工作者赵大叔后,开始消极怠工, 破坏机器,制造停产事故,为盘山兵丄厂偷铜、偷铁,和赵大叔埋 地雷,炸日寇军火列车,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在赵大叔和杜和山 的营救下,才得以脱险。为此,杜和山血溅旱芦塘,以身殉国,小牛 子黃夜奔向京东抗日根据地盘山……人生的磨难,使这个深受苦 难的孩子,逐步觉醒;残酷的斗争,使他由恐惧到无畏。在老一辈 革命者引导下,从沉沉如铁的黑夜里,看到了光明,在茫茫无际的 大地上,找到了出路,毅然投身革命。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而又无一不源于现实生活。唐山的 产业大军,无论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开滦煤矿,还是启新水泥厂,老 一辈的工人,在沦为无产者之前,几乎都是来自乡间的破产农民。 他们在农村,受尽地主的盘剥,在城市,又受尽日伪和封建把头的 压榨。我从13岁起,因生活所迫,给地主扛小活。因地主老财毁 约,和母亲发生口角,致被逼摆酒“陪罪” O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 老财和帮闲在炕上举杯把盏,吆三喝四;在灶头煎鱼的母亲,苦涩 的泪水,滴落在锅中,发岀的那吱吱的响声。为求食,初冬,我踏着 苦霜,走进启新瓷厂,当了装卸工。体力不支,又转到开滦制铁所 砸矿石。因不堪日本人的凌辱,大年初一,伙伴群起,打了日本监 工,逃出制铁所。初春,母亲又托人荐我到唐山铁路工厂,当了少 年工。又因报复日本监工的肆虐,在日本人经过的路上挖“陷脚 坑'',出小鬼子的洋相,招来暴打。后因收入微薄,难以果腹,是年 深秋,转入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在锅伙烧火担水做饭。日寇投降 后,进启新东修机厂,从事钳工学徒,直到1948年唐山解放。短短 6年时间,由于地主、日寇、封建把头和资本家的剥削压榨•搜身打 骂,时至今日,我心中仍然深埋着一种对剥削者和侵略者的仇恨。
        我少年时,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冀东实行“治安强化运动”。我 的家乡,处在敌我拉锯的边缘区。白天,日寇来催粮抓伕,清乡围 剿;入夜,抗日人员来开辟地区,除奸反特,教唱歌曲,发动团结抗 日。我曾经听过很多有关抗日根据地盘山民兵打鬼子的传说、也 曾见围剿盘山的日本飞机,自头顶飞过。那时的盘山,成了我们景 仰神驰的圣地,它的荣辱存亡,似乎时刻在关连着国家的前途,自 身的命运。那时,我们的村庄,也曾多次被“清乡”的日寇围困,敌 人把我和乡亲们一起驱逐街头,以刺刀威逼,指认抗日人员。亲身 感受过那种天低云暗,鸡飞犬突,火光冲天,刀光血影的骇人情 景。也曾亲眼见过屈膝变节的民政助理,向敌人摇尾乞怜的丑态。 见过被捕的武装班长,在日本特务的酷刑下,皮开肉绽的惨状。至 今还记得,大义凛然的区干部,为保护合村百姓,免遭屠戮,挺身 而出,面对鬼子的枪口,高声斥敌的场面。这些所经所历,对于我 成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也曾求教于从事地下斗争多年 的革命者,亦曾得到日本友人今井女士的帮助。因立意为少年儿 童而作,行文力求口语化、性格化、形象化、孩提化,写景、抒情、叙 事,也着重从孩子这一特定角度落墨。
        小说启笔于1956年,翌年5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和 读者见面不久,厂矿俱乐部、图书馆、学校,不断有人邀我介绍创 作经过,交流心得体会。1964年和1966年,相继岀版修订本。“文 化大革命”前的0年里,14次印刷,1980年和1986年,又两次改 版重印,迄今共比有4种不同的版本。1958年,延边人民出版社译 成朝鲜文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分 别改编成连环画。1979年,被由河北省出版局、中国作家协会河北 分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北省委员会及省直有关单位,联合 组成的河北省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评为二等奖。1980 年,被由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 央委员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文化部、教育部8单位,组成的全国 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评为三等奖。1985年,被中国现代 文学馆存入作家创作档案,永久珍藏。1984年,书目以“五十年代 中长篇小说回顾”和“河北省近年在全国获奖的优秀文学作品”, 载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河北》° 1991年,以《夜奔盘 山》故事梗概、出版及获奖情况为内容的条目,收入天津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大辞典》。
        十年浩劫之后,老作家严文井说逮《夜奔盘山》,是一部有特 色的作品。”诗人、作家陈大远称:《夜奔盘山》“是作者从事文学创 作的奠基之作。”潮涨潮落40年,收到读者倾诉读后感,谈心得, 说体会的来信上百件。1980年9月,解放军战士杨进,从《长城》杂 志上得知,《夜奔盘山》再版获奖的消息,自古并州致函说:“这本 书(指《夜奔盘山》),曾拨动过我们幼稚的心弦,心随着主人公而 喜怒哀乐。”又说:“我们当时就曾以书中的人物小牛子和杜和山 自我命名,并幻想过上他们那样的生活,当他们那样的人。”作家、 《散文百家》主编朱梦夕说:“在我15岁那年,就喜欢他(指作者) 的中篇小说《夜奔盘山》。”(《难忘兄长那片情》)。《地火》1994年第 3期)远在1960年,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 会副主任束沛德,就在《文艺哨兵》上发表评论文章,对《夜奔盘 山》一书作了积极肯定,并称作者为“儿童文学的园丁 1981年, 作家赵朕用山川笔名,以《一本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为题,对“文化 大革命”后改版重印的《夜奔盘山》,作了评介。说此书是“恢复中 华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唐山劳动 日报》1981年5月16日)作家杨迎新,在《长正小说论》一文中说: “《夜奔盘山》中的小牛子和杜和山,无疑是作者刻划的最为真实 丰满、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河北小说论》1989年花山文艺出 版社)作家陈默说:“《夜奔盘山》之所以能几经再版,是因为它具 有艺术的真实性,因为它含有那个年代里,某种共同的,普遍的东 西,含有一种借助于想象的真知灼见,这种洞见是逾越自己时代 的。所以,在今天读来仍像二十多年前刚刚问世时一模一样。就以 说,《夜奔盘山》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 (《长正的艺术风格初探》、《文学评论集),1982年河北省文联文艺 理论研究室编印)。
        《夜奔盘山》之所以能问世,并在读者中产生一些影响,除上 述条件外,不能说不得力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社会风尚很好, 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民主空气浓厚,创作思想活跃。诸如什么“揭 露社会主义阴暗面”,“歪曲党的领导形象”,“宣扬斗争残酷”,以 及什么“影射”呀,“攻击”呀,千奇百怪的帽子,还没出厂,思想上 没什么条条框框,怎么想就怎么写,构思不必瞻前顾后,左躲右 闪,下笔自由,容易调动感情。这是一个令人珍惜的历史时期。
        回顾《夜奔盘山》的创作历程,不能不使我想到少年儿童出版 社的编辑同志。在初稿寄岀之后,很快就接到他们中肯而又热情 的来信。尽管初稿很粗糙,但他们还是看出了其中的生活底蕴。特 别是对每章每节的删减增补,都用一张张纸签,批注得详尽而又 具体,给了我很大启示和鼓励。40年来,责任编辑达应麟同志,一 直和我保持着联系,从《夜奔盘山》的编发,到改版重印,评奖送 审,每个环节,无K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可以断言,没有他们的投 人和辛勤的劳动,也就没有今天的这本儿童读物。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