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崇实李润新
        乡里李润新,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毕生崇实。他的座右铭是:鞠躬尽瘁务求实。而求实的第一要素, 则是需要有那么一点风骨。故而他说:“人贵有骨气。骨气是中华 民族最宝贵的性格。为人师表的教师,应将骨气视为立身之本。” 有一次,他在泰国应邀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中山讲座”,主讲 人某教授,在演讲中完全背离中山先生的思想,恶意攻击中国大 陆,他认为此公言论有悖事实,当即递条子予以驳斥。会后,连写 了三篇文章,对其虚妄之词进行反驳。但此公在台、港皆小有名 气,文友担心他为此招灾罹祸,劝他切勿公诸报端。而他为维护实 事求是之准则,仍投《星暹日报》连载。后他在《星暹日报》举行的 新年茶话会上说:“用丑化母国来取悦反华反共势力的人,我就想 向他脸上'呸'一口唾沫。我相信,正直的外国人,也看不起这种奴 颜媚骨的当代汉奸。”与会的泰国朋友,一致向他鼓掌致意。这就 是大学教授李润新,我们的乡里!
        1988年,在重庆第四届老舍国际研究会上,老舍研究会的一 位负责人,提出老舍创作“滑坡论”,一时附和者甚众,否定老舍在 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学创作,竟形成舆论一边倒的倾向。他作为中 国老舍研究会的会员,当时虽身单力薄,但仍站岀来,以《茶馆》为 例,据理反驳,从而得出老舍创作有两个高峰的结论,后撰文披露 于《文艺报》,得到现代文学史家的赞同。这就是中国当代作家李 润新,我们的乡里!
        李润新1937年出生在今迁安市夏官营乡黄官营村o 1959年 毕业于迁安一中,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曾出任系学生会主席,参 予编辑校刊《人民南开》副刊。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北京语言学 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前身)任教,被教育部选为岀国汉语储备师 资,进修阿拉伯语。1968年调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1973年调回 北京语言学院,多年从事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曾赴也门、埃及、泰国讲学。任过北京 语言学院文学系副主任、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他治学严谨,授课 认真。他说:“一个合格的教师,理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在治学 上,唯有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有所创见。”他的学术专著《文 学语言概论》,原是为研究生开的《文学语言研究》课的讲义,在课 堂上下,几经讲解,反复验证,多次修订而成。他认为,应尽力将每 句话,每个字,都落到实处。他的传记文学《洁白的明星——王 莹》,由阳翰笙和爱泼斯坦为其作序,被视为不可多得之作,并有 多位作家撰文予以评论,新华社发了专题新闻稿。《文化之花—— 梦莉评传》,有作家邓友梅为之作序,专著《文学语言概论》和《世 界文化史故事大系》,序言乃北京大学学术大师季羡林所撰,亦多 褒扬之语。另作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达百余篇。其中小 说《他是个好人》、《遗产》、《奠基礼上的炮声》,散文《呕心沥血》、 《赞诗琳通公主》获泰国华文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杂文《出国潮 与归国潮》,获《人民日报》文艺部举办的杂文征文纪念奖。教育部 为表彰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三十多年的功绩,特授予“语出华夏, 桥架五洲”纪念牌。
        有人说,《辞海》是个苦海。一位外国辞书专家也曾戏言:“如果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编词典。”业内人士皆知,凡从事此道 者,首先得会超脱,超脱得能忍受一切痛苦。而在“四人帮”覆灭的 1977年,华夏文艺界多少冤案尚待昭雪,由李润新任副主编的《中 国文学家辞典》、任主编的《中国艺术家辞典》两大辞书开始创意。 当时胡风、丁玲、艾青皆负案在身,如人典,大有为这些大家“翻 案”之嫌,故有人惊呼,李润新等人进入了“地雷区”。但当他想到 这些前辈,对祖国的文学艺术的建树,及历史事实,理应据实直 书。于是不畏治典之繁难,政治上之风险,顶着多方压力,率诸家 之先,编纂出版了这两部弥足珍贵的辞书,为文学界、教育界献上 两柄“木工之斧”,填补了中国多年在这方面的空白。莫怪资深出 版家陈垣老先生颇为感慨地说:“编词典不是人干的,而是圣人于 的。”由此亦可见身为文人学者的乡里李润新,为人之风骨和求实 之虔心。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