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名贯长城内外的小山天乐戏院,曾有评剧摇篮之誉。多 少方家由此起步,红遍大江南北。前辈李金顺、白玉霜如是。晚一 辈的有俚语称:三天不吃饭,要看碧燕燕;小褂当了钱,去看花淑 兰。足见名气之大。
解放后,久占天乐戏院的共和评剧社主任孙建铭,从天津接 来坤伶张桂霞,街头巷尾,很快又出现“发薪不还家,先看张桂霞” 之说。
张桂霞出生于艺人之家。幼年因避日寇“治安强化”之乱,由 乡间流落天津。迫于生计,12岁拜师学艺,3个月后登台。日寇投 降后,演出屡遭“国军”骚扰,惶惶不可终日。解放后,她参加艺人 训练班,逐步对新社会有了认识,成为为人民而歌的艺术工作者。 她说,那时走到那儿都是课堂,碰见谁都是老师。求知若海绵吸 水。她进天乐共和评剧社时,虽年不满桃李,即挂头牌挑大梁。她 人小思想新,力主净化艺术舞台,多演新戏。1951年,她主演的大 型现代评剧《小女婿》,开锣八十余场不衰。是年10月24日・《唐 山劳动日报》对剧情和她的表演,作了全面评介,剧场外常停有沿 海渔民慕名而来听戏的牛车c 11月9日,又在唐山市二次文代会 上,为全体与会代表演出,受到赞誉,她被选为市文联二届委员会 常委。那时,剧场一天两开箱,端午中秋两节,还要加演早场,演员 劳动强度很大,天到午夜才得休息。而她身任工会学习委员,每天 早晨除自身参加文化学习外,还要到各学习点检查艺人的学习情 况,从未间断。她虽为主演,却从不摆角儿的架子。她向身边姐妹 学习,向皮影、乐亭大鼓借鉴,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她得知主 任处有《牢狱鸳鸯》剧本,借阅之后,连夜抄录,直到东方放白。求 艺之切,用心之专,无不为之感动。当年乐亭大鼓演员张云霞说: “桂霞姐以演青衣、花旦著称。她嗓音宽厚,以高中音见长。不仅擅 长情绪激昂的唱腔,更擅长深沉委婉的行腔。她的唱腔细腻传神, 清新悦耳,情韵交融,舒展别致,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 格,对我启发很大。”
50年代,张桂霞为唐山人心中留下一抹绚烂的“云锦” ,1984 年,她重返阔别三十多年的这片热土,参加纪念评剧艺术创始人 成兆才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是时任教于吉林省戏剧学校。昔 日青丝满头的少女,已是华发两鬓,桃李成荫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她旧情不忘,夜宿当年同台演出的老姐姐孙兰亭家。吃着老姐姐 包的羊肉水饺,忆起当年兰亭和苏艳凤为她说《三上轿》的情景, 老姐妹不禁感慨万端,无不留恋昔日的辰光。艺无止境,是夜兰亭 和张春芳,又为她说了《打狗劝夫》大旦戏,次日登台演出于燕山 影剧院,使唐山人得以重睹她的艺术风采。至今,她依然怀念唐 山,怀念着唐山文艺界的姐妹,怀念着唐山的观众。
解放后,久占天乐戏院的共和评剧社主任孙建铭,从天津接 来坤伶张桂霞,街头巷尾,很快又出现“发薪不还家,先看张桂霞” 之说。
张桂霞出生于艺人之家。幼年因避日寇“治安强化”之乱,由 乡间流落天津。迫于生计,12岁拜师学艺,3个月后登台。日寇投 降后,演出屡遭“国军”骚扰,惶惶不可终日。解放后,她参加艺人 训练班,逐步对新社会有了认识,成为为人民而歌的艺术工作者。 她说,那时走到那儿都是课堂,碰见谁都是老师。求知若海绵吸 水。她进天乐共和评剧社时,虽年不满桃李,即挂头牌挑大梁。她 人小思想新,力主净化艺术舞台,多演新戏。1951年,她主演的大 型现代评剧《小女婿》,开锣八十余场不衰。是年10月24日・《唐 山劳动日报》对剧情和她的表演,作了全面评介,剧场外常停有沿 海渔民慕名而来听戏的牛车c 11月9日,又在唐山市二次文代会 上,为全体与会代表演出,受到赞誉,她被选为市文联二届委员会 常委。那时,剧场一天两开箱,端午中秋两节,还要加演早场,演员 劳动强度很大,天到午夜才得休息。而她身任工会学习委员,每天 早晨除自身参加文化学习外,还要到各学习点检查艺人的学习情 况,从未间断。她虽为主演,却从不摆角儿的架子。她向身边姐妹 学习,向皮影、乐亭大鼓借鉴,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她得知主 任处有《牢狱鸳鸯》剧本,借阅之后,连夜抄录,直到东方放白。求 艺之切,用心之专,无不为之感动。当年乐亭大鼓演员张云霞说: “桂霞姐以演青衣、花旦著称。她嗓音宽厚,以高中音见长。不仅擅 长情绪激昂的唱腔,更擅长深沉委婉的行腔。她的唱腔细腻传神, 清新悦耳,情韵交融,舒展别致,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 格,对我启发很大。”
50年代,张桂霞为唐山人心中留下一抹绚烂的“云锦” ,1984 年,她重返阔别三十多年的这片热土,参加纪念评剧艺术创始人 成兆才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是时任教于吉林省戏剧学校。昔 日青丝满头的少女,已是华发两鬓,桃李成荫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她旧情不忘,夜宿当年同台演出的老姐姐孙兰亭家。吃着老姐姐 包的羊肉水饺,忆起当年兰亭和苏艳凤为她说《三上轿》的情景, 老姐妹不禁感慨万端,无不留恋昔日的辰光。艺无止境,是夜兰亭 和张春芳,又为她说了《打狗劝夫》大旦戏,次日登台演出于燕山 影剧院,使唐山人得以重睹她的艺术风采。至今,她依然怀念唐 山,怀念着唐山文艺界的姐妹,怀念着唐山的观众。